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三十年前都是意氣風發的一方才俊。但到了六十歲時,很多卻鬱鬱寡歡,或者是跟家人關係很差。」
~克里斯丁生,哈佛商學院教授
這些問題來自於資源分配不當。策略與資源配置的互相矛盾。
想要給家人最好的生活,卻忙於工作,忽略了陪伴。二十年後,發現孩子跟他無比疏遠時,卻來不及了。
有一位我很佩服的醫師前輩,舉過很具體的例子
「有一位住院醫師,剛進入職場時立定志向,十年後要成為學有專精的一方之霸。但是下班後,都覺得好累喔。因此把下班後的時間,用在追劇、跟朋友交流,談論最新的電影、最好聽的歌曲」
如果此時在十光年外,有個外星人用望遠鏡觀察這位住院醫師,他應該會覺得這位年輕人的志向應該是「想成為流行文化評論員、社交達人」,而不會是該領域拔尖的醫者。如果想成為拔尖的醫者,在下班之餘,可能會拿來閱讀醫學文獻、參加研討會等等的。雖然這麼努力也不代表就會成為優秀的醫師,但總是機率大一些吧~
這沒有對錯,只是把時間、精力、資源放在哪裡,就會把我們推向那個方向。
=======================
克里斯丁生教授說:我們傾向於滿足眼前的、立即的慾望與成就感。升職、加薪、獎金往往比較容易被看到。
而陪伴孩子,與孩子打球、散步、玩躲貓貓,可能要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後,才會體會到意義。
因此陪伴孩子的決定,容易被忽略。
「以後還會有時間吧!」我們容易這樣告訴自己。
=======================
以上這些事情,讓我很有感觸
教養孩子的路上,會遇到很多挫折。很多的挫折來源於「我這樣做到底有沒有用」,很多事情短期內是看不到任何的成果的。
例如:教孩子要記得洗手、要有禮貌,講了無數次,但孩子依舊做不到時,真的會很令人感到挫折。
最慘的是,旁人還會因為幾秒鐘的經歷,就直接下結論:「你都沒在教」。😭😭😭
此時,心態不崩才奇怪........
那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辦?
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做法與心法,應該會有些幫助
=======================
1. 目標放在長久的未來,而非眼前的事情
2. 策略與資源配置,要能搭配
3. 生活中的一個個小決定,才是重點
4. 家人之間,互相扶持,多些鼓勵,少點責備。
舉例來說:
我們家設定的目標,是盡可能維持孩子的視力健康。這件事情的優先順序高於很多事情。因此面對抉擇時,我們就比較好決定。
例如:我們鼓勵孩子閱讀,但是嚴格遵守眼睛休息的政策。寧可少讀點書,也要保護眼睛。然後盡可能的每天都帶孩子出門走走,即便是疫情期間也是,帶去沒人的地方放風(您看,這也是一種抉擇,疫情VS視力健康的抉擇)
例如:自律可以後天培養,如不能自律,就從他律開始。
因此,從小對於汽座、刷牙、不挑食、禮貌等一件件小事的堅持,慢慢塑造孩子的習慣。以前有貼過一段影片,是孩子一歲多,我們要求他要收玩具的事情。六年多過去了,他每天都可以自律的把玩具收好。之前在學校上課時,都會自己把功課完成。
這不是一天培養出來的,而是從小到大,至少用了五年的時間,灌輸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中間有無數的衝突、想放棄的時候,但都是堅持下來了,才有今天微小的里程碑。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在過去五六年中,因為孩子哭鬧、不配合,我們就「幫他完成」。那這要怎麼陪養他「負責任」的習慣呢?
