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另一半或家人的育兒理念相差甚遠嗎?
李雪在《創傷發生得太早》這本書裡提到,有媽媽非常認同她的育兒理念,也是用愛和自由對待孩子,偏偏老公跟家裡的長輩卻不用這套方法,結果常起衝突。
也有老公不跟孩子好好說話,動不動就吼孩子,媽媽擔心孩子受傷,結果找老公理論,最後反而造成夫妻兩人起衝突。
媽媽問:「到底應該捍衛孩子,還是忍一忍避免跟老公發生衝突呢?」
李雪這麼回答:
『其實,#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很經典的改造慾望——「#我想要改造老公,#讓他跟我觀念一致」。
媽媽可能會覺得委屈:「我不是要改造老公,而是擔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呀!」
如果真的只是關心孩子,那麼,當老公吼孩子的時候,媽媽就要先去觀察孩子,看看他的情緒感受——有沒有感到恐懼或悲傷。#如果孩子需要,#再去撫慰,#而不是不顧孩子,#直接去找老公理論。
(中略)
至於夫妻之間育兒理念的衝突,表面上看是觀念不同,其實往深處剖析,不過是一種權力鬥爭——在育兒的過程中,到底誰佔上風,誰更有權力教育孩子。這個權力感,通常比具體抱持哪種育兒理念還重要。
(中略)
曾經有位學員說,她聽了我的一段話很受用,於是把我的話一字不改地講給老公聽,結果老公很生氣,她感到很困惑。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講的時候是在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並沒有想要改變學員,但是學員回家轉述給老公,目的是改變老公。
表面上,語言怎麼說不重要,哪怕一字未改,#背後傳的能量也是「#我是正確的,#你是錯誤的;#我比你更高明,#所以你應該改進。」#有誰會喜歡被貼上錯誤的標籤?所以,她越是說老公,老公就會用力反抗,證明自己沒有錯,並更加堅持自己原有的信念。』
(以上『』內容擷取自李雪《創傷發生得太早》)
看到這裡,我突然喔喔喔地想起,所以子蘭老師上課裡才會常提到:「#當孩子跟另一半或長輩起衝突時,#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講潤滑的語言就好。」就是這麼一回事呀!
剛好這幾天在群組裡相繼看到對於「覺得對方這樣說話不對時要怎麼做?」的討論,覺得自己又被點醒一次。
其實我有時候也會這樣,直覺「這樣講話不對」而急著想調教對方。
但是不管是孩子說了情緒性的字眼,或是老公用嚴厲的口氣指教小孩,除了包含他們自己當下的感受外,背後其實也一定有原因,#這些都沒有對錯,#我們要做的是試著去看見行為背後隱藏的是什麼,#而非急著指正他們的情緒用語。
說到這裡,又讓我想到夫君說的「聽人家講話,要聽出話的本意」,我想也是這樣吧?
#身邊好多大師
#人人都是我的老師
#感謝媽媽們的討論
#讓我可以認真思考時時覺察自己
-
喜歡閱讀的人,非常非常非常建議把李雪老師的《看見孩子的存在,讓愛流動》跟 《創傷發生得太早》這兩本書讀起來。
在第二本書裡,終於找到我一直沒自信的原因了,書裡的內容真的非常直搗問題核心,錯過可惜!👍👍👍👍👍
#照片只有瑪奇朵時的我們
#期許我們繼續攜手合作愉快❤️
#連續100天發文Day3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