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碩士無法升遷加薪,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經常有上班族來問我考研究所一事,問的多半是要不要念、念了對職涯有沒有幫助、未來能不能夠加薪或升遷……總之就是值不值得念?如果用這個務實的角度一邊上班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可能會發現一點都不務實,有兩個原因:
💚1.現在越來越少企業因為學歷來加薪或升遷:
一般來說,加薪看的是個人的工作表現,以及未來的發展價值;升遷則看的是有無帶團隊的能力。就算你的學歷不漂亮,但是符合條件,仍有機會加薪與升遷;相反地,學歷再好,若沒法反映到工作表現上,做出成果,也是枉然。
💚2.畢業三五年之後,企業用人跟學歷無關:
學歷是社會新鮮人的入場券,至於有幾年工作經歷的人,企業看的是職能的相關性,以及過去的工作表現,學歷便不再那麼重要。至於碩士,對於高科技業或外商,已經成了基本學歷,並不是特別值得加分的亮點。
除非在一些老企業會有差別待遇,薪資與職等不同,至於其他企業,兩者越來越脫勾,如果還用老觀念去讀碩士,難免要傷心,慨嘆白讀了。所以如果想讀碩士,除非一些專業領域,至於一般文法商,我會建議不要去想在工作上有沒有好處,可能會讀得開心些。這時候不妨以興趣為主要考量,反而更務實。
可是很多人在職場遇到難關時,都以為讀研究所可以救他們。這麼糊里糊塗,說真的,神仙都難救,更別說讀碩士了。
像是有個中年女性來問我讀休閒觀光研究所,因為公司正在裁員,下一個很可能是她,她想改行做領隊或導遊。我直接告訴她,這兩個工作都不需要考碩士,直接去考執照就行。接著她說也許可以去私立高職教書,現在少子化,又這個年紀,於是勸她別想這條路了吧!
另外,也有人認為讀碩士能夠挽回他的人生。昨天有位公職人員說想讀碩士在職專班,而這個科系跟他的工作無關,周圍每個人都有意見,說念這個碩士沒法升遷,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聽著聽著,他猶豫了,來問我該讀嗎?我問他讀碩士的動機是什麼?他列舉出四個:
1. 想補學歷
2. 學習新知
3. 想交朋友,認識不一樣的人
4. 想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這四個動機,除了補學歷與學習新知外,另外兩個透露出一個主要訊息:他不滿足現狀!後來他跟我說,現在環境舒適安逸、一成不變,想要透過讀碩士來看看不同的世界,認識不同的人,也想藉此探索自己,找出其他可能性。
老實說,除了補學歷外,其他三個都不必靠讀碩士來達成。就算是補學歷,他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學歷。所以別人一說,他就動搖。
個人的看法是,反正他閒著也閒著,再去讀個碩士不是壞事,何況台灣的學費相對國外是非常便宜,而且每個人這一生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說浪費時間與金錢?我是想不通這種成本觀念!
難不成去吃掉花掉就不浪費金錢,或是每天滑手機、看電視就不浪費時間,怎麼讀書這件事就讓人特別感到浪費金錢與時間?大家對讀書的觀念過度功利,總認為一定要換到好工作或升遷加薪才划得來,這是限縮了自己的成長。
像我讀EMBA,既沒升遷也沒加薪,倒是認識不少很厲害的同學,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受訪。我讀文科,他們多數是理工科或法商科,並在高科技業或大企業任職高階主管,讓我的視野開闊不少,也見識到頂尖精英做人做事的篤實與謙虛,這些都是無形的受益,但我相信絕對在我身上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如果想要學習技能,我倒不認為要去讀碩士,還不如在補習班或線上學習,或是找個教練一對一教導,學得既快又好,還能立即派上用場。至於研究所的目的,並不是在傳授這些工作技能,這也是我勸大家讀研究所不必與工作掛勾的另一個原因。
即使如此,這幾年我倒是看到讀研究所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洗學歷。特別是社會新鮮人熱愛用這一招,國立大學後段班,想辦法考上前段班研究所,履歷只秀出碩士的學校,有沒有幫助?當然有!而中年人洗學歷,則是面上有光,走路有風,在一些場合就能選上什麼長之類的,做顧問或當講師也能增加份量。
所以我出個題目來問大家:
💚假設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念碩士,念完並不會升遷加薪,你覺得他該去念嗎?
(讀了本文有受益,也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取自Pexels,攝影:Ekrulila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攻擊高度四千米: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 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史 一個所向無敵的空軍部隊,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走上航空霸主的神壇? 之後又如何...
「研究動機怎麼寫」的推薦目錄: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辛西亞。玩美親子進行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轉錄][轉錄] 如何撰寫論文- 精華區NUK-APIBM 的評價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4.「研究動機」與「目的」如何撰寫?|108課綱|備審資料 ... 的評價
- 關於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關於研究所之論文的起手式 - 課程板 | Dcard 的評價
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辛西亞。玩美親子進行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全職媽在家拚經濟 】 05 | 我賣的別人也在賣,為什麼客戶要跟我的團?
這題其實在講的就是「品牌差異化」,
當團購主,你有想過自己和別人有哪裡不一樣嗎?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迷茫,
當大家都在開團一樣的產品,
別人的粉絲數比我多,經營的時間比我長,
我該怎麼吸引團友下單?
該從哪裡開始著手比較好?
很多人都說,個人品牌就是「做自己」,
不管是透過文字、圖片、影片的方式,
自然呈現自己本來的樣貌,
大方向的確沒錯,但不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重點,
我想討論得更深入一點,除了真實展現自己之外,
我們還能做什麼來凸顯個人特色呢?
■ 只講產品很好是沒有用的
前兩天才在跟一個產業界朋友聊天,
說到他最近要推出的新產品,
是過去市場上沒有見過的,
我很幸運看過商品雛型打樣,
我很好奇從開發者兼老闆的口中,
會如何介紹新品的特別之處。
我很開心看到朋友打造了一個很棒的品牌,
產品正在加緊收尾階段,可望年底即將上市,
我記得朋友開頭講了三點,
「這是目前市面上沒有的」,
「我們這個有申請技術專利」,
「全部都是台灣原創」,
老實說,這三點確實聽起來很厲害,
不過,並沒有特別動人之處。
身為消費者,我更想知道,
這項新的技術開發,可以對我的生活產生什麼幫助?
