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濱湖科黑爾的弗蘭茲·馬爾克美術館(Franz Marc Museum)於近日推出安森·基弗(#AnselmKiefer)個展,展出他創作於2014至2016年間的系列作品:「傑作」(Opus Magnum,英譯為Great work, masterpiece),其中包括廿三件雕塑和六幅攝影作品,它們在響亮卻具曖昧意義的標題下試問:何為「傑作」?什麼值得「被記住」?什麼應該「被遺忘」?
這項展覽讓觀者有機會專注於基弗的雕塑和攝影,畢竟其繪畫作品總是全場焦點。事實上,攝影在基弗創作實踐中佔有重要位置,他的許多大型繪畫作品靈感源自他年輕時拍攝的照片,包括滿目瘡痍的廢墟、衰落與興起的城市、荒涼無聲的鄉村景致等,皆是基弗旅行中用影像所做的筆記。1990年後,基弗主要專注在繪畫創作,但總會不定期地回到攝影媒材,許多千禧年後的攝影作品皆印有最初攝影日期,但當時沒有洗出,直到近年才被基弗翻出以作創作。
六件展出於弗蘭茲·馬爾克美術館的黑白攝影作品皆完成於2014年,其中兩幅影像攝於納粹時代的柏林滕珀爾霍夫機場,那裡曾是強迫勞動和驅逐出境的地方。在影像中,建築物內空無一人,彷彿該地被遺棄了一般,是一個無法返回的出發地。基弗的攝影是具時間性的,那些被攝物在過去某個時間點被捕捉下來放置於時間膠囊中,從未被打開,直到今日。
另外四張拍攝於基弗在南法巴赫爾克(Barjac)工作室的影像作品,則帶領觀者進入一個藝術家所創造的「紀念碑」。1993年,基弗買下整棟廢棄的絲綢工廠,將之改建為大型工作室,並持續居住和工作至今。在工作室廣大腹地上,基弗運用倉儲櫃的混凝土模型搭建出七座高塔,如廢墟中湧出的巨型怪獸,搖搖晃晃地卻又堅忍不拔地聳立著。基弗的攝影將高塔與建物廢鐵結合,創造出某種穿越時空之感,令人聯想到二戰時期的軍用塔,影像表面因曝光所造成的黑影像是血跡,血淋淋地灑落在上,提醒人們戰爭的殘酷。這些如「筆記」般的「重回攝影」可說是基弗自己書寫的戰後史,他將親身經歷的感受復刻於身,並在新的時代下重新賦予意義。
(本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第544期,2020年9月號。,閱讀全文見內)
禧濱膠囊 在 禧濱膠囊副作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副作用, 焦慮 ...品名規格pROZac 20mg (Fluoxetine) 中文名禧濱廠牌中國化學成份...綠色/黃色膠囊,上印有CCP B54 字樣。 適應症, 抑鬱症、暴食症、強迫症。 副作用, 頭痛 ... ... <看更多>
禧濱膠囊 在 禧濱膠囊副作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副作用, 焦慮 ...品名規格pROZac 20mg (Fluoxetine) 中文名禧濱廠牌中國化學成份...綠色/黃色膠囊,上印有CCP B54 字樣。 適應症, 抑鬱症、暴食症、強迫症。 副作用, 頭痛 ... ... <看更多>
禧濱膠囊 在 [閒聊]淺談使用藥物治療憂鬱症(三) 用藥安全性- 精華區prozac 的推薦與評價
蘇聖潔醫師的這篇文章嘈點太多,就借來用一下。
※ 引述《yule1224 (以大道為師)》之銘言:
: 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回答大家一些用藥問題
: 縮址:https://0rz.tw/UYJGs
: 蘇聖傑醫師
: 「醫生,我有可能不吃藥嗎?精神分裂症患者還不知道的自然療法」的譯者
: 為何長期使用後,要停止精神科藥物變得十分困難?
