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心事聊聊天】
有一種朋友,會因為某些事情而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一種朋友,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忘記你,很慶幸在學生時代坐校車認識的同學,雖然只是學姊學妹相稱,但這份情誼卻長久。
當我懷 Anderson 七個月時,#Weima Ma Tai 就幫我準備許多嬰兒物資,不僅是衣物,連娃娃車、嬰兒床等都幫我準備了,讓我免去許多煩惱,那般的感謝用言語都說不盡,原本希望第二胎是女生,但無奈還是小男孩,但這份傳承美德卻延續下去了,想想兩胎同性別好處也滿多的,至少玩具、衣服可以共享。
生下Kasper之後,我發現他是慢飛孩子,慢慢也封閉自我,時間長達一年半以上,跟許多朋友都斷了線,尤其最親近、最熟悉的朋友越不敢說,因為自責、失望、憤慨夾雜許多悲觀情感,最主要是拉不下臉勇敢說出來。
慢慢的我用文字傳達訴說自己的心情,就是會有一種朋友,不用說出來也能了解你的需求,#Weima 主動連繫我,是否還需要孩子的衣物呢?老實說我正愁哥哥這般年紀,許多都淘汰成為弟弟的衣服了,這天我滿載而歸幫哥哥增添許多衣物,我非常感謝 #Weima ,但好友只告訴我不足掛齒,衣服能給需要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對我來說那份感動非常溫暖,這也是給孩子最棒的聖誕禮物。
而這樣的傳承,Ivy也想延續,準備了一些Kasper穿不到的衣物,年齡為新生兒~2歲前,家長不介意舊衣傳承,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我喔!另外家中有用不到的物資,可以先詢問自己的親友是否需要,用贈與代替購買,如果親友真的不需要物資,提供以下訊息,大手拉小手一起做環保、做愛心,但建議捐贈前先行電話或上網確認物資需求,千萬別讓愛成為負擔喔!
< 北部 >
1. 伊甸基金會 – 用募資行動關懷弱勢族群
http://www.eden.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網路填妥捐贈表單,或 email 至基金會,會有專人聯繫。聯絡方式:(02) 2230-7715 電子信箱:dep18301@mail.eden.org.tw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萬和街 6 號 4 樓
2.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 – 透過捐贈和愛心義賣落實弱勢族群福利
http://www.ycswf.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可捐物、訂購愛心商品與資源回收,捐贈物資可電洽 (02) 2706-2686 分機223 陳小姐聯絡方式:(02) 2706-2686
電子信:[email protected]
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 321 號 3 樓
3. 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 – 以醫療資源服務提升社會福利
http://www.hsinye-spring.org.tw
需求:以衣物類為主,請參考網站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具到府收衣的舊衣回收方案,即時公告可參考 心怡舊衣回收粉絲專頁 https://goo.gl/bUvpxF 聯絡方式:(02) 2931-2001 電子信箱:sun@hsinye-spring.org.tw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景明街 16 號(舊衣回收站)
4. 愛閱二手書坊 - 支持身心障礙人士就業的自立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lovereadbook/
需求:書籍捐贈。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聯絡方式:(02) 2364-1665 / 粉絲團私訊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泰順街 2 號 3 樓
5. 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 – 用書本散播知識改善閱讀環境
http://www.eslitefoundation.org.tw
需求:6-15 歲兒童和青少年讀物為主,請勿捐贈繪本、雜誌與教科書。募集時間:長期募集。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主要有捐書箱子捐贈、郵寄捐贈和全家便利店捐贈三大管道。聯絡方式:(02) 8789-8880 轉 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松德路 196 號 B1
< 中部 >
6.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 – 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專業服務
http://www.fhl.org.tw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聯絡方式:(04) 2535-6240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地址:臺中市潭子區中山路二段 241 巷 7 號 7 樓
7. 彰化縣私立慈生仁愛院 - 結合醫療、復健、特教的服務家園
http://www.tzsh.artcom.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4) 722-2735 電子郵件:tzshonwork@gmail.com
地址:彰化市慈生街 72 號
8. 雲林縣私立信義育幼院 – 以行動關懷關懷老弱孤寡
http://www.xinyi.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5) 595-5836 / 網站留言板
地址:雲林縣斗南鎮將軍里將軍 188 號
9. 南投縣私立德安啟智教養院 – 從環境保育落實身障者多元教育
