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針眼體質
臉部都不出油,偏偏眼瞼超容易出油😩
🔺如果想要知道眼瞼容不容易出油
就看畫眼線後,有沒有暈到上眼皮
小時候代謝好,雖然易長,但至少會消
現在當媽後,對!就是年紀大了辣😡
開始變成超難消,常常都要去動刀才能好
最高紀錄,懷孕時動了八次門診手術耶
後來練就成手術時都跟醫生在聊天閒談😅
最近因為接觸芳療加上調養、控制飲食
針眼雖然還是多少有
但至少可不用看眼科了
⚠️注意:是因為我已經針眼成慣,大家長針眼還是要先去看醫生喔!
聽醫生的話才是乖寶寶👶🏻
因為常針眼門診手術,導致眼睛還有點大小眼😭
(因為我有蟹足腫體質,醫生說我的眼皮翻開都是一堆疤痕)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我身邊不少朋友也都會長針眼
我以前都覺得好像只有我會長
🔺針眼又分兩種
1. #麥粒腫- #化腫性/ #急性發炎
2. #霰粒腫- #非化膿性/ #慢性發炎
像我自己多半針眼都是 #霰粒腫
就算不痛了,還是會腫一顆在眼皮上
如果不理他,可能..是可能半年會不見,但也是不一定!
所以如果看的很阿雜就直接門診手術用掉
其實手術很快,大概半小時內完成
大人只需要麻醉眼皮
所以全程會知道、看到醫生在幹嘛
其實心理的害怕大約疼痛😏
但好在我後來有控制
針眼總算願意離我而去,不要常來煩我
趕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方法
1️⃣ #飲食控制-不要太常吃油膩.燥熱的食物
2️⃣ #睡眠充足 #不要太累
3️⃣ #平日可以熱敷 (建議溫度為45℃~50℃)
像我也會買市售的蒸氣眼罩想到就敷一下
以上這幾點應該是大家都知道,有點像廢話🤨
以下就是我自己實際用過發現有效果
4️⃣ #眼瞼清潔劑
因為我們都會化妝,除了卸妝外,眼瞼也要特別清潔
它可以清潔眼瞼表皮油脂、皮屑
如果眼妝沒卸乾淨也可以一起用掉
就算沒化妝也可以用!讓眼瞼不要太多油
5️⃣ #中藥調理
這個是我當時懷孕超會長針眼時,朋友推薦的
當時我對於中藥能調理也半信半疑
我大約調理半年..覺得後來真的不太會長
但因為醫生實在太熱門然後又沒太常長..就沒特別再去看
6️⃣ #芳療純露
最近迷上芳療,狂進修芳療
對於它神奇的魔力很好奇
上周長了針眼想說趕快來實驗看看
就用了 #矢車菊純露 連敷了三天
沒想到針眼就好了耶👏🏻
本來我敷到第二天白天還想說怎麼沒用
沒想到第二天晚上就好多了呢!!
第三天雖然看似好了,我還是多敷了一天保險
覺得太神奇好開心啊☺️
這四款純露「 #矢車菊 #羅馬洋甘菊 #德國洋甘菊 #香桃木」
都可以拿來敷眼睛的喔!!!
⚠️注意:#是純露!#是純露!#是純露!很重要
❌不是精油喔,精油你敷了會送急診喔
我是因為家裡只剩矢車菊就用矢車菊
✏️使用方法:用化妝棉直接濕敷眼睛約莫3-4分鐘即可
✏️急性期可以早晚各敷一次
✏️平日可以3天敷一次當保養!
對於眼睛疲勞、保養也很好
平日要養成好習慣💪🏻愛自己、注重健康
不然針眼真的是春風吹又生啊!!
要不是針眼體質,我超想要紋眼線、種睫毛阿
#如果有什麼對抗針眼的撇步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分享喔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肆虐,令全港學生復課無期,惟有在家對着電腦學習。加上,遊樂場被封,兒童只能依靠電子產品尋找樂趣。但忽然發現子女生了眼挑針,會否懷疑他們偷看了甚麼呢?眼科專科醫生林寶生表示小朋友生眼挑針的主要原因是經常捽眼,增加了生瘡的機會,如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影響視力。眼挑針即是眼瘡,又名麥粒腫。其成因是眼瞼內油...
