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27)
非常有用的白痴
1971年4月30日,美國《生活》雜誌發表了名記者斯諾(Edgar Snow,1905-1972)的文章《同毛澤東的一次談話》,當時一位親中的大學講師對我說,不要相信斯諾這篇東西,全篇都是假的。這位老兄一面在港大任教,一面也同我們聯繫,想為愛國事業做點事。他算是對西方文化有點了解的人,但受文革的宣傳洗腦,也無法接受毛澤東所講的不那麼符合文革宣傳的話。那麼更不要說當時香港和海外的一般左派盲眾了。
斯諾所記的毛澤東說了什麼呢?他說他雖不否定有個人崇拜,但搞得過分了,「四個偉大」(偉大導師,偉大領袖,偉大統帥,偉大舵手)「令人討嫌」,那些喊「萬歲」的人,有真心實意的,有隨大流的,也「打著紅旗反紅旗」的。他說,歡迎美國總統尼克遜來訪,中美的問題必須同尼克遜解決。他說美國科學技術、工業發展領先世界,教育普及。中國應該學習美國把責任和財富分散到五十個州那種做法。他盛讚日本侵華,說「那些日本人實在好,中國革命沒有日本人幫忙是不行的。」日本佔領大半個中國期間,「我們搞了一個百萬軍隊,佔領了一億人口的地方」。他說中國的核彈只是一個小指頭,美蘇就各是一個大拇指。一個小指頭怎麼敵得過兩個大拇指呢?但據說蘇聯對中國還是有點怕,就像房間有幾隻老鼠,還是有人會怕的。
這些說法,今天看來不是什麼高論,但在文革極左思潮氾濫下,卻讓人難以置信。不是一直說日本侵華如何罪惡,中國如何無敵,美國如何是紙老虎,美國如何是中國不可妥協的敵人,毛澤東這樣的偉大人物千年一遇嗎?
斯諾是1970年8月到中國,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與毛澤東站在一起,12月18日同毛進行5個小時談話,12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毛與斯諾在天安門的照片,稱斯諾為「美國友好人士」。斯諾延至71年四月才刊出談話文章,表示「最近才能夠證實他(毛)不反對在不直接引用原話的情況下發表他的一些談話。」也就是說,斯諾的文章是在毛同意下發表的。
與此同時的71年四月,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來訪,這是打開中美外交僵局的第一波——乒乓外交。斯諾文章預告了中國有意與美國修好,這是第二波。7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詳談,決定了美國總統次年對中國的訪問,是第三波。
這些事態的急劇變化,《七十年代》都緊緊掌握機遇,作大篇幅的報導和評論。其中最精彩的,是在九月號全文譯載了美國《紐約時報》副社長、專欄作家賴斯頓(James Reston,1909-1995)同周恩來的談話。賴斯頓是美國一流記者,他以尖銳的詞峰,與周恩來就聯合國席位、中美關係、台灣問題、印支局勢展開舌戰。不能說周恩來的回答令賴斯頓滿意,但至少對答如流,沒有迴避問題,也沒有被難倒。重看這個訪談,只能慨嘆在五十年後的中國,已經沒有一個外交人員可以達到周那樣的水平了,更何況他當時是處於毛澤東和極左思潮的擺布下。
西方和日本關於中美關係突破的深入報導及評論文章很多,《七十年代》倚靠《大公報》的曹驥雲(陶傑父親)幫忙選擇及翻譯。當時香港左派和右派的報刊,仍然未見有這方面的大量文章,去滿足讀者急切需要了解形勢的求知欲。右派因為對台灣國府不利,少碰這話題還可以理解,但左派就可能仍然擺脫不掉極左思想框架,而不敢大膽去報導與評論中國與「美帝國主義」趨友好。就像保釣運動開始時那樣。
這一年的九月,旅美留學生的五人保釣團經香港到中國秘密訪問。我被通知去同他們見面。這個後來被稱為「保釣第零團」的五人,是李我炎、王正方、王春生、陳恆次、陳治利。五人獲周恩來接見並長談。中國也是在這時候正式肯定了保釣運動。
據後來了解,周恩來是早前在《七十年代》上看到關於保釣運動的報導和評論,從而認識保釣和《七十年代》雜誌的。保釣和《七十年代》獲中共掌權者的青睞,改變了保釣的性質,也使《七十年代》更接近中共權力。保釣在海外,向親中的「統一運動」路線發展,是從知識人對體制和權力的對抗,轉為對權力的依附。《七十年代》獲中共重視之後,就更難以獨立輿論的姿態與中共的意識形態保持距離了。
這既是《七十年代》的「成功」,也是我困惱的開始。
2021年5月3日,法國《世界報》說北京正在尋找「非常有用的白痴」以成為「新時代的斯諾」來宣傳形象。我在當年,可能也是「非常有用的白痴」。(68)
圖1,1970年10月1日,斯諾與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
