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伯颱風救災紀實】
今天有媒體報導前監察院長錢復所著《錢復回憶錄卷三:台灣政經變革的關鍵現場》中提及「李前總統是因賀伯風災,對宋失去信任,下令凍省……。」對此,我認為:該內容邏輯不通且有違事實。凍省,自始至終就是政治動作,救災不力換人就好、哪有機關裁撤的道理?更何況省府團隊認真盡責,在我任內不只賀伯重建經費,凡省政建設有迫切需求,省府必先籌款支應、哪有坐等中央補助、否則就拖死狗不重建的情形。
賀伯風災、林肯大郡與大園空難,是台灣民眾對於省府救災應變最肯定的三大案例,如果當年面對賀伯風災重建是如書中所言不把人民放在心上那般不堪,怎可能團隊戮力一心不到兩年將賀伯風災重創台灣八縣市、全省列管的7,349件的大小工程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99%?
有關旁人所言李前總統對我的批評,我不想多評論,過去幾年間在媒體報導中,也看到過李前總統說我是最好的行政人才(請參2011年7月18日《蘋果日報》A7版報導:李登輝還豎起大拇指稱讚:「台灣行政方面要工作,只有這個人(宋楚瑜)最優秀,沒有人比他優秀。」)、肯定他擔任省長期間,做事非常拚命、認真,表現優秀(請參2013年6月21日《中國時報》報導:「李登輝強調,宋楚瑜擔任省長期間,做事非常拚命、認真,是很優秀的人才,這些貢獻,都應該獲得歷史公允的評價;當時他也應該親自告訴宋楚瑜:你做得不錯、很有架勢。」)。
面對天災,我們要記取教訓、學會在大自然前謙卑;面對回憶,不也該反覆辯證、追求真實,才真正帶給人們一些省思與正確認知!
1996年7月底,李前總統當選首任民選總統就任兩個月又十天,政壇人事未定、天來橫禍就發生了。 強烈颱風賀伯於199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侵襲台灣,是我和省府團隊面臨最大的救災考驗。
颱風過後四天,我就跑足15縣市,了解嚴重的災患程度。颱風來襲當天我在永和訪視瓦磘溝抽水站工程,8月1日沿線勘災,深夜隨即在嘉義市與省府一級廳處首長及相關單位首長召開「省政府賀伯風災處理緊急會議」;8月4日先走宜蘭、再走花蓮,在天色全黑前又搭直昇機奔赴南投縣水里鄉,從清晨出發到回到中興新村辦公室,時間已至午夜,整整17個小時,沒有休息。
災後,我來來回回搭直升機深入災區角落;我聯繫軍方動員陸軍還有空軍,協助物資運補與復健工作。我也要求相關部門一個月內,在全省山地、離島地區超過一千人聚落,設置臨時直升機停機坪的緊急規劃工作,以備救災緊急之用。
8月14日,我在台灣省議會臨時大會提出一份完整的災情及復建報告,針對災害原因、創害災情、搶修搶救、災後復建作為,以及行政疏失、造成洪災的人為因素等檢討,做了一番鉅細靡遺的分析。這份文獻在台灣省議會(現為台灣省諮議會)還可查得到,很少官方報告能像這樣,在短短時間內如此掌握一個重大災情,因為那裡頭的字字句句,都是我與團隊同仁雙腳行走出來的。
若與1959年的與八七水災相比,是當時降雨量500公釐的四倍。當年八七水災,政府集全國的力量,花了將近10多年的時間才恢復舊觀,而賀伯颱風造成的嚴重災害,在省府團隊和縣市政府通力合作下,經過列管追踨考核,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並在我離開崗位前完成一切復建工作。這其中,尤其要感謝負責督導管考的夏龍主委。
這7千3百多個項目中,大者到好幾億餘的大橋梁,包括南投的陳有蘭溪的橋樑,和高屏地區重要的大橋樑,所有的道路、河堤與山坡地的修護工作,都按照進度順利完成。
賀伯不能白來,災害不能重演,我們既然碰到這個頑固的災害,就要讓這個災害教訓,多少能帶給人們一些警惕與預防的作用。
就在各項復建展開的同時,副省長吳容明擔任起總召集人,特別就政策面、執行面、技術面及制度面的問題,組成八個小組詳加檢討。
這些小組分別就平時防災體系、防災整備、災害防救能力、統合性防洪計畫、洩洪預警制度、災情通報系統、防災救災準備工作、災區宣布條件、範圍及救濟的標準,以及公共工程建設品質化、規格化、制度化的採購規範、水土保持與民眾生活並重的建築及開發規範、砂石管理制度、整體水系規範防洪、整治等等,確實加以檢討整合,建立制度性的防災救災作為。
省政府府本部也由秘書長蔡鍾雄召集相關廳處,就有關自然資源開發與生態平衡如何兼籌並顧、環境倫理如何界定、救災體制的作為與檢討、災後復建如何有效展開及如何克服困難,集成《賀伯颱風紀實》(共九大冊)付梓,供為日後救災復建參據,現今在立法院及各大圖書館均可查閱。
也因此,若有人質疑省府在處理賀伯風災災後重建不力、置人民於不顧,我無法接受、更不能忍受整個省府團隊竭盡心力的付出被扭曲、漠視!這已不是「打臉」,根本是「毀容」!