每天的事情,都是一個小小的決定。而這些決定,會雕塑孩子的心智迴路。因此,把目光放遠,然後:堅持。
還有很多可以談的。
有機會,再跟大家聊聊~~~~☺️☺️☺️
五年多前的影片支援:
https://www.facebook.com/909771675722353/videos/1102215523144633
研討會 工作分配表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講結論,我正式畢業、正式登出臺大,剛拿到熱騰騰的畢業證書。
行人寥寥,樹影搖曳,再次回首臺大校園,感懷流年似水,六年時光就在聲息中飛速而過了。今天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心中才較為踏實了。這年來為了學業奔走,日夜孜矻,莫敢自遑。不能說有多少智識上的長進,但收穫頗豐,學術上的產出和軼事趣聞,讓人感到美麗而安穩。是較人虛長幾歲,但也不算白費。
·
真的很幸運,能在二十三歲的尾巴拿到第四個臺大學位、第二個臺大碩士,要談客家精神,大概已經發揮極致,畢竟只繳兩份學費。過程就像買菜送蔥,知識也讓人恬淡、平靜、滿足。除了份內的事,我也和師長同學有些著作,目前期刊一篇、研討會三篇,至於努力中的還有兩三個。回首過往,至少不是混過來的,但求心安理得。
·
不過,這些年來也遇到許多困難險阻,但幸有貴人相助,我銘感五內。雖然研究所雙主修制度推出三載,所辦、研教組和圖書館卻沒有預期到有人可以在制度內達標,從學分認定、畢業考試申請,到論文繳交,都是經過密切聯繫,想出解決方案。他們替我排除萬難,我點滴在心。剛從研教組職員手中慎重地接過證書,「你是臺大第一個喔,恭喜。」比起頭銜和證書本身,以經驗譜寫歷史,參與制度臻善,其實更令人滿足自信。希望後繼的學生,走的比我順利、比我安穩。
·
負笈臺北六年,誠要感謝爺奶父母及親族照拂,舅舅舅媽安置,讓我毫無後顧。倘若有聲名、有令譽,我要將一切獻于爾等。研究所兩年,我非常感謝恩師宏浩的知遇,他嚴格正直、真誠自然,不吝給予指教,我學到很多,是我大學四年所遠遠不及。此外我在師門也悠遊自在,老師除了指教,也願意給我各種支持和關照,讓我見名於共著期刊,首現SCI是莫大的榮典,我不勝感激,師恩難報。還有朋友、同學及愛人在精神上的扶助,同樣也是莫大的鼓舞,我亦是心懷感謝。
·
最近修論文煩躁,偶爾看奧運消息,令人振奮,國人無不為之喝采,選手的沈澱與積累,著實不易。但比起能夠分高下、競輸贏的場合,學術生活可能就沒法那麼熱血,甚至還有些枯燥。宏浩師曾經跟我說,學術做得好,你越要忍受孤寂。到頭來能跟你聊上話的,可能真沒幾個。相較萬眾矚目的威武,學術的競逐更像燃燒自己、創造知識,在幽冥中護持青燈,於黑暗裏匍匐前行。這種使命感無法獲得普羅大眾的共鳴,但於自我成就上,同樣具有豐富的建設性,精神已然十分富足。因此,看奧運也成為另一種鏡射,使我鞭策自勵。很高興在東奧結束前,碩士生涯也告一段落,不過研究生涯卻不會因此中輟。很喜歡做實證,不只因為實證可以玩玩資料、代代模型。實證是用積極的方法,做入世的研究。
·
記得天津南開大學的一段掌故,校長張伯苓找經濟系主任何廉辯論,他詰問何廉:「為什麼要建立這些商品的價格指數?你可以了解什麼?」何認為,透過價格指數的建構,有助於中國的科學建設。張伯苓卻批評,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用顯微鏡找大象」。在張的語境下是批評,我卻認為,「用顯微鏡找大象」就是學術的精神、學術的態度。用嚴謹細膩的方法,去探究看似無疑的問題。胡先生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大抵如是。更況民生商品是一個入世問題,要了解中國百業趨勢,價格指數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
