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今年初發佈的一份研究顯示,封鎖措施造成的壓力,使父母的壓力、沮喪、焦慮暴增,許多人感到難以放鬆、焦躁易怒、絕望、對事物失去興趣、恐懼與擔憂、沒耐性[1]。
家長在面臨生活工作兩頭燒與疫情焦慮,同時還承受長時間和孩子關在家的教養壓力,心力交瘁的情況下,於社群媒體上貼出體罰照片既是取暖也是抒發怨氣,似乎也不用特別嚴肅的看待,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6月25日媒體報導屏東縣社會處統計,今年與去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升級3級警戒期間,兒少保護通報量從275件下降至142件,減少近5成,這是代表兒虐事件減少嗎?
社會處表示,由於過去通報來源學校約占43%、警察占23%、醫療院所占7%,而親友鄰居只占不到1%,當孩子沒有到校,學校無法察覺即無法通報,社區居民間又因為互動與接觸減少,社會處憂慮是否有不少兒少虐待案件黑數藏在家裡沒有被發掘。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 防疫期間親子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體罰與兒虐的距離:用管教合理化暴力
在社會處提出憂心警告,呼籲鄰里間多關心鄰家小朋友,一起擔任社會安全網守護者的時候,對比之前的網路「¬罰站照片」蓋貼文大樓,我們不禁要嚴肅提出一項關聯:根據2019年出版的《異常的正常家庭》書中內容(作者為韓國作家金熹暻,曾參與國際兒童救護組織,現為韓國女性家族部副部長):「當大家和整個社會皆認為,父母或養育者體罰孩子在所難免時,對於虐待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在有大約一半社會成員接受可以對特定年齡層、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暴力的社會裡,被視為無關痛癢的體罰會如同毒菇般,茁壯為更趨嚴重的暴力,沒有任何遏止的方法。」作者語重心長表示,體罰跟兒虐的距離並不遠。
日前台中一名遭重摔27次的7歲柔道男童於6月30日傳出不治,各界悲痛,這些都是以管教或訓練為名,由輕而重變得不可挽回,那條碰觸孩子身體的線必須畫下,這是對權勢下的弱勢者必要的保護,他們身體弱勢,表達弱勢,心理上更是恐懼威權。
➤「世界上大部分的虐童事件均是一般人偶發性的體罰失控造成的結果,而非極度不正常的人蓄意行使的暴力。」[2]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課,學生通通在家遠距教學,沒想到親子多了時間相處,關係卻變得緊張,讓平常實施愛的教育的家長,都開始體罰了。
縣議員張雪如表示,疫情警戒間一般陳情減少,不過家暴陳情案件卻變多,而且還是兒童家暴,近一個月就有4起,陳情對象為國小3年級到5年級男女生都有,一位小五男童表示,玩電動太久被爸爸用衣架打了3下,覺得被家暴,所以打來服務處陳情,一位小四女童說,因為遲了10分鐘開電腦上課,就被媽媽打耳光,她覺得媽媽平時都不體罰,怎麼突然打巴掌,覺得被家暴了。
張雪如說,原來男童父母因疫情失業在家,父母多次因為他玩遊戲太久不寫功課斥責,最後爸爸受不了,拿起衣架對他體罰,他訝異平常都不會這樣,想到曾經上過反家暴演講,出現拿衣架打人畫面,所以看到爸爸拿衣架打人,就認為是家暴。
而小女童家父母工作正常,但常三催四請要女兒起床上課,最後疑似情緒失控才打耳光,而女童想到家暴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打巴掌,覺得委屈才跟她陳情,不過也說,媽媽最後有跟她道歉。
張雪如表示,不過了解後,這4起案件體罰程度尚輕,也非常態施暴等,學童們也覺得是自己沒做好才被懲罰,都能體諒父母,也承諾會好好在家上課。她指出,疫情警戒期間,本應是親子相處最多最好的時機,可是教育、經濟等問題,易讓家長情緒起伏不定。
➤建議家長可跟子女一起做家事、烤蛋糕或是玩桌遊等互動遊戲,來增進親子關係。[3]
■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步調,更悄悄改變了人際互動的樣貌。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升溫,愈來愈多公司採取遠端上班制度、社交聚會、公開活動陸續取消,出國工作、讀書的年輕人紛紛回台。一家人齊聚的時間變長,摩擦和衝突卻也增加了。
「享開心身心診所黃惠琪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是全面性、不分世代的。一來,疫情天天都有變化,大家要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也得時時留意健康狀況,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造成自己或家人的恐慌。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也讓許多人擔心工作受影響,收入可能減少、求職更加困難等。
每個人壓力都不小,卻又不得不關在家裡長時間共處。即使是一點小事,都可能變成衝突的導火線。針對特殊時期的家人相處模式,她提出幾點建議:
1. 劃分空間用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時間」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年輕世代本就更重視隱私。加上在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開始在家辦公,需要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醫師建議,如果家中的空間有限、無法做到「每人一間房」,不如制訂時間表,分配空間在不同時段的用途。例如,客廳早上是長輩看電視專用、下午孩子可在此安靜工作,晚上才是全家人共餐的時間。
