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展親子攻略 — 02最終篇(剩兩天一定要去喔!)
又是一個連假,大家準備好三天的放電行程了嗎?
這週,小佳老師要與扣扣老師帶來「#台灣設計展攻略2」,再介紹兩個有趣、也很適合帶孩子前往的展場!
-
週間趁著孩子上學的時候,又去了趟 台灣設計展 Taiwan Design Expo,逛完新竹公園展區頗受好評的「O循環設計展The Loop」與「超連結Hyper_Link」。這兩個展不大,但在過程中,卻一直覺得可以給孩子很多的想法。
📍「超連結Hyper_Link」用滿滿科技與互動,真實感受科技如何串聯生活。
由 志祺七七 與 曾令理 策展人共同打造。這是個會讓人印象深刻的展場,不只是因為展場太時尚,更因為太貼近我們的生活。
在這裡可以透過互動,覺察並思考科技對我們影響的同時,也能透過多位Youtuber與科技產業人士的訪談,很直接的體驗「高科技」是如何無所不在的影響著所有人。
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最後的小區域,裡面展示出各種時期、不同的產品,在這裡可以看到復古的3.5吋磁碟、任天堂;也有最新的電子紙、MacBook...透過會引起驚呼與懷念的物品,重新審視自己各個階段對科技的使用與依賴,我覺得是整個展場很漂亮的收尾。
=========================
👉🏻扣扣說:進館前可以問問孩子
。 你覺得未來手機會長成什麼樣子?
。 如果你是設計師的話希望他能有什麼功能?
。 如果有一天沒有手機跟網路你覺得世界會發生什麼事?
。 請爸媽分享以前的bbcall小故事、寫信的小故事。
=========================
📍絕對會引發很多思考的「O循環設計展The Loop」,帶著孩子一起想像如何對環境更友善。
由 W春池計畫 / W Glass Project 與 究方社 一起打造「循環設計展」。展場不大,分為黑、灰、白三區,分別代表著:發現問題、思考與行動。
展覽先由黑色展間出發,透過各界人物的採訪,提出六大面向,可以讓人去思考的環境循環的問題與觀點,在這裡最特別的是由玻璃瓶組合而成的燈塔,搭配耳機內傳來的碎玻璃聲,是對於循環觀點的無限省思。
由體感互動風鈴串成的灰色展間,帶領大家一起過渡到行動。白色展間不只有漂亮的玻璃沙作為亮點,策展者以有聲的人物專訪片段,以及平面搭配實體呈現的介紹,帶領參觀者可以很明確的瞭解,目前已經有哪些可觸及的行動,還有自己能做到哪些。
是個我會推薦父母親們,一定要帶孩子前往的展場!
=========================
👉🏻扣扣說:進館前可以問問孩子
。 家裡有什麼回收物是每週都要資源回收的?
。 為什麼一定要做回收?回收會讓地球發生什麼事?
。 列出家裡的資源回收計劃
=========================
-
如果逛完展覽還有時間,很推薦大家搭乘接駁車前往舊城區,在舊城區,一定要逛逛都市循環設計的代表「東門市場」!
這裡很具體展現了新竹市將「循環設計」導入都市治理的概念——透過支持青年創業、在地商家的互相扶持,讓原本一度沉寂並成為犯罪死角的東門市場,變成一個充滿活力,還有很多美食的地方!是一踏進就會感到驚艷的奇妙空間。
-
展期最後兩天,排隊應該是少不了,大家可以參考我們這兩週的攻略,選出覺得最適合自己與孩子的展區,排出順序慢慢逛喔!
#封面照片轉自: 林智堅 市長的臉書~
#還有兩天後站有超大盪鞦韆沒有玩到
#大家若有前往都歡迎在下面與老師們分享照片與心得喔
#小佳老師推薦親子哪裡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TechaLook 中文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 Tech a Look的 凱文為各位開箱介紹 ASRock 華擎主機板,以下就是FM2A75M-ITX主機板的產品特色 : - 支援 AMD Socket FM2 腳位中央處理器 : AMD APU 中央處理器整合CPU和GPU顯示技術, 並支援AMD Dual Graphics 功能,而A系...
