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年進入長期防疫封鎖,許多民眾回到鄉下在家工作,發現好處比想像要多,當今年四月全美陸續解封,人們理當大舉回到辦公室上班的時刻,卻出現一股四百萬人集體離職潮,創下20年新高紀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移民澳洲—港女住山旮旯小鎮擠牛奶時薪$150 二人家庭住塔斯曼尼亞生活費年使27萬港紙 90後IT人技術移民年薪升幾倍想45歲前退休 澳洲移民政策一向以填補勞動市場短缺為主導,技術移民配額佔七成。不過EOI(Expression of Interest)計分方法複雜,入場門檻已提高到65分,要得到...
「矽谷 生活費」的推薦目錄: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Re: [討論] 在矽谷工作有比台北好嗎? -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灣區、北加州一樣嗎?矽谷房價物價保險費很貴嗎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Lucy - 矽谷生活費高昂,特別是舊金山 ... 的評價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Re: [討論] 在矽谷工作有比台北好嗎? PTT推薦- 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矽谷 生活費 在 Re: [討論] 在矽谷工作有比台北好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矽谷 生活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得以前常聽到:台灣萬萬稅的說法,殊不知來到美國以後,才真正體驗到美國才是萬萬稅。先前寫過在北加州矽谷生活,每月至少要花費$4,000生活費(未算入維護房產費用、養車費、個人娛樂、旅遊、養小孩、稅金、退休金、各種保險醫藥費的費用)。
這一篇單純就稅金部分試算,在加州拿到的名目薪資,稅後可支配的金額剩下多少(被打幾折)。
#感覺以後可以從大家回覆薪資打幾折倒推收入區間了
https://aillynotes.com/after-tax-income/
#美國生活 #美國稅務 #美國 #矽谷 #矽谷工程師 #灣區 #加州
矽谷 生活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一次的分享主題回到前陣子問過大家是否有興趣的稅務主題~
雖然還是有點擔心觸及率不高/或較少人有興趣,但還是分享我覺得實用的主題。有更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Trust, 529 Plan都還在草稿夾修改中)
p.s. 雖然文章是指加州,但其實只要是搬離有State income tax的州,文中的13個要素其實放諸各州都準。隨著各州政府都缺錢,未來州政府追稅的力度也不容小覷。
因為疫情關係,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經歷、或正在規劃跨州搬家。如果是要搬離加州,也記得一定要檢視自己跟加州的關係是否完全切斷(文中分享13個要素跟發薪州別更改)。
如果是想要搬到加州工作(南加州的生活費、美食真的很吸引人;北加州矽谷的工作機會真的很多,尤其可說是軟體工程師的天堂)也要先考慮昂貴的加州所得稅、還有遠離加州稅需要做的各種事情。
聯邦稅、加州州稅的追稅都是3年內很可能會發生,並沒有:今年拿到退稅/繳稅就等於今年稅務已經過關的概念。想想美國各個公部門的辦事效率可見一二。
https://aillynotes.com/ca-income/
#美國生活 #美國 #美國稅務
矽谷 生活費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移民澳洲—港女住山旮旯小鎮擠牛奶時薪$150 二人家庭住塔斯曼尼亞生活費年使27萬港紙 90後IT人技術移民年薪升幾倍想45歲前退休