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也建議,如果家中不只一個人需要遠端工作,大家每天早上可先確認彼此的行程,確保你們不會相互干擾。
2. 約法三章,家事不只是父母的責任
疫情期間,不少父母會為了兒女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例如幫忙顧孫子、為全家人採買、煮飯、洗好幾人份的衣服、多倒幾次垃圾等,「孩子本來已經獨立了,現在又回來跟爸媽討救兵,確實讓他們比較辛苦。」
黃惠琪醫師也指出,過往的家務分工往往是家庭成員權力角力下「不成文的默契」。像是爸爸要聽媽媽的、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就由吵輸的人去做。趁著所有人都在家,這段時間正好能讓大家約法三章,討論合理的家務分工方式。
3. 健康是個好話題,創造自然的親子互動
有趣的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很多50後世代的爸媽累歸累,卻也因為能被孩子依賴而感到欣慰。不少人到了50、60歲,工作屆臨退休、子女都獨立搬出家中。卸下職場和家庭的重擔,反而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擔憂也促使他們頻頻詢問孩子:「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
她認為,藉著這次機會,父母可以學會肯定自己,放下「不被需要」的恐懼。孩子雖然大了,但父母的協助和生活智慧仍幫得上忙。平常怕被嫌嘮叨、不知該怎麼和孩子聊天,這波疫情也剛好創造許多話題,討論買口罩的方法、關心彼此的身體狀況、一起檢查家中的酒精存量,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比起詢問孩子心情如何,現在關心他們的身體更容易創造對話。」黃惠琪指出,人有時候很難向他人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心情。但以健康為引子,家人之間可以自然地關心彼此。像是防疫期間該採買哪些物資、怎麼吃才能增強免疫力、彼此喜歡吃什麼等,對話輕鬆又不尷尬。
4. 做全家人都喜歡的事,紓壓又能增進感情
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正好適合家人一起發展共同興趣。喜歡靜態活動的人,可以嘗試學習烹飪、在陽台種香草、多肉植物、用精油幫彼此按摩等。不只紓壓療癒,還可以造福家人[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天下雜誌)「在家防疫你吼過小孩了嗎 爸媽如何不崩潰?」: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948
[2](蘋果新聞網「從罰站照到柔道男童離世 疫情下顯露的兒虐隱憂」: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701/JVL4OZPSRZCCLDBZCEGRBYECFA/
[3](自由時報)「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陳情家暴變多」: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91814
[4](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在家時間變長,易互看不順眼?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17840
➤➤照片
[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體罰 #虐童 #家暴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天下雜誌
蘋果新聞網
自由時報
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確診煮飯會傳染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講到我媽也很奇怪,他就確診的人還堅持要煮飯給我們吃 的評價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確診可以煮飯嗎的菜單和飲料推薦,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確診可以煮飯嗎的菜單和飲料推薦,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抱歉⋯問一下,吃到確診者做的食物會確診嗎-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熱線追蹤-七日後篩陽傳染力知多少 - YouTube 的評價
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之下顯露人心】
自5月15日開始,【全台三級警戒】,到現在延到7月12日。
當時候6月初發了關於【健身產業在控管人流及防護下營業】,那時候就有一堆人說,一個月而已,不會餓死。
當時候我就有提了,【事情絕對不是像蠢人說的那麼簡單】,原因很簡單:
★沒普篩(找不出無症狀的人)
★定出口號沒控管(政府不可能一家一家的去查,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做做樣子),(加上店家一忙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去看實聯制,跟測量體溫)
p.s,我去購物時,很多地方,根本不會主要要求要看,
★民生需求地方,像是市場、賣場,或者是一些營業地方,人流管制沒做之外,而且市場連體溫測量都沒有。
★加上新聞報的,有些人並不是立即發病,代表這些時間未必能管控好
其實這不單純是在抱怨,而是在反應執行度的事實(自已有外出去買東西,應該都會知道)
----------
在提出【控管營運計劃】,就開始有一些聲音,而我也來總結一下,像是:
★不要增加醫療人員的負擔!
