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真理堂小組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時力黨團向人民報告」2021-01-29
歷經臨時會五天密集的黨團協商後,2021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將於110年1月29日立法院院會進行三讀。在三讀前,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舉行「202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時力黨團向人民報告」記者會,跟各界報告由時力黨團所提並獲支持的預算案,以及被保留卻是相當重要的預算提案,希望能爭取支持以讓提案順利通過。
黨團總召邱顯智委員首先表示,時力黨團秉持自創黨以來所堅持推動轉型正義落實,以及讓台灣文化深耕之精神,此次在相關提案上能獲得其他黨團支持,代表台灣在民主文化上往前跨一大步。
推動轉型正義落實部分,獲得各黨團支持並有共識的部分,包含要求文化部於中正紀念堂組織轉型修法完成前,應落實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建議的過渡措施,另外,國防部應提出清除威權象徵工作的具體時程。而於協助台灣文化深耕上,時力黨團要求文化部應持續進行藝文勞動統計、細緻化認定藝文工作者身分、並推動藝文工作者權益保障外,教育部則應投入資源培育本土語言文化師資,訂定專業人才標準。
邱顯智委員指出,從馬世芳與原住民廣播電台間之爭議引發政府藝文採購之問題,時力黨團提出通案主決議,要求政府機關及附屬單位,於藝文採購案應以「和創作者共有共享著作財產權」為原則,不應強制要求創作者放棄著作人格權。另為讓台灣文學能真正保存,避免如先前發生張良澤與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之爭議,時力黨團提案要求教育部、文化部與台灣文學館,需協助釐清台灣文學資料館的館藏所屬與後續應用,與台灣文史資料典藏空間的規劃。於疫情期間國片播映和票房成長,時力黨團則要求文化部要建立「國片映演協商機制」,以維繫在疫情間國片表現的好成績,從制度出發來建立更好的映演機會與協商機制。
邱顯智委員表示,與民眾生活相關的「區間測速」,要求禁用中國製造機器的提案,並針對區間測速在各路段設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全面盤點評,也獲得朝野黨團支持。在「居住正義」上,包括針對預售屋進行全面稽查與查稅,以及不動產資訊平台加強資訊揭露等提案,也都在黨團協商時通過。
黨團幹事長王婉諭委員接著指出,時力黨團一直相當關心兒童的健康,有關公園遊戲場存在漆面金屬超標造成孩童健康的風險問題,但現有規範缺乏遊具漆面金屬含量複檢規定,導致金屬超標的狀況一直存在,透過這次的預算提案,時力黨團也向標準局跟社家署要求兩機關進行加強配套措施。
家長所關心學生服儀規範部分,王婉諭委員表示,教育部於2020年8月正式公告高中、國中,及國小訂定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之原則。除了對於服儀委員會的設置和運作制定規範,也明確界定服儀換季應由學生自主決定,且不得限制學生在校服「內外」加穿保暖衣物。不料卻發現許多學校仍然嚴格限制,學生在制服內外穿著保暖衣物。為確保學生健康,此次提案要求教育部針對全國所有公私立各級學校現行服儀限制,進行全面的盤點,以確定全國各級學校是否符合相關規範。
時代力量向來捍衛勞工權益不遺餘力,王婉諭委員指出,勞動部於 2020 年 12 月 28 日發布函釋,改變過往企業工會會務人員可陪同勞檢的慣例,極度限縮企業工會的陪檢權,造成一般工會組織的專責人員無法陪同,嚴重影響工會陪檢權,遂提案要求勞動部儘速研擬廢除函釋的可行性,確實落實勞動檢查,拒絕任何打壓勞工權益發展的事件再次發生,並獲得朝野黨團支持。
