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媽祖托夢,媽祖魚的家就在這!#窩新聞 #幫你掌握動物大小事
網頁好讀版:https://wuo.pros.is/wat25
【全臺首次海洋動物棲地公告,媽祖魚的家在這!】
官方認證!苗栗、臺中、彰化、雲林沿岸海域,都是 #媽祖魚 #臺灣白海豚 的!
白紙黑字劃出自己的家園有多難?對人類來說,有頭期款就好辦,對於 #僅存65隻不到 的台灣白海豚來說,卻要等六年!
農業委員會曾於2014年4月預計公告白海豚重要棲地,卻因各方意見不一擱置公告。直到2018年由海洋保育署接棒,多次協調、開會後,終於順利於今年8月31日,大聲公告台灣白海豚在西南沿海的居住正義!而這也是首次,官方正式為海洋動物劃設重要棲地範圍。
【不到百隻的媽祖魚,保育工作迫在眉睫】
2008年台灣白海豚被IUCN列為「極危」等級,僅次於「滅絕」,急需祭出保育策略,當年至今,官方與民間便持續合作監測、紀錄台灣白海豚;然根據今年初海保署調查資料,推估全臺白海豚2019年目擊總數僅50隻上下,顯示近年來族群數量有下降趨勢。
台灣白海豚天性會棲息於沿海活動,過去人們經常時逢媽祖誕辰發現白海豚,便腦補其想幫媽祖祝壽而以「媽祖魚」稱之。現代的媽祖魚,卻天天面臨開發、污染、漁業活動等威脅,別說祝壽了,還是想辦法先幫自己延壽吧!
【在媽祖魚的海域範圍,是你人類要轉彎!】
海保署提醒,台灣白海豚家園劃設範圍已於今年9月1日上路,若想在該區進行開發建設或土地利用,都必須以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倘若不開發會吃不下、睡不著,也必須事前申請、等待許可、並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此外,海保署更強調,劃定白海豚重要棲地只是保育白海豚的方法之一,監測研究、棲地維護、人為衝擊管制與保育教育宣導等都要同步動起來,保育工作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劃出家園足夠了嗎?媽祖魚生存威脅猶在】
能源開發、離岸風機,命運多舛的媽祖魚卻沒有因居住正義而脫離險境。
根據環境資訊協會報導,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認為台灣白海豚的重要棲地範圍不足,一旦部分海域退潮,台灣白海豚只能緊貼沿海才受到保護;且禁止拖網漁船對海洋動物造成傷害,其實不需劃設棲地就能做到,而是相關單位有無落實執法的問題。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綠能,預計於西部沿海架設離岸風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然而噪音不會轉彎,也沒有辨識動物棲地的能力。即便在白海豚家園外進行風機工程,施工噪音與營運聲響仍有機會讓敏感的台灣白海豚不得安寧,甚至影響身體健康。更遑論原先就存在的人為活動威脅、海洋污染與海廢問題。
家園劃好了,但台灣白海豚是否能就此安居樂業?
圖照|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訂閱窩窩,追蹤動保時事:https://wuo-wuo.com/subscribe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在大澳,朝望無垠大海間的波濤。風吹拂過來,送來陣陣鹹鮮。是甚麼如此香氣四溢,眾裏尋它,是久違的蝦醬。 大澳老字號益昌號,1938年開業,以做鹹魚起家,後來轉戰做蝦膏蝦醬。現在由第二代崔振華經營,81年來乘風破浪。可惜,時代洪流何等巨大,把舊物舊味都一一吞噬。只剩老人驀然回首,默默努力。即使最後徒...