★運動有辦法全程戴口罩嗎?
★如果有無症狀的,那怎麼辦
★健身器材有沒有辦法做好確實消毒
★當不管消費者、員工確診,要負責嗎?
★就算做好控管,你以為病毒會遵守嗎?
★健身房不通風(因為許多都在地下室)
★運動的時間長,相關的對於風險力高!
★非民生必須產業,本就就要配合停業!
好的,這邊我一個一個來回答。
==========
★不要增加醫療人員的負擔!
A:現在只要在外,機率就會提昇、從你出門的那一刻,在國外的拍攝,病毒傳染途徑,不是只有飛沫而已,有很多的相關專業的影片,可以自已去看。
(不然為什麼一直宣導,沒事不要出門)有些東西可以去查一下,
本人還沒當健身教練前,也曾經做過其他工作,像是工廠、7-11、辦公室(並不是每個地方通風都良好,並不是每個上班的空間都很大)
只要是出門,就會有機率的增加風險,別再說只有哪幾種行業會有特定,當然不可否認時間待的越長,風險越高。(但話說上班的時間好像也不短)
==========
★運動有辦法全程戴口罩嗎?
A:運動為什麼沒有辦法全程戴口罩,當然這些朋友一定看新聞,之前有人反應,運動戴口罩喘不過來,所以那時候開放做心肺的時候可以不戴(之前的新聞)
而現在來說,是警戒時期,在運動的時候,可以管制運動強度,以及教他們如何掌控自已身體,不要做超出負荷的強度運動,先維持就好,在這段期間身體的抵抗力也是很重要,因為有可能會面對更多的問題。
我們是專業人士,不是沒有受訓過的人,明知道現階段是非常時期,還一直強調效果。
(從體適能的角度來說,先有安全,其次效益)
(所以當你提出這些問題時候,請先耐心聽專業人士說明,謝謝)
p.s.現階段在趨勢看起來,的確是【新冠肺炎】是最可怕的,但多數人好像只記得有這種病而已,包含流感、慢性疾病、或者其他種種,請記得一件事情,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的出現,其他疾病就此消失。
疫苗很重要,但身體的自我免疫系統,也是很重要,對吧!
●計劃書提出方案:
就像我也知道,健身房的環境、通風,以及這些狀況下,被列為高風險,所以像是計劃書,我也提出,當空間容納人數,一個人至少設定為5-10坪。(一坪是180cm X 180cm)。
假設是:以最多10坪來計算的話
1000坪 除以 10,就是最多容納100個人,以這樣的空間計算做為基本值,減少接觸的空間。
(而健身房器材的擺設,都是有空間的,也是可以移動的,所以能夠因應警戒及消防安全走道空間下去更動方向位置)
==========
★如果有無症狀的,那怎麼辦
A:現在也沒有全民普篩(就算有,至少一週至兩週就要有一次,因為這是普篩,不是疫苗,檢查要常常有)
用體溫抓不到,但現在大部份的地方及公司,也是測量體溫的方式先做基本身體狀況的測量,無症狀的,不會只有存在健身房,請不要假定只有健身房會出現。
所以當你問我,如果有無症狀的,該怎麼辦的時候,我會問你,你上班的地方如果有,怎麼辦?
想要問別人這些問題的時候,先問問自已。
(不要老是認定別人的地方會出事情,難道你上班的地方都不會出現嗎?你又怎麼知道會不會出現)
●計劃書提出方案:
我們除了:
1、測量體溫
2、詢問身體狀況
3、請會員一進場就用肥皂洗手20秒
4、除了戴上口罩,再加上防護鏡及護目面罩
5、加裝電風扇及空汽清靜機
(並且採預約制的情況下,人數及名單都在控管範圍,更能以降低機率,如果只要有症狀中的不舒服,就先請他回去休息或,如果有超過1天以上,就建議他去做篩檢,不開放入內)
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是100%,何況大部份的地方都只是戴口罩而已,而且也沒規定要強制洗手。
這段期間,大家是為了想生活,絕對不是想染疫,就像很多人現在還在工作,絕不是為了好玩想染疫而工作,但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想辦法做的更好防護機率。
==========
★健身器材有沒有辦法做好確實消毒
●計劃書提出方案:
1、採用預約制,並且在時間內做排程(運動一休息、清場20分鐘,每個小時做消毒)
2、進場前傳表格,請每位運動,使用過哪些器材,紀錄下來,並在訓練後回傳,使休息時間可以立即針對使用的器材清潔
3、當如果有教練帶著時候,使用器材前使用酒精,使用器材用再使用酒精
4、並且當天營業結束完,用漂白水稀釋全場消毒。
在這樣的情況下,縮短清潔消毒的時間,對於許多地方,我們更能夠掌控對於器材的清潔。
==========
★當不管消費者、員工確診,要負責嗎?