有什麼創作動機讓他起心動念,設計出這麼棒的產品?
台灣原創那麼多,該品牌的設計理念核心又是什麼?
產品、價格本身固然很重要,可是都是死的,
只有背後的故事,能與人產生共鳴,
創造出的價值,才是吸引人的關鍵。
一個午餐的時間,聊著聊著,
我聽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還有開發過程的艱辛困難,
原來,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產品開發,
是爸爸為心愛兒女設計的親子產品,
聽他娓娓道來更多創意的發想,
讓我對這個新品牌上市充滿期待!
關於產品,我們有機會以後再慢慢介紹,
我想說的是,這段談話讓我有機會切換身分,
以消費者的角度去直入問題核心,
投出問題的瞬間,我自己也獲得答案了!
■ 以受眾的角度切入需求點
能讓消費者相信你能幫助他解決問題,
能為他帶來更好的生活,
是團購主必備的具體能力之一。
開團之前,對產品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基本功課,
說明產品規格、功能、價格,
廠商文宣、產品說明書都有介紹,
但是如何跟別的團購主做出區隔,
就是我們該有的本事!
你有想過或是研究過,你的受眾有什麼需求嗎?
你知道,他們期待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嗎?
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些準備,
可能是做個評比表、懶人包,
那就已經先贏了其他的競爭對手。
舉例我最近的一篇評比文是,
跟兒子一起挑選國小新生書包的過程心得,
為什麼我要特地挑選「護脊書包」,
我去認真了解過市場上所有的功能書包,
再親自帶兒子走訪門市試揹,
過程全部紀錄下來寫成一篇完整的懶人包,
收到很多媽媽的正面反饋,
替她們省了很多時間做功課,
連帶也帶動了書包團購的業績。
「將心比心」是我當團購主的信念,
學會換位思考,善於傾聽感受,
把每一件事都做得不讓自己後悔,
我相信用心對待受眾,他們都能感受得到。
■ 自信地持續行動
這招很多教自媒體經營的老師都說過,
「開啟行動」只是第一小步,
能持續往前,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學會「堅持」就是一種專業精神展現。
堅持固定頻率地發文,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在我過去佛系經營粉專時,發文只有三分鐘熱度,
常常想偷懶,還會為自己找藉口,
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梗,
也會擔心每天的生活廢文會有人看嗎,
但往往就是貼近自己真實樣貌的生活文,
點讚數、互動率都要比認真寫的開團文高。
後來,我自己摸索出來發現,
先不管發文的內容,總要有常態性的更新,
有新的內容,才能讓受眾有機會點開來觀看,
至於發文內容的「深度」、「廣度」,
根據不同的行業屬性,就需要各自用心揣摩了!
如果我們每天都進步1%,一年就會進步37倍,
千萬別低估了每天那一點點微小的進步,
我們和對手的差別,就顯現在這每天1%的進步上。
-
我是辛西亞,提供生活好物開箱心得,
與斜槓團購主養成計劃,
我每天都會在這裡分享全職媽媽日常、
揪團好康跟團購創業觀察,
歡迎跟我一起開心血拚,創造玩美生活,
或者私訊跟我交流媽媽日常唷!
#全職媽在家拚經濟
是我這一年踏入團購領域的真實感想,
也是一段全職媽媽的斜槓經歷,
我將會寫成30篇系列文,
帶你一探團購主不為人知的秘辛,
也希望我的成長故事能鼓勵到妳!
#今天正好收到滿滿一大箱凍洋
#看我自己也是每團必囤啊
#工商一下這周正在開團的法布甜檸檬塔
🛒 這裡下單唷:https://l99.to/8KeBH
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3 年那時開始;那又何時開始從事攝影寫作? 從 2010 年 10 月第一篇文章起,也有 10 年了;那又何時開始教攝影? 再晚一點,2012 年 07 月開始至今,也有 9 年了,回想這過去這些重要時間點,照片對我的意義也好、用途也好,也會不斷的改變。
🟥接觸更多不同人
我曾經在資訊展、商場賣過相機,待在台北光華商場某個小角落一段時間,喜好是攝影,接觸到的自然是對「拍照、攝影」有需求、有興趣的消費者,而前來櫃位的消費者,從對攝影一無所知,開口就直問「我需要一台如何如何功能的相機」,到以攝影為攝業的「攝影師」,二者之間需求落差很大,消費金額從一台3-4 千元的相機,到一顆 5-6 萬元的鏡頭,直到一台將近 20 萬元的相機。
不同需求的客人,聊起攝影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完全不懂的客人,讓我了解他們對拍照的想法,為何會這麼簡單的也不懂? 口中說的、需要的、花錢買下去的完全不一樣,有些客人會接受我的意見,選擇我所推薦的,有些則是很確定的是「我就是要這台」,即使我心中覺得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你,但有花錢、有消費,你就是客人。
另一種是以攝影為職業的攝影師,像是「婚禮攝影、新聞記者、攝影工作室」等等都有,談起攝影又是另一片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前輩問我「你覺得,職業與專業,哪裡不一樣」? 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這界限如何區分。
🔹「職業是拍出客戶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專業是客戶買你拍得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二句話聽起來很像,卻完全不一樣的層級與境界,雖然我還不曾體會後者的心情是什麼,但前者的心情我卻很能體會。🔹
談起「器材」的看法,一般消費者與職業工作者則是不同的見解,特別是職業工作者如何訴說「高級相機、鏡頭」那規格表看不到的的實際體驗,那真的沒有實際用上是真的比較不出差別,由於這裡是「光華商場」不是「攝影研究社」,也無法具體的更深入的討論,但從這些職業攝影師心得交流分享,讓我能稍稍接觸更高攝影領域的境界。
🟥天哪,你能教嗎?
