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因為3+11相關爭議,我鮮少對外發文,但對民眾的服務從來沒有停歇。對於3+11的爭議,如我之前所說,我為機組員開協調會,出發點是擔心機組員身心狀況導致飛安疑慮。對於相關決策與疫情關聯,除了指揮中心多次說明,我也相信行政院與監察院分別進行的調查,會釐清相關爭議,我也會盡全力協助相關爭議釐清。
非常感謝這段時間關心和鼓勵我的朋友,我會繼續做好我的工作,今明兩天我也想向大家報告這幾個月我們的工作成果和大家分享:
---------------------------------------------------
范雲工作成果報告(2020/02-2021/07)
✅ 深化民主,守護主權
守護主權,防範紅色滲透
進入立院後,推動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與建構防範中共滲透的防禦工事,是我與過去在街頭守護民主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不敢懈怠的重要工作。我一上任,就積極處理中研院士應為本國籍,以及中研院外文名稱正名討論的開啟。接著,包括成功推動影音串流平台OTT要合法納管才能落地、數位身分證要先立法再實施等,都是為了要防範中共在科技、媒體、教育、學術等領域的紅色滲透。
深化民主
除了防範紅色滲透,我努力推動深化台灣民主,建立一個保障人權的民主台灣。我提出了憲法增修條文草案,一方面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獨立行職權,二方面強化人權保障,將社會權、文化權入憲。為了去除威權文化,我提出「宣誓儀式民主化」三法案,希望未來台灣民選公職不用再對國父遺像敬禮。
針對平等參政,我也提出選舉公共化的修法,期待經濟資源不再成為人民參選的門檻。看到香港人爭自由所遭受的迫害,我也提出「跨國全球人權問責」法案,希望能讓台灣為國際民主自由同盟盡一份力。
✅ 團結!看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苦
作為一個教育領域的勞動者,我希望能補上勞動權益的拼圖缺角,也希望能協助解決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的困境。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我與15個工會勞團共同呼籲職災保險專法(我提出本屆立院第一個草案版本)、公益揭弊法、勞動教育促進法、最低工資法、性工法中陪產暨親職假等五大勞權法案,應盡速立法或修法。我的辦公室也提出了相關法案。
我也協助了包括外送員、專櫃銷售人員、駕駛、教師、護理師,以及藝文工作者爭取他們應有的勞動權益。
✅ 讓各領域的女性都能平等發展
投入婦運超過三十年,我是性別運動的終身推動者。進入立院後,我與婦女團體站在一起,持續努力修法處理權勢性侵、跟蹤騷擾、數位性別暴力、遭遇雇主性騷擾求助無門、弱勢女性處境包括月經貧窮,以及還國際慰安婦正義等議題。
性別議題深入社會文化,從人身安全的侵害到厭女現象的日常,以制度與政策確保界線是最根本的。我的團隊積極協助在不同領域中的女性所面對的環境不友善,目前有具體處理的包括運動領域、科技領域,以及金融領域。針對政治領域,我也提出了行政院組織法修法版本,明定未來政務官任命單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 親子友善,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友善家庭
台灣社會的家庭樣態非常多元,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推動從孕育孩子、誕生、養育到求學每個階段的改革,希望讓各種家庭樣態中的每一位家長都能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我提出陪產親職假、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補正幼兒園虐童罰則漏洞,也實質透過質詢、溝通與預算審查,敦促政府提升幼托公共化與家外送托比率。
友善親子環境
我也推動了包括圖書館、藝文場館與故宮的兒童近用與親子友善環境;積極協助家長一起努力改變小孩可能遇到的霸凌或性別刻板就學環境。從親子共讀、校外人士進入校園教學的把關到教育部家庭教育網站內容的檢討,我與團隊積極努力,與家長們一起打造親子友善環境。
✅ 責無旁貸!做助人工作者的後盾
出身社運,我一直感謝「助人工作者」支撐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人們的辛勞!因此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與這群人並肩作戰。
我的辦公室處理過社工、護理師、醫師、心理師、照顧人員等助人工作者所遇到的不合理的對待,其中包括醫師面對的天價違約金、專輔人力的不足、照顧人員應有全新疫苗照顧假、日間精神復健機構納入紓困4.0等協助與爭取,我跟團隊都是日夜兼程全力以赴。
我的團隊最近成功為台北榮總的護理師爭取到加班費,感謝退輔會因此建立了全國各地榮總系統護理師「事後申請加班」的合理程序!