: 精神科用藥有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例如我們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憂鬱症跟一個人大
: 腦血清素的含量有關,血清素低下是憂鬱症的成因並沒有確切的根據,但臨床上醫師還是
: 開立SSRI之類的抗憂鬱劑給病人,因為這個藥物確實有效,只是它有效的原因不全然是因
: 為血清素提升,大部分是因為安慰劑效應,但如果吃安慰劑就會有相當的效果,而且還不
: 會有副作用,那麼是不是應該開立安慰劑而非具化學活性的抗憂鬱劑?因為安慰劑的效果
: 來自病人相信他吃到的是有具有療效的藥物,換言之醫師必須對病人說謊,而這涉及倫理
: 問題。
抗憂鬱用藥很多(例: SSRI, MAOI, NDRI, TCA...),不是只有SSRI。
跟情緒有直接關聯的神經傳導物質有三種: 血清素、多巴胺、去甲基腎上腺素
: 然而真正令人困擾的不是短期而言,抗憂鬱劑不比安慰劑來的有效(試驗長度多半是六到
: 八週)[1][2][3][4],後續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長期使用抗憂鬱劑的病人,有更高的復
Placebo effect在醫界並不罕見。
止痛、巴金斯症、小兒麻痺、愛滋病、癌症用藥都可能有安慰劑效應,
抗憂鬱劑被指控有安慰劑效用早已經不是新聞了。。
每個人憂鬱成因複雜,療程療程會受很多因素影響,
對每一位新的病患,每一種抗憂鬱劑的成效都很難預測。
而且,我猜受測者除了吃藥也會合併其他方法讓自己比較好過,
做實驗時這不是controlled variable,我們不知道大家在背後努力了多少。
就算有placebo effect ,也不能無視在藥物作用下症狀減輕的那群人。
: 發機率、疾病更傾向慢性化,而整體功能損傷更厲害[5][6,7],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吃藥
: 本身跟憂鬱症無法復原有何關聯?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瞭解長期使用精神科用藥
: 帶來的生理變化,精神科常見用藥有主要下列三大類:
: 抗憂鬱劑:主要用於治療憂鬱症,例如百憂解(Prozac)、樂復得(Zoloft)、
: 克憂果(Seroxat)、千憂解(Cymbalta)、速悅(Effexor)、威博雋(Wellbutrin)等
: 等
: 鎮定安眠藥:主要用於處理焦慮、失眠、恐慌,例如安定文(Ativan)、贊安諾(Xanax)
: 、 悠樂丁(Eurodin)、利福全(Rivotril)、使蒂諾斯(Stilnox)
: 抗精神病劑:主要治療幻聽、妄想等造成現實感喪失的精神病症,例如
: 理思必妥(Risperdal)、金普薩(Zyprexa)、思樂康(Seroquel)、思維佳(Invega)
: 、哲思(Geodon)、安立復(Abilify)
: 臨床上,症狀表現往往不會單獨出現,例如憂鬱跟焦慮就常常一起出現,因此精神藥物常
: 常合併使用,極端的例子就是當思覺失調同時有憂鬱跟失眠的症狀時,有醫師就會同時使
: 用這三類型的藥物,形成藥物雞尾酒的情況。
: 不管如何,這些藥物都是透過影響大腦神經介質的運作來得到特定的效果,例如抗憂鬱劑
: 針對血清素,抗精神病劑是多巴胺,抗焦慮劑則是GABA。以抗憂鬱劑SSRI為例,它的藥理
: 機轉是阻斷血清素的回收,使得血清素在神經突觸停留的時間增加,然而人體是一個自我
: 平衡的系統,我們的許多生理現象如血糖、血壓、血脂肪、荷爾蒙等等都被精密精細地控