A:我想請問問這些問題的人
如果在公司確診,你公司會負責嗎?
如果在賣場確診,會叫賣場負責嗎?
如果在市場確診,會叫市場負責嗎?
如果你去哪確診,會叫那些地方負責嗎?
當你不斷的在質問健身產業時候,你有去質問過那些地方要不要負責呢?
像是這樣的問題,不要用不同標準來質問別人,而是用這樣的問題,去問每一個人,包含你自已,假設你自已傳染給別人,你要負責嗎?
如果我們是希望大家都在高風險,何必提出【控管計劃書】,盡可能的將【環境清潔】、【個人防護】的方法提出,如果可以營運,也會請所有人遵照規則。
不想看到身邊有任何人染疫 ===> 相信這是你心中的想法,難道我們就不是這樣想嗎?你是人,別人不是嗎?我們不是嗎?
有句話說的沒錯,【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命沒了,都不用了】。
很多人會提出這個問題問我或者是別人,但當你在問別人的時候,你還有沒有在上班?
不要告訴我說,不上班老闆會開除我,你不會跟老闆講,你都不在乎我的生死,我為什麼要來上班。
(在別人提出計劃的情況下,檢視別人,但試問自已為了你我的安全,你們公司及你自已,做了多少的防護措施?)
==========
★就算做好控管,你以為病毒會遵守嗎?
A:沒錯,病毒的確不會遵守我們的規定,但如同上面一一提到的,在這樣的控管情況下,能減少染疫的風險,因此才會去思考、討論出這些方法。
但相對的,如果你們公司只有做很基本的,你覺得病毒會不會遵守你們公司的規定?
如果你反對,但你還有在上班,我想反問你,你覺得病毒會不會找上你?
你們上班時候會不會全程戴著護目面罩?
你們辦公室通風一定很好嗎?
你們有沒有加買空汽清靜機?
你們辦公室有沒有計算空間容納人數?
你們在辦公室傳遞資料,溝通的時候,有沒有都維持適當距離?
不要認為我在找碴,因為你要問別人有沒有做好之前,你自已又做了多少?
當你問別人問題時候,只要別人想的不夠完整,不夠完美,你可以不斷的追問,並且一副嘴臉好像很得意的樣子。
當別人問你這些問題的時候,你答的出來嗎?
除非你告訴我,你們的防疫措施是做到滴水不漏,並且提出一切的執行方法,那當然我既閉嘴電電。
==========
★健身房不通風(因為許多都在地下室)
A:是的,許多健身房都在地下室,的確通風狀況是要特別去注意的。
但相對很多地方,及大樓,通風狀況未必很好,像是許多地方的辦公室,大部份也不會開窗戶,尤其加上夏季,大家都熱到不行,怎麼還會想要開窗戶。
加上很多公司,空間就這麼大,用電量也控管,不允許還有加裝電風扇或者空汽清靜機,所以通風也未必比較好。
●計劃書提出方案:
1、所有出入口打開,使通風狀況更好
2、各區域加裝風扇,改善通風狀況
3、各區域加裝空汽清靜機,使空氣品質改善
先天的條件不足情況下,可以由後續的方法改進加強,並不是原先的條件這樣,就都沒有辦法去做改善。
==========
★運動的時間長,相關的對於風險力高!
A:在控管的情況下,運動的時間是約一個小時左右,如果跟去買東西比較起來,只有10-20分鐘,相對的是風險高很多。
但相對,許多辦公室上班,一天下來就是8-10個小時,難道風險就不高嗎?
