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總統府剛剛針對我與邱毅教授到監察院的行動做出回應,要我們勿抹黑造謠。然而我們提出的都是有根有據的質疑,蔡英文大可...
「碩士畢業證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紐約x倫敦 玩美人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準備好辦理離校,但畢業證書要怎麼收藏呢 ... - 國立臺灣大學 ... 的評價
- 關於碩士畢業證書 在 畢業證書 | Dcard 的評價
碩士畢業證書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
碩士畢業證書 在 紐約x倫敦 玩美人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繼日前考完Life in the UK之後,原本以為我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申請資料不用再考試了,而永居要求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英國大學同等或以上學歷或是語言考試證明,我的美國碩士畢業證書雖然可以用,但是需要經過認證,而認證除了需要繳交證書還要成績單,我都畢業15年了去哪裡生成績單😞,不僅如此,認證費用超級貴要168磅,且還要等至少兩週的工作天!
相較之下,英文考試只要150磅,成績隔天就出來,只要跟考官一對一聊天十分鐘,題目還可以自定,10分鐘噴150磅 證明就到手~
兩個相比之下根本不用作選擇了,想當然爾我只好摸摸鼻子乖乖去考試,上週日直接約了倫敦Hammersmith的考場,有了上次life in the UK的經驗,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結果這次的工作人員小姊姊非常和藹可親,報到程序包括檢查證件,比對簽名,以及錄音,通通完成之後就會進入一個小房間,一對一“線上視訊(因為covid)”跟考官開始聊天
我的考官是一個年紀五十多歲的英國白人媽媽,講話非常溫柔,發音也很清晰標準,我覺得她有刻意放慢速度,所以不會有聽不清楚需要一直“pardon”的情況
考試十分鐘一共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我自訂題目,考官就會根據你的題目圍繞跟你聊天,過程中他會一直發問,所以你沒有辦法用背書的方式背出你準備的內容,我訂的題目是My home country - Taiwan ,五個sub topic就包括 my family, food , weather等容易發揮且自己熟悉的內容去訂,這樣不管他怎麼問都不會被問倒
結果我的五個sub topic才聊了兩個,考官就說時間不夠了,要進入下一個階段:考官會拋出兩個問題請你回答,我的第一個問題是 music , 他問我有沒有聽音樂,喜歡聽什麼樣的音樂,第二個問題是請我分享covid lockdown的感想
我覺得兩個問題都很生活化,也很容易回答,所以其實跟考官聊得滿開心的,十分鐘一下就過了,不要緊張就像是日常聊天一樣,他的評分標準很寬鬆,就算你第二部分fail ,只要第一部分通過就會通過的,所以不用太緊張,我個人覺得這個考試就是走個過場XD
今天早上起來就收到考試結果了,結果我拿到AA特優 Distinction😂😂 以前都是兒子小提琴考 Trinity拿到Distinction ,這下我也有了 哈哈,七天後會再收到紙本證書,就可以拿去申請永居了!
溫馨提醒一下,如果你有跟配偶或是朋友一起去考,而且Topic內容一樣的話,建議盡量錯開時間,因為在我前面的一個印度阿北跟他的太太就是一前一後,結果兩個人的題目都是一樣的,被考官提出質疑(講超大聲所以我在門外都聽到了)雖然我不確定會不會因此影響考試結果,畢竟他也沒規定不能用一樣的題目,但是還是避開比較好,以免影響考官觀感喔!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需要考試的朋友有幫助喔!
碩士畢業證書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總統府剛剛針對我與邱毅教授到監察院的行動做出回應,要我們勿抹黑造謠。然而我們提出的都是有根有據的質疑,蔡英文大可直接公開說明,以釋重疑,也就不必勞駕監委啟動調查。
🔥我們提出的證據及疑點如下:
➡️府方稱蔡英文是在1984年8月獲聘為政大專任副教授,與教育部說法明顯不符。教育部說了,蔡英文的副教授資格,是1985年10月才審查通,1986年1月核發副教授聘書。
➡️府方稱蔡英文指導的研究生林桓(現任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是1985年6月以後才畢業,但林桓自己在東吳官網上的學歷資料,一直載明碩士修業時間是1981-84,國圖資料也是民國73年(1984),直到上個月他忽然偷偷修改自己在東吳官網上的資料,把畢業年份改成1985。是誰施壓?目的為何?由今日總統府之回應,更令人懷疑施壓者就來自蔡英文和總統府!
➡️府方出示的蔡英文LSE博士學位證書,是1984年3月才核發。根據林桓自己在碩士論文「補序」中稱,該論文在1984年春已經通過口試,指導教授只有一人叫蔡英文。在1984年春以前,蔡英文不僅不是副教授(不論是根據教育部說的1986年1月得到副教授聘書,或府方所稱1984年8月獲聘副教授),而且連博士學位都還沒拿到,怎麼指導研究生?還是單獨掛名指導教授?
➡️按政大副校長王文杰日前證稱,1984年8月「先聘後審」蔡英文為副教授,是直接聘任,不是升等,所以蔡英文在1984年8月前根本在政大無教職?或已領有薪俸?何時開始領?一直到1986年1月教育部核發副教授資格前,是否已經領有副教授水準的待遇?