眼瞼炎熱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龍姑娘話健康】眼睛乾澀、模糊?教你如何護眼
現代的都市人每天都在使用電子產品,看手機,打電腦尤其是白領,在辦公室吹著冷氣,低頭看文件,患上近視之後又因為愛美,長期配戴隱形眼鏡,使得越來越多人眼睛乾澀。當在一群人在晚上進行會議時,情況就變得特別明顯,抬頭望過去總有幾個眼泛紅筋,而這些人自我感覺看文件時視力模糊,需要將文件移得更靠近自己才看到,戴眼鏡者則會把眼鏡脫下來不自覺的揉一揉眼睛。跟據奧比斯2018年聯同香港眼科學會及香港防盲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三成人患有嚴重乾眼症,而這當中超過七成是白領人士。調查也發現,經常使用電腦亦和乾眼症有所關連。
眼睛乾澀和乾眼症不一樣,乾眼症除了眼睛乾之外,還會伴隨著紅、癢、畏光、灼熱感,異物感等等,通常是晚上較疲累或吹冷氣工作一天之後,症狀特別明顯。乾眼症的成因主要是由於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水揮發太快,或淚液組成不穩定,無法保持眼睛濕潤,加上發炎等反應產生,且不斷惡性循環。如感眼睛不適,可到眼科醫生哪裡檢查,就可以用淚水測試看到是普通的眼睛乾澀還是患上乾眼症了。
筆者的幾位朋友,都有這個困擾。加班寫文件時,常常由於過分專注,忘記了“眨眼”,雖然這個說法聽起來可笑,但的確很多人士在用電腦時,一旦投入,就會等到眼睛感覺很乾,視力模糊時才急急忙忙眨眼睛,這樣長期損耗眼睛,當太陽比較強烈的夏日一到,症狀就會加劇。在外出時,陽光較劇烈,不戴太陽眼鏡時,會出現眼睛灼熱,或流眼水,有異物感等。當出現這種狀況是,有人以為揉一下眼睛就能緩解,但大家千萬要小心,稍有不慎可能會加劇損傷眼睛。最近幾日太陽較為強烈,有一位朋友在外出工作回家後,因為眼睛有異物感而用熱敷包敷眼睛,溫度時間沒有控制好,還隔著熱敷包揉了一揉眼睛,立即看到滿眼的小黑點,角膜損傷了。
保護眼睛的方法很多,最常聽到的就是「20-20護眼法則」,意思是指看電子屏幕後,包括電腦及手機時,每使用20分鐘電腦就放鬆眼睛20秒,看看遠處,讓眼睛肌肉變動焦距活動一下。若是眼球肌肉疲倦,使用熱敷時還是建議使用熱毛巾,溫度可控制在40度以內,只敷10分鐘,然後用手在眼眶周邊打圈按揉至有酸脹感,以穴位來說就是攢竹、絲竹空、四白等。
如果屬於工作太專注忘了眨眼,或眼皮蓋合不好的人,就會工作到一半,或早上起床時,眼眼特別乾澀。這時候可以考慮一下在辦公室及房間添置小型放濕機,或桌上放一杯水,增加室內的濕度,減慢淚水揮發,同時需注意眨眼,幫助淚水均勻滋潤眼面。眨眼練習時需閉上眼睛,感覺上下眼皮必須要相互接觸;閉眼兩秒,以延長上下眼瞼的接觸時間,幫助練習閉眼的神經傳導及肌肉能每次都閉緊。而配帶隱形眼鏡的時間最好每天不要超過10小時。
飲食方面,蛋黃、牛奶、乳酪、鰻魚等維他命A充足的食物,可以保護視網膜、角膜、眼睛黏膜,和淚液的生成,不坊試試。而菠菜、花椰菜富含葉黃素,可以保護眼睛的水晶體及視網膜不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在視力恢復與預防眼睛疾病方面都有正面作用。
當然,在有條件時還是應該盡量將工作安排至能夠中間有空檔休息,晚上有充足的睡眠,近視者要買一副合自己心意的眼鏡,為眼睛提供除佩帶隱形眼鏡之外的選擇機會。
#眼睛護理
#光明用在
眼瞼炎熱敷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這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內發生,通常會持續幾天至幾個禮拜,楊雅淇醫師解釋:「症狀為多發性的在軀幹、臉上,出現1~2公分的白點、紅紅的基底,將近七成的新生兒會有這情況。」
楊長佑醫師也對此表示:「老一輩人常說紅斑是因為『胎毒』造成,不過這說法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產生。原則上只要保持乾爽、用清水清洗,就會慢慢消褪。」
3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亦為新生兒常見狀況,多在出生3個月內發生。症狀為皮膚發紅、黃油油的薄片蓋在皮膚上,並經常沉積於頭頂、眉毛、或耳後的皺摺處,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龜裂、流出組織液。楊長佑醫師建議:「用清水清洗、盡量保持清潔,若有類似頭皮屑的薄片,則可塗抹一些嬰兒油讓其軟化再推掉。」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多在數週以後會自行消褪,再發率很低;除非情況嚴重,才需輔以藥膏的局部塗抹來改善。
4尿布疹
分為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
新生兒的皮膚較成人而言,皮膚厚度較薄,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潮濕悶熱及尿液、糞便的化學性刺激而產生尿布疹。楊雅淇醫師指出:「改善尿布疹的最好方法即是勤換尿布、盡量保持屁屁皮膚的乾爽。」