一開始寫攝影教學從沒想過「我可以開課」「我能教」,甚至直到今天是我每天工作內容之一,而一通陌生電話響起,聊了一下「你是誰?」,再聊聊「你能來教我們攝影嗎?」,一開始是拒絕的,連個課程大綱、講義都沒有,一點經驗也沒有,哪敢答應一個陌生電話另一頭的邀約,但對方熱情與堅持,於是帶著一點心虛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試看看吧」,於是開啟了第一堂課。
一開始設計 6 門課,慢慢變成 8 堂、10 堂、12 堂,連同進階 18 堂課,講義也從 V1.0 到 V16 版不斷的改變,也能針對不同需求、上課形態設計不同的課程組合,再設計新課程,新的內容等等。
一開始會認真的去數開了幾個班,默默為這個班的學生做點記錄,比如說有多少人啦、第一堂何時開課啦,但經過數年下來,已經數不清開過少課、有多少學生上過我的課,東西南北跑過多少地方,如果當初那個記錄的習慣有維持下來的話,我想想這幾年開過的班,教過的學生,應該是非常可觀。
🔹我總是不斷的接觸「初學者」,課程也是為他們不斷的設計、改版,背後動機當然是希望自己越教越好,能讓他們接受到更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學相長」這好段時間,我從初學者身上學到非常多、非常多,了解為何他們想學、困難在哪裡、需求在哪裡,雖然不同班的新生,彼此間對拍照的想法需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次課程都能讓「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體會」,如果我是一位初學者,我會如何期待攝影能帶給我什麼收獲,攝影又可能是什麼樣子。🔹
「是得,我能教,我很會教」至少到了今天我總算能大聲說出這句話,但這背後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少數讀者、朋友才知道的事情。
🟥旅行、攝影
除了身為他人眼中的老師,其實老師也該不斷進步,除了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試著在別的領域相結合,看看從「不同領域看攝影」,能否有想出新的見解。
我開始出國旅行,在有機會與能力下,多出去看看,2013、2014 年,我各別去歐洲自助旅行,這二次都各去一個月,當時的心情走馬看花 (現在想想哪一次不是),眼裡看到的盡是「新鮮貨」,連個路邊的垃圾桶都長的不一樣,順手拍個幾張。
在陌生的環境能產生一種「與環境陌生的隔閡」,除了眼裡看到的新鮮貨之外,心境也跟著看開了 – 原來世界好大,自己這麼渺小,應該在有心有餘且力充足下,多出去看看,雖稱不上打開什麼我們說的「攝影眼」,但至少讓我能期待自己能抱著相機,多看看更多地方,挑戰自己能走到多遠、多久。
當自己看得多了、玩得多了,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念頭「想讓我的學生、讀者看看我所看見的世界」,該如何最安全、有效率的達成這一點? 是的,我考上了外語領隊,跟著旅行社合作帶讀者、學生出國,這是最具體的方法。
🔹這讓我又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攝影」,自己用相機、鏡頭體會這世界不足以讓我滿足,帶著其它人感動我曾經有過的感動,這是我另外的目標,我想這比多年前「入門攝影課程」相比,這更像是「進階的攝影課程」,只是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課程、我的團員反而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透過其它人的視野,來增見我所見到的世界。🔹
🟥攝影與錄影
確切的說是「靜態攝影與動態錄影」,除了在「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外,我也在「不同的表達呈現」上嚐試,也就是「動態錄影」,雖然很多人會說,若你攝影基礎有了,那麼動態錄影入門也不會太難,我也這麼認為,但就「基礎入門」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跳進來學習,才發現學會「從無到有製作出一隻影片」,跟「拍出一系列攝影作品」,這兩個根本就是「二件事」,共通點大概就是…,手上的相機既能攝影,也能錄影,少了器材進入的成本 (一部分啦)。
從 2018 年中,我開始自習「動態錄影」,從剪輯軟體的學習、到如何拍出一隻教學影片、VLOG 影片,嚐試不同器材,在這個領域,我也是初學者,每件事就像從頭來過,中間有些辛苦,但也十分新鮮,我偶爾會跟學生說:
🔹「好好體會你是初學者的身份,因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而當你一切都熟練了,很容易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你也就會慢慢麻痺,失去觀察力與好奇心」🔹
當我開始學習動態錄影過程,我也這樣子告訴自己,慢慢學習、不急,享受初學者的過程,來看看動態錄影裡頭的世界,逐漸找到與「靜態攝影」有哪些異同、彼此可以互相接替的部分,直到撰文的今天,我依舊還是個「初學者」,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仍然好奇。
🟥跳脫領域思考
🔹「通常在一個問題卡住,原地打轉不得其解,你在原有的領域想不出答案,而透過站在其它領域來看這待這個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解答,或是不同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自己的事情」,但這何其困難? 如果你不是「真的站在別人的立場過」,你是無法用不同的角度、思維方法來看自己問題,但一但你有過類似的經驗,也許你也能認同上面我所說的 – 跳脫領域思考,能發現原有領域所想不出的答案,也或許答案依舊想不出來,但相信能產生更多新的想法,重回既有的領域再試圖尋找答案。
每每在教攝影過程,在課堂上講解任何觀念,教得好不好,學生有無吸收,從學生的眼中可以得到答案,對我來說難的不只是「教」這件事,難的是如何知道他們哪裡不懂? 為何不懂? 不懂為何不舉手? 還是連自己懂不懂都不清楚? 他們的眼神流露的,除了疲憊以外就是「呆滯」,這該怎麼解? 我除了試著換更多不同的例子,講講不同的比喻,笑話也一講再講,想辦法打通他們的關卡,雖有些進步改善,但我覺得問題依舊存在,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而直到我「真的跳脫了既有的領域」,再思考上面這些問題,部分問題我得到了答案,當我接觸到「旅行」,讓我對攝影有著更大的夢想之外,也讓我思考「為何我那麼辛苦拿著相機原因是什麼」,用這角度去想想學生辛苦下班,接著來教室上課,他們心情與期待是什麼?