澳洲移民政策一向以填補勞動市場短缺為主導,技術移民配額佔七成。不過EOI(Expression of Interest)計分方法複雜,入場門檻已提高到65分,要得到移民邀請85分更是基本,據民間統計會計專業更要達到100分。而且技術移民職業列表經常更新,真正「今日唔知聽日事」,拿到永居的成功例子寥寥可數。不過澳洲無論氣候抑或文化,都吸引不少留學生和工作假期申請者,留在澳洲打拼望能獲得永居資格,早川太太Megan和她的日籍丈夫便是其中一份子。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723/67MLRQUXUC26ZYYJZHBLZMBIFU/
80後港人阿Yu及丈夫何生2012年來澳洲塔斯曼尼亞讀書,大學畢業後以技術移民簽證留下,現時已入籍澳洲。何生是一位建築師,而阿Yu則從事社交媒體市場推廣及影片製作工作。起初二人選擇塔斯曼尼亞,全因受當地大學招生所吸引,後來因建築業發展蓬勃,何生獲得不少工作機會,因此決定留下當「開荒牛」。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909/V7ZNLFUN7ZBOTBEQY7MJTGZCBQ/
澳洲繼延長港人學生及臨時工作簽證至5年之後,早前再公佈一項臨時新措施,為復甦疫下經濟,優先處理17種職業的移民申請,包括IT界的軟件工程師和開發人員。現時30歲、3年前移民墨爾本的港人Andrea Law,任職當地一間矽谷巨企的軟件工程師,年薪更比在香港工作時高幾倍。她說澳洲一直渴求IT人才:「各地的大公司,包括很多矽谷科技巨企,都在這裏設立部門,例如Google和Facebook。Google Map也是在澳洲開發的,而非美國。」她說澳洲招聘很多不同IT職位,尤其香港較少聘請的開發人員。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912/KXHACD6BJBEQNG3VH4LHX4ZG3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移民 #澳洲 #塔斯曼尼亞 #工作假期 #EOI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GfHLuoVY0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kZq3ir1JpHZVhPRjWLKEuEpwupg)
矽谷 生活費 在 灣區、北加州一樣嗎?矽谷房價物價保險費很貴嗎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你住在 矽谷 /硅谷喔?是舊金山灣區嗎? 矽谷 /硅谷房價很貴嗎?物價很高嗎?保險費很多嗎? 生活 基本開銷大嗎?」以上是我最常被鄉親父老、親戚朋友鬼打牆 ... ... <看更多>
矽谷 生活費 在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Lucy - 矽谷生活費高昂,特別是舊金山 ... 的推薦與評價
矽谷生活費 高昂,特別是舊金山。舊金山許多谷歌工程師或是其他大公司工程師都是大家一起分租公寓。住客廳的市場價是一千美金一個月,約台幣三萬塊。 ... <看更多>
矽谷 生活費 在 Re: [討論] 在矽谷工作有比台北好嗎? -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我沒有在台灣工作過
也很好奇台北工程師的工作與生活是如何
我在灣區工作了大概五年
在這邊的好處是帳面上薪水高
舉例而言新人價底薪約落在12-15萬美金一年 近年來似乎年年創新高
有些公司會給一次性的簽約金 這個可能落在2-3萬美金
再來就是RSU 或是 option 也就是所謂的股票
如果是上市公司通常RSU價值是四年大約20-30萬左右吧 相當於一年有5-7萬
(我沒加入過上市公司所以如印象有錯請指正)
而如果是option就是紙錢
一切看公司有無上市
Pre-ipo如果真的ipo了 根據你ipo多久前進去的也有差別
依照我的經驗是大概會漲個至少5倍以上
也就是說假使你本來一年的option紙面價值是5萬 上市後你的股票變成25萬
因此年薪不僅具體化了 也多了20萬
最後再加上每年的refresh bonus