黨團副總召陳椒華委員接著表示,非常感謝這次預算案中,通過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的主決議,以及請國健署研析空氣污染的危害與健康防護,並在全國工業區附近逐步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現今重工業污染、空氣汙染嚴重的狀況之下,對健康風險以及流行病學相關研究並不多,因而無法確實評估汙染對我國國人的健康影響,能獲支持意義重大。
而在強化違章工廠管理的部分,陳椒華委員指出,雖現有法規已有拆除規定,但拆除進度緩慢,違章工廠越來越多。因此提案通過要求經濟部加快處理新增違章工廠,每年以1000家為執行目標,並且要依法強力執行斷水斷電及拆除。而在強化金融監理並落實赤道原則的部分,提案通過要求金管會應積極強化金融監理機制,並同步推動金融機構遵循赤道原則之相關政策,停止提供貸款給汙染產業,落實綠色金融。
而就協商遭保留預算提案部分,邱顯智委員表示,時力黨團在這次中央政府總預算黨團協商上,提出應針對石木欽案設立調查小組,獲得不分朝野各黨團的支持通過。但是,自1月18日司法院與法務部記者會開始,社會各界不斷問說是否要公開調查報告,到目前為止台灣社會不知道調查報告內容為何,有哪些人涉入,至今司法院與法務部皆不願意公開。時力黨團提案要求司法院及法務部應公開調查報告、說明懲戒與懲處名單的決策過程及基準、羅榮乾火速退休疑義、高等檢察署報告加密等事項進行說明,很遺憾的於協商遭保留。
另針對324警察打人事件已過七年,毆打學生的警察仍未查明,對此,邱顯智委員也表示,時力黨團已提案要求警政署針對324事件提供名單,還給台灣社會一個交代。
王婉諭委員接續指出,時代力量黨團已經在 2020 年上半年提出《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修正草案,也在這次預算案協商中提出了主決議,請內政部針對修改我國國徽之必要性進行評估。遺憾的是,相關提案在國民黨的反對下未獲通過,因此我們呼籲在今天的表決裡,請朝野各黨團正視我國黨國不分的疑慮,支持這個提案。
除此之外,王婉諭委員表示,在經濟開發之餘也應兼顧環境生態,這才是永續經營之道,而在大潭藻礁以及協和電廠的開發案件上,海洋委員會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因此我們要求海委會針對這兩個案件所影響的海底生態提出報告。
最後,時力黨團副總召陳椒華指出,執政黨曾經承諾過,但仍被保留的礦業法,時力黨團此次提案,是希望經濟部在第十屆第三會期結束前,要能提出礦業法的修法版本,讓朝野各黨團可完成蔡英文總統過往修正礦業法的承諾。
大社工業區降乙編的承諾,雖早於1993年在當時經濟部江丙坤部長在任期內,即已公開承諾,配合高雄五輕煉油廠遷廠,會落實大社工業區降乙編的承諾,然而,至今卻仍未落實,在此她呼籲同為執政黨的陳其邁市長,積極與中央主管機關經濟部協調,儘速落實承諾。
陳椒華委員呼籲,民進黨包括蔡其昌副院長和洪申翰等多位委員,在本次總預算時提出中火燃煤機組全數提前10年,於2035年全面除役的主決議,對此陳椒華委員表示,民進黨政府應該同時處理高雄興達電廠燃煤機組除役的時程問題,因此,時力黨團也會在今天提出對案,要求高雄興達電廠的燃煤機組也應該比照中火儘快除役!
真理堂小組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選擇的教養方式,是北風還是太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總會有一些怎麼說怎麼教,總是擺脫不掉的惡習。可能是舔人咬人,可能是尖叫,可能是不肯收拾或是隨手亂丟東西。
蕃茄討厭我們說教或提點,常常一句話就當場翻臉,但是那些壞習慣就是明擺在那裡,身為父母又不能假裝沒看到,到底該怎麼辦才好?這兩週在課堂上的經驗,意外讓我對這件事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
我們的課程集中在每個禮拜三,總共有四堂課。第一堂是專題討論,第二堂是大組分享,第三堂是個案討論,第四堂是小組分享。