「磁碟0磁碟1順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小人小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我是愛咪黃-Amy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OSSLab Geek La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TechaLook 中文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請益] OS內硬碟順序問題- 看板hardware 的評價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教學】如何變更電腦磁碟代號(Windows 10) 讓D槽變E槽 的評價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2022開機磁區跑掉-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2022開機磁區跑掉-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bios開機順序找不到硬碟的推薦,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bios開機順序找不到硬碟的推薦,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bios開機順序找不到硬碟的推薦,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我是愛咪黃-Amy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快速鍵! 你平常會用那幾個?
我應該會不到10個QQ
#存檔
F5------重新整理
DELETE-----移除
TAB----改變焦點
CTRL+C-----復制
CTRL+X-----剪下
CTRL+V----貼上
CTRL+A-----全選
CTRL+Z-----復原
CTRL+S-----儲存
ALT+F4-----關閉
CTRL+Y-----恢復
ALT+TAB-----切換
CTRL+F5---強制重新整理
CTRL+W----關閉
CTRL+F----搜尋
SHIFT+DELETE永久移除
CTRL+ALT+DEL工作管理
SHIFT+TAB-反向切換
CTRL+空格--中英文輸入切換
CTRL+Shift輸入法切換
CTRL+ESC--開始功能表
CTRL+ALT+Z QQ快速提取消息
CTRL+ALT+AQQ截圖工具
CTRL+ENTERQQ發消息
【視窗】+D顯示桌面
【視窗】+R開啟“執行
【視窗】+L螢幕鎖定
【視窗】+E開啟我的電腦
【視窗】+F搜索檔案或資料夾
【視窗】+TAB專案切換cmd----CMD指令提示符
鍵盤便捷鍵
F1說明
CTRL+Z撤消
F2改名
CTRL+O開啟
F3搜索
SHIFT+DELETE永久移除
F4位址
DELETE移除
F5重新整理
ALT+ENTER內容
F6切換
ALT+F4關閉
F10功能表
CTRL+F4關閉
CTRL+A全選
ALT+TAB切換
CTRL+C復制
ALT+ESC切換
CTRL+X剪下
ALT+空格鍵視窗功能表
CTRL+V貼上
CTRL+ESC開始功能表
拖動某一項時按CTRL復制所選專案
拖動某一項時按CTRL+SHIFT建立捷徑
將光碟插入到CD-ROM磁碟機時按SHIFT鍵阻止光碟自動播放
Ctrl+1,2,3... 功能:切換到從左邊數起第1,2,3...個標簽
Ctrl+A 功能:全部選中目前頁面內容
Ctrl+C 功能:復制目前選中內容
Ctrl+D 功能:開啟“加入收藏”面版(把目前頁面加入到我的最愛中)
Ctrl+E 功能:開啟或關閉“搜索”側邊欄(各種搜索引擎可選)
Ctrl+F 功能:開啟“搜尋”面版
Ctrl+G 功能:開啟或關閉“簡易收集”面板
Ctrl+H 功能:開啟“曆史”側邊欄
Ctrl+I 功能:開啟“我的最愛”側邊欄/另:將所有垂直平鋪或水平平鋪或層疊的視窗恢復
Ctrl+K 功能:關閉除目前和鎖定標簽外的所有標簽
Ctrl+L 功能:開啟“開啟”面版(可以在目前頁面開啟Iternet位址或其他檔案...)
Ctrl+N 功能:新增檔案一個空白視窗(可變更,Maxthon選項→標簽→新增檔案)
Ctrl+O 功能:開啟“開啟”面版(可以在目前頁面開啟Iternet位址或其他檔案...)
Ctrl+P 功能:開啟“列印”面板(可以列印網頁,圖片什麼的...)
