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380的網紅M&K Kamer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集我們會測試SL2和SL2-S,這两部相機推出的時間差不多一年左右,两者最大的變化在於Sensor的背光照度技術(backside illumination)。BSI技術的目的是讓CMOS影像感測器能夠有更高的感光度、色彩呈現與高品質畫像。 有別於傳統FSI把彩色濾光膜(RGB)與微鏡頭(micr...
相機基本原理 在 莊正原攝影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9/7(每週二晚上七點)莊正原老師『數位攝影入門』在大安社大要開課了, 第一週免費試聽 , 歡迎報名參加!
地址:台北市杭州南路2段1號(金甌女中)
TEL:(02)2391-5081
線上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9Q6-m5gTVHvyfu_6niVzLl8TPePxpfd8g466Fb3gOE6brgQ/viewform
第一週 數位相機選購法與攝影的歷史
第二週 數位相機操作立即上手(掌握拍攝前的核心調整與對焦)
第三週 數位相機操作立即上手(兩者關鍵核心攝影方法)
第四週 夜景外拍(各種夜景技巧充分練習)
第五週 各種鏡頭介紹與效果(如何真正運用鏡頭來掌握構圖)
第六週 光圈與景深的研究(景深與空間感的營造)
第七週 快門的藝術(五種快門技巧的感受與應用)
第八週 外拍(街頭攝影的心與眼)
第九週 公民週
第十週 iso與感光元件的應用
第十一週 光圈快門感光度的結合運用(3大攝影核心的變換運用)
第十二週 光線的性質與測光法則(重要測光原理與各種測光技巧)
第十三週 外拍(水石瀑布攝影的實戰練習)
第十四週 外拍作品分享(藉由分享提升作品創意與技巧)
第十五週 構圖(一)基本元素構成
第十六週 外拍 (合歡山星空高山美景攝影技巧)
第十七週 構圖(二)視覺心理研究
第十八週 期末成果研討
地址:地址:台北市杭州南路2段1號(金甌女中)
TEL:(02)2391-5081
費用:3500元
相機基本原理 在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D #電子筆記本實測 我們常稱自己是斜槓女力,因為採訪工作的關係,出門總是大包小包,除了帶日常用品外,還要裝著筆電、充電器、筆記本、文具、相機、書籍…等物品,曾經最高紀錄一天連續跑六個建案採訪,同時得扛著厚重的行囊,在全台各地四處奔走,到最後總是狼狽不堪,出門工作真的像是在打仗。
我們要感謝「MobiScribe Origin」廠商,因為這台電子筆記本,讓外出工作變的很輕鬆,這台「電子書閱讀器」與「電子筆記本」合而為一。
我們不需要帶電腦包,這個就像是採訪板上放了一張白紙,可以一邊採訪、一邊手寫紀錄,檔案直接存成PDF或PNG圖檔再透過E-Mail存取,很方便也很環保。
我們之前一直很好奇,來自美國品牌、台灣設計的「MobiScribe Origin」熱銷全美的原因?這次特別把實際使用一個禮拜的心得,分享給大家。#使用後真的回不去
從電子筆記本的外型來看,這款是6.8吋,非常輕薄,女生攜帶方便,放在包包裡不會感到負擔,個人很推薦選購「皮套組」,皮套車縫線細緻,整個很有質感,右邊放電子筆記本、觸控筆,左邊當成名片夾,出門工作帶這個就很方便。
打開「MobiScribe Origin」,建議先做幾個動作,第一先到設定裡,將語言改成繁體中文,第二連接Wifi,進行系統更新。這台二代款,升級Android8.1,在功能上有更多的突破。
這台有內建Mobi-Store電子書平台APP,基本上市面上各平台的電子書都可相容,比起其他閱讀器只能支援自家商城,更具人性化,同時在閱讀PDF檔時,可以直接在上面畫重點、做筆記。
在閱讀時,「易讀性」非常重要,基本上整體閱讀起來,是很輕鬆流暢,而且沒有藍光刺激,畫面解析度高,但完全不會刺眼,建議大家在使用時,在右上角手動調整明亮度與色溫,找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模式。
我們非常喜歡這支觸控筆,優點是不用充電,而且手寫起來,反應很靈敏流暢,這支筆後端是橡皮擦,可以在頁面上直接擦拭,在使用時,筆記本有不同筆刷、多種粗細、色筆顏色可挑選。
