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安置機構疫苗施打排序第五無庸置疑
施打對象包括但不限生服員及社工員
記者會完整影片 https://is.gd/slhQjA
今天參加兒少安置聯盟(以下簡稱安置盟)「安置機構公費疫苗施打順序不當與中央紓困建議」的線上記者會。
根據安置盟針對全國私立兒少安置機構疫苗施打情況所做的調查,目前尚有40%機構尚未完成疫苗施打,所在縣市包括了位在熱點的新北市和桃園市,以及新竹縣、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台東縣、苗栗縣等9個縣市,當中共計有44家機構,提供828位兒少安置服務。我國沒有18以下施打的疫苗,兒少安置機構不立即施打恐成防疫缺口。
以下是我今天的發言:
1、兒少安置機構在防疫或紓困政策,時常身分不明,到底是要列在住宿式機構、社區機構,還是社會福利事業。這牽涉到防疫紓困補貼措施的差異。是走停業、收入減少50%;還是連續三個月減少15%,可申請防疫補貼。
2、兒少安置機構在疫情發生以來,安置兒少因為停課不停學的關係,原本去上學的兒少只能待在機構,兒少安置機構的第一線保育員,必須透過加班或再增加臨時人力來協助兒少的陪伴。
3、不過教育部在六月十五日開始撥補的學童家庭防疫補貼,機構安置學童的補貼對象仍為其監護人,而不是直接照顧的安置機構。這部分我也一直呼籲社家署應該針對機構增加的人力成本予以補貼。
4、另外兒少安置機構是否因而違反勞基法規定。這部分我們也和勞動部積極協調,因應停課不停學,兒少安置機構是否符合第32條及第40條,所謂”天災、事變、突發事件”而須進行必要延長工作時間的通報。
5、雖然目前國際上除少數疫苗可以針對18歲以下兒少進行施打,但目前國內尚無相關疫苗。所以我們只能從預防措施,盡速讓安置機構員工施打,來進行超前部屬。因此我在0521便主動去函疫情指揮中心,要求住宿式社福機構,應優先施打疫苗。指揮中心也在0609,修正公費施打對象順序,讓安置機構提前至第五順位。
6、目前有些縣市已經開始第六順位75歲已是上老人的施打,今天讓我們來聽聽看,各縣市為排在第五順位的兒少安置機構員工注射疫苗的情形。
⚠️安置盟訴求:
✅一、政府整體防疫及紓困措施中常忽略「兒少安置機構」,呼籲政府應正視兒少安置機構,在防疫與紓困政策規劃上清楚定義兒少安置機構的分類。
✅二、各縣市緊急安置個案、兒少轉換機構安置、安置兒少擅自逃跑後返院等情況下,對於安排篩檢、隔離空間及照顧人力配置作法不一,建議新接案、轉院或尋回逃院個案,應由政府訂定防疫期間收案服務指引。
✅三、政府應確保疫情期間照顧服務完備,包括盤點可單人隔離住宿收案之床位數、協助機構安排備援空間、防疫物資另列補助、將兒少線上學習所需設備列入機構設施設備補助,將備援人力包含在優先施打範圍等。
✅四、疫情期間機構經營管理成本提高,工作人員工時增加,目前僅雙北市有人力備援計畫,其他縣市均未及準備,中央政府應提出統一的防疫分級人力備援計劃,包括增加人力補助、提供工作人員額外防疫津貼及防疫保險等。
✅五、有關行政院核發之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建議政府未來發放孩童相關津貼時應考量依法安置之兒少其父母無照顧之實,並未支出兒少相關生活照顧費用,應予以排除其領用資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沒有一種幸福是說好的:德國管理大師教你跳脫受害者模式,破解人性窠臼,自我覺察的快樂指南」新書介紹 專訪: 沈嘉悅 行銷企劃 內容簡介: 大喊「給我幸福」,將成為不幸的開始! 如果你不出色,那是因為你只是夠努力而已 如果你不快樂,那是因為你對自己太仁慈 追求幸福...