Ctrl+Q 功能:開啟“加入到過濾清單”面板(將目前頁面位址傳送到過濾清單)
Ctrl+R 功能:重新整理目前頁面
Ctrl+S 功能:開啟“儲存網頁”面板(可以將目前頁面所有內容儲存下來)
Ctrl+T 功能:垂直平鋪所有視窗
Ctrl+V 功能:貼上目前剪貼簿內的內容
Ctrl+W 功能:關閉目前標簽(視窗)
Ctrl+X 功能:剪下目前選中內容(一般只用於文字動作)
Ctrl+Y 功能:重做剛才動作(一般只用於文字動作)
Ctrl+Z 功能:撤消剛才動作(一般只用於文字動作)
Ctrl+F4 功能:關閉目前標簽(視窗)
Ctrl+F5 功能:重新整理目前頁面
Ctrl+F6 功能:按頁面開啟的先後時間順序向前切換標簽(視窗)
Ctrl+F11 功能:隱藏或顯示功能表列
Ctrl+Tab 功能:以小功能表方式向下切換標簽(視窗)
Ctrl+拖曳 功能:儲存該連結的位址或已選中的文字或指定的圖片到一個資料夾中(儲存目錄可變更,Maxthon選項→儲存)
Ctrl+小鍵盤'+' 功能:目前頁面放大20%
Ctrl+小鍵盤'-' 功能:目前頁面縮小20%
Ctrl+小鍵盤'*' 功能:恢復目前頁面的縮放為原始大小
Ctrl+Alt+S 功能:自動儲存目前頁面所有內容到指定資料夾(儲存路徑可變更,Maxthon選項→儲存)
Ctrl+Shift+小鍵盤'+' 功能:所有頁面放大20%
Ctrl+Shift+小鍵盤'-' 功能:所有頁面縮小20%
Ctrl+Shift+F 功能:輸入焦點移到搜索欄
Ctrl+Shift+G 功能:關閉“簡易收集”面板
Ctrl+Shift+H 功能:開啟並活化到你設定的首頁
Ctrl+Shift+N 功能:在新增視窗中開啟剪貼簿中的位址,如果剪貼簿中為文字,則呼叫搜索引擎搜索該文字(搜索引擎可選擇,Maxthon選項→搜索)
Ctrl+Shift+S 功能:開啟“儲存網頁”面板(可以將目前頁面所有內容儲存下來,等同於Ctrl+S)
Ctrl+Shift+W 功能:關閉除鎖定標簽外的全部標簽(視窗)
Ctrl+Shift+F6 功能:按頁面開啟的先後時間順序向後切換標簽(視窗)
Ctrl+Shift+Tab 功能:以小功能表方式向上切換標簽(視窗)
Alt+1 功能:儲存目前表單
Alt+2 功能:儲存為通用表單
Alt+A 功能:展開我的最愛清單
#資訊來自line
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OSSLab Geek La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6019118603397
分享資安前輩 Kuon大大文
剛好上禮拜收到了一座 WD DUO 3TB*2 Raid 1
用戶說沒有設定密碼
就算沒有設定用戶密碼 一樣有eDEK密鑰
預設就是全扇區AES硬體加密
拿起昂貴資料救援設備來分析.
PC3000 跟MRT,從韌體Module 25,38讀出來
WTF?Keyblock (eDEK不正確)解密錯誤...
好 OSSLab Geek Lab還算看得懂論文跟原始碼
eDEK除了韌體外,在硬碟Lba也有備份
https://github.com/andlabs/reallymine/issues/45…
不同晶片的 Keyblock LBA位置
3 TB 5860528160
3 TB 5860529539
3 TB 5860533120
都翻過了 都是00 都沒有eDEK...
學前文Kuon大大查簽名
57 44 76 31
53 59 4D 57
53 49 6E 45
57 44 01 14 都失敗.
https://github.com/andlabs/reallymine/issues/15…
這案子搞到頭有點痛..看起來是都沒有人對WD DUO JMS561做過完整加解密分析.如果如同前文只是主控版損壞那就簡單..晚點再從與Usb to Bridge EEPROM內找看看eDEK
看不懂前文請先看這篇
https://www.osslab.com.tw/wd-usb-aes-recovery/
資料救援真的不一定會100%成功,只是我們會盡力研究與處理.
#OSSLab
咚!
#資料救援
這兩天剛好有朋友資料掉了,也是 WD 外接硬碟系列,來分享我今年的處理過程。
這篇會是個長篇,各位看倌要有心理準備 XD
也因為早就預期是個長篇,所以想了很久卻一直沒有開動。
====
[為什麼需要救援]
7 月份辦公室事故,樓下的高溫粒子沿著 1) 管道間 或 2)玻璃帷幕與牆壁中間的夾縫 亂竄,管道間旁,除了窗戶冷氣外,還堆了一堆易燃雜物 (紙 & 塑膠包材),這些雜物熔點一到自燃,所以我在路邊吃冰淇淋的時候,可以看到火苗從窗戶冒出。
吃冰淇淋的同時,我念茲在茲的只有硬碟(裡面的資料),因為備份用的幾十 TB 硬碟平常是離線儲存,擺在鐵櫃裡,而鐵櫃離火源非常接近....
