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造成人心惶惶,我衷心祈願每位朋友都能夠安然渡過這次的危機,希望大家跟我一起誠心持誦《入菩薩行論第二品 懺悔罪業》,祈願疫情早日退散,全民健康!~雨揚
【入菩薩行論第二品 懺悔罪業】
為持珍寶心,我今供如來,
無垢妙法寶,佛子功德海。
鮮花與珍果,種種諸良藥,
世間珍寶物,悅意澄淨水。
巍巍珍寶山,靜謐宜人林,
花嚴妙寶樹,珍果垂枝樹。
世間妙芳香,如意妙寶樹,
自生諸莊稼,及余諸珍飾,
蓮花諸湖泊,悅吟美天鵝。
浩瀚虛空界,一切無主物,
意緣敬奉獻,牟尼諸佛子,
祈請勝福田,悲湣納吾供。
福薄我貧窮,無餘堪供財,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願以吾身心,恒獻佛佛子,
懇請哀納受,我願為尊僕。
尊既慈攝護,利生無怯顧,
遠罪淨身心,誓斷諸惡業!
馥鬱一淨室,晶地亮瑩瑩,
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
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
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
香熏極潔淨,浴巾拭其身。
拭已複獻上,香極妙色衣。
亦以細柔服,最勝莊嚴物,
莊嚴普賢尊,文殊觀自在。
香遍三千界,妙香塗敷彼,
猶如純煉金,發光諸佛身。
于諸勝供處,供以香蓮花,
曼陀青蓮花,及諸妙花鬘。
亦獻最勝香,香溢結香雲。
複獻諸神饈,種種妙飲食。
亦獻金蓮花,齊列珍寶燈。
香敷地面上,散佈悅意花。
廣廈揚讚歌,懸珠耀光澤,
嚴空無量飾,亦獻大悲主。
金柄撐寶傘,周邊綴美飾,
形妙極莊嚴,亦展獻諸佛。
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
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惟願珍寶花,如雨續降淋,
一切妙法寶,靈塔佛身前。
猶如妙吉祥,昔日供諸佛,
吾亦如是供,如來諸佛子。
我以海潮音,贊佛功德海,
願妙讚歌雲,飄臨彼等前。
化身微塵數,匍伏我頂禮,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勝僧,
敬禮佛靈塔,菩提心根本,
亦禮戒勝者,堪布阿闍黎。
乃至菩提果,皈依諸佛陀,
亦依正法寶,菩薩諸聖眾。
我於十方佛,及具菩提心,
大悲諸聖眾,合掌如是白:
無始輪回起,此世或他生,
無知犯諸罪,或勸他作惡,
或因癡所牽,隨喜彼所為,
見此罪過已,對佛誠懺悔。
惑催身語意,于三寶父母,
師長或余人,造作諸傷害。
因昔犯眾過,今成有罪人,
一切難恕罪,佛前悉懺悔。
罪業未淨前,吾身或先亡,
雲何脫此罪,故祈速救護!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淨否,
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
故為親與仇,造種種罪業。
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復見。
複次於此生,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
故起貪嗔癡,造作諸惡業。
晝夜不暫留,此生恒衰減,
額外無複增,吾命豈不亡?
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為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
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誰能救護我,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
彼處若無依,惶惶何所從?
佛為眾怙主,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眾懼,故我今皈依。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回怖,
我佛所悟法,及菩薩聖眾。
因怖驚顫慄,將身奉普賢,
亦複以此身,敬獻文殊尊。
哀號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觀世音,救贖罪人我!
複于虛空藏,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
皈依金剛手,懷嗔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四方速逃逸。
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
願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若懼尋常疾,尚須遵醫囑,
何況貪等患,百罪恒纏身。
一嗔若能毀,贍部一切人,
療惑諸藥方,遍尋若不得。
醫王一切智,拔苦諸聖教,
知已若不行,癡極應訶責。
若遇尋常險,猶須慎防護,
況墮千由旬,長劫險難處。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誰賜我無懼?雲何定脫苦?
