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你怎麼知道?」
【更新:東森新聞沒有更改錯誤,反而已刪除該貼文,非常不負責任。】【感謝讀者 Hung Tze 提供截圖】
台灣 東森新聞 轉載了一段影片,片段中是一個風扇加兩塊磁石,風扇在動。有讀者指出,兩塊磁石這樣放根本不可能發電,然後東森新聞專頁編輯就回:「你怎麼知道?」
我暫且不談台灣的新聞媒體的科學素養(香港也不遑多讓)、不談記者的報導質素(我甚至不清楚到底臉書編輯算不算記者)、也不多談(下面還是會說一說)永動機為什麼不可能。我要討論的是,那句:「你怎麼知道?」
先來物理知識。風扇其實就是摩打,如果拆開來看就會發現是個繞著磁石的金屬線圈。電流通過,線圈就會轉動,再在前面加裝幾塊扇葉,就成了風扇。提供電流予風扇的,可以是電池(俗稱乾電,即直流電),也可以是來自牆身的那種電(俗稱濕電,即交流電)。使用直流電和交流電的風扇,線圈構造必須有分別,要不然就必須加裝轉換器把交流電轉成直流電,不過這樣做會浪費掉一部分能源。
依據影片,拍攝者聲稱是那兩條電線加上兩塊磁石就令風扇轉動。這令人聯想起電磁感生定律。電磁感生是法拉第發現的效應,因此也稱為法拉第定律。簡單地說,可以用(出自香港高登討論區)那句潮句總結:磁通量改變。換句話說,如果電線上的磁場有所改變,電線裡就會產生電流。而要令磁場有所改變,要不是移動電線,就是移動磁石(第三種方法:也可改變磁場強度)。
問題是這種移動必須是持續的。影片中,當電線移動至磁石中間,就沒有再移動了。根據法拉第定律,磁通量維持不變,電流歸零。這就說明如果那電線和磁石是風扇電力的唯一來源,風扇理應停止轉動,故此影片造假。另一個可能性是,那電線和磁石並非風扇電力的唯一來源,不過這就等於說影片根本就是假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讀者指出影片不可能是真的。這在香港、歐美等地都是高中程度的物理學,我不清楚台灣的教育,不過也應相差不遠。東森新聞專頁編輯的物理程度,我也不去猜想,畢竟我自己也有在經營專頁。問題是,東森編輯回應的那句:「你怎麼知道?」
我相信,如果其他讀者問:「你怎麼知道?」,反應會完全不同。沒有讀過法拉第定律的人問這問題,證明他有心學習,勤奮上進,我相信其他人也會很樂意回答這個物理問題。
可是,東森編輯本人正是貼出影片的人。除非他是以發問方式請求協助(他不是),他有責任在貼出影片前了解其內容。如果他沒有相關物理背景,他應該首先諮詢物理學家或物理老師,理解背後牽涉的物理原理後,才貼出報導。不過,如果他有理解過上述物理原理,他就應該知道影片是造假的,作為新聞從業員他就不應該貼出來。可是,他最終選擇了不知不解地貼出來,再嗆指出錯誤的讀者:「你怎麼知道?」
自古希臘時代,科學家用理性邏輯去理解世界,已經兩千五百年了。只是法拉第定律也有兩百年歷史了,即使沒有相關背景知識,隨手抓個理科學生問一問,亦應該相當可能得到解答。況且這是個知識垂手可得的年代,即使維基百科不能當做資料來源,其上面寫的簡單科學質素還是可以的。可惜的是,東森偏偏選擇了不求甚解,為求呃like,再嗆讀者:「你怎麼知道?」
對於東森這個「你怎麼知道?」,以上就是作為簡淺程度的回答。至於比較深刻的回答就是熱力學第一、二定律的應用。根據這兩條定律,任何機械運作時皆會生熱,「熱」是物理學裡專有名詞,指不可被完全重用的能量。使用簡單數學就可以證明,熱力學定律告訴我們,即使在沒有摩擦力或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任何機器的效率都有個小於100%的上限。換句話說,永動機永遠不可能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再簡單一點說,像影片中那樣,完全自給自足的風扇系統,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懂,就要發問,無論我們身份是什麼。即是如我擁有物理學博士學位、身為大學講師,我在物理學、科學上也有非常多不懂的地方。而當我在專頁上發言時,我不會討論一些我自己不明白的東西;有時候,我不小心寫錯東西,有讀者指出問題,我也會立刻修改。這是作為學者的責任。在某些我不在行的領域,我的讀者可能才是專家。
令我百思不解的是,東森作為新聞從業員,為什麼會認為他們的讀者都跟自己一樣是理科盲?我假設新聞界的入行條件並非理科,而是傳播學系之類文科專科吧?東森這次嗆人「你怎麼知道?」就有如我這個文學盲亂貼詩詞,說《靜夜思》是周杰倫寫的,然後有讀者指出「這不可能」之後嗆他們「你怎麼知道?」
不知道,從來不是問題。發問是進步的來源。我敢保證,學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知道」。東森新聞,你怎麼知道,你的讀者不比你有知識?