✅ 性別平等不能退守,攜手同志對抗歧視
婚姻平權法案為台灣建立了人權立國的國際形象,但因為保守勢力的抵擋,「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對同志家庭權益的保障仍不完整:同志配偶無法共同收養、部分跨國同志配偶仍無法在台灣成家等,仍需持續推動。
此外,這個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偏見並不會立刻改變,過去這一年多內仍然發生友善同志的童書繪本「國王與國王」被抹黑以及大學「性別平等專題研討」邀請反同言論講師等事件。
我與團隊除了緊急協助處理了多起歧視同志的案件,也督促教育部在推廣教育、社會教育、師資職前培訓、教師在職進修、教科書審查、身心障礙及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面向,都必須避免針對同志的偏見與歧視;也要求包括體育、國軍、金融業、勞動職場各領域推動性別平權措施。
✅ 推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教育:
守護學生權益、保障學生自治,落實校園民主
作為一個學生運動參與者,我認為校園民主就是讓年輕人成為學習主體,展現自己想法的重要過程。因此進入立院後,我就與新世代學子緊密互動,從制度面協助解決學生權益不受保障的困境,包括檢討黑心校規、健全學生申訴機制、補足學校諮商輔導資源、縮小數位落差以及完善學校飲食教育。
我跟團隊在處理學生求援的議題時,都會反覆確認各種社經背景、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氣質、族群、身心狀況的學生會面對如何不同的處境。未來任期中,還有二個議題需要全力以赴的:十八歲公民權入憲,以及讓黑心校規真正從校園消失。
✅ 一步一腳印,服務各地民眾不分區
我的團隊常常說我辦公室是名副其實的「不分區」立委,地方選民服務有我從政以來深耕的台北市大安區、有我認養的花蓮、還有我的老家淡水和故鄉雲林等地;也跟各地友善議員合作,將地方問題但屬於中央權限的議題,和各部會討論與處理。
過去這一年半來,我們辦公室成功協助各地民眾處理問題,例如成功協調各單位,完成台北車站街友家當安置處理,讓北車環境整齊,同時也保障街友生存空間。
其他還有督促道路標示改善完成、促使衛福部醫院移除埋設於民眾土地上會造成汙染之管線、使大學重要地震帶研究取得場址、爭取地方閒置公家宿舍作為居民活動場所、敦促大學校園改善校內危險斜坡道、召開協調會處理地方瀝青廠長期空氣噪音廢棄物污染問題等。
民眾的小事,就是民意代表的大事,我和團隊會繼續為地方服務。
✅ 轉型正義,讓台灣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
我們那一代的青年,是在威權教育與對抗威權中長大。我一直相信,只有當國家願意公開威權時期壓迫的真相,社會也不會選擇迴避,才會有真正的和解。
進入立院後,我努力促成政府一步步公開威權時期的各種檔案,包括:擴大解密並開放政治檔案、推動威權時期大法官解釋會議紀錄公開,以及促成國安局長承諾正視威權時期國安局過錯等。
在這麼多的政治案件中,讓我念茲在茲的是林義雄案與陳文成案的真相釐清與究責。直到這一刻,當年國家有系統介入的真相仍未能完整公開與被究責。我會繼續努力,因為唯有真相與究責,台灣社會才能得到和解與正義。有了歷史正義,這個國家也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
---------------------------------------------------
以上是我的簡要問政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附圖中的具體內容。
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弱勢、為公益、為台灣,繼續風雨同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的網紅楊華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社會處業務質詢 花蓮縣議會第19屆第一次定期會,於5月10日開始。在眾所矚目的縣長施政總報告之後,5月14日開始縣府各局處陸續向議會展開工作報告,議員們也針對局處職掌範圍提出問題與建議。 今天的貼文跟大家分享:昨天(5/15)我在會議中對社會處業務所提出的四個問題,以及兩項資料索取的影音紀...
