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碩士無法升遷加薪,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經常有上班族來問我考研究所一事,問的多半是要不要念、念了對職涯有沒有幫助、未來能不能夠加薪或升遷……總之就是值不值得念?如果用這個務實的角度一邊上班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可能會發現一點都不務實,有兩個原因:
💚1.現在越來越少企業因為學歷來加薪或升遷:
一般來說,加薪看的是個人的工作表現,以及未來的發展價值;升遷則看的是有無帶團隊的能力。就算你的學歷不漂亮,但是符合條件,仍有機會加薪與升遷;相反地,學歷再好,若沒法反映到工作表現上,做出成果,也是枉然。
💚2.畢業三五年之後,企業用人跟學歷無關:
學歷是社會新鮮人的入場券,至於有幾年工作經歷的人,企業看的是職能的相關性,以及過去的工作表現,學歷便不再那麼重要。至於碩士,對於高科技業或外商,已經成了基本學歷,並不是特別值得加分的亮點。
除非在一些老企業會有差別待遇,薪資與職等不同,至於其他企業,兩者越來越脫勾,如果還用老觀念去讀碩士,難免要傷心,慨嘆白讀了。所以如果想讀碩士,除非一些專業領域,至於一般文法商,我會建議不要去想在工作上有沒有好處,可能會讀得開心些。這時候不妨以興趣為主要考量,反而更務實。
可是很多人在職場遇到難關時,都以為讀研究所可以救他們。這麼糊里糊塗,說真的,神仙都難救,更別說讀碩士了。
像是有個中年女性來問我讀休閒觀光研究所,因為公司正在裁員,下一個很可能是她,她想改行做領隊或導遊。我直接告訴她,這兩個工作都不需要考碩士,直接去考執照就行。接著她說也許可以去私立高職教書,現在少子化,又這個年紀,於是勸她別想這條路了吧!
另外,也有人認為讀碩士能夠挽回他的人生。昨天有位公職人員說想讀碩士在職專班,而這個科系跟他的工作無關,周圍每個人都有意見,說念這個碩士沒法升遷,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聽著聽著,他猶豫了,來問我該讀嗎?我問他讀碩士的動機是什麼?他列舉出四個:
1. 想補學歷
2. 學習新知
3. 想交朋友,認識不一樣的人
4. 想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這四個動機,除了補學歷與學習新知外,另外兩個透露出一個主要訊息:他不滿足現狀!後來他跟我說,現在環境舒適安逸、一成不變,想要透過讀碩士來看看不同的世界,認識不同的人,也想藉此探索自己,找出其他可能性。
老實說,除了補學歷外,其他三個都不必靠讀碩士來達成。就算是補學歷,他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學歷。所以別人一說,他就動搖。
個人的看法是,反正他閒著也閒著,再去讀個碩士不是壞事,何況台灣的學費相對國外是非常便宜,而且每個人這一生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說浪費時間與金錢?我是想不通這種成本觀念!
難不成去吃掉花掉就不浪費金錢,或是每天滑手機、看電視就不浪費時間,怎麼讀書這件事就讓人特別感到浪費金錢與時間?大家對讀書的觀念過度功利,總認為一定要換到好工作或升遷加薪才划得來,這是限縮了自己的成長。
像我讀EMBA,既沒升遷也沒加薪,倒是認識不少很厲害的同學,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受訪。我讀文科,他們多數是理工科或法商科,並在高科技業或大企業任職高階主管,讓我的視野開闊不少,也見識到頂尖精英做人做事的篤實與謙虛,這些都是無形的受益,但我相信絕對在我身上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如果想要學習技能,我倒不認為要去讀碩士,還不如在補習班或線上學習,或是找個教練一對一教導,學得既快又好,還能立即派上用場。至於研究所的目的,並不是在傳授這些工作技能,這也是我勸大家讀研究所不必與工作掛勾的另一個原因。
即使如此,這幾年我倒是看到讀研究所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洗學歷。特別是社會新鮮人熱愛用這一招,國立大學後段班,想辦法考上前段班研究所,履歷只秀出碩士的學校,有沒有幫助?當然有!而中年人洗學歷,則是面上有光,走路有風,在一些場合就能選上什麼長之類的,做顧問或當講師也能增加份量。
所以我出個題目來問大家:
💚假設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念碩士,念完並不會升遷加薪,你覺得他該去念嗎?