直流轉換器原理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綠電小百科:太陽能光電的發電原理 (07/28/2016 自由時報)
太陽光電的發電原理,是利用矽晶圓為主的集光板吸收太陽光,並將吸收的光能直接轉變成電能輸出的一種發電方式。架設太陽能板的場地周圍,須避免高樓、樹林或其他有可能遮蔽太陽光照射太陽能板的高大遮蔽物,以利太陽能板可以完全地接收太陽光達到最大的發電效益。
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是直流電,因此若需提供電力給家電用品或各式電器則需加裝直/交流轉換器,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才能供電至家庭用電或工業用電。
平常太陽能板的保養,只要將板上的灰塵或粘著物清除即可,一塊太陽能板的壽命至少20年。
影片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s://youtu.be/nabM5MGq_NY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15655
責任編輯:KC
♡
直流轉換器原理 在 科學最前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心引力抓不住它!推不倒的神奇方塊 cubli】
結合英文"cube方塊"和瑞士德語"li小體積",「Cubli」外觀看起來就像某個電腦主機配件,但它的功能卻有趣到讓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它可以不靠任何人為外力保絕對平衡,你以為上圖是 PS 來的嗎?不,這就是 Cubli 實際站立時的模樣喔!
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 Dynamic Systems and Control 研究所研發,以機械的中心點為核心平衡,內部的直流轉換器提供動力給外圍的反應輪,分別位在其中三面的反應輪會快速轉動,透過轉動互相作用牽制形成動力,驅使 cubli 做出一些小特技,例如百推不倒、自動前進、單點站立、單邊站立等。
利用類似衛星平衡的原理來設計的 Cubli 雖然只有 15 立方公分大,但是看起來卻相當威,就算把底盤抬拉傾斜它也毅然不動如山,甚麼不倒翁還是全面啟動裡的陀螺在它面前根本小菜一疊!目前研究團隊還沒想到什麼偉大的未來願景,只覺得它看起來很可愛,放在研究室裡面頗療癒。
--- 圖文選自網路
直流轉換器原理 在 [標的] NIO-US 充電技術-無線充電-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可以保證,這是股版針對電動車充電技術寫最詳細的文
這只是開頭
之後會講述主流車企在充電技術的選擇有何不同
1. 標的:NIO-US
2. 分類:多
3. 分析/正文:
一、充電技術小科普
很多人對蔚來有誤解,將充電與換電對立,認為蔚來的充電技術不行,
才全力發展換電。
蔚來的信念:可充、可換、可升級
蔚來除了換電站建設快速鋪開,充電樁建設也沒落下,建設速度跟特斯拉、
小鵬在伯仲之間。
這張圖是蔚來現有的充電樁類型,分別是7kW家充樁、20kW小直流快充跟超充樁
(之後還有7kW跟11kW的直流家充樁)。
其中7kW家充樁,因輸入是交流電(AC),因此稱為交流充電樁。
家充樁依靠車載充電器(OBC)進行交直流轉換充電,家充樁
只擔當智能開關的作用,在OBC走向集成或消失的當下,交流充電樁已經定型。
至於常聽到的快充、超充都是直流充電樁。
不管交流或直流充電樁,交直流轉換的原理相同。
因此從OBC的電路拓撲入手,先建立充電技術的概念。
(一)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數校正)
PFC是改善功率因數的電路。
要談功率因數,要先了解交流電功率:
有功功率(real power,單位是W),以P表示
無功功率(reactive power,單位是var),以Q表示
視在功率(apparent power,單位是VA),以S表示
對於正弦波的波形,P、Q及S可以用相量表示。
θ是電流和電壓的相位角,功率因數等於此角的cosθ
P/S=cosθ
因為是餘弦θ,所以功率因數是介於1到-1之間的數值。
通過調整交流電輸入電流波形,減少電壓與電流相位差,抑制諧波電流,
使cosθ接近1。
PFC的功用是輸出的穩壓調壓,輸出不隨輸入電壓波動變化,
能得到高穩定的輸出電壓,而主動式PFC的直流(DC)電壓紋波很小,
不太需要用大容量的濾波電容。
並且抑制高次諧波,高次諧波會造成電力系統發熱,不但浪費電能,
還有燒毀的危險。
(二)LLC
LLC是種串並聯的諧振電路,具有諧振電感Lr、勵磁電感Lm和諧振電容Cr,
因此簡稱為LLC。
何謂諧振?