特別是餵母奶的寶寶,出生第一、二個月的解便頻率高,甚至一天達到10次以上亦屬正常,因此父母要特別照顧寶寶的屁屁,一旦發現尿布溼了就必須換掉,並以溫水清洗屁屁後再徹底擦乾。此外,楊醫師提醒:「擦拭時,輕輕地按壓毛巾擦乾,而不是用力擦拭。如果屁屁出現紅疹,可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亦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楊長佑醫師亦進一步補充:「一般而言,尿布疹可分為兩大類型: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的改善方式較簡單,即是保持腹股溝的清潔與乾燥,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屁股的乾燥。特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由於大便次數多,建議以洗屁股的方式取代溼紙巾擦拭;再者,頻繁使用溼紙巾擦拭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加重尿布疹情形。
至於念珠菌的皮膚炎主要是黴菌感染,特徵是出現一顆顆突起的紅斑,時常伴隨一些水泡膿泡,不同於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一片泛紅。治療時,會使用抗黴菌藥膏治療。
5血管瘤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有些嬰兒出生時不一定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臉部、肚子、或四肢出現一些胎記,也許是淺紅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除了臉部,也可能出現在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的額頭等。楊長佑醫師分析:「若發生在臉部,可能是微血管擴張而非真正的血管瘤,多為良性,一般會在2~3歲慢慢消褪,7~9歲才會完全不見。」除此,有些孩子的兩眼中間長出像火焰的胎記,稱為「火焰痣」,不易消褪且需要觀察。原則上,除非同時長在特別部位,像眼睛、口腔周圍,才需要檢查是否合併其它神經併發症。
6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其顏色為棕色或青色,好發部位在腰椎、胝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歲內會漸漸消褪,父母不須過度擔心。
7黃疸
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情形,只是程度高低的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頂峰,之後才逐漸下降。楊雅淇醫師表示:「東方人的黃疸退得比西方人慢,可能需要2~3週才會降到正常範圍,不過,依個別狀況不同,下降的時間點也不一樣。」
原則上,黃疸太早出現或太晚出現、數值過高或膽紅素分類有異常等,皆為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
數值太高的間接型黃疸,會以特殊波長的藍光來照光治療。至於改善方法,則是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避免讓他有脫水、吃不飽情況,楊雅淇醫師指出,像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讓嬰兒喝葡萄糖水,可是這會讓寶寶熱量不足,導致黃疸不易消褪,長牙了之後還容易蛀牙。
餵食不足造成母奶性黃疸
另外,也有家長認為寶寶吃母奶會加重黃疸,楊醫師澄清:「此為錯誤觀念,通常是母奶餵食不足(如:次數不夠頻繁、哺乳時間不夠長),造成寶寶脫水、營養不足才會加重黃疸。此情況容易發在新手父母的第一胎,因為不懂餵食技巧。」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一週內,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即是餵食不足的警訊,超過10%即是餵食不足所造成的脫水,會加重黃疸現象。
楊長佑醫師亦補充,母奶餵食不足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與水分,無法增加腸道蠕動排出胎便,而且會讓腸道循環吸收胎便的膽色素而引起黃疸持續上升。此種早期的黃疸,反而鼓勵媽媽多餵母奶、增加餵奶次數,讓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以降低早發型的母奶性黃疸。
原則上,母奶性黃疸的數值沒有太高、未合併危險因子,例如溶血;而且醫師判斷在安全範圍內,都可持續哺餵母奶,不用改為配方奶。
病理性黃疸
依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