當然另外一個問題是,辦公室人是大部份固定的,而健身房會有出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因此才採用:【預約制】、【身體狀況詢問管制】、【休息時間清場】、【社交距離拉長】,這些方法。
而辦公室雖然人員出入幾乎固定,但也無法掌控他們下班時候每位員工的行蹤,所以在這個問題點上,大家無法做到最好。
因此我們才會用【身體狀況詢問管制】來去做為控管。
Q:如果有人有狀況不報呢?
A:其實這真的不會只發生在健身房,相對的,如果你們公司也有這樣的狀況,你怎麼知道?
而我們的做法,就是如果他不說,但是在現場一直有咳嗽或者是怎麼樣大約1分鐘左右,就會關心了解,如果他還是一直這樣,就請他回去休息。
又或者有感冒的人,請他們提出藥袋證明,不是【新冠肺炎】,而只是一般感冒。
另一個點是,健身房的都是會員,基本上對於人流控管的狀況能夠更高,而一般非會員想進到健身房,是必須加入會員,所以都可以知道會員是誰,所以這些都可以事先先知道。
在前一天預約的時候,就先用【Line】或【FB】詢問身體狀況,當天時候再詢問一次,做好確認把關。【不怕麻煩,做好流程】
==========
★非民生必須產業,本就就要配合停業!
A:這個我就比較有話說了,如果你要說我們非民生必須產業,是的,沒錯。
但也有很多不是民生必須產業,反對的人,有去質問過他們為什麼還在營業嗎?
我們一個一個提出,如果有誤,請見諒,也請幫我修正,謝謝!
(事先聲明,這絕對不是在攻擊這些產業,我的立場,是大家在控管情況下,繼續營業,減少損失,而不是全部關閉)
★百貨業
(大部份百貨業裡面賣的是衣服、包包,或者是家電,等等有的沒有的)
如果以民生必須的話,我認為就只有餐廳跟美食街存在,或者是煮飯的家電這些
試問,不買新衣服,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包包,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鞋子,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家具,會有生命危險嗎?
★美髮業
試問,不剪頭髮,會被頭髮過長而捲到脖子發生窒息嗎?
★大部份的公司
如果公司營運的項目,不是賣吃的、做物流的,基本上,能算是民生必須的嗎?
當你在說我們不是民生必須的時候,試問你待的公司是民生必須的嗎?如果也非必要,你要不要先跟你老闆說,我們不是民生必須的,要關閉。
當然不要去說,什麼沒有買新鞋子,萬一我走在路上,被東西刺到,然後細菌感染,接著有可能潰爛,導致生命受到危害。
沒有買新衣服,萬一我衣服都破了,到時候沒衣服穿,在家裡因為冷氣開太強,而被結凍。
沒有買家具,因為睡覺的時候,沒有床,睡在地板,因為地板太硬而引發骨頭很痛,而睡不好,精神變差,而累掛。
你可以說胡言亂語,但也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真正非民生必須產業,其實有很多,當然我說,並不是要這些地方不能營業(因為我也沒有任何的資格跟立場去說),而是希望大家至少能維持住基本的生活。
在這段期間,【不求賺錢、只求溫飽】如此而已,不是只有我自已,這個產業有多少人,難道我們說話就單純為了自已能夠營業而已嗎?如果大家沒有一起變好,就算只有自已變好,那又有何意義?
==========
很多人會說,你就是在抱怨啊!