社工團體紀錄 在 Alex 柯叔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華麗的報導,嘩眾取寵的手段,只有真心真意,苦幹實幹的精神,用最原始的關懷和初心,照顧著這些弱勢團體,這才是真心英雄🙏🏻
林立青原文:老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看完這影片以後我覺得很感慨,台北市到現在民間還是走在政府前面。
去年我和孟穎去採訪方荷生里長,那時候的方荷生說他經歷過SARS,覺得還是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去解決疫情,那就是好好關心身邊的人,叫受到影響隔離的里民只要打電話給他,當天就準備好你可以吃一週的乾糧,然後再每天放麵包便當給你,如果要看拿慢性病藥,身分證健保卡夾在電鈴上,里長去幫你找醫師拿處方籤。
當時我覺得無法複製,年底看方里長借了近千萬去開辦共享園區,看他說這可以備災,當時大家只想勸他好好休息了,你做的夠多了,不用再煩惱國家大事。
沒想到後來覺得這才是最有用的方法,看起來又無聊又沒有噱頭,不知道效果如何,無法量化無法做成計畫書,向政府申請絕對會被刁難,那些官員學者只會覺得你不值得支持,看不出成效,信任是沒有辦法量化的,但忠勤里在SARS期間創下死亡人數最高紀錄,方里長有20年的經驗,現在事實證明了他是對的,去年及今年他靠著食物包和「里長不會讓你餓」守了下來。
今年,光是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疫情爆發第一個月就跟他申請了近千份,因為疫情嚴峻,計畫寫不出來,寫出來也沒法核銷,有辦法核銷也買不到,加上政府的錢很難用,雞雞歪歪綁手綁腳吹毛求疵的規定一堆,社工們看著案家求助心急,都知道找里長比較快。
這像是什麼寓言中勸戒人們要居安思危信任鄰居的老故事一樣荒謬
可是現實不是童話,上週市場爆發,他又開始接到一些緊張到說不清楚話的求助,難得聽到他對著電話急喊「你不要打來就一直哭!你要告訴我是哪一棟哪一戶,把地址傳簡訊或語音給我,不然你這樣我不知道怎麼派人去關心你」
對,方里長還在用電話簡訊和語音信箱
這兩個月下來,我真心覺得最笨最老的方法其實最有效,百味和芒草心就用最原始的方法服務,定時定時發固定的物資,交出傳單然後解決突發問題,有狀況發生社工就送醫院檢查隔離治療,有人確診就找來問去了哪裡,誰跟他比較好,是不是有一起吃飯,然後全部安排一起送去檢查,用的是近乎原始的基本人力訪談。
涼粉也用最古老的方法,靠自己的朋友圈子各自掏個三千四千五千元募款,一通一通的電話打給老朋友可以撐起一個物資站,到現在後勤無虞,社工從有吃的就好不管是什麼通通都來,到現在開始挑物資考量天氣時間和調度進貨時間。
這些做法很無聊,很笨,很單純,沒啥媒體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鐵腕魄力,真的沒有,記者們喜歡下一些帥到不行的標題,聽起來很炫炮的全新名詞。看到這種單純倒無聊的做法甚至會覺得誰都做得來。
看吵架比較爽,看對罵很過癮,聽到各種全新名詞都會讓人耳目一新,像是看煙火一樣,可是那終究對現實一點幫助也沒有。
還是繼續用最老,經過證明最有效的方法最好。
社工團體紀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耶~1400個台灣製100%MIT優質防護面罩,終於全部送達醫護跟社福手中!🥳🥳🥳
昨天中午我載著十箱500個面罩,在雙北穿梭著(好熱🥵)。終於稍稍體會了一下物流士的辛勞~😅
先去看了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育成洗車中心,雖然生意量大減,憨兒們仍努力堅守崗位(不論是洗車服務還是其他),因為他們真的非常珍惜自己能獨立完成的工作機會,能照顧自己、不讓年邁家人擔心。
因為忙著趕往下一站,沒辦法洗車😂⋯但我答應他們一定會再找時間來捧場,把我愛車的美容交給他們處理~😁
然後去了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中午時間、辦公室只有一位同仁在,因為大家都出去送餐送物資給弱勢家庭了!