直昇機直升機正字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賀伯颱風救災紀實】
今天有媒體報導前監察院長錢復所著《錢復回憶錄卷三:台灣政經變革的關鍵現場》中提及「李前總統是因賀伯風災,對宋失去信任,下令凍省……。」對此,我認為:該內容邏輯不通且有違事實。凍省,自始至終就是政治動作,救災不力換人就好、哪有機關裁撤的道理?更何況省府團隊認真盡責,在我任內不只賀伯重建經費,凡省政建設有迫切需求,省府必先籌款支應、哪有坐等中央補助、否則就拖死狗不重建的情形。
賀伯風災、林肯大郡與大園空難,是台灣民眾對於省府救災應變最肯定的三大案例,如果當年面對賀伯風災重建是如書中所言不把人民放在心上那般不堪,怎可能團隊戮力一心不到兩年將賀伯風災重創台灣八縣市、全省列管的7,349件的大小工程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99%?
有關旁人所言李前總統對我的批評,我不想多評論,過去幾年間在媒體報導中,也看到過李前總統說我是最好的行政人才(請參2011年7月18日《蘋果日報》A7版報導:李登輝還豎起大拇指稱讚:「台灣行政方面要工作,只有這個人(宋楚瑜)最優秀,沒有人比他優秀。」)、肯定他擔任省長期間,做事非常拚命、認真,表現優秀(請參2013年6月21日《中國時報》報導:「李登輝強調,宋楚瑜擔任省長期間,做事非常拚命、認真,是很優秀的人才,這些貢獻,都應該獲得歷史公允的評價;當時他也應該親自告訴宋楚瑜:你做得不錯、很有架勢。」)。
面對天災,我們要記取教訓、學會在大自然前謙卑;面對回憶,不也該反覆辯證、追求真實,才真正帶給人們一些省思與正確認知!
1996年7月底,李前總統當選首任民選總統就任兩個月又十天,政壇人事未定、天來橫禍就發生了。 強烈颱風賀伯於199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侵襲台灣,是我和省府團隊面臨最大的救災考驗。
颱風過後四天,我就跑足15縣市,了解嚴重的災患程度。颱風來襲當天我在永和訪視瓦磘溝抽水站工程,8月1日沿線勘災,深夜隨即在嘉義市與省府一級廳處首長及相關單位首長召開「省政府賀伯風災處理緊急會議」;8月4日先走宜蘭、再走花蓮,在天色全黑前又搭直昇機奔赴南投縣水里鄉,從清晨出發到回到中興新村辦公室,時間已至午夜,整整17個小時,沒有休息。
災後,我來來回回搭直升機深入災區角落;我聯繫軍方動員陸軍還有空軍,協助物資運補與復健工作。我也要求相關部門一個月內,在全省山地、離島地區超過一千人聚落,設置臨時直升機停機坪的緊急規劃工作,以備救災緊急之用。
8月14日,我在台灣省議會臨時大會提出一份完整的災情及復建報告,針對災害原因、創害災情、搶修搶救、災後復建作為,以及行政疏失、造成洪災的人為因素等檢討,做了一番鉅細靡遺的分析。這份文獻在台灣省議會(現為台灣省諮議會)還可查得到,很少官方報告能像這樣,在短短時間內如此掌握一個重大災情,因為那裡頭的字字句句,都是我與團隊同仁雙腳行走出來的。
若與1959年的與八七水災相比,是當時降雨量500公釐的四倍。當年八七水災,政府集全國的力量,花了將近10多年的時間才恢復舊觀,而賀伯颱風造成的嚴重災害,在省府團隊和縣市政府通力合作下,經過列管追踨考核,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並在我離開崗位前完成一切復建工作。這其中,尤其要感謝負責督導管考的夏龍主委。
這7千3百多個項目中,大者到好幾億餘的大橋梁,包括南投的陳有蘭溪的橋樑,和高屏地區重要的大橋樑,所有的道路、河堤與山坡地的修護工作,都按照進度順利完成。
賀伯不能白來,災害不能重演,我們既然碰到這個頑固的災害,就要讓這個災害教訓,多少能帶給人們一些警惕與預防的作用。
就在各項復建展開的同時,副省長吳容明擔任起總召集人,特別就政策面、執行面、技術面及制度面的問題,組成八個小組詳加檢討。
這些小組分別就平時防災體系、防災整備、災害防救能力、統合性防洪計畫、洩洪預警制度、災情通報系統、防災救災準備工作、災區宣布條件、範圍及救濟的標準,以及公共工程建設品質化、規格化、制度化的採購規範、水土保持與民眾生活並重的建築及開發規範、砂石管理制度、整體水系規範防洪、整治等等,確實加以檢討整合,建立制度性的防災救災作為。
省政府府本部也由秘書長蔡鍾雄召集相關廳處,就有關自然資源開發與生態平衡如何兼籌並顧、環境倫理如何界定、救災體制的作為與檢討、災後復建如何有效展開及如何克服困難,集成《賀伯颱風紀實》(共九大冊)付梓,供為日後救災復建參據,現今在立法院及各大圖書館均可查閱。
也因此,若有人質疑省府在處理賀伯風災災後重建不力、置人民於不顧,我無法接受、更不能忍受整個省府團隊竭盡心力的付出被扭曲、漠視!這已不是「打臉」,根本是「毀容」!