幸好火源在窗戶旁邊,所以很快被發現並被撲滅。
到我可以進入現場,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鐵櫃,手摸到鐵櫃的第一感覺,更,鐵櫃是溫熱的 :(
最重要的那顆 16TB 硬碟,是鐵櫃內最靠近火源的角落,連外包裝的紙盒都是燙的...,而且紙盒的底部,黏在鐵櫃上,我用力拔出來...
熔化了 :( 心都涼了!(拍一下驚堂木)
由於 1) 當時已經晚上 6 點左右,雖是夏日但天色已晚,室內當然因為事故無光源 2) 事故中間,開放進入現場不到 5 分鐘又撤離,二次燃燒
所以,為了避免可能的三次燃燒(?),當下我就把 16TB 隨手一扔,連放進可以上鎖的鐵櫃都沒有,先搶救其他設備,逃離現場。
因為我以為沒救了。物理毀損ㄟ...
====
[取出硬碟]
事後回想,把那顆硬碟隨便一丟,是個 #潛在的錯誤,因為如果後來建築物又發生什麼狀況,那硬碟可能就真的找不回來了。
我使用的外接硬碟,是 WD My Book Duo 16TB,USB 3.0,外觀可以參考 [1],是亮銀色的外觀。
事故第一晚,我想來想去,都覺得我太心急了,雖然那個外接盒,看起來快要 1/6 的比例熔掉,像是面積用 3x2 六等份排列時缺了一個角,是真的熔了一些東西。
硬碟外接盒,外包裝是紙盒,紙盒內還有一組保麗龍用來固定硬碟外接盒,紙盒在鐵櫃內,鐵櫃還在,紙盒和鐵櫃接觸面僅有焦掉,代表熔點低於這兩者,Google 查了一下保麗龍和塑膠熔點,研判是保麗龍和塑膠被(鐵櫃傳導熱度)熔掉,溫度僅需要 50C~60C,也查了硬碟工作時溫度,大概還撐得住 70C 高溫。
覺得應該慎重點,隔天就去把那顆熔掉的外接盒帶出來研究。
這個外接盒是自帶 2 顆硬碟的,買來插電就可以使用,所以原本也不知道裡面長什麼樣。
前面所提到的,亮銀色部分,研判是熱塑型塑膠,遇熱整個都軟化變形了,變形完一冷,就又固定住了,也就變得很難拆。
我在拆解的時候,很怕塑膠去黏到硬碟的軟板或是堵住氣孔,那就麻煩了,幸好沒有。原來,塑膠裡面是一個(有各種小孔呈網狀的)鐵盒子,硬碟和控制電路板,都在鐵盒子裡面,變形過的塑膠只有黏在鐵盒子外圍。
鐵盒子打開後,硬碟除了有碳粒附著和焦味外,外觀看起來都沒有受損。硬碟拆下來,我就把鐵盒子和塑膠丟掉了。
====
[資料救援前置作業]
事後回想,那個鐵盒子上面還有控制電路版,我在沒有確認電路板(或上面的 ROM)是壞掉的狀況下,就把它丟掉(因為塑膠碎片整個卡在上面,不想聞那個味道),是個 #潛在的嚴重錯誤。萬一外接盒的 1)控制晶片 2) I/O 演算法 3) 金鑰產生方式,依賴硬體,那我就真的救不回來了!!
獲得硬碟之後,因為外接盒(殘骸和那個鐵盒子)被我丟了,所以要再買一組新的。
當我上去 PCHome 看時 (原本的也是 PCHome 買的),我找到的是 [2],同樣都是 WD My Book Duo 16TB,[1] 和 [2] 的區別在一個是 USB 3.0,新的是 USB 3.1。
舊款 USB 3.0 的在別的購物平台有賣,牌價要 2 萬多,新款 3.1 的只要 1 萬 6。
#第一個抉擇來了,要買新款還是舊款?新款便宜個好幾千元,I/O 傳輸速度還比較快 ...
後來我決定打電話,問 WD 的代理商聯強,我還記得是在高鐵接駁車回台南市區的路上。舊款各種容量它們庫存都還有貨,但 16TB 的只剩一台。
#第二個抉擇來了,如果控制晶片都一樣,要買最小容量 6TB 就好,還是要跟原本一樣,買到 16TB?這關乎到 $$$$$$ 啊 ...
