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姑娘話健康】瞓醒頸痛「咩回事」?
最近和朋友聊天時,講起了睡覺的話題。他們抱怨經常一覺睡醒,就頸椎疼痛,但是起床後活動一下就不痛了。其實,頸痛困擾不少人,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瞓捩頸(落枕)」?頸緊膊痛是都市人常有的都市病,低頭玩手機、長時間維持單一動作、洗頭沒吹乾頭髮等也可致頸痛。 「瞓捩頸」,其實是頸型頸椎病的一種,頸椎病的症狀,包括頸緊膊痛、轉動頸部時可能會聽到「咔咔」聲等,但原來手麻痹、眩暈、頭痛、經常落枕,都可能是由頸椎病所造成的。
「瞓捩頸」其實與睡姿有很大的關係,人體脊椎有自然弧度,脊椎處於人體正中間,從正面看是筆直的一條,上承頭顱、中接肋骨、下轉骨盆迎接下肢。從側面看,頸椎前突、胸椎後突、腰椎前突、薦椎後突,形成一個完美的S型。當這個S型的動態平衡,因為任何原因被打亂時,就會造成各個地方肌肉的緊繃,《黃帝內經》中提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當你骨不正,筋不柔,氣血就不流暢,痛症自然就會出現了。因此,脊椎骨的形狀不管站著或躺下,都應該要呈現它的自然弧度。所以,我們在睡眠時,如果側睡,但枕頭高度不夠時,頸部和肩部會夾擠在一起,經過長時間的壓迫,就會造成頸椎旋轉、肌肉酸痛或落枕,因此,側睡時的枕頭高度最好就是和肩膊差不多,保持側睡後頸椎和胸椎仍然成為一直線。而大腿因為比較重,所以在側睡時,很多人會習慣性將在上側大腿彎曲趴在床上,這樣會造成腰椎旋轉,造成兩側脊柱旁的肌肉不平衡,白天活動時,腰椎間盤承擔了我們身體很大量的緩衝任務,不平衡的肌肉及旋轉的脊椎,容易令到椎間盤的纖維環更容易受到衝擊、壓迫,因而造成損傷。
經常性「瞓捩頸」如果忽略不理,將會發展出頸部神經根、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經受壓的其它類型頸椎病,所以自我糾正,效果往往較好,也可有效預防其它類型頸椎病的發生。首先,在側睡的時候,抱一條長形的彎形抱枕,這樣可以承托上下肢重量,防止脊椎不正常旋轉;而在枕頭的邊源下方,可以墊上一兩條毛巾加高,將自己的枕頭加工成中間較為凹陷,兩側較高,令側睡的時候頸椎仍然和胸椎成一直線,今晚你不妨也可試試?
其次,「瞓捩頸」引起的頸痛可以自行熱敷,但以頸背部的肌肉為主,最好不要用毛巾加熱水,可以選用暖水袋或暖包,每次熱敷10-15分鐘,注意避免灼傷皮膚。此外,如果出現頸部活動欠佳,可以按摩「落枕穴」以舒緩頸部疼痛,「落枕穴」位於手背的第2及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之後0.5吋,可以用手指按揉穴位,局部酸脹為度,同時配合緩慢活動頸部,作上下、左右及左右側頭的動作,維持大約3-5分鐘即可。
上述只是自我保養的心得,如遇情況嚴重,當然要找合資格的醫生或治療師作診療。
#祝君健康
#我的健康我作主
睡醒手指關節痛 在 蜜塔木拉 Mitamura ミタムラカフ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能量瑜珈(Power Yoga)
去年春天,無意中發現這段健身影片,本來覺得慢吞吞的,沒什麼效果,後來只收藏起來,就沒有再看過它。
但是就在去年夏天時,每次睡醒,總會感覺手指有點僵硬,而且還彎曲會有疼痛感,持續了好幾天,覺得不妙,不知道是不是中了什麼關節炎,心中不免擔心害怕起來。
從那時開始,除了認真地指壓按摩手部之外,每天就開始做起了這套瑜珈影片。
這套影片中的動作,一點都不困難,不需要懂日語,看了照做這好了。
非常適合初學者,各年齡層也都沒問題,特別是想放鬆、伸展、舒緩,同時又鍛練筋骨的需求。
這樣算下來,我已經做了這套影片快一年了。
我特別會選擇這影片來當作我每天早上運動前的熱身。
它強調「メリハリ」。
什麼叫做merihari呢?