直昇機直升機正字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憶應該還原事實,不容歷史蒙灰】
對於今(8)日中國時報報載《錢復回憶錄》關於台灣省宋楚瑜省長任內賀伯風災重建報導內容的謬誤;宋楚瑜表示,本在當前全民共同防疫,振興紓困之際,不該為這種無稽之談費神,但該回憶錄對於當時全力投入救災的省府團隊已經不是「打臉」,而是幾近以「毀容」的方式來抹煞整個團隊的努力,當時整個省府團隊的救災工作有口皆碑,有事實為據,卻遭歪曲、污衊、潑髒水,此種傷害,實不可忍?!
對於該回憶錄歪曲歷史事實真相部分,宋楚瑜分四點做說明:
一、1996年賀伯颱風災損遠超過1959年八七水災(賀伯颱風,南投、阿里山及桃竹苗山區累積雨量均超過1000公釐,其中阿里山測站於7月31日量高達1094.5公釐、8月1日為892公釐,迄今仍為台灣連續24小時的降雨紀錄;八七水災,8月7日至9日連續三日台灣中南部降雨量高達800至1200公釐,特別是8月7日一日降雨量高達500至1000公釐),八七水災尚花10餘年才恢復舊觀,賀伯颱風重創台灣八縣市,災後重建工作全省一共7,349件的大小工程,不到2年當中,省府團隊和縣市政府通力合作,經過列管追踨考核,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99%,並在宋楚瑜離開省長崗位前完成一切復建工作。(宋省長救災工作實錄紀要如附)
二、對於凍省的緣由,自始至終就是政治權力鬥爭下的結果,此為眾所皆知之事。如今卻說成與賀伯風災救災重建工作不力相干?救災不力換人就好、哪有裁撤機關的道理?該回憶錄不僅扭曲事實,還將不相干且救災認真的省府團隊整個扯進來,抹煞他們當年救災重建工作的努力。
三、李登輝前總統對於宋主席的評價,過去幾年間,社會大眾也已在媒體報導中看到,李前總統說宋楚瑜是最好的行政人才、肯定他擔任省長期間,做事非常拚命、認真。包括2011年7月18日《蘋果日報》報導提到,「李登輝還豎起大拇指稱讚:台灣行政方面要工作,只有這個人(宋楚瑜)最優秀,沒有人比他優秀。」2013年6月21日《中國時報》報導提到,「李登輝強調,宋楚瑜擔任省長期間,表現非常優秀,做事非常拚命、認真,是很優秀的人才,這些貢獻,都應該獲得歷史公允的評價」;當時他也應該親自告訴宋楚瑜:「你做得不錯、很有架勢。」現如今這段所謂的回憶錄卻說因為救災重建「這個人不把民眾的疾苦放在心上」,所以對宋楚瑜失去信心,豈不錯亂?
四、至於該回憶錄提及救災重建經費撥款問題,更是錯誤連連。在《賀伯颱風紀實》書中有關救災復建經費協商過程情形明確指出,民國85年8月16日,省政府就已召開相關經費概算會議,粗估為315億2886萬元,預計向中央申請補助229億1551萬元。隨後行政院在8月20日召開會議,要求省政府於8月26日前提出每個單位的復建計畫。省府於8月26日召集會議,並確定復建總經費調整為280億元,申請中央補助177億元,並於9月13日函報行政院全額補助。後經主計單位行文往返,最後於85年11月8日核定復建總經費為247億1993萬1千元,中央補助89億4933萬6千元。這一路協商過程當中,所有經費皆由省府預先代墊籌措,何來不到一個月,行政院「已撥給省府」、還「拿出帳冊」來給李登輝看?況且總經費247億餘元最後核定時間為11月8日,中央機關行政院支援補助僅三分之一。
宋主席最後說道,面對天災,我們要記取教訓、學會在大自然前謙卑;面對回憶,不也該反覆辯證、追求真實,才真正帶給人們一些省思與正確認知!