我後來決定買舊款,因為我怕新款的控制晶片不同顆,而且買了一樣容量 16 TB,因為在跟聯強工程師通話過程中,得知一個資訊,我覺得我得 Sector-by-Sector 複製了 ....
聯強:「WD 這個系列有 AES 加密」
我 :「我知道,但我沒有開啟,我也沒設過密碼」
聯強:「#就算你沒有設密碼_它還是有一組預設金鑰_而且是硬體加密」
我 :「...」(我瞬間知道這代表的意義,以及對救援難度的增加!!)
SATA-to-USB 轉接線,由於我手上原本的線材也在辦公室,當然得重買新的,跑去北門路買了 2 條。
====
[第一次救援]
在真的討論救援前,讓大家瞭解一下目前的資料架構。
軟體 -- USB -- 硬體
軟體: Data -- Linux EXT4 -- Linux LUKS -- USB
硬體: USB -- Firmware -- HDD
其中,LUKS 作了一次加密,Firmware 層又作了一次加密。也就是將硬碟拔出外接盒的時候,是 2 層加密,LUKS 的密碼是我設的,外接盒 Firmware 設的密碼,#我不知道!!
舊的外接盒中的硬碟,稱為舊硬碟,新的類推。
由於不知道新的控制晶片,會不會偷偷寫入 metadata 到舊硬碟,我不敢貿然的將舊硬碟插入新的外接盒,所以,我直接用 2 條 USB-to-SATA 傳輸線,採用 Linux dd 整顆對拷。
對了,我在拆舊硬碟的時候,有特別注意硬碟的順序。
每一次 copy 前,我都會檢查 3 次命令列參數和磁碟資訊,看看 if 和 of 有沒有設反 (設反就會把舊硬碟資料覆蓋過去....)
#三十小時過去,16 TB 總算拷完
拷完將新硬碟插回新的外接盒 (儘量不使用舊硬碟),這樣就搞定收工了。
.
.
.
.
.
.
.
.
.
.
.
.
.
(USB 接上電腦) WTF!!!Linux 認不到 LUKS Header,這樣代表在 Firmware 那層的解密就有問題了!我可是 Sector-by-Sector 對拷,怎麼會這樣?
#啟動備案,透過 USB-to-SATA 傳輸線直接對新硬碟 I/O,直接在這層就先破密,不使用外接盒。
為什麼會有備案呢,因為我以前讀過 "got HW crypto? On the (in)security of a Self-Encrypting Drive series" 這系列文件 (參考附圖一),知道 WD 外接盒系列加密演算法有漏洞,想說趁這個機會練習一下。
找了一些 GitHub 專案,要來對 WD 外接盒加密過的硬碟,進行破密,結果一直出現錯誤訊息,回去看 Source Code,發現是 Signature 找不到。
回去對照簡報檔 和 Source Code,發現外接盒 Firmware 會將 Metadata 存到硬碟的尾部,為了識別 Metadata,有一組固定的常數 Signature。
沒有找到 Signature,當然就意味著無法讀取正確的 Metadata。仔細讀過工具的 Source Code,發現沒有支援 8TB 的 offset (用來定位硬碟尾部位置),新增了一組我自己算的 offset,還是沒有找到。
有可能是我算錯,所以我改寫了工具,直接在一個比尾部更大許多的範圍,開始暴力搜尋 Signature,還是沒有找到。
囧了,只好直接拿起 Linux hd 指令,看 hexdump 結果,在我搜尋許多位置後,在 4TB 位置,觀察到一件事,就是 4TB 之後的內容都是 0x00!!
不對啊,我記得我這組外接硬碟使用超過 2/3 了,在有加密的情況下 (而且這個情況是雙重加密),不可能大量的 0x00 啊 ...
我重新思考了所有可能性,最後,發現了一件事情,我新買的 USB-to-SATA 傳輸線,外包裝盒寫著 "支援 4TB",它又沒說是 "最大支援 4TB" 阿 @@ TMD 採到雷!!!