就是共振。
諧振電路是利用電感(L)及電容(C)完成電路的共振,交流電路的阻抗非定值,
是隨頻率變化。
阻抗(Electrical impedance)是電路對電流抵抗的度量(符號Z),
在交流電路中,分為實部與虛部,
實部為電阻,虛部為電抗(上圖中的有功功率為實部,無功功率為虛部)。
電抗又分電容產生的容抗與電感產生的感抗,
兩者會隨著電路的電流頻率變化(電阻不會)。
容抗=1/2πfC,容抗在低頻時變大、高頻時變小,直流電頻率為0,
容抗無限大,因此電容通交阻直。
電容的電壓不能突變。
感抗=2πfL,與容抗相反,在低頻時變小、在高頻時變大,直流電頻率為0,
感抗為0,因此電感通直阻交。
電感的電流不能突變。
當容抗=感抗,無功功率為0,只需考慮有功功率。
利用電容跟電感特性,通過控制開關頻率(調節頻率),將DC調整成目標波形,
實現電壓恆定。
這是設計LLC電路採用FHA繪製的DC特性曲線圖。
ZVS(零電壓切換),電子功率元件電壓在切換時為0。
ZCS(零電流切換),電子功率元件電流在切換時為0。
以Fs=Fr的諧振點為界。
左側容抗>感抗,諧振槽成為容性區域,為實現ZCS,
電壓滯後於電流,適合IGBT。
右側感抗>容抗,諧振槽成為感性區域,為實現ZVS,
電流滯後於電壓,適合MOSFET。
MOSFET由於開通損耗比關斷損耗大(約多60%),因此選擇ZVS。
而在ZVS區域2輸出整流二極體具有ZCS的條件,沒有反向恢復的問題,效率最高。
最後經過同步整流輸出DC到電池包。
(三)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方式主要有四種:電磁感應式、磁場共振式(又稱磁耦合諧振式)、
電場耦合式和無線電波式。
電磁感應式是日常見到最主要的無線充電方式,但不太適用於電動車,
因為傳輸距離太短(最多幾公分)。
電場耦合式對電極形狀、材質的限制較少,且電極可以薄型化,並且不像
電磁感應式要對位精準,位置較自由且發熱較少,但缺點跟電磁感應式一樣,
距離太短。
無線電波式距離最遠,但轉換效率太低。
只有磁場共振式符合距離、功率與轉換效率達到電動車無線充電標準。
既然是磁場共振式,自然是用諧振電路,與充電樁用LLC不同,
無線充電的諧振電路選擇有以下幾種:
Q1到Q4是四個原邊(發射側)MOSFET,D1到D4則是副邊(接收側)整流二極管,
跟充電樁充電原理一樣,只是變成無線,並且諧振電路的選擇不同。
1.諧振電路類型
S(series circuit),串聯電路,電容與電感串聯,
對於原邊,可直接與電壓源型逆變器連接,
輸入阻抗較低、損耗小,易實現電壓反饋調節。
對於副邊,有類似恆壓源(輸出電壓穩定)特性。
P(parallel circuit),並聯電路,電容與電感並聯,
對於原邊需要電流源供電,易受擾動,實際應用少。
對於副邊,有類似恆流源(輸出電流穩定)特性。
因此SS即是兩邊皆是串聯電路、PP兩邊皆是並聯電路、
SP原邊並聯副邊串聯、PS原邊串聯副邊並聯。
LCL能恆流源,在輕負載時有很高的功率因數與諧波濾波能力。
其它類型是基於以上三種電路拓撲的擴展,針對穩定條件、輸入阻抗及系統傳輸,
進行各種優化。
以蔚來的無線充電專利布局為例(是的,你沒看錯,
蔚來很早就在電動車無線充電有布局),
在專利號CN108400625A,蔚來選擇針對DDQ線圈的電路拓撲進行優化。
線圈耦合結構的性能是影響磁場共振式電能傳輸的重要因素。