http://www.dann.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49) 224-7112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地址:南投縣南投市軍功里順溪北路一段 8 號
< 南部 >
10. 嘉義縣私立敏道家園 – 身障者全日型住宿服務機構
http://www.mindaohome.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5) 362-8895#9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地址:嘉義縣朴子市學府路 2 段 92 號
11. 臺南市私立德蘭啟智中心–提供身心障礙者生活品質
http://theresa.ho.net.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6) 574-2219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Stheresa@ms31.hinet.net
地址:臺南市玉井區中華路 200 號
12.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 婦女兒少的友善環境
https://www.goh.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常態募資民生用品,也歡迎捐贈八成新以上之物品作為基金會義賣用。
聯絡方式:(07) 740-8595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master@goh.org.tw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建國路 2 段 169 號(北中南皆有捐贈據點,請參考官網)
13. 屏東伯大尼之家 – 照護智障及多障者,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http://www.bethany-pt.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聯絡方式:(08) 736-9649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仁義里仁義 16 號之 6
< 東部 >
14. 宜蘭縣愛加倍關懷協會 - 服務宜蘭地區的弱勢家庭兒童與青少年
http://0800010795.mmweb.tw/?ptype=f4ck&id=438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聯絡方式:(03) 928-9995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 agape9359666@hotmail.com
地址:宜蘭縣礁溪鄉礁溪路一段 276 號 (四城火車站附近)
15. 五味屋 – 以社區公益二手商店提供花蓮青少年社區活動場所
http://www.5wayhouse.org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3) 865-6922(週末) 或 0910-656-922 (週間) 電子郵件: 5wayhouse@gmail.com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站前街 34 號(請註明於週六、日送達,其餘時間無法收件)
16. 花蓮黎明教養院 – 致力爭取身心障礙幼兒的福祉
http://www.newdawn.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3) 832-1220 電子郵件:wenku@mail.ndhu.edu.tw
地址:970 花蓮市民權路 2-2 號
17. 蘭恩文教基金會 – 為蘭嶼文化與教育工事努力
http://www.lanan.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89) 732-073
地址: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漁人 147 號(少量物品)/ 台東市中正路79號 (宅配大宗)
< 線上捐贈平台 >
18. 愛物資 I Goods – 歡迎捐贈或購買二手物資
http://igoods.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聯絡方式:(02)2396-5735 電子信箱:info@igoods.tw
19. 公益網 igiving – 各類公益團體免費的大平台
https://www.igiving.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聯絡方式:(02) 2708-2995 電子信箱:customer@igiving.org.tw
20.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 致力促進全球每一名兒童的權利和福祉
http://www.unicef.org.hk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以禮物方式捐贈物資,並提供國際相關新聞,幫助瞭解國際間兒童的困境與需求。
電子信箱:info@unicef.org.hk
21. 人生百味 – 用過剩的食材創造共食的美好
http://stonesoup.doyouaflavor.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和粉絲團說明。
聯絡方式:(02) 2553-9975 電子信箱:welcome@doyouaflavor.tw
22. 心路基金會 – 身心障礙者父母發起的募資園地
http://www.syinlu.org.tw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聯絡方式:(02) 2592-9778 電子信箱:isyinlu@gmail.com
知識達中山育成中心 在 Viento。碧安朵's 博物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分享】
有人跟我一樣也是貓奴嗎?我家裡有兩隻米克斯,一隻13歲一隻3歲!