倘若必死亡,為何今安逸?
除憶昔經歷,今吾複何餘?
然因執著彼,屢違上師教。
此生若須舍,親友亦如是,
獨行無定所,何須結親仇?
不善生諸苦,雲何得脫除?
故吾當一心,日夜思除苦。
吾因無明癡,犯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眾過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禮諸佛,懺除一切罪。
諸佛祈寬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爾後誓不為!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圖片取自網路
▶ 佛曲合輯一次聽 ▶ http://user68068.piee.pw/M8WL8
皈依後善行二 在 地球李嘉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相信任何宗教其教義,相信耶蘇、神佛的存在,然皆由人管理,可能會有一些人的習氣存在,信仰,應持有有正確的觀念,及正確的價值,一切不能只求身外,應反求己心。
誠如一個常被開罰單的人,常要找關係消單,還不如自己守法,何須找關係呢~~~
共勉之
心法分享
末法時代,天災人禍不斷,功利唯物至上,人際關係疏離,凡人遇到生活上的抑鬱、苦難、病痛、關卡,無從解脫逃離,只想從吃喝玩樂的小確幸中獲得些許安慰、從繳交功德金的善行中抵銷往昔罪業,從大師祈福灌頂中尋求能量消災解厄,而不願反思命運為何如此安排,不願改變心性以扭轉業力,忽略了「神通不敵業力、業力不敵願力」的宇宙法則!如此,人生還是原地踏步,命運依舊無法翻轉!
妙禪現象給了我一些啟發,我最近常自問,我所皈依的師父~悟善禪師,究竟跟妙禪有何不同?
◎頂禮、讚嘆
向師父恭敬頂禮,是弟子最基本的禮儀,我們大多時候只是向師父合掌敬禮,行大禮還要看場合,且每每我們向師父頂禮時,師父總是慈愛的笑著說「夠了夠了!」,立刻向眾人回大禮,師父的風範在此表露無遺。師父常說,不要對我歌功頌德,她不要表面的阿諛奉承,她要的,是我們拿出真心!「行」最重要!「做什麼都不如心好」!
◎供養、蓋廟
我們這位另類的師父,是「提錢」來台灣渡眾,她常說錢就是業,也是最好試探人心的方式,師父花錢救濟眾生絕不手軟,不僅僅幫助弱勢,拿過師父珍奇禮物、旅遊招待、各種好處的凡夫俗子、三教九流,更是比比皆是!但是供養師父的人,卻屈指可數,人心可見一斑。
師父送錢送禮,一則幫你轉緣,二則希望你能比照辦理、利益眾生,但眾生無明,不去思考背後真正的意義,常常是見錢眼開、忘了自己是誰,更遑論回饋眾生了。
師父雲遊四海,她常說,她不蓋廟,若真要蓋,也只蓋「玩具廟」,讓貧苦孩童能在此展露歡顏,可惜弟子不爭氣,總是讓師父自掏腰包飛來飛去,所以目前在台灣只有簡簡單單的小道場,少了金碧輝煌、氣勢磅薄的廟宇,當然就沒有為數可觀的香油錢,更無法成為堂堂的現代化宗教企業!