: 制在一個範圍內,任何破壞平衡的因子進來,都會引發進一步的生理反應來抵消這個擾動
: 。以血糖爲例,當我們吃了一頓飯後,身體偵測到血糖上升,胰臟就會分泌胰島素來命令
: 身體的細胞將血液中葡萄糖拿走,並加以利用,
: 於是血糖就降回原來的水準;反之,如果太久沒有進食,血糖開始下降,身體就會從肝
: 臟將先前儲存的肝醣轉變為葡萄糖,然後釋放進血液中以穩定血糖。
: 我們的神經細胞也是如此(見上圖),當血清素被釋放出來進入突觸,一部分它會刺激鄰
: 近細胞的血清素異體接受器傳送神經訊號,同時也會刺激自己身上的血清素自體接收器,
: 這個自體接收器,扮演監控的角色,當突觸中血清素不足,自體接收器就會促使細胞製造
: 並釋放更多的血清素,反之,如果突觸中血清素太多,自體接收器就會促使細胞減產血清
: 素、加速血清素的回收跟分解。同樣地,受血清素作用的神經元上的血清素異體接收器如
: 果受到過少血清素的刺激,它就會促使神經元製造更多的血清素異體接收器來補抓血清素
: ,反之如果有過多的血清素刺激,它就會促使神經元減少異體血清素接收器的製造。總之
: ,大腦在神經介質濃度的控制上,就像在走鋼索一樣,無時無刻都在微調以維持平衡。
: 而SSRI阻斷了血清素的回收,改變了原本的平衡,如此一來增加了血清素對自體跟異體接
: 收器的刺激,因此神經細胞的回應就是增加回收器、分解酵素跟減少異體接收器,換言之
: ,如果SSRI的作用是加油門,那麼神經元的反應就是踩煞車。問題在於,一直踩剎車煞車
: 皮終究會磨損掉,也就是這些原本因應血清素變化的機制都會變鈍,而引發一個重大的後
: 果,那就是神經元就會失去平衡血清素起伏的能力,這就好像我們身體有一定處理血糖的
: 能力,但是當我們的飲食中精製碳水化合物過多,這個處理的能力終究會失靈,最後當糖
: 尿病發展出來,就算是積極飲食控制也緩不濟急了。而長期使用抗憂鬱劑可能引發兩個問
: 題:
: 功能退化:短期使用SSRI會造成血清素上升而有情緒被抹平的感覺,這也是有人認為抗憂
: 鬱劑有幫助的原因,因為會暫時”無感”(alexithymia),但這本身其實是不正常的;
: 若長期使用,神經元在適應的過程中漸漸變得痲痹,無法調節血清素的起伏,此時情緒反
: 而開始變得不穩定,而這個起伏的本身可能使臨床醫師改變診斷,例如憂鬱症變成了躁鬱
: 症(!?),及治療藥物的改變跟增加,而新的藥物帶來另一個神經生理的改變跟調節異
: 常,再引發別的問題,最後的結果就是雞尾酒療法,但神經的功能卻越來越差,這個部分
: 反應在社交跟職業功能上,就是人際關係的不穩定跟無法維持工作。
這裡有個大膽的指控。
或許我孤陋寡聞,我還沒聽過有憂鬱病患吃藥變成躁鬱症的。
會演變成躁鬱,不是本來就有躁鬱症傾向的嗎?只是看診時剛好在鬱期。
=========================
接下來要拿自己開刀,認真問個關於<功能>的問題。
我有憂鬱症症狀四年以上才就醫的。
第一年:出現憂鬱症狀,無病識感
第二年:環境轉變,憂鬱(貌似)好轉
第三、四年:憂鬱加重,開始有病識感
第五年上半年:開始諮商,學習控制技巧,稍微好轉
第五年下半年:MDD + acute PTSD發作,諮商師建議下就醫
初診診斷是: “Dysthymia superimposed by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Dysthymia是長期但比MDD輕微的憂鬱症)
跟我之後看過的其他醫生比起來,初診的那位醫生是不太喜歡開藥的。
(他現在一直要我去運動,養成運動習慣好難)
我還記得他看了我的病史後,說: 嗯,這的確需要吃藥。
我: 藥物會不會讓腦筋受損?會不會讓我變笨?