(讀了本文有受益,也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取自Pexels,攝影:Ekrulila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10的網紅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前讀大學和研究所時,都在服飾專櫃打工過,對於衣服材質的特性要略知一二,才能和客人解釋(自以為在寫104履歷🥺) 記得之前會回家科普櫃內的有機棉、聚酯纖維、天絲等等材質的外部環境成本,但當時遇到的客人普遍都比較在乎穿起來的舒適度😆 如今,社會上越來越多在意環保的人,而且呀,近幾年多了好多理念很棒的...
「研究所讀幾年」的推薦目錄: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PEGGY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討論] 研究所讀幾年的差別-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研究所讀幾年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有點怪的問題~ 各階段學校要讀幾年?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研究所讀幾年ptt Re - Bdrbmi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閒聊] 先工作再唸研究所的多嗎? - womental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Re: [閒聊] 有人後悔讀研究所的嗎? - graduate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Re: [請益] 研究所真的有必要讀嗎? - 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你確定要來英國念研究所?讀碩士前該有的5個心理準備 的評價
- 關於研究所讀幾年 在 山姆大叔急診魂- 護理師讀研究所沒用啦? | Facebook 的評價
研究所讀幾年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研究所讀幾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管在哪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跟自己不對盤的老師,但同樣的,也會遇到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恩師。
記得在高三準備考大學時,班導聽到我想唸電影系都快抓狂了。當時只有輔導老師和美術老師鼓勵我,有一陣子我還常常拿「升學討論」當藉口,溜去找兩位老師聊天,因為只有他們願意聽我好好說話。
後來如願考上後,據說那位班導還不時向學弟學妹們發牢騷這位不聽話的學姐的事蹟。😂
大學時我並不是一個乖學生,也常臨時抱佛腳拼命想睜開雙眼讀完艱深難懂的電影理論,和教授們也沒什麼交流。到了大四那年要準備畢製,我決定擔任編導並開始尋找願意一起拍攝的同學後,被分配到的指導老師沒想到是一直讓我有點不太敢上前搭話的教授。
可是經過不斷一起討論如何修改劇本、選角、剪接要怎樣才順持續了好幾個月後,每週一次與老師的討論成了我最期待的時間。
在作品順利完成後,打開學校平台查看成績時,我的眼眶泛紅了。那是我在大學時期從來沒有拿過的高分,幾位同學知道後都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或許是因為後來選擇了一條自己也沒料到的路,總覺得回去找教授有些不好意思,剛來日本不久時還有請來旅遊的研究所學長將手寫的信轉交給他。直到近期才知道他已經於幾年前退休。
雖然我只是他教師生涯裡其中一位學生,不被記得也很正常,但是我會一直謝謝他那時給的所有寶貴意見與支持。那樣小情小愛的故事我也許再也寫不出來了,但他讓我體會到的創作過程的快樂與享受,成了我現在、一輩子的寶物。
祝老師們 平安 順心
#教師節快樂
#忘了是誰拍下我無奈攤手擺下分鏡圖的瞬間
研究所讀幾年 在 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以前讀大學和研究所時,都在服飾專櫃打工過,對於衣服材質的特性要略知一二,才能和客人解釋(自以為在寫104履歷🥺)
記得之前會回家科普櫃內的有機棉、聚酯纖維、天絲等等材質的外部環境成本,但當時遇到的客人普遍都比較在乎穿起來的舒適度😆
如今,社會上越來越多在意環保的人,而且呀,近幾年多了好多理念很棒的永續品牌。最近看到某新品牌Veg and things在他們的的Ins帳號分享的限動,在每個小細節都燒腦研究以降低對環境的傷害,覺得超級感動。
看見那麼努力的大家,於是我也鼓起勇氣把這些東西做成影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啦!🥰
(影片中提到關於快時尚的庫存浪費,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94586 )
▬▬▬▬▬▬▬▬▬▬▬▬▬▬▬▬▬▬▬▬▬▬▬▬▬▬▬▬▬▬▬▬▬▬▬▬▬
任意門🚪
00:00 讓大家傻眼的衣服污染數據
01:17 聚酯纖維的微塑膠污染
02:44 棉花「環保」嗎?
03:11 有機棉真的比棉花「環保」嗎?
05:00 看似環保的羊毛
05:38 蠶絲是怎麼來的?
06:07 環境友善的作物:麻
07:21 名字看起來很化學的嫘縈:天絲/萊塞爾/莫代爾
08:43 合成纖維的機能性才好?
