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基金再爆炒股弊案,人民信任蕩然無存!
請勞動部拿出改革決心,這是你們無法迴避的責任!
勞動部許銘春部長不久前,才在質詢台上表示,如果不趕快進行勞保改革,勞保基金預計在2026年就會破產,政府每年必須撥補800億至1000億元才足夠;沒想到,昨日勞動部就爆發弊案,勞動基金運用局前組長游迺文,竟然涉嫌用勞動基金帳戶內款項,下單炒作股價!
看到這則新聞真的讓我憤怒不已,政府一邊喊著勞保快破產,要民眾繳更多保費、要領更少的錢、要延後退休,但,另一邊,主掌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就業保險基金、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專款、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的政府官員,竟然拿著這些錢去炒股,賺錢進的也是官員口袋,賠錢卻是全民買單。
其實,勞保基金操盤人監守自盜已經不是第一次,2012年就曾發生過類似案例,安泰投信前副總 謝青良,同時也是勞動基金運用局委託的基金操盤人,當時使勞退保基金慘賠7821萬元,但是,最後謝青良僅被輕判2年,還提前假釋出獄。
更誇張的是,那些不法所得,最終也未繳回國庫,因為刑法2016年才修法,謝青良用兩年換兩億,最終是安泰投信先歸還政府基金損失。
沒想到,在這次事件過後,坑殺勞動基金的人再次出現,而且甚至從外部委託的操盤經理人,變成內部的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組長!
對此,勞動部發布的新聞稿指出,「勞動部長已立即要求基金運用局將該員調離主管職務,並責令政風處進一步查處,勞動部強調,絕對嚴守自律、不護短、不包庇,而對本案之相關內控機制,會虛心檢討,研擬防弊措施,以防類此情事再次發生。」
然而,勞動基金弊案已不是首例,要讓人如何相信勞動部已經虛心檢討,真的不會再讓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勞動部口口聲聲強調勞保基金需要改革,但勞動部不先清理門戶,又要人民怎麼放心再把錢交至你們手上?
1️⃣ 勞金局內稽內控明顯出現缺失!
身為勞金局局長的蔡豐清,應當負起政治責任,就算是事務官出身,也不應在公務員的保護傘之下,事不關己!
2️⃣ 面對不法要求,應有拒絕的堅持!
被游組長要求配合的券商,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拒絕?就算受到主管指示,也不該成為避責的理由,任何人面對不法,都應該要有拒絕的堅持,對於不能拒絕不法要求的公務員、券商,應該要有嚴懲的制度,才能建立起奉公守法的基本底線。
3️⃣ 吹哨者保護法,立法勢在必行!
此次事件,也再度凸顯了吹哨者保護法的立法急迫性,相信還有更多的犯罪黑數,躲在對吹哨者迫害的後面。
社會大眾對於勞保年金的投資績效,早已存有非常大的不信任,在這次的弊案爆發後,更是讓人民的信任蕩然無存,請勞動部拿出決心,徹底改革,這是勞動部無法迴避的責任!
監守自盜刑法 在 林佳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佳瑋的立法院觀察日記
【要砍勞工年金,勞動部先清理門戶!】
今天爆發勞動基金運用局的官員游迺文,涉嫌接受業者高級餐飲招待後,用勞動基金帳戶內款項下單炒作股價。
為什麼這則新聞很重要?
因為勞動基金運用局就是掌握我們的勞保基金還有勞退基金!!
勞動部長許銘春在11月25日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再不趕快進行勞保改革,勞保基金預計在2026年用罄破產,政府每年須撥補800億至1000億元才足夠。
政府每年都在喊勞保快破產,要民眾繳更多的保費、領更少的錢,還要延後退休,但民眾看到的是,主掌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就業保險基金、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專款、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的政府官員,拿我們的錢去炒作股票,賺錢進官員口袋,賠錢全民買單!
根據新聞報導,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月薪不過才10萬多,太太是家庭主婦,但這八年來,每個月信用卡平均支出15萬元至22萬元,且有900萬的不明現金存入帳戶。
而勞保基金操盤人員監守自盜已不是第一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12年的謝青良,他是安泰投信前副總,同時也是勞動基金運用局委託的基金操盤人。
他先用人頭買進盈正公司股票,以平均每股僅約100元的低價布局50張後,再將勞保基金當成炒作盈正股價的銀彈,動用勞退保基金1億8000餘元,大舉買進盈正,平均買價約518元,但後來盈正開始跌價,最終使勞退保基金慘賠7821萬元。
謝青良坑殺勞保基金之所以會被揭發,是因為謝青良用2.4億元買進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完全沒有貸款,引發檢調懷疑。謝青良共計有六棟豪宅,全部都是現金付清,財產來源令人質疑,完全跟他應有的薪資不相符。
最後謝青良僅被輕判2年,還提前假釋出獄,而他坑殺全民退休保障的錢,所獲得的不法所得,最後有沒有繳回國庫呢?
沒有,因為刑法2016年才修法,謝青良用兩年換兩億,最終是安泰投信先歸還政府基金損失。
而今年,我們看到坑殺勞動基金的人,從外部委託的操盤經理人,變成內部的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組長。
若要談勞保基金改革,請勞動部先清理門戶。
監守自盜刑法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Yotaka姓氏事件談美國法下的公然侮辱
有個人堅持自己要改姓「Yotaka」,我指出yotaka在日文辭典與Google翻譯查詢結果均有妓女含意,表達無法理解為何要如此改姓。結果就被一群無知護主狗給小小洗版,還有人宣稱我污辱該名發言人要我道歉?!