我要找的 signature 會配置在硬碟的尾部,也就是 4TB~8TB 之間,傳輸線讀不到,當然找不到。
====
[第二次救援]
第一次救援的時候,我們家三寶還沒出生,中間那個禮拜特別忙,忙完三寶就出來 "Hello World!!\n" 了,所以,第二次救援已經是在月子中心處理的 XD
這次不用(雷雷的) USB-to-SATA 傳輸線了,請家裡人從光華帶了一台 4bay 的外接盒,有確認支援到單顆 8TB,而且故意挑沒有 RAID 功能。
#RAID!各位看完前面的描述,都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情。WD My Book Duo 的 16TB,是由 2 顆 8TB WD 紅標組成。
當外接盒 WD My Book Duo 插進電腦時,預設只會出現一顆外接硬碟。也就是說,這個外接盒的預設模式,要麼是 JBOD 要麼是 RAID 0 (以下通通簡稱 RAID-like)。這也是我前面提到,我必須特別注意,2 顆 8TB 硬碟順序的原因。
#六十小時過去,真 16 TB 總算拷完
.
.
.
.
.
.
.
.
.
.
.
.
.
(USB 接上電腦) WTF!!!Linux 認不到 LUKS Header,這樣代表在 Firmware 那層的解密就有問題了!我可是 Sector-by-Sector 對拷,怎麼會這樣?
#啟動備案的備案,不對,我沒有備案的備案了阿...
我用前面提到的改寫過的工具,直接在一個比尾部更大許多的範圍,開始暴力搜尋 Signature,還是沒有找到。但硬碟尾部是有亂碼資料沒錯。
重新翻閱文件 "got HW crypto? On the (in)security of a Self-Encrypting Drive series" ,你會發現文件是針對 WD 的 My Book 和 My Passport 系列的外接盒,這些都是單顆硬碟的外接盒。我的是 My Book Duo,多了個 Duo 也就多了個 RAID-like 的行為。
很好,我的情況 no prior art .... 那麼現在的硬體處理資料的流程將會是:
#第一種可能,USB -- AES -- RAID-like -- HDD
#第二種可能,USB -- RAID-like -- AES -- HDD
#第三種可能,USB -- 我不知道 -- HDD
而韌體面,Signature 也有可能換一個未知的,但這點和上面的資料流程,都非得對韌體逆向工程才會知道。
我甚至都已經想過,寫 Linux 上的 FUSE 或 dm-* module,自己疊 RAID-like + AES 的透明轉換層 ... 如果我知道 AES 的 Key 的話,#可是我不知道阿。
坦白說,這個時候,我心都涼了,#我真的覺得救回來的機率很渺茫了。
要特別注意,這時候無論是新硬碟在 WD My Book Duo 裡面或是 4bay 外接盒,都無法正確判斷是 LUKS。
我可是 dd 的說,雖然不是 ddrescue,但拷貝過程就算有 bit error,對解密的錯誤擴散過程,也相當有限阿,除非好死不死,bit error 剛好發生在 Metadata 結構吧。
====
[第三次救援]
#這時候有馬比無馬好,有馬才能當活馬醫 XDD
我想說,好,至少我已經有一份 1:1 的備份了,把舊的硬碟按順序,插上新的 WD My Book Duo。
視窗彈出來了,不是小算盤,是 GNOME Disk 彈出來要求我輸入 LUKS 密碼的輸入框,嘿嘿,輸入密碼,16TB Get Back :)
這次前面有一些錯誤,資料能 100% 救回來,真的是運氣好。另外,也是 WD 的演算法有考慮到一些東西,至少沒有完全依賴控制電路板。
#我都已經準備好要逆向韌體了,雖然好玩,但還是資料救回來比較重要!