社會福利事業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公益勸募條例
修正日期: 民國 109 年 01 月 15 日
法規類別: 行政 > 衛生福利部 > 社會救助及社工目
第 1 條
為有效管理勸募行為,妥善運用社會資源,以促進社會公益,保障捐款人
權益,特制定本條例。
第 2 條
本條例所用名詞定義如下:
一、公益:指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
二、非營利團體:指非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第八條公益事業,依法立案之
民間團體。
第 3 條
除下列行為外,基於公益目的,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之勸募行為及其管理
,依本條例之規定。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一、從事政治活動之團體或個人,基於募集政治活動經費之目的,募集財
物或接受捐贈之行為。
二、宗教團體、寺廟、教堂或個人,基於募集宗教活動經費之目的,募集
財物或接受捐贈之行為。
第 4 條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衛生福利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
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 5 條
本條例所稱勸募團體如下:
一、公立學校。
二、行政法人。
三、公益性社團法人。
四、財團法人。
各級政府機關 (構) 得基於公益目的接受所屬人員或外界主動捐贈,不得
發起勸募。但遇重大災害或國際救援時,不在此限。
第 6 條
各級政府機關 (構) 應依下列規定辦理前條第二項之勸募:
一、開立收據。
二、定期辦理公開徵信。
三、依指定之用途使用。
前項政府機關 (構) 有上級機關者,應於年度終了後二個月內,將辦理情
形函報上級機關備查。
勸募團體基於公益目的,向會員或所屬人員募集財物、接受其主動捐贈或
接受外界主動捐贈者,依第一項規定辦理,公立學校並應於年度終了後二
個月、其他勸募團體於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將辦理情形及收支決算函報
許可其設立、立案或監督之機關備查。
第 7 條
勸募團體基於公益目的募集財物 (以下簡稱勸募活動) ,應備具申請書及
相關文件,向勸募活動所在地之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但
勸募活動跨越直轄市或縣 (市) 者,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前項申請許可及補辦申請許可之程序、期限、應檢附文件、許可事項及其
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8 條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所得財物,以下列用途為限:
一、社會福利事業。
二、教育文化事業。
三、社會慈善事業。
四、援外或國際人道救援。
五、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事業。
第 9 條
勸募團體於最近三年內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予勸募許可:
一、違反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或第二十二條規定
。
二、有第十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經主管機關廢止其勸募許可。但其負責人
或代表人經無罪判決確定者,不在此限。
三、有第十條第二款、第三款或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經主管機關廢止或撤
銷其勸募許可。
第 10 條
勸募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得廢止其勸募許可:
一、勸募團體之負責人或代表人因進行勸募涉犯罪嫌疑,經提起公訴。
二、依第十六條規定開立之收據,記載不實。
三、違反會務、業務及財務相關法令,情節重大。
第 11 條
勸募團體申請勸募活動許可之文件有不實之情形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勸
募許可。
第 12 條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期間,最長為一年。
第 13 條
勸募團體應於郵局或金融機構開立捐款專戶,並於勸募活動開始後七日內
報主管機關備查。但公立學校開立捐款專戶,以代理公庫之金融機構為限
。
第 14 條
勸募行為不得以強制攤派或其他強迫方式為之。亦不得向因職務上或業務
上關係有服從義務或受監督之人強行為之。
第 15 條
勸募團體所屬人員進行勸募活動時,應主動出示主管機關許可文件及該勸
募團體製發之工作證。但以媒體方式宣傳者,得僅載明或敘明勸募許可文
號。
第 16 條
勸募團體收受勸募所得財物,應開立收據,並載明勸募許可文號、捐贈人
、捐贈金額或物品及捐贈日期。
第 17 條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之必要支出,得於下列範圍內,由勸募活動所得支
應:
一、勸募活動所得在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者,為百分之十五。
二、勸募活動所得超過新臺幣一千萬元未逾新臺幣一億元者,為新臺幣一
百五十萬元加超過新臺幣一千萬元部分之百分之八。
三、勸募活動所得超過新臺幣一億元者,為新臺幣八百七十萬元加超過新
臺幣一億元部分之百分之一。
前項勸募所得為金錢以外之物品者,應依捐贈時之時價折算之。
第 18 條
勸募團體應於勸募活動期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將捐贈人捐贈資料、勸募
活動所得與收支報告公告及公開徵信,並報主管機關備查。
前項勸募活動所得金額,開支新臺幣一萬元以上者,應以支票或經由郵局