黃疸太早出現(如出生一天內就快速竄升)或太晚消褪(黃疸持續2~3週)、數值過高、膽紅素分類異常、大便顏色異常(呈現越來越淺的黃色或灰白便)、合併肝脾腫大等,皆為病態性黃疸的警訊。楊雅淇醫師表示:「造成病理性黃疸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為感染、蠶豆症、先天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溶血等。」
楊長佑醫師舉例,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黃疸指數超過10mg/dL、黃疸值上升速度快、指數超過19.5 mg/dL或出生2~3週仍有黃疸,即為病理性黃疸。一般而言,會根據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例如:出生即有病理性黃疸,可能是血型不合、頭皮血腫等。而持續一週的黃疸則要擔心是感染造成,常見為泌尿道感染。
此外,膽道閉鎖也會導致延遲性黃疸。楊雅淇醫師分析,膽道閉鎖的特徵是大便顏色會從黃綠色逐漸變成淺黃色、甚至灰白便,且寶寶的膚色會愈來愈黃,嚴重會合併晚期肝脾腫大,此狀況必須在兩個月內盡速開刀治療以免影響預後。
基本上,寶寶吃得好、排尿與解便情形良好,黃疸指數通常不會太高。可是若發現寶寶的膚色出現變化,例如:眼白變黃,而且頭部、軀幹、大腿、小腿等膚色逐漸轉為黃色,代表黃疸指數很高,必須就醫檢查,抽血、驗膽色素濃度以確認是否需要照光、甚至換血治療。楊長佑醫師表示:「雖然換血治療對於嬰兒是極大的風險,然而若沒這麼做,膽色素會蔓延、沉積在腦部,造成孩子終生聽力受損或腦性麻痺。」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幽門狹窄好發2~4週寶寶
楊長佑醫師補充:「幽門位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而『幽門狹窄』會導致寶寶喝奶到一個程度出現嘔吐,且吐完奶後還是會想吃,經常好發於2~4週的寶寶。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來做診斷。」
原則上,5個月以前的寶寶在喝完奶後,父母應幫他排氣、打嗝,而正確拍嗝方式並不是拍背部,楊醫師解釋:「胃位於左上腹,應從背後的左上腹輕輕往上拍,此效果最好。另外,餵奶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按摩來消除脹氣,並減少溢奶的發生。」倘若溢奶頻率仍高、甚至有噴射狀吐奶,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溢奶,不妨採取少量多餐、改變姿勢或服用促進胃排空藥物與制酸劑來改善;若是幽門狹窄則要手術治療。
9腸絞痛
一天哭鬧>3小時;一週>3天,連續3週
腸絞痛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
腸絞痛也是經常在門診遇到的問題,楊長佑醫師表示:「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特別是兩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而好發時間在傍晚到半夜之間,嬰兒會出現不正常的哭鬧,並非起因於肚子餓或發燒;雙腿會因為腸絞痛出現捲曲、腹部呈現鼓脹,無論怎麼安撫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鬧,即是嬰兒性腸絞痛症狀。
發生腸絞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例如:代謝乳糖的酵素不成熟、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加快腸子的蠕動;另外,亦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神經發育系統不正常,或親子關係尚未建立默契等。楊長佑醫師表示:「在健兒門診腸絞痛是泛稱的病名,確診前除了找出病理原因,還得符合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星期達3天以上,連續3個禮拜如此,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
當父母照護時,若排除其它哭鬧原因像是肚子餓、發燒、生病等,一般而言不需特別治療,如果哭鬧得厲害,則可用溫毛巾在肚臍周圍熱敷,並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另外,也可變換寶寶的姿勢,像是將他抱直讓他趴在大人肩上,也能促進腹部空氣排出。不過,腸絞痛亦可能與脹氣有關,建議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如果這麼做仍未改善,則考慮藥物舒緩。
若有家族性遺傳的過敏性體質,寶寶可能會因為對食物過敏而造成腹部不適,因此,盡可能哺餵母奶以減少過敏情形,或暫時改喝水解蛋白的配方奶。原則上,腸絞痛是寶寶過度期的短暫表現,需要父母耐心地安撫。
10鵝口瘡