當我接觸到「動態錄影」,從動態錄影過程,我思考這問題「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嗎?」一張照片帶給我們除了「視覺的記憶外」,好像留下來的東西也不多,那前面那問題「照片有無勝於有聲」這觀念是值得深思好一會。
🔹當把「動態錄影」帶到課上,才發現學生為何部分觀念依舊死記,是因為他們不在「現場」缺乏對於照片判斷的線索,他們看到照片只是「結果」,也只能參考,甚至死記,若能在一張照片之前帶點影片,較能讓他們「如臨現場」感受一些氛圍,要他們學習新的觀念,好像這問題似乎解決了。🔹
也同時能解決另一個我好奇的問題「為何一到外拍練習,學生就把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全還給我一樣」,因為外拍過程中,整個世界都是充滿線索的「大教室」,該如何依現場教他們如何判斷眼前的東西,結合所學,因為「氣氛環境」擁有太多變數需要講解,這些東西帶不進教室裡,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的原因。
🟥持續重看「攝影」
教學、寫作十年的經驗,我也不斷的在改變我所擅長的領域之外,同時我也跨足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專業,帶著初學者的心情去看看我所不懂的,這份好奇心讓我在其它領域事物上,學到了很多新點子,在「攝影」及「攝影教學」上,我有很多的改變。
🔹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我對「照片、攝影」的看法,我不再堅持那套「照片無聲勝於有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些過去我埾持的念頭,而是更加「超越、溶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來看待這些事情,讓我能確實的跳脫單純的靜態攝影的想法,有著更進一步的成功與成果。🔹
別誤會,我依舊喜歡「攝影」,而我仍舊在不同領域持續的學習,並且帶著這些學習接觸後的感想「帶回我所熱愛的攝影」,照片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記錄、回憶、創作、證明等等念頭,更不只是視為自己獨享的小小世界,許許多多觀念仍在我心中發芽、成長,希望我能更加堅持下去,持續的進步,也更加認識自己「為何如此對攝影的熱情,仍持續不停」,我想這問題,也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對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攻擊高度四千米: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
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史
一個所向無敵的空軍部隊,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走上航空霸主的神壇?
之後又如何在最為崇高的殿堂落得無兵無將、家徒四壁的悲慘下場?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闡述德國空軍作戰史的權威作品。在出版當時就採用了來自當年德國空軍人員的第一手口述資料。故事從德國空軍在波蘭閃擊戰開始說起,然後到了第一次吃敗仗的不列顛空戰、在東線如何與蘇聯纏鬥,最後則是來到了德國本土保衛戰。全書作了清楚而有條理的章節分佈,每一章都會針對該戰役的總結與檢討。
《攻擊高度四千米》毫不掩飾,告訴你最直接的歷史。書中並沒有讚揚英雄和抨擊惡棍的企圖,反而是真實陳述了他們並不想參與其中的戰爭過程。《攻擊高度四千米》忠於事實,詳細記述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在十一次主要戰役上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是了解和研究二次大戰空戰發展史不可或缺的著作。
二戰德國空軍給人的印象就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人人對其聞風喪膽,深怕俯衝轟炸機臨空把你轟上天去。但事實是如何?在德國空軍的協助之下,希特勒連戰連勝,手指向地圖的那一邊,那個倒楣的國家就要淪陷,戰禍就要找上門了!
作者卡尤斯‧貝克採用了德國官方的檔案和資料文件,作戰日誌和主要將領的個人日記,以及經過嚴謹整理過的德國空軍戰時紀錄,並且採訪上數百名德國前飛行員,集結了以上的這些文獻與資料,整理與撰寫出這本超過36萬字的作品。卡尤斯‧貝克以他最真實的筆觸,痛苦地闡述同袍是如何走過了大起大落的歷程。他痛定思痛,真心檢討所有已經不可挽回的歷史結果。
本書至今依然為那些拒絕了解二戰歷史的德國民眾以及其他讀者敞開一扇了解事實真相的大門。
斯圖卡非常成功,以至於德軍高層要所有的轟炸機都要有俯衝能力?
希特勒判斷戰爭很快就結束,不需要研發新型的戰鬥機?不准開發四發動機轟炸機?
世界第一款噴射戰鬥機,希特勒卻不喜歡Me 262的高速優勢?
德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空戰王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作者簡介:卡尤斯‧貝克(Cajus Bekker)
原名貝倫布魯克(Hans Dieter Berenbrok),出生於1924年8月12日,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及著名二戰戰史作家,二戰期間曾在德國海軍擔任電訊情報官。
1953年,他以筆名卡尤斯‧貝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德國海軍奮戰史》(Kampf undUntergang Kriegsmarine),從此受到各界的關注。戰後他做為後備軍人,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從同盟國歸還的德國戰時檔案,從此開啟了更多他檢討二戰德國戰事作為的專著。其著作豐富且因立論中肯精闢,廣受一般讀者及歷史研究者之推崇。除《攻擊高度四千米》之外,貝克的作品以海軍主題居多。1975年3月10日,貝克於萊茵河畔的杜塞道夫辭世。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20集廣受佳評,因此本集邀請到美國蓋洛普官方認證教練來解析、示範與實例故事分享應用心法,包括教練自已的心路歷程,她又是怎麼從這些人人嚮往的外商集團,打拼廿年後,卻跨領域成為蓋洛普優勢發展教練的呢?
:: 您也曾努力錯方向嗎?往天賦方面去發揮去努力,是最省力、且最如魚得水。
:: 你的天賦可能適合各種職務,而不是只有幾種職務,而是怎麼去發揮。
:: 了解自己的天賦上的優弱,更懂搭配團隊 (讓團隊補足您);先了解自己的優勢,下一步讓我們了解同仁的優勢,一步步打造你高績效的強力團隊!