通常會是你的initial stock grant 的四分之一 一樣分四年
這個因為不可能領完 除非你不換公司
所以以下計算時我先不計
粗略來講應該就是這樣
所以一個新人去已上市的公司大約領到12 + 2 + 5 = 19 萬美金的年薪
去pre-ipo的公司 可能12 + 2 + 5*5 = 39
去號稱pre-ipo 但最後沒ipo 可能12 + 2 =14
看起來很美好可是實際上要扣很多稅
最後到口袋我沒有算過有多少
工作其他方面
的確如前幾篇描述的
想去咖啡店就去 白天要去看醫生
天氣太冷太熱下雨空氣不好 過敏感冒 不想去辦公室都沒什麼問題
只要工作有做人在哪其實差別不大
多數公司有健身房或是給你健身補助$50/月
我自己是覺得健身補助可以再補助多一點
要不然教練很貴
休假很多公司是unlimited PTO
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人會請這麼多假
通常還是會限制在15天以內
Unlimited PTO這個其實有很多問題
但篇幅太長 以後再分享好了
我自己到今年為止只請了2天
唉 好想放假
整個西岸無論去哪一個國家都有夠遠
除了墨西哥的某些地區外
因此旅遊的方便性我覺得台灣比較好
公司也會提供餐點讓員工吃
有些三餐都供 有些是午晚餐
點心飲料 還有可能兩週一次的happy hour
除了Amazon 他們似乎只提供免費咖啡跟香蕉
不過供餐這有好有壞吧
供餐其實只是想讓員工趕快吃一吃回去工作而已
我比較想要能在台北街頭跟同事一起討論午餐要吃什麼便當跟下午茶手搖要喝什麼
責任制工時的確這邊比台灣短
但我覺得這不代表壓力較少
中小公司通常比大公司壓力大
不知道其他人如何但我有時覺得自己帶了金手銬 想一想可能就是所謂的burn out吧
工程師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不過也是篇幅太長 有機會再說吧
大公司的話 依據中國論壇的說法
Google是養老廠 Meta很拼wlb不好 Amazon有pip的壓力
美國的公司多數是at will 理論上能隨時離職但也代表會隨時砍人 我覺得這個壓力不算
小
升遷問題我覺得也是各地都一樣看造化跟運氣 哪裡都有好老闆 也哪裡都有不好的老闆
聽說碼農多數天花板都停在google 的level 5
我自己唸書跟工作這幾年的心得是
職等或學歷都是很表面的東西
因此我盡量不以這些來衡量人
前面有幾篇提到族裔
南灣確實亞洲人滿多
南亞東亞都很常見
我覺得整個灣區來講多樣性太過單一
不如紐約與洛杉磯
房租部分 舊金山好的公寓2b2b大概要4500-5200/月左右
我不想跟別人住 自己住studio
去年疫情撿了便宜大概2200
在舊金山的好的公寓裡算非常非常便宜
停車的話舊金山的公寓都是停車費另計的 一個月大概250-300
房價部分的話
舊金山的公寓喜歡的價格都落在大概 90萬-120萬左右
800-1000 square feet 1b1b 或同樣大小的2b2b 算是蠻貴的
更不用說如果有家庭的人
如果想要好學區交通又方便
這些條件好的single family house的價格是落在1.8M以上的
對無論是單身購屋或是家庭只有一個收入來源的購屋族都不是很容易
當然我知道台北購屋也很難
只是想要說其實購屋困境大家都有 哈哈
除非你平時完全不旅遊沒有任何休閒娛樂
生活也過的極度極度節省
但我想這就失去了體驗生活的意義
外食根據你吃什麼跟是否是室內用餐而花費有差 我自己的話
外帶一餐加稅至少16
珍煮丹我記得好像加稅6-7塊
餐廳用餐一餐加稅加小費至少要22+
外送app則是有税/暫時性的汽油費/平台費/司機小費/加州額外關懷司機費用
剛剛打開看還有個暫時regulatory fee
全部加起來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我自己是覺得很貴
所以除非公司補助要不然我平時不用外送平台但常常外帶食物跟台灣的手搖飲料
生活娛樂其他方面 冬天滑雪
夏天可能健行騎腳踏車之類的
很偶爾才去朋友辦的house party
夜生活的話 可能是去夜店之類的但感覺台北的可能會更好玩吧
除非是很外向的人要不然我覺得工作之後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
因此週末並不像台灣一樣感覺隨便都活動很多
