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宵夜食堂,大家都有學到怎麼炒飯了嗎?
今晚直播實在太精彩惹😝
有誰想要兩位猛男的原味圍兜兜呢?
今天(7/25)23:59前,購買LeMood產品總金額最高兩位,
皆可獲得圍兜兜一件!(最高小威味,次高ALAIN味)
這裡買:https://www.lemood.co/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
《 蘇打綠小威 攝影講座》
時間:8/2(五)16:30開放入場
地點:CS市民空間(市民大道四段198號)
報名網址:http://camaraevent.cenforceweb.com/
當天收入將全數捐給 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
大家一起來看展覽、做公益吧❤️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I'm Terry 泰瑞19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來來,鄉親呀,ZIV的優惠活動在這裡。 https://www.ziv.com.tw/index.php?mode=product&type1=1&type_sn=1519876326&fbclid=IwAR2xZ1ZhPuuQxtxQLNgmuE_dEiD6qRVKKm1THhbvpsQdWZk...
看展覽做公益 在 龔鈺祺 Ag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有點不知道為什麼
現在這個時間要看威爸下廚
今晚直播實在太精彩惹😝
有誰想要兩位猛男的原味圍兜兜呢?
今天(7/25)23:59前,購買LeMood產品總金額最高兩位,
皆可獲得圍兜兜一件!(最高小威味,次高ALAIN味)
這裡買:https://www.lemood.co/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
《 蘇打綠小威 攝影講座》
時間:8/2(五)16:30開放入場
地點:CS市民空間(市民大道四段198號)
報名網址:http://camaraevent.cenforceweb.com/
當天收入將全數捐給 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
大家一起來看展覽、做公益吧❤️
看展覽做公益 在 橘董 x Joy 玩樂美食地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喝咖啡看展覽做公益☕️
#右舍咖啡十月展覽
「怪獸纖境-廖昱杰創作展 」明天10/29最後一天囉❗️❗️❗️
來店購買 #荔枝冰咖啡
右舍咖啡 vicinocafe將捐出銷售所得做愛心💗
<初秋好時光。2017彰化愛馨公益季>
活動日期:10/16~11/30
#怪獸纖境
#右舍三樓小藝廊
#2017彰化愛馨公益季
#勵馨基金會
#分享美味分享愛❤️
看展覽做公益 在 I'm Terry 泰瑞19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來來來,鄉親呀,ZIV的優惠活動在這裡。
https://www.ziv.com.tw/index.php?mode=product&type1=1&type_sn=1519876326&fbclid=IwAR2xZ1ZhPuuQxtxQLNgmuE_dEiD6qRVKKm1THhbvpsQdWZktR-oVoSyOyho
【注意事項】
● 活動期限: 2021/08/30~2021/09/08 17:00止
● TERRY粉絲獨享優惠活動商品僅限2019潮牌系列與10周年復刻版系列: 2019潮牌 售價1200 獨享優惠1000 10周年復刻潮牌 售價1200 獨享優惠1000; 售價2400 獨享優惠2160 (以上獨享優惠,運費皆另計)
● 將依照已匯款訂單順序陸續出貨,因活動期間物流量大,恕不接受急件。
● 收到訂單後於將於2-3個工作天內(不含假日)寄出,偏遠地區及離島地區不在此規範內。
● 此優惠活動僅限ZIV官網購物使用,不適用於任何展覽會現場或實體經銷門市。
● 訂購後如需退貨,活動贈品也需一併退回,如有贈送現金優惠碼則自動作廢。
● ZIV運動眼鏡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
馬陵溫泉在2021年初首次拜訪,沒有特別做什麼行前功課,所以對我而言一路上都是驚奇。此溫泉僅適合冬天枯水期前往,前往方式網路上也有很多資訊可以參考,這邊就不多做贅述囉。
--
🚵♀經典單車路線🚵♂
★雪見:https://youtu.be/ZMBiMwOhP7s
★神山:https://youtu.be/3Y3zYTcrXGk
★ 藤枝:https://youtu.be/UFB81q0glQk
--👉追蹤TERRY👈--
TERRY IG:https://reurl.cc/xDqAjz
TERRY FB:https://reurl.cc/vnNAOe
--👉運動類經典影片👈--
2018KOM單車挑戰:https://youtu.be/eBDhr67J34E
2019敦煌極地超馬挑戰:https://youtu.be/ApkMsmE4ehA
--👍廣告拍攝影片👍--
Volkswagen:https://youtu.be/-kK3jadH_0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rOwbVjWOFk/hqdefault.jpg)
看展覽做公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VDKKVl1Ei4/hqdefault.jpg)
看展覽做公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1Usyu9y-U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