前幾天跟 含羞草日記 草爺聯絡,知道他們300位居服員,是穿著$20元的小飛俠雨衣、與品質不佳的面罩在做家戶服務,我真的很心疼。昨天他們開心的說:
「這些好的防護配備,我覺得我們可以去拯救世界了!」
我說:快去打敗薩諾斯吧!🤣
第三站我去了萬華 芒草心慈善協會。
從疫情爆發後我一直心心念念著萬華當地的社工及志工朋友。上週跟目前也在當地做服務的作家 林立青聯絡,知道有很多規模不大的NGO、與當地里長一起,在萬華做不同層面的幫忙,也很需要物資,所以我昨天就送了一些過去。
上次遇到立青是他來我節目聊書:#做工的人 #如此人生。當時他說下一本書要寫 #市場人生:
「我是在傳統市場裡長大的孩子,市場裡真的有很多故事可以寫,一樣也是 #甘苦人疼惜甘苦人 。」
面對這次疫情,傳統市場首當其衝,也成為大家口中的破口。但⋯
#市場一直就是台灣人努力生存的小社會縮影
何忍苛責?更不該苛責。我想立青的下一本書,一定會多了很多可紀錄的事情:
#請不要污名化市場
#請不要污名化萬華
我很期待。也謝謝你們守護萬華💗
然後我去了新北市的五股(好忙@@),來到了 安得烈慈善基金會。他們照顧著全台灣五千個弱勢家庭,雖然每年我都會捐款給食物銀行,但這是我第一次親自來到這裡。
我非常敬佩的執行長羅紹和將軍,忙著裝食物防疫箱:他們的食物箱一直以來都是做得最好的!最近當然也加入防疫用品(所以我可能要生更多面罩出來給他們~😂)
我問他最近還好嗎?他說還好還好,就是整天腰酸背痛🤣~因為疫情爆發後,少了志工幫忙、裝箱工作都由員工自己負責,每個人都不停的在工作。
我才赫然想起:
羅將軍其實也不年輕了欸!(雖然看起來很年輕😁跟我一樣✌🏻)
我說辛苦了啊~這波疫情,讓社福資源頓時減少一半以上,很多捐款、物資、愛心便當都往醫護送了,比較難第一時間想到社福⋯
「沒關係,妳有想到我們,我們就很感動了。」
😭😭😭吼~企圖感動人!
(他每次來我節目說故事,都會把我弄哭)
「那妳呢?身體都好嗎?」
羅將軍婉轉的問候我😊,相信他也從媒體上得知我三月中開掉肺腺癌的事,在疫情嚴峻時期也為我的身體狀況擔心著。
「謝謝羅將軍💗我一切都好~能有工作、健康生活著,行有餘力還能為需要的朋友做點事,我真的是很幸運的。」
我真心這麼覺得。
《後記》
這次捐贈的1400份防護面罩,除了600份直接到前線醫護手中,其餘800份都送給社福團體。你我的一點點幫助,對他們所承接的弱勢家庭,都是大大的溫暖。
防疫這場仗還會持續很久⋯時間拖得愈長,我們將會發現:
#在醫院裡需要救治的急症病患
#數字會慢慢下降
#但在社會各個角落需要救助的家庭
#卻可能會愈來愈多
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社福團體:
原有的捐款請盡量持續著,有適合的物資也請想到他們。
#送給醫護們的愛心便當
#裏面蘊含著的是感謝與打氣
#而送到弱勢家庭手中的便當
#卻有可能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一餐
尤其是許多弱勢家庭平日是靠孩子學校吃剩的營養午餐、打包帶回給全家人,現在停課了,真的很多家庭連飯都沒得吃⋯⋯🥲
謝謝大家照顧需要幫助的家庭
也請大家多多保重自己🙏🏻🙏🏻🙏🏻
Ps. 還有三個社福團體的防疫物資我沒辦法親自送去,所以用寄的~
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桃園
陳綢兒少家園-南投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
-南投
#防疫物資捐贈 #防疫箱 #食物箱
#憨兒 #弱勢家庭 #萬華
💕感謝我的暖心企業夥伴 #揚臻國際、好友林志達先生,以及我的全能製作人林珊宇,協助我完成這次捐贈計畫。
社工團體紀錄 在 楊華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社會處業務質詢
花蓮縣議會第19屆第一次定期會,於5月10日開始。在眾所矚目的縣長施政總報告之後,5月14日開始縣府各局處陸續向議會展開工作報告,議員們也針對局處職掌範圍提出問題與建議。
今天的貼文跟大家分享:昨天(5/15)我在會議中對社會處業務所提出的四個問題,以及兩項資料索取的影音紀錄。社會處回覆的部分,我們也現場做筆記,內容如下:
-----------------------------------------------
❓問題⓵:身障館溫水游泳池何時能啟用?暫時和亞威合作的替代方案,進度如何?