總而言之我沒有覺得哪裡比較好或哪裡比較不好 都只是生活罷了
很多時候的好與不好可能都只是因為不夠了解而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事情罷了
就像我也常常想或許該回去台灣找份工作
每天就可以吃不同的便當跟飲料
卻忽略了可能根本就無法適應高工時的事實
寫著寫著好像離題了
我也很好奇在台灣的工程師的生活是什麼
希望能聽到不同的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5.26.17.50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51870789.A.789.html
compete offer 或是是拿return offer 那可能高一點 但即使如此 年薪整包新人應該也
不會超過22-23萬左右 個人認為通常聽到年薪很高的大多都是因為ipo紙錢翻很多倍或是
剛好公司股票後來暴漲衝上去的 事後算一算才變成年薪3/4/5十萬 但這是運氣不是常態
※ 編輯: digitalgidi (75.26.17.50 美國), 05/07/2022 05:47:09
房例子這樣比較 比較的前提應該要是兩地的新人都在不錯的公司上班的生活品質這樣的
對比的基準點才一樣
真的ipo了的確你賺一年抵別人兩年三年
※ 編輯: digitalgidi (75.26.17.50 美國), 05/07/2022 07:11:15
我的同事們都有繼續來工作
※ 編輯: digitalgidi (172.58.89.5 美國), 05/07/2022 07:43:19
我覺得工作文化自然環境而言美國確實比較好
台灣的方便就跟東亞各國一樣都是壓榨廉價勞力得來的
我不覺得台灣什麼都好 台灣的缺點在我看來就是無論是常常花費許多力氣去做一些沒意
義的事
很浪費勞力也浪費時間
各個地方都是有好有壞 大家都是因為人生際遇所以到了現在所生活的地方 無論是在台灣
或美國
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認知的灣區生活
我覺得台灣是我的家 但美國同樣的也是我的家
我覺得要是決定選擇永久remote我會去洛杉磯或是歐洲 物價相對低
紐約也不錯不過跟灣區花費應該差不多(如果不買房的話)
好的只要1.3M 當然每個人心中所謂的條件好不好差很多
累 沒辦法每週末都做 我觀察到的美國人其實也不是都愛戶外運動 灣區是科技(廣義)
肥宅的大本營 我認識的一半喜歡戶外運動 另一半厭惡戶外運動
去自己或親戚家裡開設的公司上班 要不然跟你我一樣 都要經過層層面試 反之 他們回台
灣可以靠家裡拿到的工作機會跟資源多太多了 因此多數都回台灣了
然後才發現灣區的人真的是常常抱怨一些雞毛蒜皮的0.1% world problem
因為在美國你競爭的人數基數是遠大於台灣的
台灣較在意學歷 因此學歷好 容易過面試
但美國就不會因為你的學歷是top 10而面試變輕鬆或較易錄取
你一樣要經過層層關卡
另外 有身分找工作輕鬆是一個常見的誤解 有身分只是讓你能選擇的工作類型變多
例如你可以選擇當Uber司機 當外送員 或是去當公務員
但如果以科技業的職缺來說 有無身分根本不會讓找有技術成分的工作難度降低
美國多數科技公司在招聘時不在乎你有無綠卡/公民
無論是否有身分公司都只在乎你是否能通過面試/勝任這工作
且只要是正規公司 都會有完善的簽證/綠卡政策
因此並非有身分就找工作容易
在台灣念大學時 雖然年代久遠 但我丟的實習只要我有丟的公司 就有上 我覺得是因為來
自台清交
在美國畢業於top10學校 無論是找實習或是找工作時 卻不是有丟就有上
另外我認為美國較不看重學歷是因為我自己有些同事還非常年輕 小於或剛滿21
他們是沒念大學但從小coding的 公司面試時並不會因為他們沒學歷就不給他們機會
正職面試內容的話 的確我不知道台灣會問詳細到什麼程度
在這邊分享一下美國軟體工程師technical面試
至少至少會有1~2次phone screen 問類似leetcode的問題
再來一個on-site 有四輪面試
可能其中兩輪問類似leetcode的問題
另外兩輪問系統設計
有些小公司還會加一輪culture fit rou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