★ 本集私語:
1. 本集連線音質不太好,請開小聲聽
2. 感謝Sara教練提供獨家優惠與名額
3. 全球知名的蓋洛普機構旗下很多業務項目,最著名的是蓋洛普民調 與 蓋洛普優勢測驗。
★ 【ezManager聽友獨家優惠】 非愚人節
官方認證Sara教練_蓋洛普優勢測驗工作坊 (4/17台北場) https://lihi1.cc/3LqGO 4/10前輸入【ezManager】(區分大小寫)得享已消失的早鳥優惠 (可加Line洽 lin.ee/tKY7uQ1 )
★ 本集重點摘錄:
來賓介紹:
美國蓋洛普認證全球優勢發展教練 --Sara Tsai教練
Sara教練 的資歷非常豐富,過去擁有20年以上跨產業、品牌行銷專業資歷
她曾經任職過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 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資產管理 的行銷策略副總、以及 全球4A廣告公司之一 麥肯廣告 的業務策略總監
Sara教練的前五大天賦
Strategic戰略|Achiever成就| Ideation理念|Futuristic 前瞻 |Learner 學習
1. 我們多數人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天賦,反而耗盡全力試圖補足缺點,這樣是對的嗎?
2. 能力 = 天賦(最為關鍵)+知識+技巧: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更完善。如同肌肉需要鍛鍊
3. 蓋洛普的研究發現:
專注於利用/運用自己優勢的人:
- 「生活品質」比一般人高出 3倍!
- 「工作投入」程度高出 6倍!
4. 優勢測驗比較廣泛運用在 個人 及 職場的團隊 但其實 夫妻 、親子、人際也有課程與應用
★ 本集分點章節:
(00:01:10) Sara教練資歷介紹
(00:03:30) 什麼是優勢top5 (前五大天賦)
(00:04:15) Sara教練離開全球頂尖外商跨領域的動機與契機為何
(00:06:05) 現場示範解析主持人的優勢測驗的top1與top5的天賦主題
(00:09:02) 實際三案例看應用coach心法
(00:14:21) 教練具體上會怎麼幫學員突破?
(00:17:00) 課程介紹、與獨家優惠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20上、下
★ 本集補充資料
1. 蓋洛普優勢測驗官網(有簡體中文)store.gallup.com/c/en-sg/for-individuals (報名工作坊有送聽友top5)
2. 書摘《發現我的天才——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by Alyssa Chan reurl.cc/OX6ggr (此書已絕版)
3. 蔣雅淇 Vivian Chiang 你做過自己的『個人優勢分析』測驗嗎? https://fb.watch/4ArgemO7Nw/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B3|Himalaya| Hoost....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愛心donate斗內小額鼓勵💰 https://lihi1.cc/s1mES 用於音質設備提升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在川普的強力施壓下,疫苗的研發真的可以政治歸政治、科學歸科學嗎?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我們好一陣子沒有講疫情了,現在全球都把希望寄託在疫苗上,這樣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我的旅行清單已經長到拖地了,不過現在看起來是前景不太樂觀。)不久前我們川貴人拍胸脯保證說,在他的領導下,美國10月就會有厲害的疫苗可以用!但是搶快推出的疫苗,會是「驚喜包」還是「恐怖箱」,現在還很難說,不過川普開出的支票,隔沒幾天就被專家狠狠打臉,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說,疫情恐怕會持續到2021年,疫苗想要廣泛接種,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也不是佛奇故意跟川普唱反調,實在是因為疫苗研發真的需要耐心以及扎實的試驗,何況幾天前醫藥界才傳來讓大家心碎的消息。
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合作研發的疫苗,最近因為一名志願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8日宣告暫停正在英美等地進行的臨床試驗,後來經過獨立調查確認疫苗安全無虞,才又再恢復第三階段人體試驗。不過這支疫苗剛好就是川普先前一再要求,說會趕在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日之前批准上市的候選疫苗之一,現在各界就在擔心,疫苗問題還這麼多,你一直趕鴨子上架,會不會「食緊挵破碗」啊?而且這個競選嘛,送衛生紙就算了,你給我送疫苗!
儘管白宮新聞秘書麥肯內尼(Kayleigh McEnany)馬上跳出來講,「疫苗問世的時機,絕~對跟選舉無關,全都是為了挽救生命!」但大家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年頭政治干預科學例子到處都是。
川普干預政治干預科學的例子實在太多,我們隨便舉幾個,像是刻意淡化疫情好了,最近在美國炒得沸沸揚揚的新聞,就是曾經調查「水門事件」的記者鮑布‧伍華德(Bob Woodward)在新書爆料說,川普早在2月就知道COVID-19有非常高的致命性,卻選擇刻意淡化疫情。這就是標準的川式邏輯,好的總統是能讓民眾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但又不恐慌,哪有人做半套,還覺得自己很棒的啦?
第二個例子是以行政干預醫療。
美國《政客》雜誌(Politico)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寫著:「川普幕僚干預了CDC對於COVID-19的報告」。川粉先別急著罵它是「左膠」雜誌喔,《政客》是左邊的罵他們太右,右邊的又罵他們太左,遭遇跟我很像,我特別同情,至於報導品質我覺得是滿不錯的啦。這次他們是從三位知情人士那邊掌握到CDC高層的電子郵件,發現「川普們」干預醫界的證據。CD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週報告》是專業科學家所操刀,是當局向全國醫護、研究人員和公眾,報告最新疫情資訊的主要工具,過去從來沒有受到政治力干預,而且幾十年來一直被視為國家公衛的基石。
但是自從沒有任何醫學或科學背景的,前川普競選團隊成員卡普托(Michael Caputo),今年4月被任命為美國衛生部發言人後,他就三番兩次施壓CDC延後發布報告,甚至要求專家粉飾報告,好讓內容符合川普的聲明,也就是:唉呀~疫情沒那麼誇張,沒問題的~包在我身上!
第三個例子,就是不管疫苗多重要,要槓的還是要槓。
最近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以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聯手主導了一項疫苗實施計畫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目的是為了加快疫苗研發和試驗,並且確保疫苗授權使用後,能夠迅速、公平地把疫苗分配給世界,目標是在2021年底以前,為簽署協議的國家提供20億劑的疫苗,目前已經有172個國家和地區加入,台灣也積極想要簽約,不過先前才剛跟世衛翻臉的川普,怎麼拉得下臉說要參加,當然直接說老子不爽加,還嗆聲說「美國不會被受腐敗世衞和中國影響的多邊組織限制」,現在已開發國家中,唯獨美國不參加,要自己搞,又來了,American First啦!
