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薪水高低,三個違反常識的事實]
最近有個年輕人來跟我談,他畢業兩年多,剛進公司一年,最近新冠疫情讓公司營運吃緊,聽說公司有裁員的打算,問我要不要開始找工作,我二話不說就是「要」。他看我這麼斬釘截鐵,反而不服氣,好像第一個要砍的是他,沒道理呀!在公司裡,他最基層,薪水最低,若是要動刀,照理說也應該是—
「領高薪的人!」
這是一般人的看法,總認為被辭退的都是高薪的人,因為最常聽說某某總經理走人了﹑某某總監被鬥垮了……比較少聽說哪個小職員被辭,顯然公司是先動高薪的人,高處不勝寒嘛,而且動他們,公司省最大,人事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至於低薪的人反而安全,他們是做事的人,裁了也省不了錢。
事實是,所有的統計都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年紀越輕﹑薪水越低的人是海嘯第一排!跟我們的常理推斷恰恰相反,咦,難道老闆不想省錢嗎?這是典型的員工思維,以為老闆不論開公司或開店,目的是省錢。當然錯了,如果老闆想省錢,不開公司最大,何必創業?老闆開公司的目的是賺錢,不是省錢。因此動刀砍的自然不是高薪的人,而是—
💚讓老闆虧錢的人!
什麼人會讓老闆虧錢?先來看怎麼樣會虧錢,不就是買高賣低嗎?因此那些價格高於價值﹑「CP值」低的人才會被列入黑名單。你在買東西時,你雖然也考量價格,但是更在意「CP值」!結果是未必買最便宜的,反而有可能買最貴的。公司用人也是相同道理,不見得請最低薪的,也不見得留下最低薪的,他們用—
💚幫公司賺錢的人!
而請走的都是公司判定「CP值低的人」,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高薪的人。那麼在新冠疫情期間,為什麼低薪的年輕人首常其衝,因為公司這時要請這種人:即戰力強,一人抵三人用;至於年輕人,還要訓練才能上手,就會被摒除在外。不過這時候公司也有可能砍掉一兩個高薪高階,圖的不是省錢,而是另有考量:
💚發揮殺雞儆猴之效!
「CP值」的C指的是cost成本,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薪資;至於P指的是performance表現,亦即貢獻值,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產值。但其實薪資並不是這麼一比一的,背後操縱的還有不少黑手。像是有些在公司任職很久的人,遇到問題,大家都喊他來幫忙,因為他最熟悉,卻是薪水通常不高,,因為—
這類庶務型的人才滿街都是,取代性高,換個年輕的訓練一陣子也行。
這在告訴我們一個敘薪的考量,取代性高的人,就算能力強﹑態度好,薪水要拉上去很難。最讓人心酸的還是這種人做越久越危險,容易被資遣,中年之後又求職不易,因為大家都想用年輕的﹑便宜的。這也是我想告訴大家的另一個反常識的事實,一般人以為高薪族群的職涯最危險,其實最危險的反而是—
💚低薪族群!
很多人都知道薪資走向M型化,中間薪資陷落,這個價格帶的人變少;如果再不思進取﹑或適度轉型,原本中間薪的人移動方向不是邁向高薪,而是落入低薪。所以每年政府公布薪資統計,你會看到平均薪資逐年提高,但是中位數跟它的比值越差越多,表示後段班50%的人薪水更落後,同時也顯示低薪人口日益增加。
對此,低薪的人在年輕時可能無感,因為還找得到工作,中年之後就超有感!公司越換越小﹑工作越換越差,然後正職變兼職﹑兼職變時薪﹑時薪變失業。這個向下流動的現象,早在統計數字上明白顯示。低薪的人不是當顏回安貧樂道就好,而是會出現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的「馬太效應」,也是聖經說的: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搶進高薪族群,因為高薪代表的意義不只是領更多錢而已,也是職涯安全的掛保證,它擁有以下三個好處,同時是違反一般人常識的三個事實:
💚事實1:高薪者的職涯才會安全
💚事實2:高薪者的薪水才會成長
💚事實3:高薪者對未來才有選擇
換句話說,低薪的人隨著年紀增加,日子會更加難過,高薪的人卻是越過越好。所以如果是低薪,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薪水會隨著資歷而增加,不會的,薪水是看CP值來加,而不是資歷。年紀只跟高薪的人做朋友,不是低薪的人。
怎麼判斷自己是低薪或高薪?不妨上網查看104的薪資報告,但是要再嚴格一點,因為頂尖高薪者不在人力銀行求職。如果要抓個大概,我們以35歲做分水嶺,若是低於台灣平均薪資每月5萬元,請提高警覺;年薪高於100萬元,算是碰觸到高薪蛋白圈焦黑處;其他算是中間薪資。問題是月薪低於5萬元,在台灣逼近6成。