、金融機構匯款為之,不得使用現金。
第 19 條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所得財物,應依主管機關許可之勸募活動所得財物
使用計畫使用,不得移作他用。
如有賸餘,得於計畫執行完竣後三個月內,依原勸募活動之同類目的擬具
使用計畫書,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動支。
前項之賸餘款項再執行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第 20 條
勸募團體應於勸募活動所得財物使用計畫執行完竣後三十日內,將其使用
情形提經理事會或董事會通過後公告及公開徵信,連同成果報告、支出明
細及相關證明文件,報主管機關備查。但有正當理由者,得申請延長,其
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
勸募團體應將前項備查資料在主管機關網站公告,主管機關並定期辦理年
度查核。
第 21 條
主管機關得隨時檢查勸募活動辦理情形及相關帳冊,勸募團體及其所屬人
員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第 22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將勸募所得財物返還捐贈人:
一、非屬第五條規定之勸募主體發起勸募。
二、勸募活動未經許可。
三、勸募活動之許可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但於撤銷或廢止前,已依原
許可目的使用之財物,經查證屬實者,不在此限。
四、逾許可勸募活動期間而為勸募活動。
五、違反第十四條規定。
前項財物難以返還,經報請主管機關認定者,應繳交主管機關,依原勸募
活動計畫或相關目的執行,並得委託相關團體執行之。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所得之賸餘財物,因勸募團體解散或未依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者,依前二項規定辦理。
第 23 條
主管機關應將已核定之勸募活動、其所得及使用情形等資料予以上網公告
。
第 24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經制止仍不遵從者,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
罰鍰,並公告其姓名或名稱、違規事實及其處罰;經再制止仍不遵從者,
得按次連續處罰:
一、非屬第五條規定之勸募主體發起勸募。
二、勸募活動未經許可。
三、勸募活動之許可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仍為勸募活動。
四、逾許可勸募活動期間,仍為勸募活動。
前項罰鍰,於勸募團體或其他法人、團體,併罰其負責人或代表人,並公
告其姓名。
第 25 條
違反第十四條規定,經制止仍不遵從者,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
下罰鍰,經再制止仍不遵從者,得按次連續處罰;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
其勸募許可。
第 26 條
違反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至第二十條或第二十二條規定者,得予以警告並
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
次連續處罰。
第 27 條
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一條規定之檢查者,處新臺幣一萬元
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強制檢查;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勸募許可
。
第 28 條
違反第六條規定者,由其上級機關、許可其設立、立案或監督之機關予以
警告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
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第 29 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本條例處罰外,其有犯罪嫌疑時,應移送司法機
關處理。
第 30 條
本條例所定之罰鍰,除第二十八條規定者外,由主管機關處罰之。
第 31 條
本條例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社會福利事業定義 在 職人講堂 職場進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要上職人講堂開的 #紫微斗數 課程?誰適合上呢?
紫微斗數一直是大家熱衷又好奇的,二千多年來老祖先的智慧,精準的預測了許多未來,更是古代皇室專用的秘術。
然而到了現代,古書典籍的記載和前人的經驗和社會觀點,已經和現代產生巨大落差,光是死背,或是照本宣科,無法探究紫微斗數的精髓。
史提夫老師利用科學工程逆推,結合多年研究,用現代的語言、觀念,重新認識這門高深迷人又精準的工具。活在自己生命藍圖上的人,很明白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天賦,也知道該如何截長補短;。
既然有長處必有短處,比如知道自己會太過在意朋友間的關係而影相彼此間的友情,就可以提醒自己放輕鬆些;
知道自己天生「靠人脈賺錢」,就大方的去鏈接認識各圈子的人吧;
知道另一半玩心很重,如果可以接受,就常常撥空陪他玩樂⋯⋯
初學者或完全沒有經驗的朋友也不用擔心,我們的課程將從最基礎的14顆甲、乙級星、12宮的定義,到學會如何解析自己的命盤、財運、事業、感情觀,到知道如何看十年大限、流年,判斷自己未來的藍圖。
一期24堂課,48個主題。一堂課一小時💰1000元,24堂定價24000,一次繳清有九折優惠。
在6/13晚上前繳費報名一期課程。可享有定價的五折優惠喔!只要 💰12000,還可以享受非公開社團隨時問答的福利,每堂課後我們都會講上課影片上傳非公開社團,讓大家隨時複習,這福利只給一次報名24堂課的學員!
