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說,巴黎鐵塔正因為本身沒有意義,才可以容納多種不同的意義投射。那個時代,西方非常流行探討東方「無」的哲學。最大的禪宗運動不在中國,而在美國——數百萬的年輕人意識到存在虛無,流行離家出走到浪跡天涯,一同參禪參透人生意義,巡迴音樂就這樣應運而生。時至今日,流浪已與流浪漢畫上等號,彼得不會放下漁網,不再有這一種門徒式的闖蕩。
使用中文的人理應得天獨厚才是,可惜人們對異文化的興趣往往高於同文化,故禮失必求諸野,我們喜歡聽一個外國人講老莊多於自己人講。聽他們用英文將文言翻過來是一件有趣的事,因為把這些英文翻回中文就會知道並不是同一回事,比方說,Air和Breathe分別指「空氣」和「呼吸」,但前文後語他想講的是「氣」。「神」是God-like還是Spirit?但將Spirit翻回來的時候,「精神」又是否等同「神」?
到頭來反是我們的中文用語被英文影響了,有些東西被丟失了也不自知。
英文單字講求捕捉個別的意思,是「實」的;中文單字恰恰相反,它們都是巴黎鐵塔,極力避免受到個別意思所局限,所以是「虛」的——但虛就是Empty嗎?正是它虛,才有包羅萬有的效果。於是乎中文詞彙產生一種很奇妙的特性,有些單字本身很難解釋它是甚麼意思,你必須結合成雙字詞方能解釋。比方說「意思」——它是「意」和「思」的總和嗎?可是,當你嘗試解釋這兩個字分別是甚麼意思時,卻無可避免地要用到「意念」和「思考」來理解它。這是甚麼?是瞎子摸象,說「意的意思就是意念」,就像說「象的象形就是象腳」那樣,我們居然用它的衍生來解釋它的本體,用「實」解釋「虛」,用「有」解釋「無」。我們以為自己成功解釋,但其實沒有。
我們當然可以說「大象」是牠的「頭手腳身鼻耳和尾巴」的總和,「打蛋器」就是「打+蛋+器」,但正如相對論在量子領域裡面失效,這種組合的法則來到某些單字身上就不管用了,皆因單字的意含遠遠超於其雙字的總和,我們無法說「意」就是「意思+意念+意識+意見+意向+意慾……」的意思。這些雙字都將意義閉上了,偏偏單字卻將意義打開,容許眾多的組合跟它通假借,甚至假借出它本來沒有的意思。到底意難平啊。
而人係好厲害,即使我們講不出,仍可以Get得到。有些東西是不可言說的,你一說出來,它就不是那個東西。人未必說得出精、氣、神、意、志的分別,卻仍能分得清神氣、精氣、意氣和志氣的意思。想了解它們的蘊含?那就要讀《黃帝內經素問》。
作者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相對論 的意思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秋天,是鹹蛋黃醬與螃蟹炒香的鑊氣,是一種屬於小漁村的悠閒氣息~這是「TU PANG TSIU 地坊餐.酒」主廚對應於秋天的一道滋味。"TU PANG"是閩南語〝廚房〞的意思。
熟識「TU PANG TSIU 地坊餐.酒」主理人皓福的饕客都知道,Tu Pang 從來不主張吃到飽,也不做buffet,即使皓福出任務外燴,往往受限於外在環境、賓客人數充滿許多變因,仍舊無buffet。每日限購食材,不準備多餘分量,以減少廚餘,也確保新鮮度;堅持使用台灣小農友善種植的蔬果,以及能讓海洋生態永續的海鮮、安心無毒肉品等。
疫後無恙,位在竹北高鐵站光明六路旁頗負盛名的「院子」餐廳有了新氣象!來自台中「TU PANG TSIU 地坊餐.酒」的年輕主廚皓福進駐主持竹北全新概念的「樹廚房︱TU PANG」,依然有不變理念與滿滿心意。
========================
關於疫情後的餐桌,食物與餐廳的新美味關係,以及綠色餐廳理念如何持續,都在美學風格相對論第65集。
首播 08/25(三)20:00-21:00
重播 08/29(日)15:00-16:00
在 #IC之音FM97.5,
無論何時何地,都期待與你相遇
#IC之音FM97.5