採訪工作時,我們大多用的是細鋼筆來紀錄,真的很像寫在白紙上,可以感受到手寫字的溫度。
另外這款二代「電子筆記本」多了OCR(光學文字辨識)手寫文字辨識功能,可選取指定區域或整頁辨識,也可以插入圖片、表格,方便各型態的文書處理。
還有一個我們很常用的功能就是「行事曆」,我跟Sam每週都有無限多的代辦事項,以及採訪工作要處理,這台支援雙機以上連線,可「遠端共同編輯筆記」,讓我們知道彼此的工作行程與進度,這功能簡直為我們量身設計。
不知道大家在用電子閱讀器時,是不是發現畫面會有殘影.不過這是正常現象喲,一開始我們還不熟悉這台時,發現也有這個狀況,後來看了說明書之後,知道這是電子紙原理中,黑白粒子的固定狀態特性,只要按個鍵就可以手動刷新頁面,殘影馬上消除掉,畫面乾淨又清晰。
總結,「MobiScribe Origin」突破了我們對電子筆記本與閱讀器的想像,除了自己常用的功能,可以設定在主頁上,基本上這台機器內建有32GB儲存空間,如果覺得空間不夠用,可支援SD插槽,再來充電為Type-C接USB,透過電腦就可以直接充電。
整體使用上,既方便又人性化,很適合斜槓工作者用來閱讀、筆記,使用方式多元又有趣。
👉購買連結一樣放在留言處,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點來參考。
#一起環保愛地球
#電子紙
#電子筆記本推薦
#電子閱讀器
#MobiScribeOrigin
#地產秘密客
相機基本原理 在 M&K Kamer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集我們會測試SL2和SL2-S,這两部相機推出的時間差不多一年左右,两者最大的變化在於Sensor的背光照度技術(backside illumination)。BSI技術的目的是讓CMOS影像感測器能夠有更高的感光度、色彩呈現與高品質畫像。 有別於傳統FSI把彩色濾光膜(RGB)與微鏡頭(micro lens)鋪在金屬層上,BSI的基本原理是把整個影像感測器上下翻轉,並把RGB與micro lens鋪在基板上。
一齊來看看两者的不同吧~
如有任何Leica的疑問,可以透過以下網頁發問:
https://forms.gle/frLoCHGmCxXVSagK9
相關產品參考連結:
https://www.mkkcamera.com/leica-digital-cameras/?_bc_fsnf=1&Model%5B%5D=Leica+SL2-S&Model%5B%5D=Leica+SL2
接受Paypal、信用卡分期、信用卡、EPS、轉數快及現金付款
齊齊影攝影器材
主店地址:
香港九龍尖沙咀赫德道1-3A號,利威商業大廈1102室
電話:(+852)2712-6000
Whatsapp:(+852)6688829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六 11:30 ~ 20:00
公眾假期:11:30 ~ 19:00
星期日休息
星際分店地址:
旺角山東街47-51號星際城市3樓339舖
辦公時間:星期二至六 11:30 ~ 20:00
星期日、一及公眾假期12:00-20:00
電話:(+852)2650-0289
Whatsapp:(+852)66888310
網頁:https://www.mkkcamera.com
https://www.youtube.com/mkkcameradotcom
https://www.facebook.com/mkkcamera
#Leica #SL2 #SL2S #Best_Choice #Junior #Digital_Camera #Leica #M Lens #R Lens
#最適合 #新手 #旅行 #review #教學 #攝影 #LeicaM10P #leicam240 #leicacraft #leicalove #leica_world #leicaworld #leicaimages #leica_camera #liecam #leicaporn #leicasociety #m10 #Summilux #Noctilux #leica_m10 #HongKong #廣東話 #粵語 #香港
M&K Kamera
Main shop
Rm.1102 Lee Wai Commercial Building,
1-3A Hart Avenue, T.S.T., Kowloon, Hong Kong.