禁止拖網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養魚戶信任】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將於本星期二討論「海魚養殖的發展」,政府建議的措施包括收緊魚排的續牌條件,要求魚排至少七成面積養魚,以及每平方米有十公斤魚。
政府認為新條款可透過懲罰養魚戶,逼魚戶增加養殖量,然而本港多個養殖區區的養魚戶認為,養魚業息微的原因在於政府要求魚民承擔極大風險,自然環境日益惡化,卻缺乏支援。新增續牌條件是本末倒置,變相要將大量經營幾十年的魚戶「連根拔起」。
出席記者會的各區養魚戶一致申明以下立場:
1) 堅決反對收緊海魚養殖規管
2) 要求改善水質及養殖環境
3) 放寬魚排作休閒旅遊用途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將於明天的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政府撤回收緊海魚養殖規管的建議,並盡快與養魚戶商討改善養殖環境的積極措施。
2019年2月11日
【回應魚排政策記者會】
政府將推行收緊魚排政策。若政府通過,香港難得的漁村地景將會消失。當我們不斷提香港漁業要邁向可持續發展,究竟政府推的可持續漁業發展跟理想有幾大出入?由禁止拖網到推行捕魚證,也未見本港海洋資源有復甦徵兆。當魚也無,漁民也無,所謂的可持續漁業究竟是什麼?
https://radicalhk.com/2019/02/11/fishery/
禁止拖網 在 &de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動物新聞 animal news❯
歐洲29%的水域屬海洋保護區,並規定區內不得進行任何工業規模活動。但研究發現,59%的保護區都有拖網捕魚工業活動,拖網數量更比保護區外的高約40%!一些瀕危物種如鯊魚及魟魚,牠們在保護區外的數量甚至比區內的多5倍。海洋保護區雖然有禁止採礦及傾倒等活動,卻沒有禁止拖網捕魚等工業捕撈,結果反破壞了這些原本海洋生物最豐富的海域。
29% of Europe's waters is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industrials activities are banned within these areas. but study found trawling, a form of industrial fishing, occurs in 59% of these protected area, and the number of trawling activity is 40% higher then unprotected areas! the number of some endangered species like sharks and rays in the unprotected areas are 5 times higher than in the protected areas. these marine protected areas did ban activities like mining and dumping, but did not ban industrial fishing activities like trawling, and ended up damaging these areas with rich marine life.
禁止拖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在大澳,朝望無垠大海間的波濤。風吹拂過來,送來陣陣鹹鮮。是甚麼如此香氣四溢,眾裏尋它,是久違的蝦醬。
大澳老字號益昌號,1938年開業,以做鹹魚起家,後來轉戰做蝦膏蝦醬。現在由第二代崔振華經營,81年來乘風破浪。可惜,時代洪流何等巨大,把舊物舊味都一一吞噬。只剩老人驀然回首,默默努力。即使最後徒勞無功,仍然要守住最後的芳馡。
今天看似艱難的行業,曾經風光一時。那是1970至1980年代,大陸市場還未開放,大澳是最大的蝦醬蝦膏生產地。崔振華回憶,當時大澳滿街放滿做醬藍桶,一位客人會訂200桶蝦醬,只要有貨,多少錢也沒問題,通通有人要。需求多,供應也不弱,當時大澳漁民懂路,往汲水門地區捕銀蝦,那裏水深少泥,無甚雜貨。做出來的蝦膏蝦醬,最鮮美。
可惜,時移世易,漁民紛紛上岸。昔日的汲水門,已經摘去鮮花然後種出大廈。大陸市場開放,競爭激烈,大澳不再獨大。隨住2012年政府立例禁止拖網漁船在香港海域捕魚,蝦廠索性集體北移。一夜間,大澳驟變「死城」,現在只剩三四間廠,仍然生曬蝦膏蝦醬,寥寥無幾,苦苦掙扎。