如果是單純的抱怨文,何必提出方法,就一直罵就好了。
當疫情發生的時候,所提出的決策跟作法,是要針對細節不斷的改進,而不是說停就停。
==========
★★★計劃書部份內容:
【影 響 單 位】
目前受到影響的有:
1、 政府
2、 台灣醫療體系
3、 房東
4、 業者
5、 相關工作人員
6、 消費者
發生了重大的事情,一定是上從政府單位、下至人民,全部都受影響,所以這也是我們先藉由此次疫情,提出更升級的方案,來請示這些方案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營業。
政府
1、 能夠安定基本生活房東
2、 幫助消費者健康
3、 協助政府來單位來處理部份的經濟及一連串會受影響的事宜,降低後續處理事情的成本
-----
【產業相關公告及各單位準備物品】
在目前得知有些產業是為近距離接觸,但在控管的情況下仍可以繼續營業,而健身產業也想提出,是否能在有管制及做法的條件下,恢復營運,以下幾點是列出來,為作法相關討論,當然我們也知道,在這樣的請求下,必須把許多事情做好相關的保護,再提出訴求。
而眾多健身房都是採會員或者訂閱制,出入人員都非常的清楚,可以做到更完整的管控,所以在於人員控管的情況下,更容易能夠做到完整配合及相關方法,並且設計新規範,讓所有來健身房運動的會員及學員,遵照指示說明,遵照配合,方得入內運動,如有不配合人員,則請他離場。
而所提供公告的方式如下
1. 健身房的官網公告
2. 健身房的粉專公告
3. 健身房的@Line公告
4. 健身房的門口公告
5. 用簡訊或者是社交軟體傳送訊息
★★則按照討論出來之建議方案,方得入內運動。
●健身房
1. 75%酒精、乾淨抹布
2. 消毒水(漂白水稀釋)
3. 測量體溫計
4. 肥皂、洗手乳、洗手液
5. 心跳監測儀器或手錶穿戴裝置
6. 血氧機
7. QR-Code簡訊實聯制
8. 實聯制紙本登計表
9. 電風扇及空氣清淨機
10. 距離測量之器具(像是2公尺的PVC管)
●工作人員
1. 一~二週足跡
2. 口罩及護目鏡(又或者護目面罩)
3. 75%酒精、乾淨抹布
4. 血氧機
●會員
1. 一~二週足跡
2. 口罩及護目鏡(又或者護目面罩)
-----
在控管下營運之建議】
1. 時間:營運時間也可較彈性,則可以配合做調整為8-10小時。
2. 員工:每天量測並且詢問每位員工狀況,如有發燒狀況,嚴禁入內,做好全員保護。
3. 入館:採用預約制,不僅可控管人流,也能清楚知道每個時段進出人員。
4. 營運:可用每小時之間做中斷,以便清潔消毒。
5. 紀錄:在於預約進來時候,每個人做哪些器材,做好紀錄,以便休息時間做清潔。
6. 空間:容納人數依照總面積之規劃出,現場可容納人數,並且不得超過,如約10-15坪為一人,這樣可按照面積之大小做為人流控管。
7. 日誌:每天做好所有人員進出管制簿、器材消毒檢查表、環境消毒檢查表、每日狀況回報,並且留存,以便如果第一時間發生狀況,可以做緊急控制及聯絡。
-----
【營運流程建議】
1. 每日工作人員,早、中、晚測量體溫(以37.5度做為標準)、血氧濃度、並且確認自已身體狀況無誤,才得上班。
2. 入內運動之前,全程戴好口罩及做好保護之護目鏡 or 護目面罩。
3. 入場運動前,先做QR-Code簡訊實聯制,接著測量體溫,並且詢問最近身體狀況,確認清楚。
4. 接著請每位入場者依序用肥皂洗手滿20秒,方得入內運動。
5. 在館內設置電風扇及空氣清淨機,依照現場劃分區域配置,做好區劃防護,及區劃通風。
6. 在運動過程中確實將人流適當距離做出劃分,不讓在場運動人員集中在一區,以免造成距離之群聚。
7. 請每位會員配合在進來運動期間,如實紀錄使用過的器材,並且在離場的時候繳交,以方便休息時間清潔。
8. 運動後也使用QR-Code紀錄在館運動時間(假設再掃一次會造成成本增加,或者哪些問題,則可以用紙本實聯制,紀錄時間)
9. 營運時間及中間休息時間,用酒精做好清潔消毒,讓下一個時間進來的會員能夠安心。
10. 並且在廁所放置酒精,以提供會員如廁時可以在坐墊上消毒。
11. 人與人之間做好距離的測量,如何測量距離(可到大賣場購PVC管,切約2公尺,隨身帶著,在運動時候以確保安全距離之考量。
12. 每天營運結束時,用漂白水稀釋,將今天環境進行消毒。
關閉區域:
1. 烤箱、蒸氣室、水療池
2. 淋浴間
3. 不開放現場任何飲食(並且請會員盡量帶有吸管之水壺,這樣亦可不用脫口罩喝水)
因目前疫情之關係,所以像是烤、蒸氣室、水療池,都可能需要脫口罩進行,且空間來的更密閉,所造成之風險有可能較高,且現階段淋浴間有可能為多人共用,所以暫不做開放,只開放洗手間,並且定時消毒清潔,確保如廁者的健康狀況。
==========
【越是知道風險高、越是要討論改進】遇到事情就是要動腦想辦法,而非坐以待斃。
支持三級,減少醫療負擔絕對是好事,但很多事情,真的一體兩面,現在新聞有越來越多人快生活不下去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壓力,家庭、小孩、爸媽、甚至貸款,有些事情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可以說的如此輕鬆。
加上最近餐飲業也是死傷慘重,那些原本就在風景區做生意的,沒人出去消費,他們怎麼生活?(謎之音:關那些人什麼事情,我們是在罵遊客不怕死)
很簡單,沒遊客,那些人幾乎是等著收店,等著倒掉,你們一出征那些人,人流減少,自然消費也減少,誰替他們負擔?