Business hour: Monday to Saturday 11:30 ~ 20:00
Public holidays 11:30 ~ 19:00, Sunday close
Tel : (+852)2712-6000
WhatsApp:(+852)6688-8290
SimCity Branch:
Shop 339, 3/F, Sim City,
Nos.47-51 Shan Tung Street, Mong Kok,
Kowloon, Hong Kong
Business hour: Tuesday to Saturday 11:30 ~ 20:00
Sunday, Monday, Public holidays 12:00 ~ 20:00
WhatsApp:(+852)6688-8310
相機基本原理 在 Nitat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Like and Subscribe :) https://goo.gl/CaHdnX
記得開啟小鈴鐺🔔 鎖定新影片上線
▬▬▬▬▬▬▬▬▬▬ஜ۩۞۩ஜ▬▬▬▬▬▬▬▬▬▬
❐ PRODUCTS USED ❏
➫
❐ MUSIC USED ❏
➫epidemic sound (http://bit.ly/2VW00n4)
▬▬▬▬▬▬▬▬▬▬ஜ۩۞۩ஜ▬▬▬▬▬▬▬▬▬▬
░MY P.O BOX郵局信箱░
寄信給我:D 或廠商商品請寄送至以下
10699台北郵局第 91-472號信箱
P.O.BOX 91-472 Taipei
Taipei City 10699
Taiwan
▬▬▬▬▬▬▬▬▬▬ஜ۩۞۩ஜ▬▬▬▬▬▬▬▬▬▬
▸ Contact me 需要梳化工作請聯絡我 :)
nitatamua@gmail.com
▸Facebook Page:
Beauty By Nitata
https://www.facebook.com/nitata.fans
▸關注我Instagram:
@imnitata
http://instagram.com/imnitata
what equipment do you use to film?
➭ camera相機 : Canon 80D
➭ vlog camera: Canon G7x & DJI osmo Poket
➭ on camera mic收音麥克風 : Rode VideoMicro
➭ editing編輯軟體 : Final cut pro
▬▬▬▬▬▬▬▬▬▬ஜ۩۞۩ஜ▬▬▬▬▬▬▬▬▬▬
░募集中░ ●英文字幕●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影片,希望讓更多人「看懂」
請來信到 nitatamua@gmail.com 告訴我你想幫忙上字幕的影片
成功加入字幕者,我會寄送超值小禮物&親筆”小朋友字跡“卡片給你❤️
如何上字幕教學▸http://goo.gl/iURCeD
這裏選擇想上字幕的影片▸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XESbSG7AXzbhRvst6fl0Ag
相機基本原理 在 網上學習平台Beginnero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攝影 #懸浮相 #教學
想拍攝創意的人像照?可以挑戰懸浮相!懸浮相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拍攝成品就像在挑戰大自然的物理法則。其實懸浮相的拍攝是透過簡單的拍攝技巧,加上後期製作而成。立即上課學懂懸浮相的基本原理,設定相機去拍攝你的懸浮作品吧!
-------- 報讀課程 --------
完整課程 ► https://goo.gl/7ndafW
導師 ► Dicky Leung
課程內容 ► 物資準備 00:49|拍攝及製作 01:49|拍攝手法 02:59|注意事項 04:39
-------- 聯絡我們 --------
網站 ► https://www.beginneros.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eginneros/
Instagram ► @beginneros
電子郵件 ► contact@beginneros.com
Music Credit:Royalty Free Music from Ben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