-----------------------------------------------
‼社會處現場答覆:身障館興建於民國86年,按照法規民國88年12月以前蓋的房子,必須通過耐震初評。耐震初評報告五月底會出來。五月底初評出來,屆時會召開說明會。
社會處四月份暫時與相關的身障團體辦理游泳訓練營,名額30,不過報名未額滿。開訓之後,處長有實地查看,理事長與會員對於亞威中正的設備是滿意的。
💰費用的部分:原本亞威對於身心障礙者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減免,另外百分之五十,社會處編預算補助,所以基本上是免費。五月份試辦一期。五月下旬,請協會來開會議檢討,研議長期的辦法。
⁉楊華美詢問:請問處長報名為什麼沒有額滿?(處長請議員告知)因為資訊不夠公開。會使用溫水游泳池的,不單單是某一個肢障協會的人,是各種障別的人、老人都可能會使用。如何讓不在協會的人,公平使用這個資源,是社會處基本應該做到的。資訊公開,才能讓更多民眾感受到社會處的溫暖。
-----------------------------------------------
❓問題⓶:有四歲和七歲的孩子的家庭,去只能讓六歲以下的兒童進入的洄瀾親子館時,該怎麼辦?
-----------------------------------------------
‼社會處現場答覆:洄瀾親子館設定只讓六歲以下兒童進入,是為了安全起見。為六歲以上的兒童,在入口區設有等候區,備有桌遊繪本等等,家長社福館內三樓花好學苑有木板區有提供兒童繪本閱讀,高年級鼓勵到青少年中心,有體育設施及閱讀的區域。
-----------------------------------------------
❓問題⓷:花蓮縣勞動檢察的狀況為何?
-----------------------------------------------
‼社會處現場答覆:勞檢分為專案檢查與一般檢查。凡是機構單位公司有違反勞動基準法、性別工作平等法、退休金條例等條例、勞資爭議需要處理時,或是勞工提起訴訟時,我們會派員去做專案檢查或一般檢查。108年1月到3月,檢查的案件數:43。一般申訴檢查案件:3,透過1955申訴案件:2 ,關於勞動條件的檢查裁處:5件。
-----------------------------------------------
❓問題⓸:社會處委外辦理的方案,能否逐步預撥而不要讓承辦單位墊支?
-----------------------------------------------
‼社會處現場回覆:有關於衛福部委辦的案子,現在每個月還不斷在增加中。去年的數據,在會後會再回覆。人事費的先撥,不要讓接受委辦的單位墊支,人事費畢竟是吃重負擔。但是因為六個科,不同的委辦案經費來源不同,掣據核銷不同。華美議員在社工節活動時跟我們反應,要求我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社工科目前有9個案子委辦出去,分四期撥付,先給委辦單位30%。我們會繼續努力。
-----------------------------------------------
✏資料索取㈠:請縣府提供兩份資料:身心障礙兒童和十八歲下青少年人數和障別清冊?
✏資料索取㈡:復康巴士使用率?反應為何?配置多少人力負責業務?從北到南如何運作?
-----------------------------------------------
‼社會處現場回覆:多位議員(蔡依靜、張美慧等)關心的復康巴士,目前全縣總共21部,分北中南三區配置,北區14、中區2、南區5。長照巴士,也分北中南三區配置,其中門諾基金會於北區有7部,中區2部,一粒麥子於中區有5部,總共14部。總體而言,復康和長照巴士數量是不足夠,我們暫時的作法時提供愛心計程車,目前有17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faYFdUD8HE/hqdefault.jpg)
社工團體紀錄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團體工作可以給逐字稿嗎? 大家怎麼想呢?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是怎麼想的呢? 我認為基於對團體成員的倫理議題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保守他們的發言雖然過程紀錄可能會產出一些個別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