08:59 關於寶特瓶回收衣
09:20 永續材質小Tips
12:04 使用永續材質的衣服品牌
🌱veg. & Things https://www.vegandthings.com
🌱冶綠 https://wildgreen.tw
🌱Hempable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Hempable
🌱和諧生活 https://www.harmonylife.com.tw/categories/2020春夏設計師新品
🌱SiSSO https://www.sisso.com.tw/products/babyclothes/
▬▬▬▬▬▬▬▬▬▬▬▬▬▬▬▬▬▬▬▬▬▬▬▬▬▬▬▬▬▬▬▬▬▬▬▬▬
📷Instagram: @slow_vashion
🔗https://www.instagram.com/slow_vashion/
👩🏻Facebook: 蔓時尚 Slow Vashion
🔗https://www.facebook.com/slow.vashion/
▬▬▬▬▬▬▬▬▬▬▬▬▬▬▬▬▬▬▬▬▬▬▬▬▬▬▬▬▬▬▬▬▬▬▬▬▬
[1] 環保署109年統計年報
https://www.epa.gov.tw/Page/4CE99E90109C419B
[2] 《為什麼你該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拯救地球,也拯救你衣櫃的新購衣哲學》 Lucy Siegle, 2015
[3] Athalye, A.Carbon footprint in textile processing, 2012
http://images.fibre2fashion.com/ArticleResources/PdfFiles/60/5965.pdf
[4] Catherine, SalfinoStudies Show Performance Activewear Could be Harming Your Health, Sourcing Journal, 2017
https://sourcingjournal.com
[5] Frequency of Microplastics in Mesopelagic Fishes from the Northwest Atlantic
A. M. Wieczorek, L. Morrison1, P. L. Croot, A. L. Allcock, E. MacLoughlin, O. Savard4, H. Brownlow, T. K. Doyle Front. Mar. Sci., 2018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18.00039/full
[6] A New California Bill Would Require Labe, Arthur Friedmanl 2018.2.26
https://leginfo.legislature.ca.gov/faces/billTextClient.xhtml?bill_id=201720180AB2379
[7] Carbon footprint of three different textile products during its life cycle Jungmichel, N.,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extiles, Systain Consulting, Berlin, Germany, 2010.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6193965_Carbon_Footprint_of_Textile_and_Clothing_Products (last accessed: Sep. 5 2020)
[8] 環境資訊中心 邪惡的白T Shirt
https://e-info.org.tw/node/20857
[9] Nations, U. Statistics: Graphs and Statistics. 2013, from UN
[10] Jungmichel, N.,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extiles, Systain Consulting, Berlin, Germany, 2010.
[11] Textile Exchange, 2018
[12] A.Barber, G. Pellow. Life Cycle Assessment: New Zealand Merino. Industry – Merino Wool Total 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13] 羊毛的製程
https://www.peta.org/issues/animals-used-for-clothing/wool-industry/
[14] Is silk vegan?
https://www.peta.org/blog/is-silk-vegan/
[15] How sustainable is linen
https://goodonyou.eco/how-sustainable-is-linen/
[16] 夏日穿這最防曬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18013
[17] 天絲、萊賽爾、木代爾、嫘縈有什麼不同?
https://oghome.com.tw/tencel-level/
[18] Rayon Man Made Fiber: Spinning-methods
https://www.brainkart.com/article/Rayon---Man-Made-Fiber---Spinning-methods,-Manufacturing,-Properties_1767/
[19] Bernie Thomas, Matt Fishwick, James Joyce, A Carbon Footprint for UK Clothing and Opportunities for Savings, Anton van Santen Environmental ResourcesManagement Limited (ERM)
[20] 紡織品資訊應用知識服務網 全球有機棉生產飆升56% http://monitor.textiles.org.tw/newsdetail.aspx?id=32992
研究所讀幾年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課程折扣碼抽獎辦法:
1️⃣ 請在影片下方留言,為什麼想到德國?或是為什麼想學德語?
2️⃣ 請把這個影片分享在你個人的facebook(可以的話再tag一下你的一個朋友)
~~~~~~~~~~抽獎活動到8/31晚上9點~~~~~~~~~~~
🔵[📷訪談分享-慕尼黑工大電機資訊碩士-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交換/寫碩論]
阿永是我剛到德國🇩🇪認識的“學長”❓會有問號是因為他只是“曾經的學長“,原因是阿永在斯圖加特大學念完第一學期之後,就轉到慕尼黑工業大學啦!至於為什麼要轉學呢?看影片就知道咯😅!在慕尼黑讀碩士的最後一年,阿永拿了獎學金到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交換一年,同時也在這個學校完成碩論,至於怎麼找到碩論的,影片裡也有XD(嘻嘻!就是不跟你說)就在去年,阿永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了!(但這個會放在下一集,大家期待一下吧!)