如果你今天為了生存出去工作,被別人出征,你心情會很開心嗎?都不會當一回事嗎?
【警戒,不能放鬆,但如果你不斷的說別人的產業不要開放,說會有增加風險,那請用同樣標準,你也不要去上班,反正一、兩個月不會做不會餓死,不是嗎?】
【共同討論,找出問題,改善執行】這樣才會更好。
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身為前RT(對,我轉職了)(RT=呼吸治療師)
我必須說,賈永婕的善心是在讓人感佩,光是想他一通一通電話募捐的情景,我都要忍不住紅眼眶…
(對,我就是聽到救護車聲也會不小心哭出來的人)
#但與此同時不免擔憂
我不擔心人力,因為就算忙不過來還是有很多住院醫師和護理師會對我們伸出援手。
我不擔心他們會累,因為我知道他們就算累也會堅守崗位直到交班完成。
有人說這東西裝上去了又不用調整,我也不擔心他們會因此懈怠,因為RT對心肺的了解已經到了刁鑽至極的程度了,他們使用了一個東西就會極盡所能的發揮它完整的療效。
那我到底在擔心什麼?
【#我擔心他們暴露在更高的感染風險】
可能有人要說,這東西有研究,感染風險比氧氣鼻導管(cannula)還要低,怕個屁?
https://i.imgur.com/XOU2H0N.jpg
廠商做出來的研究如此完美,這根本是窮擔心!
首先~#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人力去衛教病患嗎?
使用這個東西要戴口罩;
咳嗽的時候也不可以把口罩拿下來;
口罩濕掉了就要更換口罩;
不可以拉扯脆弱的管路不然就會破損漏氣;
不可以把嘴巴打開,要用鼻子呼吸;
不可以因為加濕加熱的氣體太悶熱就把它拿掉暫停使用…(真的很悶,我被屁孩病人拒絕吵鬧過無數次)(小孩子不懂事我不怪他,我自己戴過也不喜歡)
諸如此類的衛教,#我們有時間告訴病患,#並且有時間監督,#並且病患在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還學習力100分嗎?
我感到懷疑…非常懷疑。
#如果病患沒辦法好好遵守衛教內容,#那麼所謂高流量的氣流就會以每分鐘40-60公升的流速,#沖刷病人的呼吸道,#帶著飽和濕度混合水蒸氣,#瀰漫整個病室。
註:一般氧氣鼻導管的流速是2~6L/min
一般氧氣面罩的流速是5-8L/min
non-rebreathing面罩最高也才開到15L/min
並且以上兩種面罩皆不會直接沖刷呼吸道,而是要靠病人自主呼吸含較高濃度氧氣的空氣。
請問這個情況下,我還期待結果會如同研究般樂觀完美嗎?
#我真心的擔心他們…
真心的希望基礎建設(負壓等等)和醫院人力管理可以趕快完善,才不會有了米卻沒鍋子煮飯。
===========================
再來(跳一下),我還覺得疑惑。
也許脫離臨床跟不上時代,我不知道為何會想要買airvo這台機器?
在醫院,加護病房每個病床的床頭牆上都會有至少兩組的空氣和氧氣氣源(O2 & air piping)
https://i.imgur.com/cuyVJx3.jpg
為什麼會選擇使用AIRVO這種含有空壓機和潮濕加熱器的組合機器,然後再另外接牆上的氧氣,然後機器沒有蓄電,電源被踢掉了就會直接沒風,沒有蓄電功能的這種居家型的呼吸器呢?
https://i.imgur.com/fvOHR9F.png
也許有的比較舊的醫院,一般病房只有氧氣氣源,並沒有空氣氣源,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合理解釋了…但確診病患,如此血氧不穩定的狀態,真的會放在只有一個氧氣氣源的普通一般病房嗎?