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
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鵝口瘡的機率滿高,不過楊長佑醫師表示:「鵝口瘡治癒率高,多數會自行痊癒。」之所以會長鵝口瘡,是因為即使正常人的口腔、腸道、皮膚亦存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可是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繁殖速度不致於太快而引起疾病。不過,當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像新生兒剛出生時免疫力不佳、哺乳器具不乾淨、或寶寶近期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則可能導致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會有白色的凝乳斑,有時難以與奶垢區別。正常來說,楊醫師指出:「奶垢以沾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擦拭即可乾淨;可是鵝口瘡不僅不易被擦掉,有時還會流血。」感染輕微的鵝口瘡多半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可是臨床上會伴隨疼痛,造成寶寶的胃口不佳、搔動不安、甚至拒絕進食。通常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不過也可能因為照顧者誤認為奶垢而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時間並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注重奶瓶、奶嘴的清潔與消毒
楊雅淇醫師亦進一步解釋:「鵝口瘡與奶垢的差別在於它不易被剝除,或剝除後容易出血。」如果狀況嚴重建議就醫治療,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此外,應加強奶瓶、奶嘴的清潔、消毒,甚至淘汰老舊的奶嘴。
此外,餵奶前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至於餵母奶的媽媽,哺餵前先清潔乳頭與乳暈、保持衣服的清潔與乾燥,餵完奶後先餵寶寶喝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的奶渣。
再者,寶寶的玩具應定時集體清潔。若鵝口瘡情況嚴重應就醫,通常醫師會開立一週以上的抗黴菌藥物治療,甚至白色斑塊消失後還需再服用3天才算是徹底根治。楊長佑醫師指出:「嚴重的鵝口瘡其黴菌可能由腸道排出,感染肛門口周圍的皮膚,因此亦要注意屁股周圍的肌膚,避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
11淚眼汪汪
按摩眼窩與兩側鼻翼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鼻淚管發育未完全、鼻淚管的構造狹窄,加上眼淚會正常分泌,一旦鼻淚管阻塞即會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所以造成寶寶淚眼汪汪、眼屎過多、眼睛腫的狀況。
改善嬰兒淚眼汪汪的方法,建議大人按摩寶寶的眼窩以及兩側鼻翼。首先將雙手洗淨後,在兩眼的中間亦即鼻淚管的附近輕微按摩,楊雅淇醫師說明:「這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結構發育成熟而慢慢改善。」
大致而言,新生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新生兒結膜炎、睫毛倒插、鼻淚管阻塞等。如果眼睛出現大量黃綠色或出血性分泌物,且合併厲害的眼睛紅腫,應立即就醫。
12呼吸有雜音
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
孩子呼吸有雜音主要與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有關。楊長佑醫師解釋,當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呼吸所吸進的空氣就會出現類似打呼聲,通常隨著年紀增長約3、4個月時,喉頭軟骨發育成熟,呼吸的雜音會慢慢減少。
除此,楊雅淇醫師也分析:「新生兒呼吸的雜音類似喘鳴聲,也可能是孩子的鼻肉較肥厚,鼻道相對成人較狹窄,通常長大後會改善。」不過,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是喉頭軟化、氣管狹窄等呼吸道異常所引起,通常長大後會自行緩解,可是如果情況嚴重則建議看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雷射治療。