這本書不同於目前坊間和貓咪有關的書,不是教導如何飼養貓,或是貓咪心理學,而是深入淺出的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談論我們為何對貓痴迷。
---
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艾比蓋爾.塔克(Abigail Tucker)
導讀: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出版社:紅樹林
城邦讀書花園➡http://bit.ly/2tLFE4C
博客來➡http://bit.ly/2tUh0PO
誠品➡http://bit.ly/2ut4bcg
[好書推薦] 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Abigail Tucker
出版社:紅樹林
導讀: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在歷史上,與人類發生長遠關係的動物有數十種之多。一般人馬上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動物、勞役動物,還有伴侶動物。然而不同文化對於不同動物的看法、熟悉度,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都是大相逕庭的。好比對於歐亞大陸或北美洲的文化來說,馬就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動物。然而馬這樣的動物並未在南美原住民文化中出現,這是因為奇蹄類的馬並不存在於南美洲的高原或雨林中,反而是偶蹄類的駝馬才是南美高原的日常。
那麼貓咪呢?由中東野貓所馴化而來的家貓,其實也只廣泛存在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東亞與歐洲白人帶入的北美文化之中。也就是說,雖然貓咪與人類的關係至少長達一萬年,但是牠並非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但是貓咪為什麼既有趣又如此重要?因為牠和人類的關係一向若即若離。相較於由灰狼所馴化的狗來說,貓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並非透過合作狩獵、食用或直接收養成為寵物來達成。而人對貓的馴化一方面沒有造就貓的外表的多樣性,二方面也幾乎沒有改變貓的行為與性格。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貓對人的若即若離造就了牠在某些文化中的神祕樣貌與文化地位。
很多人自稱貓奴,那是出自對貓咪的寵愛與情感投射,但是我們真的對貓這種動物,或是貓科動物,還有貓與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具有深刻的理解嗎?例如「貓科」動物究竟有哪些?「貓屬」動物究竟有多少種?為什麼有些種類的貓可以在相當乾燥的地帶生存?有些貓種卻需要生存在濕潤的森林中?為什麼有些貓甚至演化出可以游泳的蹼?有些絕種的大貓則演化出劍齒?為什麼全球貓科動物的骨骼結構都大同小異,但在體型上卻有天壤之別?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又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好比說貓成為寵物的歷史吧。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被圈養或馴養的貓科動物並非只有家貓,其實石虎、藪貓等物種都曾經被視為寵物圈養。但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只有中東野貓被馴化呢?動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一直是生物學家關切的焦點議題。我們想要了解的是貓的馴化只發生在中東地區嗎?除了中東以外,還有哪些區域是野貓到家貓發生馴化的中心呢?各種品系的貓的突變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些馴化品系的貓是健康的,有些品系(例如摺耳貓)卻被認為具有生理缺陷?貓的乳糖不耐症又是怎麼出現的?跟人類的馴化有關係嗎?如果貓咪的主食是齧齒類動物,那貓捉老鼠的故事要從哪個時間點說起?是一萬年前的中東野貓?還是貓科動物的祖先原本就有這樣的本領?貓是社會性動物嗎?牠們的社群內有階級之分嗎?例如豹貓之類的雜交寵物能夠活得健康嗎?