川普要怎麼搞,專家們很難阻止,但是為了淡化公眾對疫苗的疑慮,先前傳出考慮緊急授權讓疫苗抄近路上市的美國食藥局FDA,已經出面喊話,他們絕對不會放水讓疫苗在還沒成熟的階段就推出,局長哈恩(Stephen Hahn)還寫了一封信給所有員工,承諾當局會堅持科學原則,試驗結果也會由獨立專家小組進行審查,不會受到政治動機影響;醫藥大廠也有動作,包括阿斯特捷利康、輝瑞、嬌生、默克在內的9家公司CEO,(9/8)共同簽署了一份承諾,重申在疫苗通過臨床試驗、證明安全有效之前,不會申請監管單位批准或授權。雖然有這麼多專家發誓,我絕對不受川普影響,疫苗真的也夠安全,問題是民眾相信嗎?
獨立醫學研究組織「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日前公布了最新民調,他們在8月底到9月初期間,訪問了1199位民眾,其中有62%受訪者擔心,川普政府的施壓,會導致FDA在選前匆忙批准疫苗上市;而且就算疫苗真的在選前問世而且免費提供施打,也有54%的民眾不願意接受注射,有趣的是,不敢打的民眾裡面,有六成是共和黨人(60%),甚至比民主黨人還要多(50%),這也太不給你們家川貴人面子了吧!其他機構做的民調,也是差不多的結果。
這些數據代表,就算大家都清楚疫苗可能是終結疫情的關鍵,但受到政治力介入,老百姓還是會,嗯…我OK你先打。這個疫苗還沒推出, 名聲已經被搞臭了。所以你說政治人物的誠信重要不重要?你平常覺得,啊沒關係啦,我這次講誇張一點,選票拿來了再說,會死人嗎?這次的事情就告訴我們,會! 政治歸政治、科學歸科學,難吶!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疫苗政治化
#我ok你先打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關於研究所之論文的起手式 - 課程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確定你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事實上,研究動機與目的應該是整篇論文中最該先寫的部分,就像每個科幻片都會在片頭加上「西元2035年,因為地球污染加劇, ... ... <看更多>
研究動機怎麼寫 在 [轉錄][轉錄] 如何撰寫論文- 精華區NUK-APIBM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Master_D 看板]
作者: qtzbbztq (阿杰)
標題: [轉錄][轉] 如何撰寫論文
時間: Sun Jan 4 20:10:19 2009
https://mmdays.com/2008/12/29/start_of_thesis/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時任台大資管系主任莊裕澤教授,在看過研究所同學的論文proposal
之後,有感而發對實驗室同學寫下的信。當年這封信只在實驗室同學、學弟妹、好友間輾
轉流傳,而現在這篇文章的刊出,已經過老師的同意,用意是希望與更多朋友分享。〈文
章最後改了一點字句,主要是實驗室的相關細節資訊,刪去與本文主旨無礙〉
Dear all:
今年的proposal我用較高的標準來衡量,因此大部份的人都得再花一點時間修正。我的用
意是與其等到四、五月你們寫論文時再要求你們改進,不如利用這個寒假好好督促你們把
論文的前三章寫得完整。我大致翻了所內今年提出的proposals,我們實驗室的成員大部
份只在平均附近(或者低些)。我想如果再不嚴格督促你們,我們以後恐怕無法再以LAB成
員自豪。
我大概跟你們提過如何寫proposal,但可能不是很有系統。為了讓你們能把proposal及論
文寫好。我花了一點時間整理自己的心得,供你們參考。
論文大致上有五、六章。第一章是Introduction,這一章通常只佔論文整體篇幅的十分之
一,卻是最關鍵的一章;它就像一個物品的包裝一樣,即使結果再好,但包裝差,也會讓
整篇論文頓時失色。在國際會議論文的審稿過程中,很多委員往往僅從Introduction中評
斷論文是否值得接受。Introduction要如何寫好是需要一些天份與努力的,基本上它就像
在寫作文一樣,要有強而有力的開頭,在前一、二段就能帶領讀者進入你要研究的領域。
接下來的幾個段落,你必須替讀者建立足夠的background,讓他們了解你論文的研究背景
。
Background建立好之後,你必須點出整個研究的動機,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動機不足,
無法顯示你研究的重要性,變成無病呻吟,甚至連呻吟的聲音都聽不到,不曉得你到底要
做什麼。動機點出來之後,通常就會說明你的研究成果及主要貢獻,也就是論文的價值之
所在。在Proposal階段,這部分會以預期的方式來呈現。最後,你會花一段文字來說明整
個論文的架構,並做為第一章的總結。
除了動機要強之外,第一章一般比較容易犯的毛病是研究背景給的不充分,以及與研究動
機沒有連貫性,研究背景漫無邊際的討論,然後“天外飛來”你的研究動機。切記一點,
寫研究論文邏輯一定要清晰,整個章節的構思邏輯是什麼、為何這個句子要承接上個段句
子、這個段落要承接上個段落等等,一定要清楚的思考過。許多論文的敗筆在於論文東一
段、西一段,段落之間沒有邏輯關聯,讓論文整體雜亂無章。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如果
你沒有天份的話,只好靠後天的努力:對於論文返覆的讀取,不厭其煩的思考句子、段落
之間是否有邏輯上的問題。我個人的經驗是,我自己寫過的文章,每讀一次都有新的體會
與修正。一篇論文寫完之後,我都會再從頭到尾讀一次,修改到我最近一次讀過後沒有新
的修正為止。
這樣通常會經歷四、五回合以上。我最不喜歡見到的是學生論文寫完之後,
從頭到尾連一次都沒看過就送給我,裡面錯誤百出,甚至連基本的連結 (cross
reference)都錯,好像要我幫他校稿一樣。你們有些人也有這樣的毛病,這樣的毛病不改
是做不好學問的。以後我看到這樣的論文馬上就退。我以前念書的時候跟指導教授
meeting討論論文時總是戰戰兢兢,在給他看我的論文時我自己會來回看好多次,深怕犯
一些明顯的文法或邏輯錯誤,或他曾經指正過我的錯誤,我也藉此訓練出比較獨立的研究
能力。這裡我感覺大多數的學生都比較缺乏獨立的研究能力,有些則完全依賴指導教授替
他修改論文,甚至覺得理所當然,這是相當不正確的研究態度。
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在寫這章前一定要仔細思考你要探討哪些相關文獻,這些相關文獻如