區區在下正好是法律專業,我們就來談「污辱」吧!節錄部分我過去寫的法律分析文字:
1. 美國有關妨害名譽(defamation)的案件,主要是透過侵權行為法(torts)來做民事上的處理。相較於台灣民法中侵權行為相關規定,美國法對於妨害名譽案件的處理要件來得更為細膩。
美國法構成妨害名譽的要件簡述如下:被告公然發表妨害他人名譽之語言,內容直指或隱射原告,並造成原告名譽之損失。
何謂公然?和台灣法律一樣,只三人以上能共知共聞。何謂妨害他人名譽之語言?乃指言論本身會造成他人名譽受負面影響。何謂名譽之損失(damage of reputation)?美國法院又再細分言論是透過文字傳播,亦或透過口語二者。
美國法院認為,如果是口語的侮辱性言論(slander),應由原告來證明其所受之損害為何?除非言論內容是美國法院所認定的「當然侵權事由(per se)」,諸如:內容指責他人有違其職業或專業道德的舉措;宣傳他人得了難言之病;宣稱他人犯了道德瑕疵的罪(如指責某會計監守自盜);亦或謠傳某女性性生活不檢點。
換言之,美國法理之重點,在於這類言論將嚴重影響原告,使其難以繼續在同一社區生活或工作下去。如非此類言論,則需要由原告舉證其損害為何。
2. 從法律經濟學分析角度
如前文所言,美國處理妨害名譽案件主要放在侵權行為法下 處理 ,亦即民事法,由口無遮攔的一方賠錢了事 。台灣卻拉到到刑法之高度,動輒施以國家公權力,干預人民言論之自由。如此大動牛刀,是否有違反「憲法比例原則」?實在令人疑惑。
再者,將刑法構成要件標準放在「主觀喜惡」上,也有種錯置個人偏好為刑法所欲保護之法益的繆誤。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nald H. Coase一生研究,告訴我們產權劃分清楚之下,社會成本可以被大幅降低。這點也為多數經濟學者所認同。而美國法架構下也多將妨害名譽案件之重點放在受害人的未來收入或消費行為所受之負面影響上,亦即當事人「名譽所受之損害」。換言之,這樣的客觀標準是另外一種變項的財產權保護制度,保護受害人潛在的經濟利益。亦如美國頗富名望的聯邦巡迴法院法官Richard A. Posner研究指出,美國法下,法官判案存在「降低社會成本」的傾向。我們也能看到,美國法院將許多「這個人很壞」或髒話類的言論,當做是「個人意見(opinion)」,不認為是妨害名譽。因為某甲罵某乙是bitch,除了讓聽者知道某甲討厭某乙之外,並不會對某乙造成什麼潛在經濟利益上的損害。聽者對某乙的名聲自有評價。這是美國法院的態度以及對人民自我判斷能力的信心。
當然,某乙一定不會高興聽到這類批評,但是這類意見無時無刻出現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如果法院不允許此類個人意見存在,豈不是強迫人民只能「歌舞昇平」,不可發「不平之鳴」。如此判決,與戕害人民言論自由何異?可不幸的是,台灣法院似乎動輒將這類個人意見施以刑罰。除了引發社會對司法的不安之外,我們看不到台灣法院在這方面有何「降低社會成本」之貢獻。
3. 本次Yotaka事件
一群蠢蛋指稱我污辱這位行政院發言人,其邏輯之混亂實在可笑。
首先,並非我叫這位資深姑娘「Yotaka」,而是這位資深姑娘自己昭告天下要求大家這樣叫她。侵權行為自始不存在,如何能成立「污辱」?還有人頤指氣使地要我道歉?
猶如有人堅持自己要改姓「Bitch」,他人表示尊重但不理解,何來污辱之有?不僅不構成美國法下的defamation,連中華民國刑法的公然污辱也不構成。
豈知竟然有一堆邏輯零分的笨蛋搞不清楚狀況,就跟風來洗版。稍微一看就知道這群洗版者均非我過去的讀者,99%都是第一次來本粉專留言,嘴裡批判著板主罷凌,其實自己就在做這種群狗圍咬的可恥行為。看著就讓我好笑,哈!人性卑劣的確如此。
有趣的是,這群洗版者的個人臉書多半充斥台獨或反核蠢話。真可悲啊,原來台獨支持者有相當人數是腦袋如此不清、邏輯如此混亂的貨色,難怪錯得離譜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竟然會有市場,因為買家程度就只有這樣嘛 XD
最好笑的是某位洗版者還宣稱他認為「指稱多數台灣人是從中國移民來的是一種污辱」。WTF?!
再強調一次,有人堅持要用含意不雅的文字作為姓氏,他人表示無法理解,是不可能構成法律上與道德上之污辱的。
口口聲聲說我叫他人妓女的,不只邏輯爛得可以(明明是這位發言人自己要姓這個雙重含意詞),而且其實自己心中瞧不起娼妓,職業歧視得很哩。
監守自盜刑法 在 最近又發生超商店員監守自盜的案件了!!... - 天秤座法律網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又發生超商店員監守自盜的案件了! ... 放進自己口袋的行為,是屬於學理上通說「易持有為所有」的侵占行為,所以A會成立刑法第336條的業務侵占罪.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