少人做,卻不等於無人做。崔振華的益昌號就是堅持的其中之一。每年逢端午後中秋前,他都在與陽光搏鬥。漁民幫忙挑蝦、磨蝦;他們負責處理發酵、攪拌、生曬。每個工序都要一絲不茍,不能馬虎。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生曬蝦膏蝦醬,本來就是一項望天打卦、宛如賭博的手作,「畢竟你不能用烘焙。一切靠陽光,渾然天成,有充足的陽光,才有好的產量。」他如是說。這才留意到,他的皮膚何等黝黑,臉上佈滿與太陽鬥過的「戰績」。
到了今天,益昌號奮力轉型,賣其他各式各樣的海味,一開初是幫補家計,到現在已成為生意重心,亦在市區開了分店。「明顯是,做這些,不可以發達,只是能夠餬口。」崔振華指着架上的蝦醬蝦膏,重複了幾次。「賣完這架上才百多元。你說,怎能不做別的?」那,為何他個人仍鎮守大澳,默默做銀碼這麼小的生意?「或者是念掛舊時的味道。」他頓了一頓,作為漢子,略嫌這太感性,換一個生意的口吻:「小有小做而已。去到我這一代,惟有見步行步。」
採訪: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鄧廣基
剪接:麥煒軒
益昌號
總店地址:大嶼山大澳永安街48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9am-6pm
電話:2985 5312
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yickcheongho
禁止拖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這麼的一片天空,碧空如洗。
有這麼的一個大海,翠藍如黛。
滄海尺空之間,存在着一幅寸土,飄搖陣陣鹹香。
馥郁之鄉,名為大澳。
垂涎之馡,來自蝦醬。
此股鮮味,處處勾搭食魂。
出處不如聚處,強叔如此形容大澳的蝦醬業。他一生時光都與蝦醬相伴,是大澳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蝦醬廠,「鄭祥興」的第四代。要數蝦醬、蝦膏由哪一年開始出現,他也搔搔頭,只知道鄭家的香蝦廠,一九二零年已存在。
那個年頭,大澳居民大多以捕魚或務農為生。每年六月至十月,是漁民捕獲銀蝦的旺季,銀蝦屬「下欄」貨,但因為窮苦,漁民當然不會浪費,於是他們想到用大量鹽將其保鮮,攪拌其間蝦被磨碎,於是將計就計,把銀蝦與鹽製成醬狀、膏狀,用以炒菜、拌飯,強叔憶述:「嗰個年代,大家一羹蝦醬就送到一碗飯,咁所以咪變咗好受歡迎嘅副食品囉。」他把一個個大澳人稱作「芼欄」的竹篩子攤放於陽光之下,倒入未曬的蝦醬推勻,每小時再用名為「笛」的架生為蝦醬反面,反覆進行五次左右。原來此舉為了把醬中水分曬乾,令其保鮮期更長,「喺曬嘅過程中,我哋又發現蝦醬會變得更香醇。」烈日正雄,汗腥默默被鹹鮮掩蓋。
穿出「鄭祥興」的鏽閘,玉步稍移,鵝黃色的古舊雲石牆上,「勝利香蝦廠」五個大字映入眼簾。此蝦廠同是一九二零年代屹立至今,老闆平哥是土生土長的大澳居民,幾歲起開始做蝦醬,他傲言大澳蝦醬之所以馳名,全賴船隊於夜晚捕魚,銀蝦入夜後爪子離開海床,因此捕獲的蝦子裏頭沙石甚少,故為純蝦。憶起以往的大澳,他遠眺彼岸:「以前大澳幾萬人口,成個海都係漁船,見唔到對面。」奈何忽至海浪,水上漁民影蹤不再,大澳人口如今只餘數千。波濤湧起之年,正值二零一二,政府立例禁止拖網漁船於香港海域捕魚,結果除了漁民上岸,香蝦廠亦隨浪而去,只餘下現存的三至四間,「其他地方好似長洲﹑屯門﹑馬灣嗰啲,都因為收地而唔做,除咗大澳,都冇人做蝦廠。」他為蝦膏印模,語畢,又把印好成一磚磚的蝦膏捧到外頭曬太陽。晴空依舊,人面全非。
人啊,總得跟隨時代步調。留下來的蝦廠,都要接受現實,作出改變。因此,強叔及平哥都只能跟陽光﹑台山等大陸地區廠房合作,向他們提供技術及鹽蝦比例配方要求,由他們負責捕蝦,醃製,再把發酵好的半製成品送來大澳,再自行磨滑曬乾及包裝。
「一手做梗係最好啦,但你都要因應個時勢改變,唔通坐以待斃?」平哥苦笑着,拉起兩桶半製成的蝦醬準備加工。
「呢個行業可以話係無所謂,做得幾多得幾多,回憶只可以喺自己腦海裏面。」相隔不到三百米的強叔除低墨鏡坐下,滿目唏噓。
梧桐一葉落鏡水,漣漪泛,落葉隨波浮。
鄭祥興香蝦製造廠
地址:大澳石仔埗街17號A
電話:2985 7347
營業時間:不定
勝利香蝦廠
地址:大澳石仔埗街10號
電話:2985 7330
營業時間: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