圖2,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會談。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版 ▶️▶️▶️ https://youtu.be/TfrPPvPPzak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
社評大公報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924)
覺醒,誤知,連結
前文談及《七十年代》創刊,想不到還有不少讀友留言說是創刊時的讀者,有的還說一直讀到休刊號。一位讀友說,「七十年代創刊,帶動雜誌界百花齊放。」這是溢美之詞,不符合當時的情勢。
實際上,在六十年代的後期,因左派暴動的平息,港英對認同香港的推動,文革極左思潮在中國氾濫,但對西方追求社會主義平等的青年卻帶來正面幻想,這些複雜的思潮,使香港大專學生開始思索起生計以外的問題:我們活在怎樣的世界?我們是什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這些話題在大專界非常活躍。中文合法化運動,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當時進步學生的思想傾向。逾百本青年刊物噴薄而出。1998年在藝術發展局贊助下,由吳萱人、何良懋主責編輯出版過一本書《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回顧專集》,收集、介紹和評述七十年代近百本青年刊物,刊登各書影,重刊各「發刊詞」。大致上說,早在五十年代出版並曾經引領風潮的《中國學生週報》,這時已有落後時代之感,終於在1974年停刊。代之而起的有港大的《學苑》、中大的《中大學生報》,中學生為主的眾多文社刊物,宗教機構出版物,這些刊物大都論及政治傾向與身份認同;專注於政治思想的,有《盤古》、《70年代雙週刊》、《知識分子》、《南北極》。《七十年代》只是其中一份,而且是唯一有影響力的左派背景的刊物。當時也有其他左派刊物,比如《新一代》《學生哥》《海洋文藝》等,但這些刊物因為走不出左派意識的局限,因此很快就辦不下去了。《回顧專集》認為是有親中背景的《七十年代》「辦得出色」,「覷準時機,出版策略勇進」。
回想當年,真的不是我有什麼能耐,而只不過是正統左派機構的思想框框太多,一方面敵情觀念強,顧忌多,另方面背後管家多,意見多,因此遇到一些新形勢新變化,一般都寧可謹慎從事,沒有中共當局的明確表態,就不去碰比較穩當。《七十年代》早期許多文章都出自《大公報》的才子之手,但他們反而無法在自己報紙上發揮。出版界的情況也一樣,有一位在中區左派出版大樓工作的編輯人員私下說,凡是這個大樓辦的雜誌,是一定不會被市場接受的。
此外,在左派單位工作的人,在工作、生活、娛樂、休閒甚而購物、醫療等各方面都自成系統,與香港一般市民的生活有區隔,那些蜂擁而出的青年刊物,和大專學生的思潮,他們都沒有接觸,懵然不知。我那時就香港眾多新出刊物的狀況,寫了一個報告給香港的左派領導,他們的反應是嘖嘖稱奇。
1971年1月29、30日,以台灣留美學生為主力的保衛釣魚台運動在美國六個城市爆發示威,反對1970年9月美日協議在1972年將冲繩交還日本,其中包括1968年被探測到有大量油田的釣魚列島。我從留學生出版的眾多保釣刊物中得到資訊,為此我就報導這樁事情詢問過左派領導,他的回答是「慎重處理,不要被人利用」。
這回答很可笑。但也反映了在敵情觀念主導下的中共心態。撇開保釣其後的走向,當時這是發生在留學生中的一樁大事,不能視而不見,更莫說要在留學生群中爭取讀者了。因此,我果斷地作了報導,摘錄了大量留學生刊物的文章,也請一位在《大公報》資料室工作的寫手,寫了關於釣魚台的油田和主權問題的長文。這樣的文章不會在正統的《大公報》刊登。事實上,保釣運動早期在所有香港左右派報刊中都沒有報導。左派要防止「被人利用」,右派就要維護台灣國民黨政權。
關於釣魚台歸屬問題,及日後保釣的發展,中國、台灣和海外知識人的角色,這幾十年來我已經有了不同的看法。但當時,純粹出自愛國保土的意向,認為美國將有爭議和有豐厚石油資源的領土,私相授受給日本,是應該抗議的。參與保釣的留學生,也是出自單純的動機,當然也夾雜著從封閉的台灣到了開放的美國之後的思想改變。那是台灣留美學生的左派思潮的萌芽時期,既代表覺醒,也代表誤知,但珍貴的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七十年代》與他們契合,並共同探討國是,一起走著思想探索的道路,好多人都成了我們的作者和朋友。我對自己認識不斷解剖,在心路上同行的作者和讀者也一樣。保釣是我們連結的開始。