已經在德國與瑞士住了將近六年的阿永,對德語也有很深的認識與感觸,除了課本上的Hochdeutsch(標準德語),對於德國各地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德國真的很大,德語也不是只有在德國會用到),也因為生活德語和考試德語的不同,讓很多人在考完檢定考後,依舊無法開口說德語,因此阿永就將他這幾年的德語學習經歷化成線上課程,能更方便地提供給想來德國念書或工作的你,如果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在以下的連結找到”阿永老師的第一堂德語課“
🔗 連結會在8/31線上課程上架後公佈,敬請期待咯!
https://hahow.in/cr/deutschmitbrezel
00:00 阿永德國留學之路
00:31 為什麼想到德國念書?
01:00 為什麼要從斯圖加特大學轉到慕尼黑工大?
03:08為什麼想在碩士期間到蘇黎士交換?
04:38怎麼找到在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碩論題目?
06:29斯圖加特、慕尼黑、蘇黎士這三個地方,有帶給你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11:19 如何好好利用交換的期間,去做一些幫助未來職涯的事情?
👉更多訪談系列的影片
TU Munich - Neuroengineering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pWypMpSlAb4
Uni Wuppertal - Strategic Innovation in Products and Services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lArytjx9NlU
Uni Mannheim - Management 交換學生 (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39javNOOf_o
Uni Marburg - 德文系 交換學生/互惠生(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1B5cHokjZ7o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wQraAKnKzUA
Uni Magdeburg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碩士 (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ZGsL-0F-B9Q
LMU Munich - Doctor of Laws 博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Q_8lD3V3GPk
TU Munich -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HvS2e6WjZzo
Uni Stuttgart - Aerospace Engineering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RVLVjcbdIMo
LMU Munich - Biology 學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rL3eG-X3NfQ
ESMT Berlin - Master in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EWRI7hLNvRw
Hochschule für Musik Trossingen - Music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dmb2poWxEPQ
Uni Utrecht - Management 交換學生(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0QWyTmYbS04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喔~
-----------------------------------------------------------------------------------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我的德國生活
Instagram @lichun_lin_41795 @lily.hahahahana
-----------------------------------------------------------------------------------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研究所讀幾年 在 PEGGY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平假名 #ひらがな #3個月學會
來到「平假名」(hiragana)「y」字聲母,「やゆよ」,
點解忽然剩番3個字?原來100幾年前,真係有五個字!
到底乜嘢原因廢字?想知一定要睇呢集。
仲有今次小測驗,同大家講一個「好似好AV」嘅生字,
原來識得用,一啲都唔色情。
快啲嚟跟住聲些,一齊講下「鹹濕」嘢啦~
#や行い
#や行え
#各位同學見過未?
#聲些真係見過
#凍冰冰真係好想浸お湯
#寒風不要再吹了やめて
研究所讀幾年 在 研究所讀幾年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大學部學生,能問一下如果研究所走類比IC設計(目標是四大)是真的要讀三年嗎,因為想研究所畢業之後再出國讀一年的語言,如果再多加研究所的一年會 ... ... <看更多>
研究所讀幾年 在 有點怪的問題~ 各階段學校要讀幾年?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國小6年國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接下來就是我的問題大學再上去是研究所?(研究所等同碩士嗎?)以及..碩士要讀幾年? 博士要讀幾年?雖然這問題有點籠統,碩士跟博士好像是看 ... ... <看更多>
研究所讀幾年 在 [討論] 研究所讀幾年的差別-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中國北京大學 三年
歐洲部分不錯的碩士 1~1.5年 17、21個月的都有
台灣、美國 兩年
想了解一下
1年的研究生會和3年的差很多嗎?
有實際去北京大學問過招生主任他們三年都在幹嘛
但不曉得和歐洲這種比較偏實務的一年碩士有什麼很大的區別
在就業競爭優勢上
感謝
想聽聽前輩的意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16.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40015706.A.AAA.html
※ 編輯: cwts (223.140.42.28), 10/20/2018 15:27:29
原本是想說,會不會學三年比較紮實什麼的
看來這點若不是要讀博,應該不是重點
※ 編輯: cwts (59.115.124.239), 10/20/2018 22:37: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