另外,有時寶寶的呼吸聲大、稍微咳一、兩聲就讓媽媽擔心寶寶感冒了,對此,楊長佑醫師說明:「由於寶寶的鼻肉肥厚,加上通道小,只要有一點口鼻分泌物就容易造成鼻塞、打噴嚏。」所以當家長發現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變多,不妨使用棉花棒輕輕擦拭,有時也可用吸鼻器清除鼻內的分泌物。此外,平常可按摩鼻翼兩側以舒緩寶寶鼻塞情形
13舌繫帶
老一輩時常擔心寶寶的舌繫帶過短,影響孩子未來的進食與語言發展,說話會大舌頭,楊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舌繫帶過短不會延緩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只是捲舌音會發得不標準。」至於父母在自行檢查時,可請寶寶伸出舌頭並檢查舌頭是否超出下嘴唇,若有則應屬於正常情形。此外,同時觀察寶寶伸出舌頭是否呈現W形或ω型,如果是,可能表示異常,建議帶至小兒外科評估。
14臍帶
注重臍帶的清潔護理
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寶寶。
通常臍帶在寶寶出生10~12天後就會自行脫落,正常而言,臍帶護理做得好,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沒做好,則可能在臍帶部位長出臍瘜肉,楊醫師說明:「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的寶寶,亦即溼肚臍,會不斷生出黏液無法乾燥,需要診斷治療。」因此,楊醫師建議父母照護新生兒臍帶,應用75%酒精從臍底部開始殺菌、消毒,如果還是長出臍瘜肉或肉芽腫,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15睡眠問題
足月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每天約16~18小時,不會侷限在晚上,白天也會睡覺。不過,楊長佑醫師解釋:「他們的睡眠並非毫無規律,而是分成4~5段,一次睡4個小時,睡醒後就要吃奶,且晚上睡眠時間也比白天長。」
3~6個月大的寶寶,睡眠腦波的特徵就漸漸與大人一樣,整天的睡眠時間亦慢慢減少並集中在晚上。到了1歲,一天睡不到14小時,不過白天可能需要2次的小睡。因此,楊醫師建議:「從嬰兒出生到週歲這段期間,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孩子醒著時,就當做是白天,讓空間有明亮感、多跟小孩玩耍。當小孩睡著時則當成晚上,讓室內燈光盡量昏暗。此外,3個月前的寶寶可以抱睡,3個月後的孩子則盡量陪在他旁邊睡,而且避免養成嬰兒吃奶嘴睡覺的習慣。
善用資源,照顧寶寶好Easy
定期量體溫
在照護新生兒時,還有哪些細節是新手父母要特別注意?楊雅淇醫師指出:「定期幫寶寶量體溫,一旦發現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而發燒的定義即是分別兩次測量到37.8℃以上的體溫。不過,也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物,以免導致他的體溫過高。
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要立即就醫。
另外,應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楊醫師解釋:「仰睡已被證實不會增加嗆奶危險。」有些家長認為讓寶寶仰睡,以後頭型會不好看,所以讓他側睡或趴睡,可是側睡與趴睡已被證實會增加嬰幼兒口鼻被悶住的機會,與嬰兒猝死症相關。
另外,寶寶睡覺時,他周圍的口鼻要淨空,棉被蓋到胸部即可,兩側棉被則讓他墊在身體下,而床舖周圍不要有太多鬆軟的棉被或抱枕,以免不小心悶住寶寶的口鼻。另外,也不要將寶寶放在兩張併床的中間縫隙、或床舖靠牆邊的縫隙,這都可能造成寶寶翻身時被卡住,甚而壓到他的口鼻。
與新生兒同睡的大人不可有抽菸、酗酒、或服用其它藥物,以免神智狀態不清醒,不小心翻身即壓到寶寶;另外,亦不可有其他年紀較長的小孩與新生兒同睡,楊雅淇醫師說明:「小孩容易忽略安全,可能玩耍時會不小心壓到寶寶。」
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被感染
除此,由於新生兒的免疫力還未發展成熟,即使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但還是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減少訪客、照顧者要勤洗手,如果親人有呼吸道感染,像是感冒,應戴口罩或避免與新生兒接觸。倘若媽媽有輕微感冒,可以戴口罩哺餵母奶,倘若患有嚴重流感,建議將母奶擠出來,再由別人以奶瓶餵食。
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妨將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返診或帶寶寶接種疫苗時,有系統的詢問醫師。此外,國健局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精簡、扼要、卻有很詳細的育兒知識,包括餵食的重點、環境的注意、新生兒篩檢、或副食品添加,父母不妨多善用手邊的資源,如此在照顧寶寶也更得心應手。