《七十年代》大幅報導和評論保釣運動,使雜誌在美加歐澳各校園的銷路激增。接下來是中美關係的突破,帶來了海外知識人的親中思潮。這思潮未必由我們帶動,但無可否認《七十年代》提供了載體,至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後來我們認為應該檢討和改正的。(67)
圖1,1998年出版的《香港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回顧專集》;
圖2,1971年4月30日在華盛頓的保釣示威現場,學生領袖正發表演講。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社評大公報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0922)
脫穎而出
六七暴動期間,港英當局除了按法律正式拘捕和起訴一些參與群眾之外,還政治拘留了一些名人或可能是各界的實際領導者,在摩星嶺政治集中營裡。出版界領導人藍先生與我相熟,他那時候常到我的辦公室兼居處度宿,認為可以躲避拘捕。是否真有作用不得而知,但我們因此晚上常會單獨傾談。記得他曾經跟我說:「你也不是想一直做普通群眾吧?」我即時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試探我是否有意入黨。我想到入黨可能對麗儀在大陸的處境有利,但同時又想到正在發生的文革種種扭曲的事態。於是我顧左右而言他,沒有回答他的探詢。但於此,我相信這位常將創辦生活書店的鄒韜奮掛在嘴邊的黨員,基於對知識人的珍惜,又看到我創辦《伴侶》的成績,對我有一定的信任。
1969年底,我將所看到的香港和國際的思潮與文化現象向他分析,提出辦《七十年代》的構想,他很快就同意,並說服上海書局投資。也許是因為要辦的不是由中共直接控制的刊物,而是外圍刊物,較不需擔心與北京領導層的極左意識形態有抵觸。雜誌只我一人挑起所有編務,兩三名校對和處理發行、行政。
我忘記創刊號印了多少冊,但這種探討知識的、非消閒非實用的刊物,當時印數最多不會超過一萬份,因為估計銷量不會多。但使我意外的是,雜誌發行只四天,就到處售缺而要再版了。這說明在香港和新馬一帶,左派讀者真是長期陷於文化飢渴中。創刊號的打響,使這本雜誌脫穎而出,立即確立了生存地位。
開始挑大旗的寫手,主要是《大公報》的趙澤隆,以梅之的筆名,每期寫近萬字的國際問題專欄;梁羽生寫隨筆;羅孚寫散文;舒巷城寫小說和詩,張初與吳羊璧寫報告文學和雜文。
我們的左派意識,不在宣傳中國,而是在國際舞台上,集中在反美、反越戰、反日本軍國主義的意識,以相當多篇幅報導和評論美國那時激烈的學生運動。我在三月間去日本探望媽媽,和參觀大阪博覽會,也採訪了參加反安保運動的學生,訪問了日本貧民窟。總之,美國、日本所有不好的事情都盡量予以揭發報導。
這些內容迎合了親中左派的意識,因為都是他們不知道但又想知道的事實與評論。不過除了這些國際政治內容之外,反映香港社會生活的小說、詩、報告文學和關於留學生生活的評論,現在看來還是有價值、寫得好、能夠吸引讀者的。其中,舒巷城以他自身經歷描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他在香港的生活記實《戰火下的香港,和我》,為當時的社會風貌留下珍貴的記載。有些文章還相當有趣,例如創刊號梁羽生寫的「粵語怪聯與怪詩」,他引用的粵語怪聯:「一拳打出眼火;對面睇見牙煙」,「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刊出時引起不少人津津樂道。
日本有一位讀者,每週都寄一本《週刊朝日》給我們,算是提供資料支持我們。我記得,那時的《週刊朝日》幾乎每隔一兩期,就大篇幅圖文並茂地揭發日本各地的環境污染情況,日本稱為「公害」。時值日本工業高度發展,工業廢水污染河流,損害森林,破壞人民居住環境。《週刊朝日》的報導令人驚訝。但十幾二十年後,所有去日本旅遊的人,都對日本茂林修竹、潔淨清幽自然環境印象深刻,人人都會發現日本從政府到人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沒有五十年前日本對污染的揭露,就不會引起重視,就不會有今天的良好環境。由此可見,揭發問題,提出弊端,那怕說得過分些,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是好事。沒有批評,就沒有進步。所有的揭發、批評,都不能稱之為「唱衰」,因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可能因被「唱」而「衰」,只會被「唱」而好起來。倒是掩蓋問題、壓制批評才會使社會變「衰」。