還是說他們要依賴機器的警報來監測管路有沒有凹折,氣流有沒有穩定?除非病人意識已經昏迷,沒辦法訴說,但血氧機與EKG monitor的警報不是在病人有生命徵象改變的第一時間就會告訴你了嗎?airvo的警報沒辦法連結到ICU護理站的中央監測系統,但生命徵象的可以呀!
另外,在機器缺乏的情況下,我們如果有病人不需要這台機器了,當然希望可以馬上轉給下一個需要的人使用,但airvo這台機器不行,氣體在機器內部會經過一些無法更換的部件,所以這台機器卸機之後必須經過一連串的自潔步驟、烘乾,確保沒有傳染疑慮了才可以轉手給下一個人使用,這不是超級麻煩的嗎?
https://i.imgur.com/vVCQ4cn.jpg
機器烘乾中~
說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我到底在為反對而反對什麼,儘管有如此多的缺點,但HFNC就是棒棒就是要用阿!
其實你有更好的選擇(乾我好適合當廠商)
https://i.imgur.com/xI0Sh9K.jpg
這是只能在醫療機構使用HFNC的方式(Optiflow)
*連接中央氣源,不用怕空壓機故障掛點需要維修
*用完,整套管路直接丟棄,外觀消毒即可馬上使用
*潮濕加熱器是每一台呼吸器的標配,氾濫到不行,如果壞掉隨時有備品可以用(型號MR850)
*有機械式的氧氣混合裝置(O2 blender)可以調整精確的氧氣濃度,不用像airvo一邊調氧氣流量一邊看他監測的氧氣濃度數字有沒有變動,節省人力(而且blender這東西真的超級超級難壞掉的)
*便宜,很便宜,就是比airvo便宜
那為什麼品牌一樣是費雪派克,廠商不讓賈永婕買這種或是兩種混搭呢?
我只能想到一個善良合理的解釋,
是不是這套拋棄式管路型號停產了?
我離開醫學中心3年了也許物是人非。
也許有人會嫌我老派,守舊不用新型機器
不過一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一樣好用的機器,我這人就是貪小便宜喜歡效益最大化(嬸味都出來了)
.
好,以上就是我心中盤旋了兩天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謝謝大家有耐心看到這邊。
啊啊對了,
我看到有個人fb的貼文解釋為何他們稱HFNC是救命神器
https://i.imgur.com/sKgpHUq.jpg
其實還有一個超棒的救命神器
可以讓你就算到了必須插管使用侵襲性呼吸器的情況,也可以吃飯、喝水、說話,還可以接著呼吸器讓你不會喘甚至不用自己呼吸哦!
氣切管就是如此巨神兵一樣的存在~
人家美國人急性呼吸衰竭插管超過兩個禮拜後用氣切養病半年後拿掉氣切還是一尾活龍
大家有機會的話也要試試看唷揪咪
(不好笑不要嗆我嗚嗚)
我最後的臨床職業是居家呼吸治療師,很多可愛的病患用氣切還可以啃雞腿,可以暫時脫離呼吸器去國小走操場(疫情前),還可以跟老伴互相鬥嘴皮(其實是中氣十足的冊…),請大家不要因為不捨,而犧牲了插管的親人最後能有點生活品質的機會。
嘴巴插著一根吸管(氣管內管)半年跟脖子開個洞,我會選後者,也就是氣切,至少我的嘴巴可以有尊嚴的閉起來,不會翻個身口水就流了整個枕頭頭髮都是…
我真的太多話了,對不起
真的講完了,下台一鞠躬』
[問卦] Re: [新聞] 救命神器要來了!賈永婕2天募到6804萬 火速送HFNC到各大醫院 https://disp.cc/b/163-dHFp |新聞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343305625807088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抱歉⋯問一下,吃到確診者做的食物會確診嗎-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抱歉⋯⋯各位我真的不知道,所以想問一下,因為很長叫外送,想知道如果剛好是確診者做到的餐,(因為現在滿多無症狀的),(如果剛好不是知道自己確診 ... ... <看更多>
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熱線追蹤-七日後篩陽傳染力知多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近期國內單日 確診 數居高不下,累計超過百萬人 確診 ,無症狀或輕症的 確診 者,隔離第七天過後,不用篩檢就可以戴口罩外出。不過有不少民眾到了解隔日當天 ... ... <看更多>
確診煮飯會傳染嗎 在 講到我媽也很奇怪,他就確診的人還堅持要煮飯給我們吃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大家,我居隔五天後篩陰,現在會偶爾咳嗽,還會有時咳出痰,請問我要再喝清冠一號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