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在日本女學生之間流傳甚廣的都市傳說。
銀快的都市傳說時間
今天跟大家分享是
「從耳朵跑出白色的線」
一名少女為了想要戴上耳環,但她不敢自己穿耳洞,於是請朋友幫她的忙。
事前準備了冰水,將預定要穿耳洞的左耳部位進行冰敷,使其暫時失去感覺,接著一口氣用針穿刺耳垂,少女絲毫沒有疼痛的感受,原來穿耳洞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整個過程很快就結束了。
耳洞穿完沒多久,少女照著鏡子卻看見左耳的耳洞跑出了白色的線,長度約二厘米,她詫異的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下意識的伸手一拉,那條白色的線就這樣被她扯了出來,因為毫無疼痛感,少女並不知道可能具有危險性,由於好奇心使然,少女想知道白色的線究竟有多長,於是用力的再次拉扯。
從耳洞裡跑出白色的線就這樣「啪滋」一聲突然被扯斷,就在那瞬間,突然眼前一黑,什麼東西都看不到。
少女嚇得大叫「是誰把電燈給關了?」
她完全不曉得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耳洞裡跑出白色的線,其實就是她的視覺神經,由於視覺神經被扯斷,少女從此失明,再也看不見任何東西了。
以上就是「白色的線」最廣為流傳的故事版本。
不過,這則傳說還有個啟人疑竇的地方,你身邊有任何朋友曾經因為穿耳洞而導致失明嗎?好像不曾聽說過對吧,我猜想應該沒有人真的遇見過故事裡發生的狀況,那麼這樣的傳說究竟為何會流行起來呢?
根據日本某雜誌的報導指出,該傳說最初是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之間從學校流行起來,一種說法是因為教師和家長不鼓勵學生穿耳洞為由,會在公開場合裡講述這則未經證實的傳聞,原因很簡單,他們認為穿耳洞和刺青的孩子比較容易學壞,所以大肆宣揚這樣的傳聞,後來逐漸演變成都市傳說。
令人頗為訝異的是,相信「這則傳說是真實的」的女性比例相當高。
在無數的故事版本當中,最後在學生之間得出了一個可信度高的結論,那就是在衛生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自行穿耳洞的情況大幅減少,如果想要穿耳洞的話,還是透過有信譽的醫療機構進行協助會比較好,以減少細菌感染導致傷口發炎的機率出現,只是這個結論從頭到尾並沒有提及損害視神經的說法。
到底關於視神經遭受損害導致失明的說法真相為何呢?
有人提出比較接近事實的一條線索,那就是實際上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耳朵布滿了各種與身體其它部位相關的穴道,俗稱「耳穴」。與視覺相關的穴道其實正好在耳垂正中央的位置,假使穿了耳洞恰好對應到眼睛的部位,感覺上等於是破壞了耳朵與視覺相連結的部位,因而產生了損害視神經的聯想。
然而這則傳說之所以廣為流傳還有一個原因。
事實上耳朵的確是會跑出白色的絲,因為穿了耳洞以後,在尚未癒合的傷口上會長出新的皮膚來保護耳朵的肉,通常會在穿耳洞的四至六週形成新的皮膚,新皮膚尚未成形之前是很脆弱的,如果你摘下耳環的時候用力拉扯,剛長出的皮膚也會隨之彈出,看起來就像是白色的絲線一樣。
還有就是如果穿耳洞的人在這段期間摘下耳環放任不管的話,穿刺的耳洞,也就是傷口的部位又會自動開始癒合,耳洞並不是被塞住,而是被體內分泌的皮脂填充,耳洞會顯得狹小,硬把耳環戴上的話,凝固的皮脂就會形成像白色絲線狀的物體,隨著摘耳環的動作被扯出來。
總而言之,白色的線並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它就會自然凝固,跟眼睛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至也有人說,穿了耳洞,視力反而變好了,不過這也沒有什麼醫學的根據可以佐證,聽聽就好,可別當真啊。
