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倒數的日子來臨,
因為泰國及咱們要搭乘的航空公司規定,
必須具備搭機前72小時所做的核酸檢陰性測報告及適航證明,
因此咱們今天的重點就是去做核酸檢測以及開立適航證明啊!
咱們事先預約的桃園敏盛醫院是十月才加入核酸檢測單位,
不同於大多醫院,
敏盛醫院的急件($7,000/人)是當日下午採檢,
隔天下午五點拿報告,
而泰泰因為有加英文診斷書($200/人),
所以要隔日下午七點才能取件!
阿公今天中午飛奔從學校將哥姊接回後,
咱們快速地吃完午餐,
趕緊在規定的時間(下午一點至兩點)內抵達戶外篩檢報到地點,
首先要在戶外櫃檯領資料表填寫,
再連同自費檢驗申請表及相關所需文件一併交給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檢視完畢之後會將資料都交還給本人,
接著刷卡結帳領收據,
大夥就到旁邊等著了!
下午兩點時間一到,
跟診護士按照報到結帳的順序唱名,
泰泰觀察後猜測大約是6~8人為一個單位,
醫師會先依序問診個一輪之後,
再換到採檢處一一採檢,
和原本想像中不同的是,
這裡不是咱們以為的戳鼻孔戳到腦中深處耶!
而是像去耳鼻喉科看診一樣,
張開嘴巴然後採集咽喉處的檢體,
整個採檢過程大概五秒鐘不到就結束了,
並沒有咱們以為的極度不舒適感!
因為敏盛醫院並沒有開立適航證明的科別項目,
因此採檢結束後,
咱們緊接著到泰辦名單裡中正路上的偉勝耳鼻喉科看診,
在櫃檯說明來意後,
直接將護照交給工作人員,
然後繳交費用($600/人)即可,
很快地便輪到咱們進診間看診,
醫生先是詢問咱們開立適航證明的用意,
然後和做核酸檢測時一樣問診,
問咱們有沒有哪裡身體不舒服呀?
有沒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呢?
最後再檢查耳、鼻、咽喉,
而四寶們都在檢查咽喉時有作嘔的情況,
出診間後直說感覺今天做核酸檢測比看耳鼻喉科還要舒服呢!
不出多久,
櫃台小姐便和我核對適航證明中的資料與護照是否相符,
核對無誤後讓她蓋章就完成嚕! ρ(^o^)♪
總而言之,
咱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返泰進度算是完成90%嚕!
再來明天預計要大整理打包行李一整天,
泰泰直和老杯嚷嚷著好累、好想睡覺啊!
老杯除了幫泰泰加油打氣以外,
還安慰泰泰說再過幾天看我要怎麼睡到翻掉都可以啦!
想想真的可以嗎?!
以哥姊有辦法一大早爬起來想盡辦法看電視、找樂子的經驗來說,
泰泰覺得難度頗高啊!!!! ╮(╯_╰)╭
#老杯要泰泰到時候出個隔離日記會有人想看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看 診 科別 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泰泰有四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醫院科別英文縮寫的原因和症狀,PTT、MOBILE01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醫院科別英文縮寫的原因和症狀,PTT、MOBILE01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2021年5月號Unit 1-1【各科別英文大補帖上醫院看診也 ... 的評價
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序) 日本醫學國考準備中...
網誌版 http://peddythepediatrician.blog/2018/08/06/preludeJMLE
我跟很多人一樣,在事情沒成之前不會想跟太多人分享,怕到時候沒過就糗大了。畢竟沒甚麼人知道的話沒及格就可以默默當作沒事情發生過....
我想我們都太害怕失敗。
網路上成功的故事多,失敗的經驗談少。然而作為一個讀者,我常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獲得更多。他們不顧面子地分享這些故事出來為的是要讓將要努力或是正在努力的人不致重蹈覆轍、為的是讓同樣努力過卻失敗的人有所慰藉不孤單。這些人無私地分享他們的肩膀,讓我們踩在他們身上看得更遠....
