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記得我們了⋯⋯」
藝人 #小S 最近分享了他奶奶的事情,直播影片和照片中的她滿滿的不捨,啜泣地說著奶奶已經 #不記得她是誰了。
只要人都有感情,我能夠體會她的心情,因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親密,都是建立在過去點點滴滴的回憶之上,如果你愛的人已經失去與你所有的記憶,那對還記得的人是多麽殘忍的事。
我無法想像如果有那麼一天,我的家人或我愛的任何一個人忘記了我,忘了第一天上幼稚園大哭的我,忘了第一次在田徑場比賽得獎滿臉笑容的我,忘了每次為了家人不放心讓我出遠門而生氣的我,如果這一切的一切都被忘記了,除了替他們繼續守護彼此的回憶之外,到底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或許我們喚不回他們的記憶,但我們至少可以保護他們的財產以及他們可能遇到的法律上行為,保護他們的晚年能夠安全無虞。
去年台灣失智症協會調閱地方法院資料發現,失智症相關的民事案件在過去十年以來成長超過17倍,加上現在到處都有詐騙的事情發生,更應該防範於未然。
因此如果家中長輩疑似開始有失智症狀或是已經有重度認知障礙時,在法律上我們可以透過「監護宣告」和「輔助宣告」來保障他們的財產不受侵害。
「#監護宣告」:
根據民法第14條、15條
1. 受監護宣告者條件: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 #不能 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 #不能辨識 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
2. 受監護宣告的人:無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無效。
「#輔助宣告」:
根據民法第15-1條
1. 受監護宣告者條件: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
(沒有完全喪失判斷能力,但是已經顯著低落)
2. 受輔助宣告的人:限制行為能力。
(重要之法律行為時,應該經由輔助人同意,才會有效)
📌誰可以提出「監護宣告」和「輔助宣告」的聲請?
根據民法第14條、15-1條
1. 本人
2. 配偶
3. 四親等內之親屬
4. 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5. 檢察官、主管機關
6. 社會福利機構
上述都可以向應該受到監護宣告之人住所地的法院提出聲請。
透過法律的事先預防,可以讓監護人或者輔助人的協助來把關失智者的財產,一但經受監護宣告,受監護宣告者所做的任何法律行為都是無效的,而受輔助宣告者的某些特定處理財產行為,像是消費借貸、作保、贈與、信託、不動產買賣、租賃、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等,都必須經過輔助人同意才可以行使。
因此「監護宣告」和「輔助宣告」可以讓失智者的財產妥善運用在其身上,有效防止任何詐騙及不當的財產移轉。
在這裏希望大家都可以多多關心身邊長輩的身體狀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當他們生病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尋求法律的協助,事先的預防絕對好過於事後訴訟,避免掉這些不必要的民事糾紛,才能有更多的心力照顧和陪伴他們!
#希望大家愛的人都平安健康:)
監護宣告 拋棄繼承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已成年之家人有精神障礙時,如何保障其權利?如何防止其不動產被不當處分?---(下)
孫小萍律師
若該成年人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未達應為「監護宣告」程度,僅為能力顯有不足者,法律另有規定「輔助宣告」制度(民法第15條之1)。受輔助宣告人並不因輔助宣告而喪失行為能力,只是在從事一些法律行為時須要經輔助人同意,例如為不動產的處分、設定抵押權、買賣、租賃、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擔任公司的負責人、借貸、贈與、信託、打官司......(民法第15條之2第1項),此時,無須再經法院許可,但有利益衝突時,還是須由法院選任特別代理人(準用民法第1098條第2項),且輔助人也不得受讓受輔助人之財產(準用民法第1102條)。
在實務上曾發生已成年之親屬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在外受騙上當,致財物受損或誤當人頭,直到有債主上門,家人才發現其被騙簽了法律文件,因此,為了保護心智障礙者之權益,可以充分利用「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制度。
(全篇完)
完整文章請上:
http://www.lilac.org.tw/Columnist/Columnist_.php?id=121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監護宣告 拋棄繼承 在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了回饋讀者多年支持<生活與法律>,及<蘋果專欄>,我特地與本所家事部門律師紀培琇律師、陳瑩娟律師合著<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__幫你找到幸福的55個婚姻法律常識> ,非常實用。
因除了家事相關法律解說外,更重要的是備有非常重要的書面範例等;每份書狀,都是重要的參考書狀,讓你找律師前,事先做功課,輕鬆聽懂律師在說甚麼,或有哪些重點可以跟律師討論,或者,你可以省掉數千到數萬元的律師撰狀費也說不定:
1.十個常見夫妻財產議題
2.請求履行同居狀
3.妨害家庭之刑事告訴狀
4.侵害配偶權之民事損害賠償狀
5.離婚及監護權起訴狀
6.請求分居期間酌定子女監護權及探視權、扶養費狀
7.暫時處分
8.聲請拋棄繼承
9.聲請陳報遺產清冊
10聲請監護宣告
11 請求否認子女狀
12婚前協議書
13離婚協議書
14分居協議書
15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