社會福利事業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沒有一種幸福是說好的:德國管理大師教你跳脫受害者模式,破解人性窠臼,自我覺察的快樂指南」新書介紹
專訪: 沈嘉悅 行銷企劃
內容簡介:
大喊「給我幸福」,將成為不幸的開始!
如果你不出色,那是因為你只是夠努力而已
如果你不快樂,那是因為你對自己太仁慈
追求幸福與快樂是人生最大的目的。這個渴求讓人不停地追尋一帖放諸四海皆準的幸福處方。只是,幸福的祕密究竟是什麼?柏里斯.葛倫德在本書中,以獨到的觀點闡述影響人生的基本要件,並將觸角從「人際關係」延伸到「企業團體」與「社會發展」。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章談個人。從兩性關係、親子關係到人生目標;第二章談工作。動力何在?進步何在?報酬何在?第三章談社會。職業保障、教育制度、健康保險、退休福利……的意義為何?葛倫德將一一抽絲剝繭,一針見血地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幫你建構一個自我覺察、誠實面對自己與自我負責的快樂人生。
本書精華概念:
當你懂得了覺察自我,並承擔起責任,在過程中練習調控的技巧時,你就會在關係與工作中成長。
而當你發現自己成長了、能夠應對各種局面時,你就會湧出無法言喻的滿足。那才是真實的快樂。
當你找到了開啟快樂之鑰,就不會再把眼光放在追求外界所製造出來的快樂,也不會在意他人眼光或與人比較。你會活得踏實、自律而自由,並找到生命的意義。
自我負責,才是快樂之鑰
柏里斯.葛倫德在二十五歲時一度失去了一切 —— 健康、學業、事業前景、人際關係、人生希望。他在墨西哥參與「峭壁自由墜跳」活動,從四十米高的斷崖墜跳大海,折斷了頸椎,自此半身不遂,身體90%失去知覺,再不受大腦控制。他必須重新學習生活自理,從穿衣服到一切生活起居,並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度日。
一般經歷如此重大意外、死裡回生的人,能夠活下去就算不錯了。柏里斯.葛倫德卻不願意只是苟且地活著,他要的,是有生命力的完整人生,不論殘疾與否,他想要擁有一個快樂的、有自覺、並且能自決的自由人生。他把從這段巨變中獲得的體認,建構成生命轉換的地基。他重新找到自己、定義自己,充分發揮僅剩10%的行動能力,不停地學習和進步,以及一顆誠實面對自己的心。
如今,柏里斯.葛倫德過著超乎尋常的充實人生,他是一名父親、成功的企業家、受歡迎的講師,享譽盛名的顧問。本書分享他奮鬥求存、獲得快樂的經驗,其文字深刻,發人深省。而他所要指引和啟發的,是一個充滿覺知、自我負責,將潛力發揮至極致的快樂人生。
作者簡介:柏里斯.葛倫德 Boris Grundl
柏里斯.葛倫德是知名的企業家、領導人才培訓顧問、教師及演講者。他的領導培育學院,每年平均輔導120家企業,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SAP、O2及BMW等。他在大學擔任客座講師,義務參與許多學生事務。著有:2008年《站起來!》(Steh auf !),2010年《好人的獨裁主義》(Diktatur der Gutmenschen),以及2012年《實業家的時代已過》(Die Zeit der Macher ist vorbei)。本書為柏里斯.葛倫德第一本中文譯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