我在編者話中提出,雜誌的讀者應該是它的作者,雜誌的作者也應是它的讀者。意思是,雜誌不是編者作者辦給讀者看的,不是要「教育」讀者,不是用固定的立場觀點去影響讀者,而是由讀者參與對世界社會人生的探討,由讀者作者共同尋求答案。我的這個宣示,表明雜誌會採取開放態度,來稿只要寫得好、有事實根據、有獨特看法,就會採用。這與中共宣傳強調的「立場、觀點、方法」三要素並以立場為要,極為不同。由於貫徹這方針,所以後來我也在來稿的影響下改變了自己的認識。我創辦了這本雜誌,這本雜誌也創造了我的後半生。
1970年的開局雖好,但真正的改變卻在一年後發生:海外的保釣運動和中美關係的突破帶來雜誌發展的最大機遇。(66)
圖1,《七十年代》創刊號;
圖2,1973年在《七十年代》所設的圖書中心,與同事合影。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社評大公報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完整版 ▶️▶️▶️ https://youtu.be/TfrPPvPPzak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或KHMrHistory99@gmail.com
郵局匯款(代碼:700) 戶名:李易修
帳號:00410012376557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KHMrHistory99@gmail.com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歷史哥文創商品】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CALLIN專用Discord群】https://discord.gg/J5Vnfdxnrb
☆【SoundOn】@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歷史哥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備份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
☆FB第三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s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一中政策 #三公報 #美中角力
社評大公報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nmZ1i9s4w1A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刊憲修訂《電影檢查條例》的檢查員指引,訂明影片如有可能構成危害國安的罪行,應評定為不宜上映,任何影片亦不應包含可能煽動或干犯《港區國安法》罪行的內容。業界擔心指引模糊易墮法網,政府表示會跟業界多溝通多解釋。回看歷史,電影出於政治原因不得上映,並非沒有例子,以往相對少見,某程度與政治社會氣氛有關,然而反修例風暴改變了一切,香港已無法回到從前,權力當局要「執正來做」,以往放任寬鬆氣氛不復再,打擦邊球風險必然增加,這就是眼前政治現實。
蘋果頭條
感染英國變種COVID-19的天水圍3母女,感染源頭成謎,父親仍未確診。專家袁國勇視察3人曾到訪地方後,認為最先確診的17歲少女最可能被他人傳染,但亦不排除經動物或進口冷藏食物傳染。政府驗出患者雪櫃的泰國急凍鱷魚排骨包裝表面帶有COVID-19。不過醫生指,若包裝內層或其他手部不會接觸的位置沒有病毒,則意味經患者接觸後殘留的機會較高,而非該食物本身受病毒污染。「樓上」燕窩莊周二(15日)晚在官方facebook發帖,承認涉事鱷魚排骨屬於該公司產品。
東方正論
誨淫誨盜、案底纍纍的壹傳媒又添醜陋一筆。只餘網站吊命的《壹週刊》,涉違法取得藝人張栢芝第3名兒子的出世紙資料並公開刊登,遭當局票控「披露未經資料使用者同意而取得的個人資料」,成為檢控部門首次引用相關條例控告的報刊。無奈判決仍不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慣例,3名被告僅被輕判罰款,涉案記者甚至獲撤控。《私隱條例》淪為無牙老虎,壹傳媒繼續搞風搞雨,孰令致之?