如前所述,耳垂正中央確實是有與眼睛有關的穴道,中醫師說,如果刺激這個穴道能幫助疲勞的視力回復,不過穿耳洞和導致眼睛失明,兩者之間則是八竿子打不著,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
<相關作品>
漫畫《刃牙》這部作品登場的角色鎬昂升有一招必殺技叫做「紐切」(扭斷繩索)能夠輕鬆地挑斷對手身上的經脈,靈感就是源自「白色的線」都市傳說。
漫畫《靈異教師神眉》第18集158話有一篇「跑出絲線!」有提及這則傳說。
《渋谷怪談 サッちゃんの都市伝説》(涉谷怪談小莎的都市傳說)第七話「耳垂的白色絲線」就是取材於這則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
宇佐和通 著『THE都市伝説NEXT』新紀元社、2005年、103-104頁
木原浩勝、市ヶ谷ハジメ、岡島 正晃 合著『都市の穴』双葉社 2001年 9月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昨晚剛看完Netflix上架的新片《夜讀驚魂》覺得還不錯
眼睛成像過程 在 長笛玩家工作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 #工具推薦
2020-2021進入了疫情時代,封城、防疫、社交距離,這些關鍵字代表的意義,就是2021年線上課程將如洪水般襲擊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2021線上課程工具推薦|長笛玩家工作室
https://myrflute.com/online-flute-lesson-kits/
以下我主要著重在「🎙麥克風」、「📸攝像頭」和「🎧耳機」的分享,我會分享為什麼選擇他們的原因和心得,最後也會將這次分享的設備清單統整在文末,有興趣的可以拉到文章最下方點擊觀看。
這三個線上課程主要會用到的器材,我這裡僅使用我本身授課線上音樂課程的經驗,來介紹我使用的設備,我的概念是:要有良好的線上音樂課程體驗,就必須擁有不破音的音質,清晰的畫質,和穩定的網路平台,而這些並不代表一定要買貴,也有CP值極高的設備可供使用,比如以下我將要介紹的這幾款器材。
👇🏻👇🏻👇🏻👇🏻👇🏻👇🏻👇🏻👇🏻👇🏻👇🏻👇🏻👇🏻
1 #麥克風 – 雪怪動圈式麥克風 Blue Yeti USB Microphone
or Shure MV7 動圈式麥克風 USB Microphone
2 #攝像頭:Logitech Stream Cam 1080p 4k 60fps
or Logitech HD Pro Webcam 1080p C920
3 #耳機:鐵三角耳罩式 Audio Technica ATH-AVC500 Dynamic Headphon
or AKG 耳罩式耳機 AKG Pro Audio K240 STUDIO
☝🏻☝🏻☝🏻☝🏻☝🏻☝🏻☝🏻☝🏻☝🏻☝🏻☝🏻☝🏻
在麥克風的選擇上,我自己的第一代雪怪已經用了將近10年,當初宅錄的概念剛掀起,而我這阿宅是想尋找CP值高的懶人設備,最好可以隨插即用(這在當年可不是一個通用概念),而雪怪就具有這個特點,直接USB插上電腦超級方便,還可以直接在「這架麥克風」上的按鈕操作播放音量大小、收音音量變化、四種不同指向收音,和一鍵靜音的功能,全部都一機搞定!
是不是超懶?但我超愛!
我選擇麥克風的條件就是
✅ 懶 = 隨插即用
✅ 多功能 = 一機調整所有功能
✅ CP值高 = 2-5k以內包含所有想要的功能和好音質
雪怪這家公司一推出產品就不斷創新,至今還有不同種類的Blue Yeti系列,CP值都很高,這也是當初我選擇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你可以根據你的需求來尋找最符合你預算的Blue Yeti麥克風;我雖然沒有使用上面介紹的Shure,但它也一直是我心動的對象,等機會來到我也會期待早點把它買下來當作錄音的器材。
............
