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一詞,其實被濫用了。」
「拜託不要把你的運動員弄壞了!」
-
前幾天在和客人聊運動提到動作模式,
動作模式其實是一個結論,
主要還是來自「意圖(intention)」,
最後造就了最終目的。
讓我想到一個很矛盾、很常聽到的說法:
「啟動(activate)」
「你這個沒啟動、那個沒啟動」
-
不論檢測方式可能有的許多瑕疵不提,
就說說最終目的(客觀討論)。
這些「啟動」方案,
有時是為了一般民眾,
有時是為了運動員,
在某些動作、運動表現上可以更優化。
矛盾的點在於這些「啟動方案」,
除了本身有些效益方面的問題,
偶爾(常常?)還要數落器械式的動作太過「機械化」、太過「單一」。
不過,仔細想想,
難道「啟動」就不單一?
但是我們還是要知道,
這些許多機構、許多專家,
提供的一些檢測、鑑定方式,
其中因為他們許多都有某些學位,
或是很多訂閱人數,
或是某些職業機構的訓練師,
所以說的話肯定是對的(you know the sarcasm),所以照著做就好,
應該不至於差太多。
好啦不鬧了,依據這些方式來指出「未啟動」的環節(指肌肉),
然後在加以「啟動」來解決動作模式的某些問題,其實我是認同的,
只是「啟動」並不代表、
也常見的極少或完全沒有將阻力對抗的元素導入,那啟動一百年也還是一塊虛弱的肌肉。
(你沒看過在家「啟動」的人長出健壯肌肉的案例吧?我孤陋寡聞還沒見過一次⋯)
一個動作環節的虛弱肌肉,
要加強它才會產生應有的功能,
此時「太過機械化」的器材,
就以單獨的「啟動」肌肉看來,
阻力配置和指引技巧到位,
可以「啟動」到之外,還可以「真的練到」。
但因為我只有高中畢業,訂閱人數又少,
所以這種邏輯性的題目,交給你們自己去想。
Ex.:辦公室沒事就憑空「啟動」二頭肌,三年後手臂18吋⋯⋯⋯⋯(??)
-
從RTS的觀點來看,
你的意圖(intention)是決定內部元件(肌肉),
如何共同作用來達成「最終目的」。
如果那個環節有問題,原因可能有很多:
神經病變、關節長骨刺等異常增生、關節有結構的因素(可以是結構損傷、角度因人而異等)、交替抑制(呵呵)、各種問題,you name it..
有時候只是那個環節的肌肉太弱
(嗯⋯好像蠻常都⋯我是說經常喔⋯)
不要想要當神,連基本的透視眼功能都沒有,
就不要裝神弄鬼了,最保守又最有效的方式,
就是完善「功能」。(之前有提過)
-
舉例1-「功能」
一個動作模式如果需要3個環節的肌肉收縮角度總合,
這三個是發生動作的主因,每一個環節練好不就好了,幹嘛搞得那麼複雜。
-
舉例2-「肌肉太弱vs技術不佳」
打籃球投籃姿勢不好、協調性不好,
在肌肉層面和技術層面可以完全是兩回事。
-
舉例3-可是我透過「啟動」,確實有改善動作
在剛剛提到的最終目的,
如果是要以某種「好的、對的、正確的」動作模式完成,透過某種「指引」方式來造成技術的提升,或許都是好事,我都曾經用奇怪的方式「亂講」,讓某些客戶達成更理想的最終目的,就是你跟他亂講他反而做超好,有時候就要裝神弄鬼的跟他「啟動」,他也會突然就搞定了,這都是好事。
-
舉例4-動作模式
動作模式來自你的最終目的,來自大腦對「可用元件」的偵測和調度,你不能用你沒有的,這是一定要先知道的,而且動作模式-最終目的,會隨著任何一丁點的細小變化而改變。
RTS創辦人提過的其中一個舉例,
就是風吹過來你走路的動作模式就會改變,夠簡單明瞭吧。
-
簡單的分辨:
你缺的是技術還是肌肉呢?
-
很多運動員都只是做出想做出的動作,動作就很漂亮了,哪來給你時間思考,身體會變很笨你知道嗎。
這是我堅持19年的灌籃裡面反覆體驗到的事實,反覆思考、反覆證實過無數次,運動不要想太多,會變白癡(我就曾經常常發現自己經思考後的動作變得很智障),不過健身不一樣,你可以好好的”想太多”,會使你在場上變強。
#超人叔叔youtube頻道上面有一個胖超人叔叔體重過重的那一個就是很笨的動作典範
#祥哥我出賣你一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