◎紀律嚴明
師父有三大戒律,「不犯上、不說謊、不搞小圈圈」。師父常說,她每天都會把今天發生的人事物,從頭到尾想幾遍,刻在腦子裡,思路清晰由此可見,你曾經說過的話,她可以倒帶講給你聽,甚至可以告訴你當時的見證人有誰,所以你無從說謊、無從掩飾。只要師父一發現你有犯上、說謊的情事,會立刻點醒你、甚至處罰,紀律之嚴明,無法承受之人,只能黯然離去。
接近師父的目的,若僅欲獲取資源人脈、結交友人、壯大自己的事業、尋找第二春,師父則會請你另尋名師。所以我們的團體,人來來去去…。
◎法號
師父不隨便收弟子,更不隨便給法號。賜予的法號,總是直指我們的缺失,要我們去思考這個法號更深沉的意涵。若習性不改,法號可是會被收回的!甚者,師父還會隨順因緣,變更弟子的法號。
法號,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希望心高氣傲、馬馬虎虎、妄念不斷的我們,能念茲在茲,幡然悔悟。
◎神通不敵業力
六大神通(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是一個生命本體本來就具有的能力,如果做為佛教徒而否定神通,就是對佛教有誤解。神通只是人在修行過程當中,因為逐漸放下意識執著,原本有的能力就逐漸再顯現出來而已。也就是說,那一個部分被清淨了,就會有那一種神通能力顯現,我們從佛教經典中即可一窺堂奧。
師父的大能量,幫助過多少人與無形界眾生,歷歷在目,「神之所在」、「心之所在」、「漫畫悟善」、「一家悟善」書籍中的各個故事更是明證,師父利用各種善巧法門,各種功課,協助我們度過關卡,手法從不重複。然而,師父最常掛在嘴邊的,卻是「神通不敵業力」這句箴言!師父只能暫時幫助有緣人度過難關,然而神通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最關鍵的還是要「自己救自己」!怎麼救呢?
師父不教我們吃齋、唸佛、打禪、靜坐,而是希望我們從她撰寫的四十幾部人生法語中,體會人生的真諦,提供我們人生教戰手冊,期望我們身體力行;師父更告訴我們各種歷史典故,希望我們從前人的經驗中記取教訓、獲得智慧。師父更在一次次的開示中,苦口婆心直指每個人的缺點(例如:驕矜自大、懶惰成習、口無遮攔、虛偽假面、氣量狹小、對父母不孝順、對婆家不恭敬、對子女沒耐心、人生睡睡醒醒…),指引我們方向,期望我們頭腦清楚、改進缺點、翻轉人生!師父還規定我們每個月要繳交一篇該月的心得報告,觀照自己是否有些許進步。
若皈依師父之後,依然故我,心性原地踏步甚至退轉了,此時,會被師父留校察看、要求閉門思過、退還供養金,就算是名人、富商、政客也不例外。師父恨鐵不成鋼,常在眾人面前點出我們的破綻,希望我們以真面目示人,激發我們的菩提心,但一般人往往拉不下臉,一聽到師父指謫,立即拂袖揚長而去,甚者氣急攻心、口出惡言。你可曾聽過一個師父常常勸誡弟子:「你來我這邊要做什麼?你求我什麼?你能做什麼?不認同的請速速離去吧!不要浪費時間啊!」
◎總結
這樣的修行方式,很另類、很不速成,過程很痛苦,像扒了好幾層皮,像用強力洗潔精洗刷心靈的髒汙…,不過,卻可以從中漸漸認清自己,悄悄開啟些許智慧與勇氣,於是,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緣心
http://www.53.org.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276
#悟善心法
#悟善文化基金會
#悟善慈心協會
皈依後善行二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06年我寫了本書《那一百零八天》,其中談到為什麼我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黑戶佛教徒」——不願意讓人知道我是佛教徒的佛教徒。時間過去了快十年,摘一段請沒看過的人參考。
==================================
一九八○年代末台灣解嚴、經濟快速成長之後,社會有眾多變化。其中之一,是佛教大興,香火越來越盛。電視上,講經說法的節目不一而足;電視外,活佛、仁波切比比皆是。
「佛教」有越來越普及之勢,我則有「佛法」是否越來越遠的疑惑。
這些疑惑來自於三個現象:佛教在台灣,日益「慈善機構化」、「大建寺廟化」、「上師化」。
佛經中,布施是六波羅蜜的一種,但也只是一種而已。布施是一種慈善行為,是任何宗教都鼓勵的美德。如果佛教的普及,只讓我們看重慈善行為的推廣,那佛教的特點又何在?比爾‧蓋茲不是佛教徒,也有一個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慈善基金會。如果過份注意布施的功德,《金剛經》中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作何解?