眼瞼炎熱敷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肆虐,令全港學生復課無期,惟有在家對着電腦學習。加上,遊樂場被封,兒童只能依靠電子產品尋找樂趣。但忽然發現子女生了眼挑針,會否懷疑他們偷看了甚麼呢?眼科專科醫生林寶生表示小朋友生眼挑針的主要原因是經常捽眼,增加了生瘡的機會,如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影響視力。眼挑針即是眼瘡,又名麥粒腫。其成因是眼瞼內油脂腺堵塞,積聚的油脂形成眼瘡。除此之外,慢性油脂炎、皮膚管理不善、壓力大也有機會導致生瘡。其可長達1至2年,患者初期未必察覺得到,直至出現發炎情況,如紅、腫、熱、痛,才得知是眼瘡。另外,林醫生指兒童因油脂腺未發展完全,容易誘發眼瘡。而常見的壞習慣,如捽眼、清潔不當,也會造成油脂堵塞或發炎,導致眼瘡。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眼瘡 #捽眼 #醫生 #生眼挑針 #在家學習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dk7u6MjeL8/hqdefault.jpg)
眼瞼炎熱敷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孩子在家學習喪捽眼易生眼瘡 建議每日熱敷5次助紓緩
疫情肆虐,令全港學生復課無期,惟有在家對着電腦學習。加上,遊樂場被封,兒童只能依靠電子產品尋找樂趣。但忽然發現子女生了眼挑針,會否懷疑他們偷看了甚麼呢?眼科專科醫生林寶生表示小朋友生眼挑針的主要原因是經常捽眼,增加了生瘡的機會,如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影響視力。眼挑針即是眼瘡,又名麥粒腫。其成因是眼瞼內油脂腺堵塞,積聚的油脂形成眼瘡。除此之外,慢性油脂炎、皮膚管理不善、壓力大也有機會導致生瘡。其可長達1至2年,患者初期未必察覺得到,直至出現發炎情況,如紅、腫、熱、痛,才得知是眼瘡。另外,林醫生指兒童因油脂腺未發展完全,容易誘發眼瘡。而常見的壞習慣,如捽眼、清潔不當,也會造成油脂堵塞或發炎,導致眼瘡。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眼瘡 #捽眼 #醫生 #生眼挑針 #在家學習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6hgFVwzbqQ/hqdefault.jpg)
眼瞼炎熱敷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肆虐,令全港學生復課無期,惟有在家對着電腦學習。加上,遊樂場被封,兒童只能依靠電子產品尋找樂趣。但忽然發現子女生了眼挑針,會否懷疑他們偷看了甚麼呢?眼科專科醫生林寶生表示小朋友生眼挑針的主要原因是經常捽眼,增加了生瘡的機會,如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影響視力。眼挑針即是眼瘡,又名麥粒腫。其成因是眼瞼內油脂腺堵塞,積聚的油脂形成眼瘡。除此之外,慢性油脂炎、皮膚管理不善、壓力大也有機會導致生瘡。其可長達1至2年,患者初期未必察覺得到,直至出現發炎情況,如紅、腫、熱、痛,才得知是眼瘡。另外,林醫生指兒童因油脂腺未發展完全,容易誘發眼瘡。而常見的壞習慣,如捽眼、清潔不當,也會造成油脂堵塞或發炎,導致眼瘡。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 https://youtu.be/FLFGdaKUtPo )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9YEBSQJPdPU )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 https://youtu.be/-DjDZdrM1o4 )
#捽眼 #眼瘡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QDhOzW9Ao8/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EMGHsNtC5qPpf_0UCs_QFKRol2w)
眼瞼炎熱敷 在 光點眼科診所- 眼瞼部皮脂腺失常(麥氏腺功能失常Meibimian ... 的推薦與評價
#熱敷 和#清潔眼睫毛 可以減少眼瞼炎的發生和嚴重性,不過一旦發生了眼瞼炎,就要由眼科醫師指導,清潔眼瞼。上次聊過如何清潔眼睫毛,今天來介紹多種熱敷 ... ... <看更多>
眼瞼炎熱敷 在 眼瞼炎治療| 親自示範最乾淨正確眼瞼清潔敷擦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眼瞼炎 治療| 親自示範最乾淨正確眼瞼清潔敷擦法 眼瞼炎 都是因為眼瞼清潔 ... 舒緩眼睛疲勞原來只需要這樣(多款眼睛 熱敷 眼罩、 熱敷 眼機試用心得真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