以上都是人民有根有據的懷疑,牽涉公務單位瀆職、圖利及幫助蔡英文詐欺、詐領薪俸的問題!我們根據的都是府方、教育部、東吳官網、國家圖書館公開的資料。請蔡英文講清楚說明白,別想隨便用「抹黑造謠」四字閃躲人民的質疑!
#難道是沒有副教授資格的假博士指導學生
#1984偷偷改成1985為哪樁
碩士畢業證書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碩士畢業證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獻給家有小孩的父母:這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你,決定好怎麼教養孩子了嗎?
當你具體想像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要的育兒目標!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
能不能完成他的夢想?做他想做的事?
會在什麼樣的公司任職?組成什麼樣的家庭?
你是不是時時刻刻懷著興奮的心情想像孩子的未來呢?
不管孩子未來選擇哪條路,都希望他能為人正直、內心善良、誠實待人,希望陪他度過人生另一半的,是個溫柔體貼、會照顧他的人……。
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本書不是教導你養出一百分的小孩,而是教你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魯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本書介紹孩子身上常見的36個壞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對孩子未來造成的影響,接著再告訴你「讓孩子立即戒除」的訣竅,可說是教導孩子不會成為媽寶男、公主病、阿宅、啃老族的36計。例如:
想上廁所卻忍著不說:遇到問題時,習慣以「壓抑」來解決問題、度過難關,但是出社會後遇到困難,光憑忍耐、壓抑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爸媽請這樣做!上廁所雖然是小事一樁,卻不能因為是小事而忽視。你更應該要鼓勵孩子勇敢的對老師說:「我想上廁所」。
不會稱讚自己: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敢認同自己優點,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遠比自己對自我的判斷及看法重要,最後會導致「沒自信」。
爸媽請這樣做!當有人稱讚孩子時,你就在一旁替孩子向對方說聲謝謝,坦然接受對方的讚美!
經常讓爸媽送東西到學校:因為「反正爸媽會送到學校」,而養成孩子不認為「把東西準備好」跟自己有關的無所謂心態,最後導致孩子養成「怪東怪西,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壞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當孩子上學忘了帶東西,父母要忍住不要幫他送去學校,讓孩子藉由忘記帶東西的體驗,學會負責。
喜歡逛超市或便利商店的試吃區:一看到試吃區,就會忍不住跑去試吃、一聽到是新商品、限量品就招架不住,長此以往孩子容易養成無法分辨「想要與需要」的花錢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告訴孩子,花錢要有計畫,有時候不拿免費的東西,反而才是賺到!
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是習慣與品格!
你認為壓抑自己的夢想,比聽大人的話、努力用功讀書更正確?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變成「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聽從父母的話,為了別人的理想而努力」的人?別忘了,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就像無形的遙控器般,讓我們照著他們「想要」的樣子被教養長大,然後照著他們的期望「工作」,把想做的事與喜歡的事拋諸腦後。
若換做以前,大學畢業也許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甚至是主管職,但是現在無論碩士或博士畢業,都不見得能有這樣的機會,未來可能更不適用,因為社會不需要言聽計從的人。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追逐的目標,但是現在社會講求人際關係及做事的態度與能力,而非成績。
所以,身為父母的你,必須知道好成績不代表人緣好、能力好,高學歷不等於高成就、高收入,當大學生、高學歷「滿街跑」,畢業證書成了一張「繳費證明」後,除了在乎孩子的成績,你更應該教育孩子比讀書和成績更重要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習慣,斷絕壞習慣。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在斷絕孩子壞習慣的同時,也要改正自己的壞習慣。從現在開始,改變教養,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來得及!
作者簡介:田嶋英子
• 親職教育專家
• 1961年出生,畢業於廣島大學教育學院。已婚,育有3子,皆進入一流國立大學就讀(東京大學1人,神戶大學2人),親自實踐並驗證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 大學畢業後,至廣島縣內的高中服務,因懷孕生子離職。之後轉任大型補習班,負責模擬考業務並教授古文、國文科,輔導學生進入國立大學或私立名校。
• 2006年對只有考試的教育產生疑惑,於是辭去補習班的工作,開始從事協助為人母者強化教育子女的能耐。
• 2010年展開全國巡迴演講,與民眾深入討論教育議題,2011年擔任株式會社未來創造力的專任訓練師。
• 現為教育問題、家庭問題的專家,從協助解決孩子翹課、學習不佳、不良行為等煩惱,提供兼顧家庭與職場的建議以及如何子女長大成人後重返職場?如何創造生活的意義感?夫婦之間如何溝通等等,從女性所扮演角色的各種需要出發,給予強大的支援。
• 著有《如何讓孩子說出口、動起來?》
碩士畢業證書 在 畢業證書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一名男子阿宏(化名)去年2月間冒充國立交通大學碩士,應徵上某科技公司的網頁工程師職位,報到前製作假畢業證書後,於交資料過程遭公司人資查出履歷簡表與他的 ... ... <看更多>
碩士畢業證書 在 準備好辦理離校,但畢業證書要怎麼收藏呢 ... - 國立臺灣大學 ... 的推薦與評價
準備好辦理離校,但畢業證書要怎麼收藏呢 2019新款上市,收藏證書的好幫手,封面燙印霧金或霧銀校名。 ... 2019/06/25 ~ 2019/08/30 [博碩士畢業生不在此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