#即時線上收聽,不受地區限制
https://www.ic975.com/
#首播之後便可隨選即聽
https://pse.is/3m55st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StyleReality/posts/370809824641004
相對論 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拜登版「王者不治夷狄」】
拜登在民間論政會透露自己跟習近平通話部份內容,但他講得很含糊,坊間就不免忖測其「真正意思」。拜登政府是否親中,看人事和實際行為,似乎一半一半。不過他透露的內容,就充滿了傳統政客千錘百鍊的縮骨和滑頭。
我們暫時知道拜登政府的對華專家小組成員,據說皆鷹派色彩強;美國海軍也突入了東亞海域示威,澳日印美的軍隊似乎會有更多合作,將「印太」慢慢變成一個實質圍堵機制。拜登也據報取消了孔子學院的禁令,雖然這在川普任內亦是姿態多於具體,但取消了姿態似乎亦是向中國示好。川普設定的對中關稅,現時美國還是蕭規曹隨。以上複雜但又似乎矛盾的動態,顯示美國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但主要思路還是因糧於友,用盟國牽制中國,但自己不會主動帶頭衝突,去爭取時間恢復國力。
所以在口頭上他對中國大展媚態,但收線之後又對美國人說,如果美國還不行動,午餐就會被中國吃掉。中國政府聽到,內裡可能都在暗罵拜登包藏禍心。
川普時常被罵獨裁法西斯,但他的外交行為可謂唐吉訶德,他不管國際體統,一心推動美國謀求自己利益,撕破所有關於民主人權國際合作的意識形態畫皮,赤裸道出國際合作取決於純粹利益,意識形態只是事後文飾,持重商而孤立的一國主義。
美國帶頭去令世界關係重置,固然是最快最有效,但美國的菁英肯定會覺得,衝突的成本由美國先付,衝突的結果卻是未知,紅利是正數還是負數都不知。美國的傳統是據大洋天險的自我孤立,到其他地方出現衝突並膠著時,最後出兵清場並建立戰後霸權。一戰和二戰都如此。知道日本有擴張野心,但先祭出石油禁運,引你打才總反擊。
美國菁英不是不明白中國在爭霸主地位,但他們縮骨慣,不願意先消耗自己,而是願意先消耗其他國家的力量,謀求自己做補尾刀的幸運兒。所以他們現在說要重建盟幫,其實是動員令。法國馬克龍主張歐洲不要成為這場消耗戰的先頭部隊,便是跟美國合作幾十年來的經驗總結。
向中國發放了甚麼訊息
那麼說到拜登和習近平談了甚麼,首先拜登感覺良好地展示自己對中國理解深入,他的意思似乎是,自己明白中國人經歷清末衰亂,中國領導人必須符合大一統、富國強兵的歷史責任,所以在新疆等地的行為,只是作為中國領導者必須符合的文化規範;而美國的文化規範則是要講民主自由人權,他作為美國總統就是要說這些話,中國其實不必 take it personal. You are doing your job and i am doing mine. 拜登不清不楚言論的媚處,在於釋放一種領導者之間惺惺相惜的 bromance。我了解你作為中國領導人有必須作的惡,但我批評你也是因為國民如此需求,我們各為其主,但我們是哥兒們,內心有默契,不要把我針對中國的言行當真。
這就是拜登談話的真實版本。
而拜登對所謂文化規範的看法,其實就是進步地區流毒千里的後現代道德相對主義。本來西方是很絕對的,民主自由制高於專權集中制,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分明不已,但現在則充斥著「西方也有西方的壞」、「東方也有東方的好」的相對論。拜登則表示,中國權力之下發生的事,只是根據其獨特苦難歷史而建構的文化規範下的自然之物。因為清朝分裂衰弱,所以現代中國要不惜一切維護主權統一和控制國家,拜登表示他充分理解。他的解話是,作為美國人他不能接受侵犯人權,但其他文化體系怎樣做,他都會尊重。