設計重點是如何提高耦合係數(coefficient of coupling,符號為k,
兩電感元件間,實際互感量與最大互感量之比,數值介於1到-1之間)。
2.線圈耦合結構
基本三種類型分別為環形線圈、8字形線圈(DD)和螺線管線圈:
環形線圈繞制方便、鐵損和銅損小(導磁體和導線損耗),但耦合較差。
DD線圈與環形線圈相似,由兩個環形繞圈反向串聯,產生相反的磁場,
耦合系數與損耗介於環形和螺旋管線圈之間。
螺旋管線圈是典型的銅包鐵結構,磁力線集中、耦合系數高,但鐵損跟銅損高。
跟手機無線充電一樣,耦合係數受兩線圈間的距離與偏移影響很大,如下圖所示:
這是兩個30公分的(圓形)環形線圈測試結果,這是線圈軸向對齊,
平移線圈距離產生的耦合係數變化。
耦合係數為負,代表兩線圈磁通方向相反。
3.蔚來的無線技術方案
在實際的生活中,由於手動泊車很難停到完全對準線圈,
不能保證足夠的傳輸功率,要增加線圈尺寸就會增加成本跟重量。
DDQ就是為解決位置偏移,造成傳輸功率和效率降低的線圈形式
(位置偏移後,DD線圈的感應電壓變小,Q線圈感應電壓變大,
兩者疊加輸出,能盡量減少功率的降低)。
DDQ線圈長這樣:
DDQ線圈是在DD線圈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和DD線圈正交的線圈Q,
產生的磁場互不影響,兩線圈分別輸出,輸出電壓通過兩個整流橋後並聯輸出。
然後,新的問題來了。
由於DD線圈和Q線圈接受到的磁通量不一致,容易造成某一支路輸出電流不均,
甚至毫無輸出。
會造成效率降低和EMI(電磁干擾)特性變差,常規的整流電路,
無法解決輸出電流不均的問題。
CN108400625A就是解決這問題的電路拓撲。
蔚來雖然早早布局無線充電,但未來車型規劃中,連OBC都拿掉,
對於需要在車底安裝接收線圈的無線充電,恐怕早已出局。
4.其它車企的無線技術方案
(1)上汽智己
上面提到由於手動很難精準對位,因此有的車企特別強調自動泊車的功能。
智己L7宣稱它的IM AD系統能做到記憶泊車、代客泊車(專利號CN113335271A)。
利用車端環視攝像頭,透過VSLAM(視覺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對特微點的提取,
結合車輛的IMU(慣性測量單元),進行自車定位。
基於加戴的停車場或車位地圖,做出路徑規劃和運動控制,最後經過
多傳感器的數據融合,實現精準停車。
不過在發射線圈跟接收線圈有間隙,在無線充電時如果有金屬異物或生物存在,
兩端線圈的電磁場會對其加熱,非常不安全。
因此,異物檢測(FOD)與活體檢測(LOD),是無線充電裝置很重要的安全設施,
在智己的宣傳或專利中,並沒有提到相關的檢測。
反倒在同屬上汽集團(600104.SH)的通用五菱,
有註冊相關的專利CN113844287A,並且能利用整車控制器對其進行清除。
在發射側的頂面要塗抹疏水疏油的雙疏材料,如含氟弱酸聚合物、
有機矽烷聚合物,使發射側頂面光滑吸附力小,形成易清潔表面,
當砂石或水滴、油滴落在頂面,可自滑落
。
發射側要安裝傳感器,對無線充電樁進行監控,再通過無線通訊,
將異物訊息傳到車端控制器。
這裡主要判斷標準是重量或圖像識別(依據實裝的無線充電樁採用何種傳感器)。
最後依據異物種類,決定採取何種清除手端。
如果吹掃、聲光跟噴淋都無法清除,通知車主人工清除。
最終五菱這些技術,智己會用上多少?