星島社論
今日掛牌的時代天使(6699),昨日暗盤勁升一倍,富途暗盤收報三百六十八元,若在該位沽出,一手帳面可賺三萬九千元,為第二名歷來一手賺錢最多的新股,僅次於一九九七年北京控股(392)。不過,時代天使一股難求,投資者要認購十五萬股或七百五十手,才能穩奪一手,須斥資二千六百二十一萬元,一手中籤率僅得百分之一點五。市場人士表示,若時代天使的股價跌穿暗盤低位三百二十元,持貨者可考慮沽出。
經濟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祭出連環拳,由美國牽頭的北約組織首次視中國為「系統性挑戰」,但遣詞用字始終審慎,仍將俄羅斯列為最大威脅。無論拜登能否克服國內圍繞軍費的阻力,兼拉攏更多盟友軍事圍堵中國,中方都要小心應對,既要提升軍費透明度免招口實,更要避免捲入軍事競賽。美國80丶90年代就利用軍事競賽,拖垮蘇聯。北約公報過去僅2019年曾在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施壓下提及中國1次,但最新的篇幅大增,聲稱中方大擴核武、軍事現代化信息不透明,以及與俄羅斯軍事合作等,為規例為本的國際秩序帶來系統性挑戰。
社評大公報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15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uRW5wXZfu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訪歐,拉攏盟友制華,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甫落幕,緊接又有北約峰會。今次是拜登上台以來首度外訪,告別特朗普單邊主義、標榜「美國回來了」,是拜登此行希望帶出的信息,這次G7峰會氣氛,跟特朗普在位期間差天共地,元首們言談甚歡,不代表歐美之間沒有矛盾。G7峰會聯合公報聚焦中國,由印太、南海、東海、新疆、香港、疫情到環球經貿,全屬美方設定的議題,體現了白宮制華意志,然而公布表述及遣詞用字,跟美方取態卻有關鍵差別,突顯歐洲有其自身意志和利益盤算,德法樂見「美國回來」,但不想G7變成反華俱樂部。
蘋果頭條
政府在建制派全面配合下,上月立法會極速三讀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修例。《蘋果》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民調顯示,受訪者表示在下次立法會選舉中投票「機會細」的有42%,較4月升2個百分點;民主派包括本土派支持者中,表明再投票機會細的更升至60%。雖然政府已立法規管煽惑他人投白票,但民主派與本土派支持者表示投白票和廢票「機會大」仍分別高達53%與68%;學者分析,政府近月持續對民主派人士進行拘捕和打壓,包括禁止維園六四集會的做法,令更多民主派支持者對香港制度失去信心。
東方正論
不聽東方言,播疫在眼前!天水圍17歲少女月初確診感染新冠變種病毒,是首宗本地無源頭感染個案,專家調查老鼠傳人的可能性,又一次顯示東方報業集團前瞻性,多年來不斷警告鼠患嚴重,後患無窮,特區政府若有聽取忠言,事態怎會發展到今時今日田地?當局一直查不到17歲少女與母姊的感染源頭,之前例子亦經常不了了之,以整個政府團隊及資源,實在說不過去,令人懷疑其效率以及認真程度。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趨放緩,本港消費市道亦有所改善,地產鋪位精英會資料顯示,多家零售店趁鋪租仍處於低水平,紛紛重返旅遊核心區覓鋪位「插旗」,當中以手機配件專門店、時裝店及食肆最為活躍,再加上創業者陸續進場,使鋪租較谷底回升一成水平。連鎖店老闆直言,因應競爭者增加,故現時即使在個別區份有門市,亦要在區內其他位置再開分店,以防相關據點遭對手進駐,同時服務亦須趨向多元化。
經濟社評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落幕,美國總統拜登成功爭取於公報多番點名中國,表面上拿下象徵勝利,但美歐各懷鬼胎,難掩重大利益分歧,無論公報措辭,抑或實際討論,俱未如美方所想與北京全面硬碰,法國更公開表示,G7不應成為「反華俱樂部」。即使美國終難促成西方遏華聯盟,北京和香港始終要小心應對,萬萬不能輕視。歐美和日本合組的G7發表的聯合公報,一次過觸及了新冠疫情源頭、新疆、香港及台海等美方不斷藉機煽起的議題,可謂歷來最有系統地反華。
社評大公報 在 直指有人「借疫攬炒」。阮民安涉煽動意圖行為及洗黑錢被捕 ... 的推薦與評價
【每日焦點新聞】 《 大公報 》 社評 ,直指有人「借疫攬炒」。阮民安涉煽動意圖行為及洗黑錢被捕。 李桂華:涉挪用捐款吃喝玩樂。22年2月15日. ... <看更多>
社評大公報 在 大公評論- 大公報發表系列社評﹕ 在民族復興偉大進程中貢獻 ... 的推薦與評價
大公報 發表系列社評﹕ 在民族復興偉大進程中貢獻香港力量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昨日勝利召開,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