最近讓我深受啟發的是一位好友C。C是某醫學系的卷姐,不僅功課好更是研究成果斐然。我們是一起準備2017 match的戰友,在面試季節幾乎天天在FB上面講垃圾話舒緩緊張情緒 (現在進到了residency也常常在FB上一起幹譙醫院種種事情XD) 她在2017年錄取了美國頂尖大學的surgery perlim,可惜2018 match她沒有上她想要的科別。知道結果後她很勇敢的在一個準備USMLE的group上分享她失敗的經驗,讓許多人受到啟發,更讓我很佩服她的勇氣。
講了這麼多也只是要請大家高抬貴手,如果我日本國考沒過不要笑得太大聲XD 因為我決定接下來幾個月在這裡紀錄一些我現在正在準備日本國考的心得。最後成功或失敗都沒關係。至少後來的人看到這些紀錄時會知道曾經有一個人也曾跟你們一樣努力。
啊不過話說回來,我連是不是能夠參加國考都還不知道呢(踢飛)。畢竟現在還在書面審查的階段,是否有參加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相當於台灣的OSCE美國的USMLE step 2 CS) 的資格要到八月底才會公布。但這個考試往年都在九月底十月上旬舉行,八月底知道結果後才準備一定GG,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準備了...
現在每天我都過著白天用英文學醫學、晚上用日文學醫學的日子。我在台灣讀醫學系的時候真的沒想到我有天會變著這麼nerdy啊....在台灣的時候總覺得上課好無聊,成績也很一般。但經過了USMLE的洗禮,卻變得想知道更多想變得更強(一種正向回饋的概念)。真的很建議大家來挑戰看看,挑戰了之後就知道你會更清楚知道你的醫學知識在世界位置的哪裡....! :)
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醫師之路>>
轉眼間,又到了這個時刻。對參加美國住院醫師申請的人來說,3月12跟 3月17號(前後)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身為一個外國醫學系畢業者(IMG,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意即非美國醫學系畢業的申請者),多年的努力就看這兩天的結果了。即便對美國醫學生來說,這天也是個重大的日子。在這天,美國的準畢業生們會盛裝打扮出席系方辦的party。系主任會在party上面唱名,一一公布每個人錄取的醫院跟科別。台下的人都是期待又怕受傷害,跟戴分類帽一樣地刺激。
究竟,對一個外國醫生而言,通往美國醫師的道路是怎麼樣子呢?
首先,想在美國執業一定要先當住院醫師,只有通過執照考試是不行的。問題是住院醫師的名額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錄取,如何搶到住院醫師的位置便成為關鍵。這跟台灣很不一樣。第一、台灣住院醫師容額大於畢業人數。第二、台灣醫師通過執照考試即可執業(只是沒有專科很難看健保項目)。第三、台灣醫師國考雖然跟美國一樣也是分三個階段,但每一個考試都只要通過都好,成績高低並不重要。記得當初班上大多數人都是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準備。考試也以背誦為主,只要考古題有看過就能答對。問題….