不得而知,只希望多多益善吧,畢竟安全無小事。
(2)Momentum Dynamics
電動車無線充電既然有走精準定位的公司,自然也有走往大線圈尺寸的公司。
Momentum Dynamics就是如此。
別看示意圖上接收側那小小的四個方塊,實際上大小是這樣──
每塊長跟寬超過70公分,功率為50kW,4塊總計為200kW。
據Momentum Dynamics宣傳,在發射側與接收側最佳距離約7英寸(17.78公分)
的情況下,充電效率在92-94%之間,接近普通直流樁充電效率。
對於公車的使用場景,無線充電的好處是操作簡單,
節省人工拔插充電樁的時間,使用零碎的等候時間,
無需額外浪費時間充電,可以使公車全天保持服務,提高公車使用率。
況且公車路線固定,有固定的停靠站,
適合安裝固定的無線充電發射側與相關的充電機櫃。
相對於無軌電車,可以不用架設路面上的電纜,只需當地電容足夠,
場地允許就能安裝。
從專利US20200168393A1來看,Momentum Dynamics使用的是平面螺旋結構,
利用特定方式連接。
缺點就是體積不小並且重量不輕。
5.無線充電發展展望
目前電動車無線充電發展較好的領域在大眾道路運輸。
相比於燃油公車,電動公車環保,無線充電更易補能,充份利用零碎時間。
相比於無軌電車,無線充電在市容跟鋪設維修有優勢。
電動車無線充電,SAE(美國汽車工程車協會)的J2954,
針對22kW以下的功率標準,分為四級:
是各國制定電動車無線充電標準的重要參考。
但只有少數車企對此有相關的開發計劃,畢竟無線充電對距離、角度要求很高,
並且需要傳感器配合,不然充電功率慘不忍睹。
成本高、效率不高。
由於安裝車底,有碰撞風險,最重要是很多人對其電磁波有安全疑慮。
技術、成本與社會原因,使電動車無線充電在私家車領域,注定是少數車企的選擇。
時不時能看到宣傳邊開邊充的高速公路車道,更多是畫大餅,沒多大意義。
因為絕大部份電動車沒有加裝接收線圈,根本充不了電,而高速公路的
金屬垃圾或碎屑,反而會因電磁感應發熱,造成安全危害。
下次看到吹無線充電高速公路時,別再被騙了。
4. 進退場機制:長期投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124.2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44681336.A.68F.html
相關專利
CN113989315A
圖達通雷達好處是點雲不採用拼接
比較好做算法融合
要講好故事嘛
我懂
但上一篇講故事就有人說不談技術
這篇談技術就說要講故事
別急嘛
又不是只講NIO
包括LUCID、BYD、賓士等車企這塊都會提到
乃至於IGBT跟SiC產業鏈的英飛凌、Wolfspeed、安森美
總要先從基本技術談起
不然之後寫的不就更看不懂
很多人只看標題
不看內容
想太多了吧
NIO跟我除了公司跟股東關係外
什麼都沒有
公司幹嘛給我資料
純料是個人研究
你都說NIO是家行銷導向公司
這種亮專利多少人會看?
還不如講好故事
你應該很久沒關注換電了喔
現在中國NIO建設的換電站數目
已經快追上特斯拉超充站數目
並且建設速度一直在加快
最終還是業績說話
蔚來今年上半年業績還是不會很好
但估值真的高嗎?
因為Tsla的技術已經預期反應在它的股價上
但蔚來沒有
蔚來著名的一直不是技術而是服務
甚至很多人認為蔚來沒有技術
跟市場預期差越多
市場反應後的估值提升越高
我個性喜歡左側買入
等未來市場反應
可惜你沒進場
不然已經獲利快一倍了^^
※ 編輯: asdf95 (61.223.125.182 臺灣), 06/23/2022 14:42: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