我今天要提的,是大組和小組的分享時間。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課程」,大小組的流程和形式相同,但是人數和時間上有很大的差異。大組是四十五分鐘,全班四十人一起,加上三位老師;小組是一小時十五分鐘,只有十人,加上一位老師。
大小組兩段時間都是完全開放,沒有任何規劃。如果在教室裡,就是大家圍成一圈坐下來,在線上就是面對螢幕上的一格一格大頭,在這一段時間裡,憑自己的意願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回應別人的發言,完全自由,沒有任何強制性。分享的主題也沒有限制,只有不能做人身攻擊的大原則,所以當天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完全無法預期。
我非常討厭我這學期的小組。
這學期,身在其中的我只能用「如坐針氈」來形容。這次的小組成員是「愛抱怨組」加上「容易被帶風向組」的悲劇性組合。之前在課堂外的時間,「愛抱怨組」就已經是經常性的到處對人噴發他們生活中的各種不滿,等進入小組,因為成員之間必須遵守保密原則,不能跟小組外的人透露分享細節,小組時間就變成最佳的「密室抱怨集會」。
整整一百零五分鐘的時間,每次就從「愛抱怨組」開始,口沫橫飛慷慨激昂地針對學校的課程,生活中的挫折,疫情開始之後系上應對的態度等等一一批評。氣氛炒起來之後「容易被帶風向組」就會加入,表達羨慕他們可以直率說出不滿。「愛抱怨組」被鼓舞之後就加碼繼續放炮,一路批哩啪拉到最後一刻我把通話切斷為止。
我是一個很喜歡發言,很喜歡跟別人交流想法的人,可是這個環境真的讓我好崩潰。
我不在意沈默。目前為止的經驗裡,曾經有過長達四十分鐘沒有半個人開口說話的尷尬場面,我覺得可以從中學習感受空氣中微妙的情緒變化。我也喜歡各種話題,之前的小組討論過「怎麼樣算是夠好的家長」,「大家對肺炎傳進英國感受到的不安」,「課程為什麼這麼難我好挫折」等等,我都覺得獲益良多。但是這個小組只讓我覺得好吵,好煩,大家都只想發洩,沒有人想要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想要有人互罵,只想要罵爽的,哪裡都去不了。
我其實很想大喊「不要再抱怨了!!長大一點好不好!!」,但是我一個人勢單力薄,也許反而會變成被攻擊的對象。而且規章上並沒有說「不准抱怨」,要這樣度過小組時間也是大家的自由,所以我只好安靜地崩潰著。
上週,專題討論的主題是「失去」和「哀悼」。課堂上談到「失去」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可以是非常具體的「失去親人」,「失去工作」,也有可能是很抽象的「失去對自己的認同」,「失去一種已經習慣的生活模式」,「失去一種可能的未來」等等。無論是哪一種,都有可能對當事人造成非常強烈的衝擊。
緊接著的大組時間,一位同學鮮少開口的同學說話了。他以平靜沈穩的聲調,告訴大家,今天的課程觸動他內心很多的回憶:在過去的某一個時期,在很短的時間內,他的生活遭遇了很大的變化,無法承受現在,也看不見未來,幾乎決定要放棄這個世界。但是最後他還是留下來了,而且在之後發現,他會走進死胡同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沒有人發現他需要「哀悼」失去的安全感。
這段分享非常真誠深刻,一時之間全體被沈默籠罩,只有一兩個人簡短地跟分享的同學道謝。我覺得自己的心裡也有很多的東西被激起來,覺得想要回應,琢磨著該說什麼才好⋯⋯
這時候,「愛抱怨組」其中一人表示也想要分享他自己的「失去」經驗,然後就滔滔不絕地開始用激昂的聲調和言語表達他對作業評分方式的失望。緊接著另外一位「愛抱怨組」成員跳出來附和,一搭一唱表達強烈的不滿。老師們嘗試給出回應,但是完全沒有平息同學的憤怒,反而越來越高漲,最後變成好像在指控某人,然後突然間「時間到」,大組時間結束。這兩位同學的憤怒並沒有結束,一路維持到小組時間繼續抓狂。於是我再次經歷了更漫長,一小時四十五分鐘的憤怒洗禮,直到晚上八點,我把電腦螢幕闔上。
天啊。
我認真覺得受夠了。你們到底要抱怨到什麼時候才滿意呢?從學期初抱怨到學期末,從課堂外抱怨到課堂內,從大組抱怨到小組,從上禮拜抱怨到這個禮拜,所有的自由分享時間都被你們的不滿佔據了,還不夠嗎?