USMLE(US Medical License Exam,美國醫師執照考試) 不是這樣子的遊戲啊!! (抱頭):
第一、就算台大醫科畢業的學生也都同意USMLE是他們考過最難的考試,沒有融會貫通去考穩死。第二、這個考試的成績會大大影響錄取機會,且一旦考過即不能再考。所以不管是聰明絕頂的印度人還是對考試在行的中國人,全職準備好幾個月都不見得敢去考,因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每個人都不只求過還要求高分。指考托福考差還可以重讀再來,USMLE…well,一旦考差美國路可能就此停止。而USMLE又只是這條路的第一步而已。
拿我參加的2017年來說,有3萬多人角逐2萬多名住院醫師的位置。乍聽之下似乎不難約有77%的錄取率。問題是美國醫學系畢業的醫師(American Medical Graduate, AMG) 幾乎全數錄取,錄取率高達95%。IMG卻只有50%。在IMG裡面又有部分是美國公民但因種種因素(大部分是考不上美國醫學院或是覺得美國醫學院太貴)選擇去加勒比海或是墨西哥讀書的,稱為US-IMG。這些人本來就是美國人,醫學系最後一年又幾乎都在美國醫院臨床學習,比我們這些真正的IMG(non US-IMG)更有優勢。在真正的IMG中,又以印度巴基斯坦的考生佔多數,要跟他們競爭需要相當程度的努力。第一他們分數都高的可怕。很多醫學生都以到美國行醫為志向,很早就開始準備。第二他們英文即使有口音但普遍流利,醫學院上課是全英語教學,與美國接軌問題較小。台灣只有教科書用原文,上課還是用中文解釋,口說很差。第三他們在美國當醫師的人數眾多,關係(connection)強大。每個醫學系每年平均10+個人到美國行醫,菁英的醫學系更是超過90%都過來美國。台灣則是全部醫學系加起來一年不到10個。一路在台灣長大讀書的台灣囝仔如我,自覺素質不會比較差。但比賽跟限量一樣都是殘酷的。知道自己不差卻無法證明實力,也沒有人會同情你。如何在強敵環伺之下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考驗。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成績,也就是之前提到的USMLE分數。成績是客觀的評量,在沒有背景支持下,是最容易了解一位申請者實力的工具。USMLE總共有四個考試,IMG必須要通過step 1, 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 step 2 CS(clinical skill)拿到ECFMG的證書之後才能參加住院醫師的申請。最後一關step3可以留到申請上再考。
Step 1總共有7個block,每個block各一個小時包含40道題目。7個小時內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包括吃中餐。在台大語文中心考的時候可能左邊在考托福,右邊在考GRE,考到下午大家都走了就剩你一個人還在考。科目的話跟台灣的國考一試差不多,有病理生化藥理等基礎醫學科目。Step 1雖然是考基礎醫學,但題目設計幾乎都是用臨床題呈現。看完題目要先判斷在講甚麼疾病,再去想背後的生理藥理生化機制才能選出答案。選項的數目沒有上限,可以從A一直到Z。每個題目作答時間平均1.5分鐘,花看題目可能就要花45秒。不要說是檢查了,連答題時間都快沒有。
第二階段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考臨床知識。比step1多了一個block,考試時間8個小時,一樣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
第三階段step 2 CS(clinical skill)考驗臨床技巧,跟台灣的OSCE一樣,但過程比台灣嚴謹,除了問診之外還加考病例書寫以及診斷。考試有12關,也就是有12個標準病人(standard patient,經過訓練的假病人)呈現12種不同疾病。考生每關停留15分鐘問診,10分鐘寫病歷。評分則看三個項目: 問診技巧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CIS), 英文口說能力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SEP), 以及綜合能力Integrated Clinical Encounter (ICE),每個項目都必須要達到一定水準才能通過。這個階段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上網找練習對象。我的練習對象遍及世界各地,包過泰國、奈及利亞、尼泊爾、瓜地馬拉及中國等。練習的時候一個人當標準病人,一個人當醫師相互練習。
這三個考試通過後會拿到一個ECFMG(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證書,承認了你跟美國畢業的醫師同等學歷後便有資格參加住院醫師申請。拿到這個證書本身沒甚麼難的,要合格只要贏過10%的人就行,重點是成績高低成績高低成績高低(很重要所以講三遍!),一般IMG的目標都是要至少考個高於美國醫學生AMG平均的成績,這樣才有說服力要求別人收你。再來影響錄取率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 美國臨床經驗(US clinical experience, USCE)/推薦信,簡單來講就是人脈。
我們常常講「有關係就沒關係」,還以為靠關係是華人社會的專利,殊不知美國更講求人脈,很多工作都必須有推薦才進得去。linkedin會紅不無道理,畢竟大家都怕收到怪人。IMG原生國家醫師的推薦信幾乎起不了作用,美國人只相信美國醫師的推薦(不一定要是美國人,但一定要在美國有位置)。這個要求對有背景的人(譬如爸爸就是醫師)來說相對簡單,但我們這些沒權沒勢的人,要怎樣讓人家願意推薦? 最好的方法就是申請醫院見習,並且在這段時間好好表現拿推薦信。醫學中心教授的推薦信很有份量,一封來自知名醫院的強力推薦信跟一張川普卡(Trump card)一樣,一出手對方完全無法招架。但見習期間壓力很大,跟美國名校醫學生一起run不僅英文要好,臨床知識還要比他們豐富才行,若沒有特殊表現教授怎麼會注意到你?