這些都是貓咪相關的科學議題。不過一般來說,坊間有關貓咪的書都太聚焦在寵物貓身上,好比怎麼和牠們玩?如何做好居家照顧?或是直接跳離動物行為學的基礎,高談「貓咪心理學」。前述與所有貓科動物有關的深入議題,就甚少被各種「貓書」談論。
這本書讓我感到驚艷的原因是,這位愛貓之人能夠從人類歷史上所經歷過的大小貓科動物著手,進入主題,讓我們對家貓的關注在一開始就擴大到整個貓科動物世界。這種比較宏觀的書寫方式的確可以讓讀者不要在一開始就在書中尋求對家貓萌感的沉溺,進而理性,全面性地理解貓科動物究竟如何進入人類生活。
然而一但提到歷史,就必然會觸及一個愛貓人士的尷尬之處,也就是家貓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水手與船隻的四處散播,成為全球最嚴重入侵生物一事。家貓的確與人類發展出鬆散的合作關係和情感依戀,但是一但心中的最愛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惡夢時該怎麼辦?從全新世到人類世的大滅絕事件中,人類把家貓帶到所有遺世獨立的海島與原本沒有家貓的大陸,就註定這個悲劇會持續進行。而這個悲劇除了人類本身與家貓之外,還伴隨跟著船隻到處播遷的老鼠與豬而更加駭人。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住在穀倉裡的貓咪抓老鼠是大功一件,但是貓咪這種天生的獵人習性,也使得許多受到入侵的島嶼的珍貴動物因此消失。這本書也特別提到澳洲的案例。當人類自己造成馴化寵物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後,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其痛苦都會由動物所承擔。
此外,這本書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談論人對貓的愛戀在社會中的地位。一隻看來很安靜的貓咪靜佇在街角,總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意象,但是這樣的意象是怎麼出現的?是因為我們對其他生物看來不吵不鬧的主觀期待嗎?我們對寵物貓的美感評析是來自什麼樣的理念?是基於貓的健康?還是基於我們對萌感的想像?對一種生物應該變成什麼樣子才能討人喜歡的想法,也主導了貓咪的育種,甚至是被商業化的過程。不過幸好除了少數品種外,絕大多數的貓咪品系育成都沒有造成健康上的疑慮,不同貓咪品系之間也甚少因為性格與行為差異,而形成人類迫使的衝突。
我很高興終於能看見一本書,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學等多面向視角來審視人類對貓的痴迷與喜愛,也能夠在迷戀中理性地面對因為愛貓所造成的諸多複雜議題。這本書所談論的貓咪議題或許比較深沉,甚至比較像是集合歷史考證與科普知識的侃侃而談,但是我相信任何對貓咪、貓科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以及貓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這本誠懇、豐富與深入的著作。
http://www.books.com.tw/…/…/shenhornyen/products/0010756792…
知識達中山育成中心 在 我愛陳明珠.My Child is a 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貼】
我們為奴也要精進自己別讓人家笑話!!(扼拳)
摘導讀: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又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好書推薦] 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Abigail Tucker
出版社:紅樹林
導讀: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在歷史上,與人類發生長遠關係的動物有數十種之多。一般人馬上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動物、勞役動物,還有伴侶動物。然而不同文化對於不同動物的看法、熟悉度,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都是大相逕庭的。好比對於歐亞大陸或北美洲的文化來說,馬就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動物。然而馬這樣的動物並未在南美原住民文化中出現,這是因為奇蹄類的馬並不存在於南美洲的高原或雨林中,反而是偶蹄類的駝馬才是南美高原的日常。
那麼貓咪呢?由中東野貓所馴化而來的家貓,其實也只廣泛存在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東亞與歐洲白人帶入的北美文化之中。也就是說,雖然貓咪與人類的關係至少長達一萬年,但是牠並非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但是貓咪為什麼既有趣又如此重要?因為牠和人類的關係一向若即若離。相較於由灰狼所馴化的狗來說,貓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並非透過合作狩獵、食用或直接收養成為寵物來達成。而人對貓的馴化一方面沒有造就貓的外表的多樣性,二方面也幾乎沒有改變貓的行為與性格。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貓對人的若即若離造就了牠在某些文化中的神祕樣貌與文化地位。
很多人自稱貓奴,那是出自對貓咪的寵愛與情感投射,但是我們真的對貓這種動物,或是貓科動物,還有貓與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具有深刻的理解嗎?例如「貓科」動物究竟有哪些?「貓屬」動物究竟有多少種?為什麼有些種類的貓可以在相當乾燥的地帶生存?有些貓種卻需要生存在濕潤的森林中?為什麼有些貓甚至演化出可以游泳的蹼?有些絕種的大貓則演化出劍齒?為什麼全球貓科動物的骨骼結構都大同小異,但在體型上卻有天壤之別?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又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好比說貓成為寵物的歷史吧。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被圈養或馴養的貓科動物並非只有家貓,其實石虎、藪貓等物種都曾經被視為寵物圈養。但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只有中東野貓被馴化呢?動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一直是生物學家關切的焦點議題。我們想要了解的是貓的馴化只發生在中東地區嗎?除了中東以外,還有哪些區域是野貓到家貓發生馴化的中心呢?各種品系的貓的突變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些馴化品系的貓是健康的,有些品系(例如摺耳貓)卻被認為具有生理缺陷?貓的乳糖不耐症又是怎麼出現的?跟人類的馴化有關係嗎?如果貓咪的主食是齧齒類動物,那貓捉老鼠的故事要從哪個時間點說起?是一萬年前的中東野貓?還是貓科動物的祖先原本就有這樣的本領?貓是社會性動物嗎?牠們的社群內有階級之分嗎?例如豹貓之類的雜交寵物能夠活得健康嗎?