====
#自己的硬碟自己救
收工。
[1] https://support.wdc.com/product.aspx?ID=134&lang=en
[2]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A6H-A9008G9W6?fq=/S/DRAA6H
#牆壁文
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TechaLook 中文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次 Tech a Look的 凱文為各位開箱介紹 ASRock 華擎主機板,以下就是FM2A75M-ITX主機板的產品特色 :
- 支援 AMD Socket FM2 腳位中央處理器 : AMD APU 中央處理器整合CPU和GPU顯示技術,
並支援AMD Dual Graphics 功能,而A系列 APU 上整合 AMD Radeon HD 7000 顯示核心,提供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圖形顯示技術。
- 支援雙通道 DDR3 2600+(OC) : 主機板配備 2 根記憶體插槽,可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最高支援 2600+(超頻)MHz DDR3 記憶體。
- X-Boost 一鍵超頻 : 華擎 X-Boost 一鍵超頻技術專為智慧型超頻設計,能夠釋放 CPU 隱藏的潛能。只需在開機時按下「X」鍵, X-Boost 超頻技術就可以自動超頻相關元件,使性能提升達 15.77%。
- 重啟至 UEFI 功能 : 華擎「重啟至 UEFI」技術專門為那些需要經常使用 UEFI 的使用者所設計,開啟此項功能,便可設定讓您的系統在下一次開機時,自動進入 UEFI BIOS 設定程式。
- Easy RAID Installer : Easy RAID installer 能在不使用軟式磁碟機的情況下, 輕鬆安裝 RAID 驅動程式;使用者只需在 UEFI 裡開啟此功能, 便能將支援光碟裡的 RAID 驅動程式複製至USB 儲存裝置, 以方便安裝到新的 PC 裡。
- XFast 技術 : XFast RAM / XFast LAN / XFast USB
XFast RAM可從系統記憶體創造虛擬磁碟來加速系統處理效能,而XFast LAN程式將線上遊戲設為最高優先順序後,即可減少遊戲中發生延遲的頻率,以及XFast USB技術加強USB的速度。
**以上資料參考 華擎 ASRock 官方網站**
更多產品訊息請瀏覽 華擎 ASRock 產品網址 :
http://www.asrock.com.tw/mb/AMD/FM2A75M-ITX/index.tw.asp
想知道更多關於3C產品資訊以及更精彩的示範教學內容~請持續鎖定 Tech a Look !!!
Tech a Look 網址 : http://www.techalook.com.tw/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techal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UbZbVWyRE/hqdefault.jpg)
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教學】如何變更電腦磁碟代號(Windows 10) 讓D槽變E槽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2K views 1 year ago. 因為之前遇過在某次重開機後,D槽突然變成E槽,導致捷徑盡數失效。所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如何輕鬆更改 磁碟 機的代號,之後 ... ... <看更多>
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2022開機磁區跑掉-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的啟動磁碟,所以有可能是bios電池沒電,順便去看一下開機順序的設定有沒有跑掉. ... 磁碟1是4G空間(應是32G SSD切成4G開機磁區及28G快取磁區). ... <看更多>
磁碟0磁碟1順序 在 [請益] OS內硬碟順序問題- 看板hardware 的推薦與評價
OS:Win 7 sp x64
MB:Gigabyte G1.sniper B85
儲存:SATA3 [0] port-Intel 530 120G ,SATA3 [1] port -Toshiba 1TB
SATA2 [5] port - LG DVD-RW
小弟今天幫朋友組了一台電腦,由於朋友不會自己灌系統
所以有打算幫他裝GHOST 一鍵還原 [用的是One Key GHOST]
就在我幫他裝好所有軟體、驅動 正準備幫他設定GHOST的時候問題來了
在DOS下看 硬碟順序是
1.1 SSD系統碟
2.1 Toshiba -分區1
2.2 Toshiba -分區2
但在Windows底下SSD的順序卻是排在HDD後面變成
磁碟0 Toshiba 1TB
分區 1
分區 2
磁碟1 SSD
分區 1
我一開始還以為我SATA port 的順序接反了,後來確認沒有
嘗試過把HDD拔掉開機, SSD又自動跑回磁碟 0
HDD插回去Toshiba那顆又篡位變磁碟 0,SSD又被擠到磁碟 1
後來不死心嘗試過
1.先把HDD拔掉,只留SSD再把電腦重灌,灌好進桌面後再關機插上HDD
2.互換SATA port
問題依然
One Key GHOST的設定是在OS下進行的,還原則是在DOS
由於抓到的順序不一樣,還原也沒辦法正確跑
我懷疑可能G1.sniper B85 BIOS的BUG...在其他電腦沒有碰過這種問題
請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辦法解決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25.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rdware/M.1397460892.A.38E.html
後來兩顆都拔到我的電腦做測試BIOS設ACHI,也是磁碟順序會錯亂
但是我原本的設備卻不會(原本的環境設定是RAID) 1SSD+2HDD RAID0
就想說難道是ACHI的問題?!
然後拔回新組的電腦 改成IDE 問題依舊...都要翻桌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