申請每年九月正式開始。申請者將資料統一上傳到一個叫做ERAS ( Elec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rvice)的系統,報名喜歡的醫院,接下來就是等待面試了。這個過程也是大有學問,每個醫院喜歡的申請者不盡相同,有的喜歡剛畢業的,有的喜歡成績高的,有的喜歡有經驗的,申請者必須在眾多醫院的項目中找出最有可能錄取的去投,每投一家報名費就多26塊美金。光內科一科就有400多個項目(program),全部報名的話費用超過一萬美金(30萬台幣)所以不可能全投。一般人都是投100至200家,但在這個大紅海時代投200家以上的IMG也大有人在。
為什麼我們需要報名這麼多醫院呢?絕對不是錢太多,而是因為拿到面試(interview,簡稱IV)的數目跟錄取的機率成正比。粗略的統計是每拿到1個IV便增加10%的錄取機會。競爭力高的申請者可能每投5家就拿到1個IV,弱的申請者投了200家也拿不到一家,但平均來講投10中1就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一個醫院是否發你面試是看你的書面資料,但最後決定要把你排在第幾名就是看你的面試技巧。有很多人即使拿到了不少面試最後還是沒上,也有只拿到一個就上的,每一步都不能鬆懈。最後我總共拿到了22個面試,去了17家,在10月到1月份這三個月內去了美國各地十幾個不同城市,相當花錢又花力。
面試季大約在1月底結束,申請者此時會將所有去過的面試排序(rank),每個program也會將面試者排名。有去參加面試不表示最後program會rank你(將你排在名單上)。有些醫院發100個面試,最後排名50位,錄取18位。有的醫院發300個面試,最後排名200位,錄取30位。同樣的,面試者也不見得要將每個面試的醫院都放在志願表上。面試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就千萬不要填,一旦放上去就有錄取這家的可能。兩造將排序表/志願表交到NRMP(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後,系統會用一套極為精密的演算決定每位申請者最終去處。這套演算法曾經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詳細的步驟極為機密,沒有人知道步驟確實是如何進行的。
當上美國住院醫師的過程就是這麼耗時又耗力,花一兩年準備是跑不掉的。除了要有實力之外,花的錢更是難以估計: 1. USMLE考試報名費 : 3000+ USD 2. 去醫院見習學費: 1000+ USD 3. 報名醫院費用: 3000+USD 4.文件準備、面試準備: 1000+USD 5. 面試的機票食宿費用: 每去一家粗估300塊USD,10家保守估計3000美金。其他的還不算面試季待在美國的費用以及其他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台幣30萬絕對跑不掉,很多人更不只花了這個費用。Well,如果你問我當美國醫師這麼困難,你覺得值得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台灣的醫療水準其實很高,醫師的薪水在台灣也可以過得不錯。但在美國當住院醫師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們提供了一個跟全世界菁英競爭的舞台。在這裡每天我都會察覺自己的不足,藉由努力讓自己更好更進步。無論最後我是否會一直待在美國執業,這整個過程都幫助了我成為一個更好的醫師以及更強壯的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汗水灌溉的果實總是特別地甘甜,我期許自己能夠不斷努力 :)
看 診 科別 英文 在 2021年5月號Unit 1-1【各科別英文大補帖上醫院看診也 ... 的推薦與評價
A+ English空中美語雜誌訂閱:http://shop.english4u.net加入我們的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MCAplusEnglish/想要A+ English空中美語雜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