這些都是貓咪相關的科學議題。不過一般來說,坊間有關貓咪的書都太聚焦在寵物貓身上,好比怎麼和牠們玩?如何做好居家照顧?或是直接跳離動物行為學的基礎,高談「貓咪心理學」。前述與所有貓科動物有關的深入議題,就甚少被各種「貓書」談論。
這本書讓我感到驚艷的原因是,這位愛貓之人能夠從人類歷史上所經歷過的大小貓科動物著手,進入主題,讓我們對家貓的關注在一開始就擴大到整個貓科動物世界。這種比較宏觀的書寫方式的確可以讓讀者不要在一開始就在書中尋求對家貓萌感的沉溺,進而理性,全面性地理解貓科動物究竟如何進入人類生活。
然而一但提到歷史,就必然會觸及一個愛貓人士的尷尬之處,也就是家貓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水手與船隻的四處散播,成為全球最嚴重入侵生物一事。家貓的確與人類發展出鬆散的合作關係和情感依戀,但是一但心中的最愛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惡夢時該怎麼辦?從全新世到人類世的大滅絕事件中,人類把家貓帶到所有遺世獨立的海島與原本沒有家貓的大陸,就註定這個悲劇會持續進行。而這個悲劇除了人類本身與家貓之外,還伴隨跟著船隻到處播遷的老鼠與豬而更加駭人。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住在穀倉裡的貓咪抓老鼠是大功一件,但是貓咪這種天生的獵人習性,也使得許多受到入侵的島嶼的珍貴動物因此消失。這本書也特別提到澳洲的案例。當人類自己造成馴化寵物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後,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其痛苦都會由動物所承擔。
此外,這本書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談論人對貓的愛戀在社會中的地位。一隻看來很安靜的貓咪靜佇在街角,總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意象,但是這樣的意象是怎麼出現的?是因為我們對其他生物看來不吵不鬧的主觀期待嗎?我們對寵物貓的美感評析是來自什麼樣的理念?是基於貓的健康?還是基於我們對萌感的想像?對一種生物應該變成什麼樣子才能討人喜歡的想法,也主導了貓咪的育種,甚至是被商業化的過程。不過幸好除了少數品種外,絕大多數的貓咪品系育成都沒有造成健康上的疑慮,不同貓咪品系之間也甚少因為性格與行為差異,而形成人類迫使的衝突。
我很高興終於能看見一本書,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學等多面向視角來審視人類對貓的痴迷與喜愛,也能夠在迷戀中理性地面對因為愛貓所造成的諸多複雜議題。這本書所談論的貓咪議題或許比較深沉,甚至比較像是集合歷史考證與科普知識的侃侃而談,但是我相信任何對貓咪、貓科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以及貓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這本誠懇、豐富與深入的著作。
http://www.books.com.tw/…/…/shenhornyen/products/0010756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