附錄:宋省長救災工作實錄紀要
強烈颱風賀伯於199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侵襲台灣,是宋楚瑜省府團隊面臨最大的救災考驗。
7月30日,賀伯颱風過境,全省風強雨急,僅南投山區一日內就下了近2,000公釐雨量,大雨奔騰而至,為台灣近2百年所僅見。南投縣信義鄉地處偏遠,當多數民眾關緊門戶以避狂風驟雨時,一場地動天驚的災難,卻伴隨轟隆作響的土石流猛然撲至,陳有蘭溪、和社溪的土地在大雨沖刷下,毫不留情傾瀉而下。
颱風過後4天,宋楚瑜省長就跑足15縣市,了解嚴重的災患程度。颱風來襲當天他在台北縣永和市訪視瓦磘溝抽水站工程,8月1日沿線勘災,深夜隨即在嘉義市與省府一級廳處及相關單位首長召開「省政府賀伯風災處理緊急會議」;8月4日先走宜蘭、再走花蓮,在天色全黑前又搭直昇機奔赴南投縣水里鄉,從清晨出發到回到中興新村辦公室,時間已至午夜,整整17個小時,沒有休息。
災後,宋省長來來回回搭直升機深入災區角落;他聯繫軍方動員陸軍還有空軍,協助物資運補與復健工作。省長也要求相關部門1個月內,在全省山地、離島地區超過一千人聚落,設置臨時直升機停機坪的緊急規劃工作,以備緊急救災之用。而在省府要求下,所有因颱風中斷的道路在08月15日(也就是在災後二個星期內)搶通完成,9月上旬,所有受害家庭的救助金(由省府先墊付)全部送達,這時中央政府的災後重建補助款公文尚未到達。
8月14日,他在台灣省議會臨時大會提出一份完整的災情及復建報告,針對災害原因、創害災情、搶修搶救、災後復建作為,以及行政疏失、造成洪災的人為因素等檢討,做了一番鉅細靡遺的分析。
這份文獻在台灣省議會(現為台灣省諮議會)還可查得到,很少官方報告能像這樣,在短短時間內如此掌握一個重大災情,因為那裡頭的字字句句,都是靠他與團隊同仁雙腳行走出來的。
賀伯風災兩天內降雨近2,000公釐。歐洲年降雨量約700公釐,也就是三年歐洲降雨量在二、三天內密集下在中央山脈以西的地方,所匯集的激烈洪流造成八縣市重大災損,賀伯風災前、已完工幾十年的曾文水庫,蓄水幾乎沒有滿過,賀伯颱風之前的蓄水量為四千萬噸,颱風之後蓄水量爆增為六億多萬噸,賀伯風災較1959年八七水災(降雨量五百公釐),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八七水災,政府集全國的力量,花了將近10多年的時間才恢復舊觀,而賀伯颱風造成的嚴重災害,全省一共7,349件的大小工程,不到2年當中,省府團隊和縣市政府通力合作,經過列管追踨考核,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並在宋楚瑜離開崗位前完成一切復建工作。這其中,尤其要感謝負責督導管考的夏龍主委。
這7千3百多個項目中,大者到好幾億餘的大橋梁,包括南投的陳有蘭溪的橋樑,和高屏地區重要的大橋樑,所有的道路、河堤與山坡地的修護工作,都按照進度順利完成。
賀伯不能白來,災害不能重演,宋楚瑜既然碰到這個頑固的災害,就要讓這個災害教訓,多少能帶給人們一些警惕與預防的作用。
就在各項復建展開的同時,副省長吳容明擔任起總召集人,特別就政策面、執行面、技術面及制度面的問題,組成8個小組詳加檢討。
這些小組分別就平時防災體系、防災整備、災害防救能力、統合性防洪計畫、洩洪預警制度、災情通報系統、防災救災準備工作、災區宣布條件、範圍及救濟的標準,以及公共工程建設品質化、規格化、制度化的採購規範、水土保持與民眾生活並重的建築及開發規範、砂石管理制度、整體水系規範防洪、整治等等,確實加以檢討整合,建立制度性的防災救災作為。
省政府也由秘書長蔡鐘雄召集相關廳處,就有關自然資源開發與生態平衡如何兼籌並顧、環境倫理如何界定、救災體制的作為與檢討、災後復建如何有效展開及如何克服困難,集成《賀伯颱風紀實》(共計九大冊)付梓,現在立法院及各大圖書館均可查閱,供為日後救災復建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