我氣得半死,覺得我的上課體驗整個都被毀掉了,怎麼可以有這麼霸道的人,總是想要搶話講,連一點時間都不分給別人。好不容易有同學分享了內心真誠的感受,你們一點也不尊重,只想著要快點抱怨你們內心的不滿。
我到處詢問熟識的同學對這個事件的想法。果然,很多人覺得不爽。有的覺得真誠分享的同學不受尊重,有的覺得他們有完沒完總是在抱怨,有人覺得他們是計畫好要毀掉整個氣氛,有的覺得他們是故意要羞辱老師⋯⋯。
很好,我有足夠的同伴可以當我的靠山,下個禮拜大組時間,我要第一個發言,讓「愛抱怨組」明白他們的行為已經引起公憤了,很多人不喜歡他們的行為,也不喜歡他們的發言,請他們自重,尊重這個大家共有的時間!他們一定會反駁,一定會跟我吵架,但是沒關係,我又不是沒吵過架,大家一次來把是非真理辯個清楚!!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在腦中反覆思考這個「開場白」到底該怎麼說的過程,卻開始感到猶豫。如果我真的站出來對幹,面對非常好戰的「愛抱怨組」,真的有辦法吵出一個結果嗎?而且其他同學嘴上說自己也很不高興,到時候會站出來分享真心話的人又會有幾個?遇到激烈衝突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安靜自保吧,那最後難保變成只有我一個人對他們有意見,整個會延燒到小組時間,接下來所有的日子都難過。可是我又真心討厭他們這種囂張的態度⋯⋯。
最後,星期三到了。大組時間開始,我等大家都準備好,全班的注意力到齊的時候,深吸一口氣,舉手表示我要發言。
「大家好,嗯,我有一些話想要說。」我停頓了一下,吞了一口口水:「上個禮拜以來,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一直覺得心裡有很不舒服的感覺。我反覆思考的結果,發現,是因為我錯過了上個禮拜回應A同學分享的機會。我不想再錯過,所以我想要一上課就把握機會好好說出來。我想跟A同學說,謝謝你的勇敢,跟我們分享了你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你的故事觸動我內心很多的地方,我還摸不清楚是什麼,但是他們一直在我心裡震盪著。你的分享充滿了力量,讓我非常感動⋯⋯」
我的手心在冒汗,一邊看見跟幾個跟我討論過這次事件的同學,在螢幕上對著我點頭微笑。我覺得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
在我的發言結束之後,A同學回應我,感謝我把他的事情記在心上,他很高興自己決定跟大家分享這個經歷。緊接著,老師,同學,還有更多的同學,一一回應了我們這一段來回的對話,覺得這樣的交流很真誠溫暖,讓人很感動。
大組分享順利結束,討論完個案,吃完晚餐,我很輕鬆地準備好面對今天的小組時間。我知道「愛抱怨組」還是會抱怨,但是今天我不介意,我對於自己在大組發言的選擇很高興,我得到了很多正面的支持跟能量,我可以面對今天的負面轟炸。
但是,今天沒有人抱怨。
小組討論的一開始,就處於一種沈穩的氣氛。稍微嬉笑寒暄了一陣之後,這個令我崩潰的小組第一次,開啟了真正觸及內心的話題。大家分享了「想要保有自己的界線,卻被認定拋棄家人的壓力」還有「自己的身體,不符合自己文化的審美觀,所以被羞辱的經驗」。每一段分享都真誠深刻,結束的時候,每個成員都露出了被理解的微笑。
***
原本怒氣沖沖,想要跟同學來場正面大對決的我,為什麼最後放棄了這個打算,完全不提要「愛抱怨組」尊重大家的時間這件事?我仔細思考之後,發現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在跟同學們反覆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激起我的憤怒的真正理由,在於「真誠分享的人沒有得到尊重」。如果是這樣的話,去數落那些同學,延續上個禮拜的戰場,完全達不到我的目的。我應該做的,是把我認為A同學應該得到的尊重還給他。
第二個原因是,在沙盤推演「愛抱怨組」可能會攻擊的方式,推敲我的防守策略時,我突然對這種廝殺完全失去興趣。我已經對他們佔據大小組時間非常厭煩了,那為什麼還要繼續給他們舞台,讓他們佔據更久的時間呢?他們使用討論時間的方式是否違反原則,永遠討論不出結果,直接把舞台搶過來,用我的行動改變發言的風氣,讓大家作選擇,才是真正有效的吧。
因此,我最終決定,完全忽略上週「愛抱怨組」的胡鬧,專注在表達我對A同學的感謝。而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決定,真的完全改變了大組發言的風氣,甚至連小組的氣氛都一舉翻轉了。
面對孩子的時候,是否也是如此呢?
我時常聽見「鼓勵的效果比處罰更大」,這一點我完全同意,我的經驗也符合這句話的描述。但是如果不是「處罰」,只是「提醒」也不行嗎?