中世紀的歐洲,大建教堂成風。一座座崇偉的教堂,結合了各種文化的結晶,不但讚頌了上帝,感動了信眾,也給人類留下珍貴的遺產。佛教在台灣「大建廟宇化」,一個個山門氣派越來越大,越來越莊嚴,往好的方向想,也有那些美侖美奐的教堂的作用。然而,佛法畢竟不同於基督信仰。基督信仰中,有一位至高無上的上帝要禮拜、讚美。佛教雖然也有十方佛菩薩要禮拜,然而「學佛」更重要的真諦,還是得記住「人人皆有佛性」的佛法本意。山門再大,如果不指點信眾如何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卻只吸引善男信女的膜拜,那和其他禮拜上帝的信仰又有什麼不同?
「上師化」,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佛教最大的特點與作用,就是讓信眾不止於膜拜佛菩薩,還可以「學佛」,有為者亦若是,「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顧及人人根性不同,為了方便每個人都有適當的入門途徑,所以又有十萬八千法門。和許多宗教把人神劃分,只信仰一個上帝,只有一部經典相比,佛教是極為人文主義的,方便眾生的。
在這個方便之下,佛教的入門門檻很低,「吃齋唸佛」即可。佛法的理解門檻也很低,「諸善奉行,諸惡莫作」即可。
然而,佛教這些人文主義、方便眾生的設計,就在低門檻中很容易遭到扭曲。
一方面,許多信眾把「人人皆可成佛」當成了口頭禪,不是口唸心不信,就是貪圖便利,追求速效,總希望尋覓一個「功力」在自己之上的人,幫忙解決問題,幫助自己成佛。卻忘了所有的修行,畢竟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另一方面,有些人又把「人人皆可成佛」這個概念利用到極致。他們毫不客氣地借用這個概念,利用信眾總是渴望有一個人的「功力」超出自己之上的心理,乾脆自稱「活佛」、「活菩薩」,甚至「超佛」、「超菩薩」起來。
第一、第二兩種人互相吸引,形成一個雪球效果,可以上演各種欺騙與愚蠢的戲碼,其來有自,不過,台灣近二十年的發展,透過種種大眾媒體的渲染而形成的種種盛況,則想必是前所未見的。
「上師化」的現象,說來似乎不像稱佛稱菩薩那麼嚴重,但是對上述現象的形成,卻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各行各業,對自己的師父或老師尊敬,都是應該的。然而,尊敬不等同於要把師父或老師的地位,無限上綱地「上師化」。釋迦牟尼當年即將圓寂時,阿難問他未來的弟子應該如何修持,釋迦牟尼回答:「依法不依人」。然而,「上師化」的結果,卻是讓信眾在「依人不依法」。
對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來說,機緣成熟,他會遇見一位可以皈依的師父。這位師父,是一位引介的人,也是在渡口把茫然不知方向的你,帶上小舟,划過江流,載到對岸的渡人。然而,「依法」,你才能逐漸離開渡口,自己參照佛法的地圖,繼續走自己的路;「依人」,你永遠要逗留在渡口,擺脫不了對那位渡人的倚賴。
而信徒一旦養成倚賴,沒有獨立前進的能力時,很容易為滿街趴趴走的「活佛」、「活菩薩」所乘。那些人可不客氣,他們在渡口兜售的,可是觀光遊輪的門票,搭上去可更超級,更便利呢。
◎
我不認同「慈善機構化」、「大建寺廟化」、「上師化」這三個現象,也不想被別人視為這三個現象之下的佛教徒,所以益發強化了讓自己乾脆躲起來,當一個黑戶佛教徒算了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