如果你說川普說話好難聽,卻不覺得拜登的說話難聽,那純粹只是你遍見太深。拜登這段話其實「白人至上」到不得了,道德和善惡是相對的,所謂惡只是沒有高低的不同文化,而保護人權也基本上是民主自由國家的西方文化,並不普世。有人吃飯,有人吃屎,恐怕就是文化多元和 diversity。當然你亂來會有代價 (但他不會說是何種代價,由誰執行),但他會對「其他做法」保持尊重。他說自己明白事情是如此,但不會說支持或反對,可謂滑不溜手。
古老的帝國主義者認為自己的文明最高,所以會透過殖民和侵略去散播文明,但新時代的帝國主義者不是消失了而是變得更隱藏和聰明,他們假借文化多元就是好、要尊重小數或後發展文明的表面善意,站在世界領袖的位置卻宣稱會對世界袖手旁觀。一個國家經常是袖手旁觀的,如果沒有利益可以交換,就不會有人幫助你,此乃世之常經,但川普那種袖手旁觀是商人式的,他就等於告訴你這議程不關乎美國的利益,你說他無情,他也認的,並大條道理承認美國不承擔世界帝國的統治義務,只服務美國人。
拜登型的假進步白男卻是先擺出一個關心全世界廣結善緣的模樣,要了世界帝國的名號,讓全世界的民主小清新傾心服化做外圍啦啦隊,但實際上一樣是錙銖必計,抱著用盟友包圍借力打力而自己補刀的權謀,把這種更川普更功利的放任包裝成對異質文明的「同情理解」。如此看來,其實拜登本人更加美國優先——「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民主人權從「價值」降為「文化」
當然一個國家的具體政策多數不會跟領袖本人的世界觀完全一致,甚至可能相反,但拜習對話透露出來的世界觀,便是如此。美國回來了,美國傳統政治的食利和黑暗一面也有望恢復。川普最「大逆不道」之處是他竟然露出美國的真身去打,貿易戰便落得毀譽參半的結果。
北宋時的宋人對東亞的國際形勢逐漸感到大壓力,已經維持不了全域的霸權,特別是遼朝非常強大,所以北宋的一些理論就變得非常拜登。例如蘇軾寫過《王者不治夷狄論》:
論曰: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也。
譬若禽獸然,求其大治,必至於大亂。
先王知其然,是故以不治治之。
治之以不治者,乃所以深治之也。
《春秋》書「公會戎於潛」。
何休曰:「王者不治夷狄。
錄戎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也。」
拜登的想法就是「不治夷狄」,除非硬實力已經輾壓對方,否則只會維持鬥而不破,不希望主動演變東方,不會強行輸入秩序往東方,以此交心,換取你不要來演變我,大家挨時間、磨爛席、共繁榮。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如果強行教化,只會疲斃中國 (美國)。這是非常現實的保本策略,不求險進,但求守成,十分正路,但明顯不是民主人士期待的那套「普世價值」。
時人常說「民主在退潮」,有些西方民主學者基本上就把川普視為引致民主退潮的兇手,其實民主主義者多數已失去了過去的理想,民主人權本身是「絕對價值」,但「價值」現今已下降為「文化」,文化卻是因時因地因人因俗而不同的,便變成了相對主義,自然有一些地方是「文化上不需要人權」。
加上西方多國國力下降、內部問題叢生,民主當然是退潮,因為坐享和平的人類變得聰明,變得自保,不會犧牲甚麼去換取理念傳播到普天下去。在西方之外當然還有很多人爭取自己的民主自由人權,不過他們跟現在的西方其實沒甚麼傳承關係。
禮失求諸野,最熱切爭取著民主和自強的是 the rest of the world,盎格魯撒克遜文明早已肥得漏油,家大業大,就要現實,不需要對人權那麼認真。反正權利和自由不會外送到來,拜登的花言巧語其實也是對 rest of the world 老實殘酷的身教,我的回歸正常,不是你的禮物。你要爭取正常,要自己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