就是透過「伸展和呼吸」,達到:
一強一弱,一開一閉,一吸一吐、放一收,一緊一鬆。
這樣,全身從頭到尾,能量血氣循環,不到五分鐘,全身就會開始發熱,而且開始覺得輕鬆起來。
時間多的時候,我會做完它,時間不夠,我就一定至少做到前面15分鐘完,尤其是在我特別喜歡從:
第8分鐘到13分鐘之間的動作。
我做了這套影片,保持至少每天15分鐘,大概過了2個月,我的手指關節就不再僵硬緊張疼痛了。
現在我完全好了,但是還是每天都做它。
因為做完了,真的感覺全身通體舒暢。
希望大家也可以試試做看看,我早就把它下載放在「我的最愛夾」中了(笑)。
真的好感謝那位上傳的人(笑)
注意影片中握拳的方式,把大姆指折入手掌心中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睡醒手指關節痛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78. 睡醒後左手"不見了"
這位患者來找我的治療時,主述他的左手無名指和小指麻痺,完全失去知覺,而且也變得非常無力。平常是做料理的工作,所以拿湯勺或碗時,東西都會掉到地上去,找錢拿硬幣時,也會沒有知覺的撥落到地上。
問了他是甚麼原因造成的?他說因為平常工作後,手臂很酸痛,所以習慣睡覺時兩手都抬高在耳朵兩側睡覺,症狀產生前一晚,左手卻是放在身體旁邊,然後下方墊了一些枕頭或毛巾,一覺醒來之後,手就覺得很麻,他想說活動一下麻痺感就會消失,結果過了5分鐘以上,手麻的症狀還是存在,因此覺得這個現象不太對勁,開始尋求治療。
在聽完他的主述之後,大概可以直接判斷是尺神經引起的相關症狀(如圖一),但是接下來就要去評估到底是哪個部位引發的問題?由圖一可知,尺神經由頸部發出,經過手肘與手腕,然後在支配到無名指和小指。通常在這個路徑上會產生症狀的位置有三:一:頸神經根第八對和胸椎第一對受壓迫產生手指麻痺;二:手肘內側的肘隧道症候群(如圖二);三:手腕的尺側腕隧道症候群(如圖三)。
經過評估之後,排除掉了頸椎的問題以及手腕腕隧道的問題,這樣就可以直接針對肘隧道的症狀去處理。這位患者總共治療了三次,首先我就針對手肘內側的軟組織去放鬆,確實因為手肘下方墊了東西,造成手肘壓迫之後,手腕的屈肌群變得比較緊繃,接下來就處理手腕尺神經側的軟組織和筋膜,為何會處理這個部份呢?腕隧道的測試不是沒問題嗎?主要是因為他做料理的工作手腕和手指都需要用力去維持廚具的操作,所以我想會有產生肌肉代償的現象,避免時間久了後續反而產生腕隧道症候群,因此就接著放鬆這個部位的軟組織。第一次治療完畢後,貼上肌內效貼布,放鬆手肘部位的屈腕肌群,減少尺神經壓迫。
第二次和第三次治療方式類似,第二次治療我加上了尺神經鬆動術的治療手法(如圖四),藉由此手法,去放鬆尺神經,降低尺神經的神經張力。另外,最近從學弟那邊學習到了一點點林兩傳醫師的治療手法,所以針對手指遠端進行了筋膜放鬆的技巧,包含指尖與每個指節,以及指掌關節。治療完成後一樣貼上肌內效貼布來維持療效。
第三次治療時,患者反映第二次治療後,隔天起床覺得手的症狀好很多,從神經症狀的麻痺感,轉成神經症狀的脹感,而且原本手指完全的麻木感,現在已經恢復了本體感覺,以及按壓覺,這是相當好的療效反應!
第三次治療後,患者表示之後會比較忙碌,可能沒時間過來治療了。所以就交代他神經鬆動的技巧每天都要做,然後醫師開立的高單位維生素B6要記得吃,藉此幫助神經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希望這位患者不久之後無名指和小指就能恢復正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