何分門別類,然後在第二張開頭以約一頁的篇幅描述你要survey的內容、範圍與架構。當
然,你得提供充分的理由說明為何你要做這樣的組織分類。文獻探討要做的好是一門學問
,它並不是把一些相關的文獻看過,然後對每個文獻作摘要即可。把相關文獻做一個有系
統的分類,本身就是一種貢獻。一般而言,每個研究領域都可以拉的很廣,你在有限的空
間內不可能全部涉獵,因此,你得設定一適當的焦距,決定文獻探討的領域範圍。
在你設定的範圍內一定有許多文獻要探討,你得將這些文獻分門別類,每一類別選定一個
最具代表性的文獻做這個類別的開端。接下來你得摘要這篇文獻的主要內容與貢獻,並且
用比較簡單淺顯的方式讓讀者了解關鍵的技術。一般而言,這篇代表性的文獻後續多少有
些follow-up繼續改進前人的結果。這時你大致不需要針對每個follow-up做仔細討論,只
要用一、二句話摘要出每個follow-up改進之處即可。把比較重要的follow-up說明之後,
你應該以一段話做為這個類別的結論。
這一段話必須評論目前在這類別的研究成果大致為何,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
以及與你的研究有何關聯(如你會採用那些既有的技術,你的研究方法或成果與它們
有何差異,你的研究對這個領域的貢獻為何)。
很多人的文獻探討只摘要了別人的成果,卻少了最後這一段,無法讓人了解你的survey與
你的研究議題有何關聯,也不曉得你對前人的成果看法為何。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就
是survey不深入犀利,講得都是很表面得東西,讓人家覺得看你的survey對這領域一點幫
助都沒有。
對每個類別survey完之後你必須對這整個章節做一個結論。在這個總結裏,你必須匯整出
這個領域裏目前的研究進展,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並且從此支持你在第一章提到的研究
動機,以承接下一章節。
第三章基本上是要描述你的研究議題與方法。你必須清楚的描述及定義你的問題。有些時
候,問題與定義會牽涉到你的系統或演算法所植基於的model,因此你也必須定義你用的
系統model為何,有那些假設的前題。接下來就是說明你的研究方法,所須的定義與所用
的核心技術。接下來就是提出你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並分析討論它的優劣。
在proposal的階段基本上不必具體的提出解決方法,只要討論你大致將採行的措施即可。
但即使如此,在proposal的階段這一章也不能馬虎的做表面的探討。一定要具一定的深
度,才可以讓committee 的成員相信你對於你的研究議題有足夠的了解。
這一章寫深入,你未來修改甚至更換研究題目的機率就低。
第四章通常是對於你在第三章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做一實證,如系統模擬,比較你的方法
效能為何、與既有的方法有何差異。
第五章就是對論文做一結論,在這裡你必須重覆你整個研究的動機,再敘述你的成果,然
後說明你的研究價值與貢獻。每項研究總有不盡完美之處,你的大概也不例外。因此,接
下來你就要討論你的研究成果或系統還有那些可以改進之處,據此引出未來研究方向。
第四、五章在proposal階段是不必要有的。另外,根據研究議題的差異與研究成果的大小
,有些論文(特別是博士論文)在討論其研究成果時會分成兩個以上的章節來說明,因此論
文總體而言會有五章以上。
論文最後必須附上參考文獻。這是大多數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研究態度嚴不嚴謹
也很容易從這個地方看出。我已經告訴過你們參考文獻要如何編排,應該會有那些欄位。
你們要確實且詳盡的去建立每筆參考文獻。另外,參考文獻的數目應該要適中。碩士論文
我認為應該在30筆到40筆之間。博士論文可能多達四、五十筆以上。但也不要過度誇大,
把許多不相干的都放進來。當然,這些數目都不是絕對的,它會隨研究領域和議題有所差
異。
我再花點時間跟大家談談怎樣做好survey的工作。(我用了約一天的時間整理這些東西,
我的中打不好,昨晚打字打到清晨4點,只打了2/3,所以請你好好的看完!)
Survey是做好論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Survey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要對研究
的議題有個深入且廣泛的了解,這樣才知道目前在這領域裡研究的進展已經到什麼地步,
state of the art是什麼,有那些的子題及技術已經被探討,從而也可以知道那些還可以
開發,那些技術可以被你的研究議題拿來應用。Survey 做的不好,最致命的打擊就是在
你對你的研究議題一頭埋入,花了許多心血,好不容易熬出一些成果之後,突然才發現別
人早已經發表同樣或類似的成果。
怎樣才能把survey做的深入且廣泛呢?我的方法是你要知道在這領域裡主要的國際會議是
什麼,然後把這些會議近幾年來(至少三年)所發表過的論文的title及abstract瀏覽一次
,找出跟研究議題比較相關的論文(注意:是「議題」,不是「領域」)。這樣初步找出來
的論文大概從十來篇到二、三十篇,甚至也可能更多。
接著,你得把這些論文的Introduction看一遍,對它們做個初步的瀏覽,然後把
這些論文依它們與你的研究議題的相關性做個大致的排序。接下來就是依序把
這些論文仔細的研讀,每篇論文的重點是什麼,關鍵的技術又是什麼,都得弄得很清楚。
我的經驗是:因為剛開始對研究議題較不熟悉,前面幾篇念起來通常較吃力。
可是隨著研讀的論文愈多,你就會發現愈來愈輕鬆。
在這個階段,你每篇研讀的論文大概都是夠水準的論文(因為他們是發表在主要的國際會
議)。在研讀這些論文的時候,你得看它們探討那些相關的文獻,這些文獻你大致都得知
道,並且就其中與你研究議題最相關的論文,你也得找出來仔細的研讀,並且重覆這樣子
的工作一直追溯下去。你不用擔心這樣做會無止無境,因為當你從最近的一篇論文開始往
前追朔,大概不超過三、四代,你就會發現不必再追朔,因為再往前追朔,你會發現它們
要麼與你的研究議題愈來愈遠,要麼就是你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果是你研究領域應具
備的基本知識,而你還不了解,那你應該回頭再修一些課把基礎打好,不該這麼早就進入
你想研究的議題上。