會談這個故事,其實與我的論文有關,做的是農地價格指數。我與老師協力,利用配對法和Lasso,共同提出一個建構農地價格指數的新方法。農地價格指數在臺灣鮮有所見,我們的研究在方法上也解決了選樣偏差、特徵眾多所造成的多重共線性等等。在農地方面,無疑是大的斬獲、好的貢獻。我國歷來重農桑,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慎重地、小心地回答了。能夠參與如此神聖的事,我戒慎、感激而滿足。
·
當然,並非所有研究都順遂可期,而學術的過程中本身就充滿痛苦。這幾年來,我很能感同深受。但「學術溺水」實難透過求助收效,我唯一意識到的是,只有自己能夠真正幫助自己。直言之,自我排遣是研究生生活中的要事。雖然領域是計量經濟,文本中矩陣、算式、表格遠多於情感豐沛的文字,但人文的精神不能偏廢。我很感激,在這段時間裡,董橋小品相伴,陳之藩和周作人的散文也在一旁,高陽小說引人入勝,他們為我注入精神活水,是沛然莫之能禦的。此外,有珍饈美酒左右,也令人飽滿幸福。林語堂喜歡吃香港鏞記燒鵝,甚至為他題寫菜單。胡適熱愛馬丁尼,他有自己的秘方。老民國的金絲眼鏡高高穩穩地架在鼻翼上,一身鐵灰白柳西裝,案前不放筆墨紙硯,而是佳餚一桌瓊漿一壺,處處顯露學者的講究、學者的體面。我也好吃,愛肥前屋、吃麵屋武藏,享用浙菜必點韭黃鱔糊,點心要福州芋泥和布朗尼。偶爾也下廚,烹角煮、燒獅子頭,雖然無關學術,卻同樣在漫長的征途裏平添不少逸趣。
·
我真的很幸運,自己境遇好、運氣好,讀書可以讀的多,朋友交的雅。早歲得公器得頭銜,活到24歲還算不賴。董橋自謙坐穩一個又一個位子,那是僥倖,不是才情。不過董公是真實力,而我的情況大抵如前。最重要還是感謝所有協助我的親族師長、同僚與友朋,我永矢弗諼,只是暫時無以報厚恩,人生旅途再慢慢償還。
·
至於未來的規劃,可能先遷西湖鴨母嶺,安頓一番。承蒙恩師垂愛,我會續任研究助理,繼續完成未竟的研究。沒意外的話年底會先做兵,其他的事可能就走走看看。疫情可怖,卻也留給我時間想想,可能也不全然壞事。早歲許身公共事務,後來才漸漸覺得底子太薄、本領太小,政治工作是需要精密的計算而非算計。大衛伊斯頓對於政治的定義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如果不先學好計量、學好數學,其實也是忝居所司,令人惴慄。不過,學優才有資格分配,這是橫亙中外之理。薩伊德把知識分子刻畫的很清晰,他不斷強調知識份子的應該具有「良知」,也要和權威對抗,致使知識份子具有邊緣性。這種想法實與傳統相若,政治是推己及人,大概就是「君子不匱,永錫爾類」。無論身在何處,都要精進智識、懷抱溫柔,繼續影響周遭的人,這是我時刻提醒自己的。此一矜持,近來歲月格外受用。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告一段落,黨代表也面臨卸任,由衷希求於此之際,同大家共勉。
·
最後,疫情當前,首要是多保重自己,願神恩能永顧,祈使體膚長健,萬事安康。謹守防疫規定之外,也別忘了幽默感,偶而逾矩的言詞、煽情的畫面也非不可,不要悶壞氣壞才好。話說多了,再講下去,可能要比我論文篇幅還長。總之我們還會再會,願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相遇,成為照耀幽暗的微明,繼續邁步,奮力前行。
·
歲在辛丑孟秋
筆于福州山麓
研討會 工作分配表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七月的第一天,虹安在線上參加了第十屆工程、技術與STEM教育研討會,今年主辦單位是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協辦單位是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IEEE台北分會 Young Professionals Group,研討會主題為「結合跨領域的工程教育」。虹安從資訊學碩士再到機械博士,現今又在立法院服務,橫跨了三個領域,當天的演講主題是「數據科學與國家治理」,由於疫情的關係,只能在線上跟各位老朋友、學界伙伴相見。
💡 科普時間:什麼是STEM教育?