能不能命運翻盤?雖然網路上有不少人批評我說35歲如何如何,但是我仍然要說,根據統計數字,最好抓緊35歲這個年齡,翻身到高薪族群。35歲之後不是不可為,而是挑戰性變高。重要的是有什麼方法?有!我提出三個解方:
💚第一個解方,聰明一點,選擇產值大且成長性的產業
💚第二個解方,努力一點,從後段班企業跳到前段班企業
💚第三個解方,堅持一點,讓職涯不長期中斷,持續發展
講這麼多,最主要是給你集氣,請相信這三件事:
💚1.相信:高薪比低薪對你好
💚2.相信:領高薪不是天注定
💚3.相信:你有辦法領到高薪
至於網路鄉民說:「薪水低不重要,人生過得好才重要。」我只想說,最好都活長一點,就知道人生過得好要不要花錢。
讀了本文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Pexels
攝影:Christina Morill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名25歲的行銷經理兼線上私廚Courtnee Futch住在收入49000台幣的閣樓公寓中,向我們展示了她生活中的一切。 除了朝九晚五的行銷工作外,Courtnee還在她自己的公寓內經營著一家線上糕點店以及一家私廚服務以及晚餐派對服務。 Courtnee分享了自己DIY的傢俱,讓她的公寓保持時尚和...
社 群 經理 薪水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社 群 經理 薪水 在 阿甘的美國大冒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也有慣老闆嗎? 那當然。佛羅里達州一間餐廳的徵人公告引起很多反感和社群討論, 商家只得馬上撤下。公告上寫者:
領基本薪資者: 平庸之人(佛州最低時薪 $8.65)
付你九塊: 如果是你第一份工作, 而你願意學習
付你十塊: 如果你有經驗而且工作效率高
付你十一塊: 如果你可以信賴, 能夠同時做很多事
付你十二塊: 如果你不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上, 可以做兩個人的事情。
付你十三塊: 如果你有監督其他人的潛力
付你十四塊: 如果你從不遲到, 並把正向能量注入工作環境
付你十五塊: 如果你以上都達到, 而且比老闆還厲害。
很多人第一個疑問是, 如果可以做兩個人的工作, 那薪水應該是兩倍不是嗎? 如果比老闆還厲害, 是不是應該聘做經理才對? 為什麼這麼小氣?
美國服務業近來人手不足, 招聘困難。雇主們認為是因為貪領救濟、遊手好閒的的懶鬼太多, 卻不願檢討過服務業長期壓榨員工的事實。只想付最低薪資又不願提供健保和福利, 是服務業長久以來最被詬病的問題, 也是美國貧富差距急遽擴大的主因之一。
社 群 經理 薪水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名25歲的行銷經理兼線上私廚Courtnee Futch住在收入49000台幣的閣樓公寓中,向我們展示了她生活中的一切。 除了朝九晚五的行銷工作外,Courtnee還在她自己的公寓內經營著一家線上糕點店以及一家私廚服務以及晚餐派對服務。 Courtnee分享了自己DIY的傢俱,讓她的公寓保持時尚和舒適感。 她還解釋了將更多的錢投資於廚具和家用傢俱的重要性。
年薪220萬24歲女孩的紐約生活 ►► https://smarturl.it/6n1858
#私廚 #女人 #生活好薪情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社 群 經理 薪水 在 柚智夫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班,其實是工業時代的產物。
現在有越來越多工作,是無法與生活狀態完全區分開的,腦力勞動的工作就是如此。
「加班費可能正在消失在腦力勞動者的世界裡?」
「加班費不是用報的,而是用提的?」
「你今天,又加班了嗎?」
經過了一個月後的覆盤與反思
我們在這集內容編排上和聲音上做了一些小調整,你有發現嗎😄?
本期文稿:https://raymondhouch.com/blog/
----
▍Apple Podcast:https://raymondhou.pse.is/AppleR
▍Spotify:https://raymondhou.pse.is/spotifyR
▍SoundOn 搜尋:雷蒙三十
▍加入社團參與討論:https://raymondhou.pse.is/fbgrou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