根據這個經驗法則,你會發現你在survey的階段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把與研究議題相關的
最近幾篇論文拿出來,看看這些論文所引用的文獻有沒有你不知道的,如果沒有,那麼比
這些論文早的文獻你大概都沒遺漏了。如果有,就把它們找出來仔細的研讀。隨著你研讀
的論文愈多,你的功力就愈增加。當你發現拿到一篇新論文時只要看完它的Introduction
之後,你就知道這篇論文的重點及猜出它用的主要技術之後,你的功力已經提昇到可以進
入研究議題的階段了。在這個階段,如果論文的研讀夠深入及廣泛,你往往也可以發現新
的研究議題。
你的survey還不能在這裡停止,因為你的觸角可能尚未含蓋所有關於研究議題的文獻。你
目前只有survey與研究議題相關的主要國際會議(以及會議論文所引用到的相關文獻),這
些會議通常不超三到五個。目前的國際會議相當多,而且有些會議的研討議題又廣,因此
有可能兩個會議的主軸不一樣,但卻含蓋類似的子題。舉例來說,假設你要研究的是
peer-to-peer系統上的資訊搜尋,你大概會找專門探討peer-to-peer系統的國際會議。這
個目前大概有二、三個。
可是你知道那裡還有呢?我告訴你至少還有二、三十個可能:專門討論分散式系統裡的
國際會議(這至少有五到十個,其中first tier的約三、四個,其餘為second tier),
討論平行運算的國際會議(這至少也有五個),討論網路與通訊系統的國際會議
(這至少十個以上),討論資料庫與資訊檢索的國際會議(這至少也有五個),相信了吧!
而且還有好多新的workshop你從未聽過的。
你一定會問:一、我怎麼知道有那些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二、我怎麼有辦法消化完這些
會議的論文?
第一個問題得從你第一階段的論文研讀著手。在研讀這些論文的時候,你得注意它們發表
在那裡,從而知道有那些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
第二個問題:如何消化與你的研究議題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內的論文?你把與研究議題相
關的最近幾篇論文找出來,看它們是在那一年發表的。如果你研究的是熱門議題,你找到
的應該是去年或今年的論文;如果你的議題冷門,那最近一篇論文有可能是好幾年前的事
。不過不管是冷是熱,你都只需把相關的國際會議最近一、二年的會議議程拿來看看,有
沒有與你的研究議題相關的論文發表,有的話把論文找出來仔細研讀一下這篇論文有什麼
突破。
另外,也注意一下這篇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有沒有你尚未讀過的,沒有的話表示你
前階段的survey做的很仔細,有的話你就得把這些遺漏的論文找出來研讀,並且用前面提
到的方法再去追朔這篇論文三、四代以內的參考文獻,以及論文出處,找出是否還有其他
的相關國際會議,並且一樣得把這些會議近一、二年的議程拿來看看是否有相關的論文發
表。這些過程一定會收斂的,而當你發現沒有新的論文被你找出來之後,你的survey工作
大概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可以準備收工全心投入研究議題上。通常而言,你在第二階段找
到的論文不會太多,大多數的論文在survey的第一階段都會看到。
收工之前,為防萬一,你再到Google、Siteseer及幾個主要的digital library,
如IEEE,ACM,Springer等去search一下,確定沒有漏網之魚。如果你survey的深入,
你應當知道要下那些關鍵字去查詢。這個步驟也可以確保如果你研究的是冷門議題,
在你看到的最近一篇的論文,到近一、二年的國際會議這期間,有沒有其他的論文
你沒有注意到的(因為你最後一階段的survey工作只注意相關會議最近一、二年的議程
,而你看到最近的論文可能是好幾年前的東西)。
在這裡我好像都沒提到期刊論文。一般而言,期刊論文通常比較完整,但刊登的結果往往
是二、三年前的東西。就資訊科技而言,二、三年內的研究進展可能很大,因此比較新的
結果通常先發表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之後,經過幾回合的修正才會投稿到期刊。所以你
survey的論文比較新的東西很少會在期刊上發現。但反之,比較久的成果,有可能已整理
發表於期刊上。如果是如此,那你在研讀這個成果時,最好是找已發表於期刊上的論文研
讀,這樣會得到比較完整清楚的資訊。
整個survey的階段會看完幾篇論文?這當然看你的研究議題而定。但三十篇以上是跑不掉
的。如果加上你只瀏覽Introduction 的部分,那可能在五、六十篇以上。
最後,我要你們做一件事情:
在一星期之內,把survey的工作按照我上面講的步驟重做一次。星期六之前,請你整理一
個清單摘錄下列資訊,並email給我 (記住:做完整之後再email給我;我不要片段片段的
接收你們的資訊):
1. 與你研究議題相關的國際會議及期刊有哪些。
2. 你找到哪些論文,論文格式請整理成bib檔格式(記住:我要的是bib檔格式,且要非常
完整正確。如何做到,可以問實驗室學長。我也會請他整理一份心得告訴大家。)
3. 在你找到的論文裡,請用另一份表格整理下列資訊:請就這些論文依其與你研究議題
的相關性分成三類:密切相關、相關、略為相關。同時請標記哪些是你已經仔細的研讀過
的,哪些是你只瀏覽Introduction ,但有把握住整篇論文的重點。若有尚未看完的論文
,也請標記。
4. 請把你列出來的所有論文電子檔以下列方式命名:
年代-會議或期刊縮寫(若不知,請以第一作者的Last Name代之)-Title的摘要。
例如:2003-SIGCOMM-Peer-to-Peer Information Retrieval Using Self-Organizing
Semanticverlay Networks.pdf
然後請你上傳這些檔案到ftp,你的個人目錄底下的paper 子目錄內。我會就你整理的清
單去判斷你的survey是否足夠,再來決定你的proposal及論文應該還要做哪些工作。
Jou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5.140.9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94.7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