✒ STEM,是四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結合而成--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是近年相關產業最喜歡用的關鍵字,歐美也有許多STEM教育的相關計畫,希望未來教育能從「知識傳遞」進化為「學以致用」,著重於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跨領域資訊整合,使知識成為可用資源的思維。
虹安首先以自身的學習、工作經歷作為開場,就讀資訊工程系所時的虹安,也跟你我的學生時期一樣,熬夜寫程式debug、拼命K書📚、做研究;到了機械博班的階段,要在博士班的過程一口氣弄懂機械系學生四年學到的內容,結合自身的資工背景,激發出insight 💡變成博士論文。過程中也曾經怨嘆過為什麼想不開,為什麼要跨領域讓自己這麼累;再到了科智的創業時期,獲得了 #全球創業賽第一名 的殊榮,跨領域的學習逐漸展現出成果;接著又到了鴻海集團擔任工業大數據辦公室主任貢獻所學,同時也擔任郭台銘創辦人的特助,命運的際遇讓我來到了立法院擔任第十屆立法委員。這次跨離了工程領域,虹安仍然戰戰兢兢,但過往累積的經驗與能量,使我能把立委的角色擔任好,虹安的大數據專長讓我問政時更能以事實和邏輯分析為根據,以數據避免政治口水,也為立院帶來了不同的科技思維。
#而且立院的同事跟科技業的很不一樣
接著,虹安以「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作為切入,說明了零售業龍頭Amazon建立了「線下」實體通路的用意是什麼、又如何決定什麼商品該在架上展示,現今的一切,不再用經驗法則決定,而是 #大數據驅動的結果,「妥善用數據分析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在2011年,發源於辛辛那提的奇異(GE)公司,發表了GE Industrial Internet System,舉例說明了 Product (or Service) Data Life Cycle,強調了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等三個要素的Life cycle,這Life cycle適用於各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和應用,重點是,以數據驅動需求的首要原則是:From gut feeling To data agility,將主觀意識下有限的數據來源,轉變到客觀心態下更大更完整的#開放式數據來源,如此一來,養成數據化的工作模式,就能得到洞察數據敏感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
而在 #國家治理方面,虹安舉了去年質詢陳時中部長的 #口罩地圖 為例,說明了大數據分析用於口罩分配的成果😷,並可解決城鄉口罩用量不同的物流輸送問題,使每個需要的人都可以買到口罩。各縣市的口罩分配不應該只是齊頭式平等;而我用的方式,就是上述的「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三要素;虹安才能以明確的數據質詢蘇院長,7600萬片口罩到底去了哪裡。除此之外,虹安在立院密切關注的,還有 #數位發展部 的成立。數位發展部源自國家對於數位科技產業及發展的重視,成立數位發展部以進行國家數位發展政策之規劃、協調、推動與法規擬定及執行,並著重國家資通安全政策、法規、重大計畫與資源分配之擬定、指導及監督,這會是虹安在立院第四個會期的重要工作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會後教授們的提問十分精闢,虹安大致整理如下:
①女性工程師的教育環境、社會支持的情況
②科研成果的產出,凝聚成政策推動的的能量,再從政策回到高等教育的增進,形成正向循環的方式
③數位發展部的角色對於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否與科技部/國科會有所不同
很謝謝學界朋友的交流,這次的演講讓我暫離政治圈回到本業,虹安將會從這些面向進行研議與推動,希望我的分享也能給予學界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
#回歸自己的本業既熟悉又開心
#跨領域最難的是要花很多時間讀書
#想了解虹安的歷程可看面試郭台銘
研討會 工作分配表 在 5/6研討會工作分配表 的相關結果
工作人員請7:30分到會場供應早餐~摩斯漢堡或麥當勞. 姓名. 負責事項. 楊玲玲. 座長接待 ... 會員報到簽退會後整理. 謝佩伶. 報到處A組 ... 5/6研討會工作分配表 ... ... <看更多>
研討會 工作分配表 在 研究中心助理工作手冊 -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 的相關結果
7、工作分配表(大型研討會7日前始須繳交,詳P.43). 活動過程:. 1、會場佈置、準備貴賓茶水、準備簽到單、錄音、拍照. 2、給付演講費、簽收領據(外籍人士要索取 ... ... <看更多>
研討會 工作分配表 在 拾壹、研討會籌備工作分工表 的相關結果
拾壹、研討會籌備工作分工表. 組別. 工作內容. 負責人. 秘書組策劃、執行、協調、聯繫、確認報名及投稿名單、寄發大陸簽證文件、. 主持人/演講人/報告人邀請函、申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