這次的經驗讓我開始思考,即便是「提醒」,依然表示家長把目光放在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想要把那些不好的習慣「去除」。但是經過一次又一次跟蕃茄的衝突之後,我發現我一直卡在「明明提點已經很輕微,為什麼你反應還是這麼大」,但是真正的癥結點是「憑什麼你認為這個習慣不好,他就真的很不好?」
這件事情如果拉到大人對大人的狀況就很容易理解。就算我再怎麼討厭「愛抱怨組」的行事風格,他們其實沒有違反任何規定,只是很多人不喜歡他們的做法而已。但是他們的抱怨一點道理也沒有嗎?也不是,只是多數人對那些事沒有他們那麼在意,而這並不足以成為希望他們「閉嘴」的理由。
回到親子關係來看,以「收拾玩具」這件事來說,我認為這件事情是「絕對真理」,其實是因爲我自己經歷過東西亂丟找不到的狀況,加上收拾環境被視為一種美德,更重要的是小孩會主動收拾對我比較方便。
但是一個 #人生經驗極淺的幼兒,東西時常找不到他也無所謂,美德這種東西他聽不懂,幫別人收拾會讓心情很阿雜這件事他也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我等一下還要玩」是不用收拾的充分理由,其實是應該要獲得尊重的。如果我硬是認為「我活了這麼多年當然知道收拾比較好」,#那就變成在用權威壓人,不允許別人有不同意見了。所以無論北風如何吹,旅人就是會把風衣拉得緊緊的,絕對不會放手。
所以,真正的解決之道,其實還是要「#看著孩子的優點,#讓他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吧。如果孩子愛打人,但是對哭泣的朋友很溫柔,就告訴他「我喜歡你對朋友很溫柔的時候的樣子」。當孩子一直被提醒自己的優點,隨時記得用自己好的一面生活的時候,他所累積到的人生經驗,也足夠讓他理解到「收拾玩具」的好處了吧。人性,總是喜歡接近光,接近溫暖的,我這次也親身體會到它的力量。太陽是否就是這樣讓旅人脫下風衣,改變他的執著的呢?
我想要往這個方向嘗試看看。
***
對文章有想法,想要參與更多討論嗎?
我開了一個 #完全匿名的塗鴉牆,#不需要註冊,#不需要審核,只要點進網頁按右下角的「+」就可以開始留言,可以簡單打個招呼,可以分享圖片音樂影片等等,就像是隨手拿張便條紙貼上你的感想這麼簡單,也可以清楚看到別人的留言。我也會把一些延伸的參考資料放在上面。歡迎來試試看: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e9eeneusdic3evu7
真理堂小組 在 花蓮真理堂 的推薦與評價
女生小組週一21:00/慈恩小組/花蓮真理堂學生宿舍週三18:30/孟庭小組/花蓮真理堂學生宿舍週五19:30/曠任小組/管理學院教室 【青少年小組聚會時間】 (時間/小組/地點) ... <看更多>
真理堂小組 在 主日崇拜|牧區小組|活動訊息|奉獻支持-北大真理堂官網 的推薦與評價
北大真理堂定期舉辦兒童主日學,學生及青年聚會,親子啟發互動課程,一個探索生命意義的機會,還有更多牧區小組、教會事工,北大真理堂歡迎您的加入。 ... <看更多>
真理堂小組 在 Re: [問題] 台北真理堂有社青小組嗎? - 看板Christi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ingjheng (展翅上騰)》之銘言:
: 剛到真理堂聚會2個多月~
: 還蠻適應且喜歡真理堂的聚會,
: 想請問知道的弟兄姊妹,真理堂有社青小組嗎?
: 如何加入呢?
: 謝謝!
singjheng網友, 有其他熱心的網友把參加真理堂小組的方法 email
給我, 我貼在底下, 您參考看看:
---------------------------------------------------------------
哈囉~平安
我是真理堂的姐妹
真理堂滿多社青小組的~
建議你最快的方式是:
1.在每一堂的主日崇拜時,會邀請新朋友站起來填留名卡,上面就會問願不願意加入小組
然後你可以勾選你比較喜歡的時間,接著會有人來接待你~接帶你的人會替你找合適的小組,接著小組長就會打電話聯絡你啦
組,接著就會有小組長打電話連絡你啦!
2.第二個就是問警衛囉~我最近聽到的見證就是有人直接從警位伯伯那裡找小組的 :)
希望可以幫上你的忙喔~
耶穌愛你
以馬內利~
--
┌─┬─╰┬─╮ 願˙謝鴻文 by mikehsyu
│┌┴┐╭┴─╮
│├─┤├──┤ >為這塊土地 我誠心祈禱 願主的真理若光全地遍照
│╰┬╯├──┤ >為這個城市 我謙卑尋找 願主的活命臨到這的百姓 ┼
││││╰┬┬╯ >阮全能阿爸天父 願你國降臨 願貧窮與悲傷 離開咱的心中 │
│╯││╭╯│ >阮全能阿爸天父 願你國降臨 願盼望與喜樂 永遠惦咱心中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2.31.1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