攝像頭的選擇其實我考慮的因素挺多,而且,我覺得我的眼睛已經被現在的YouTube和Netflix帶壞了,只要稍微一糊,我就覺得是不是網路太慢或是我的眼睛開始有問題XD
所以我想要的條件就是
✅ 視覺上看起來「解析度高」= 60fps(幀)
(換句話說就是即使網速再慢、再延遲,我的成像可以保持在高畫素)
也因此根據這個條件我在網路上衝浪了很久,發現要有這樣條件的攝像頭都貴森森!但因為工作需要,所以也就忍痛買了Stream Cam,不然的話其實C920就很夠用了,兩個價格差了約3000台幣呢!
所以如果你沒有像我這麼龜毛,和強調看起來的授課視覺感受,我會建議買Logitech C920就非常足以應付一般的線上授課體驗了~
............
在耳機的選擇上,我也是偏好戴起來舒服,聽起來乾淨,和中低價位的操作。
也就是說我選擇耳機的條件是
✅ 聽起來舒服 = 耳罩式
✅ 聽起來乾淨 = 不要有過多音色上的渲染
✅ 中低價位 = 知名品牌低階產品
以上的條件,就是最適合我的產品
............
當然,如果你想要給予學生更好的教學體驗,那麼我覺得你也可以額外增加一些預算來購買背景布(不建議模糊背景影響網速)
和簡易製作一些可供螢幕分享的樂譜,並且用Preview、Adobe Acrobat reader、iPad 白板、forScore 等軟體,在螢幕分享樂譜的同時「跟學生一起畫重點」,都會很明顯的提昇網課學習的效率
背景布 👉 幫助學生保持專注
即時製作譜例 👉 讓學生看到音樂成形的過程
螢幕分享樂譜畫重點 👉 圖像和語言合併提升學習效率
▬▬▬▬▬▬▬▬▬▬▬▬▬▬▬▬▬▬
以上,就是這幾個月下來,我實際使用線上課程器材的心得和分享,雖然最近有慢慢看到疫情解封的可能性,不過全球疫情還是持續緊繃,我們還是要謹慎防疫,更不能停止學習的熱誠,提升自己才是永續發展不變的定律。
讓我們保持學習動力,並努力創造,為自己打造不後悔的人生。
👏👏👏👏👏👏👏👏👏👏👏👏
如果你也有更棒的選擇,也歡迎私訊或在直接在本篇文章底下留言,讓其他的網友也有機會能夠認識更完善的機制,和更多的選擇,讓我們一起挺過難關,彼此互助加油,無論封城或解封,為了更好的環境做好萬全的準備!
線上課程推薦清單:
https://kit.co/flutegamer/online-flute-lesson-kits
▬▬▬▬▬▬▬▬▬▬▬▬▬▬▬▬▬▬
本文出自:長笛玩家工作室 - 最完整的教學網站
https://myrflute.com/online-flute-lesson-kits/
#music #viral #socialmediamarketing #tutorial #trending #marketing #flute #長笛玩家 #flutegamer #長笛教學
眼睛成像過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報書摘】#眼見為憑:從眼睛到大腦,從感知到思考,探索「看見」的奧祕
幾乎大腦所有的行為,都與視覺息息相關,當我們了解視覺形成的原理,不僅能夠明白「看見」代表的意義,更能一窺大腦運作的堂奧。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理查.馬斯蘭藉由解析眼睛的內在組成與行為,解答了關於大腦處理資訊的關鍵問題:即人類如何感知、學習和記憶資訊。
理查.馬斯蘭的著作《眼見為憑》,以活潑又不失專業的風格,娓娓道出眼睛如何成像再透過大腦認知的過程,除了有視覺神經的基礎知識,亦包含許多科學家發現這些秘密的歷史故事,不僅適合想輕鬆了解醫療科普知識的讀者,更提供想深入了解其中知識的好奇寶寶。人工智慧可以取代視覺成像與認知的神奇過程嗎?本書提供一些想法,需要您親自來探索──在此推薦可以一讀的好書。——蘇上豪(金鼎奬作家、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理查馬斯蘭 #視覺形成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