醫: 你現在放任自己這樣下去,才是讓頭腦受損變笨。
我後來看文章才知道長期憂鬱會使頭腦萎縮,這樣的報導很多。
我的問題是,
我要怎麼知道自己頭腦的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是可修復,還是不可修復?
如果我的調節功能是可以修復的,就不會開始服藥前就長期憂鬱了吧?
我的大腦要多久才能恢復功能?
如果我的調節功能短期內不能修復,那不是更需要外力來幫忙調節,讓我過正常生活嗎?
: 無法停藥:大家一定會想那趕快停止吃藥是不是可以避免這個狀況,但首先這會面臨一個
: 問題,藥物戒斷(withdrawal),在長期吃藥後神經細胞建立新的平衡,如果突然把藥物
: 抽走,會產生新的不平衡,但此時神經細胞自我調節的能力已經變弱,所以會引發很厲害
: 的戒斷症狀,例如焦慮、失眠、腸胃不適、不真實感…等等,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憂鬱又要
: 發作了而趕快把恢復服藥,一吃回去症狀往往會改善,但這給人一個強烈的錯覺,以為藥
: 物有療效,而且一吃見效,有些時候,醫師還會用這個現象來強調規則服藥跟長期服藥的
: 必要性,但實際上如果不是長期吃藥根本不會有神經細胞調節異常,沒有神經調解異常就
: 沒有藥物戒斷[8,9][10–12]。
老媽反對我用藥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擔心戒斷症狀。
我是覺得等到能回歸正常生活後再來談戒藥比較明智啦。
不知道戒斷症狀是永久還是暫時的?
如果是暫時的,而我治療後能過得像個正常人,那我願意忍耐。
如果是永久的,說不定我那時已經學會一些控制的技巧可以幫我面對他了。
如果真的斷不了,那就繼續吃吧,
總比抽菸、酗酒、吸毒這種害處更大的coping strategy來得好。
為了延長壽命或改善生活品質,
很多人吃了一輩子血壓藥、甲狀腺素、血糖藥etc.渡過餘生,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 在百憂解還沒問世之前,抗憂鬱劑的使用還很不普遍的情況下,憂鬱症有很高的自然復原
: 比例,超過一半的病人在沒有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就逐漸自己康復了,換言之,憂鬱症的自
: 然病程其實是很少慢性化的[13],但是自從藥物普遍化後,不只憂鬱症,睡眠障礙、焦慮
: 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等精神疾病的慢性化反而更明顯(如下圖)[14]。相對於好處,精
: 神科藥物的風險似乎是大了點,只是如果一開始不選擇吃藥,我們還有什麼選擇,又或者
: 已經吃藥一段時間了,我們還能停止吃藥?如何避免藥物戒斷?
: 常有醫師用一個比喻來說服病人服用藥物,“就像糖尿病需要補充胰島素,大腦生化障礙
: 也是需要精神科藥物來矯正”,這個比喻對了一半,也錯了一半,當胰臟沒有辦法製造足
: 夠的胰島素時,補充胰島素當然是合理的,因為胰島素我們身體本來就需要的東西,但是
: 我們沒有天生缺乏百憂解、史帝諾斯或者理思必妥,精神疾病有很複雜的成因,但基本的
: 問題應該是,我們的大腦原本需要的是什麼?而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就是功能醫學。
: (引用文獻 過長恕刪)
: 感想:
: 文中提到在憂鬱症藥物流行之前,一半以上的病人是沒有靠藥物治療逐漸自己康復。
: 我自己本身算是個例子,現在雖然不算完全療癒,但是跟最嚴重之時相比
: 真是好的太多了,就好像圍繞在我四周的濃霧,漸漸變稀,精神開始能聚焦
: 靈魂一點一點回到身上,盡管偶爾還是憂鬱症大爆發,但持續時間最多一兩天而已
: 不像過去長時間的低迷。
: 但,這就讓我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在我最嚴重時我有兩次試過藥物,但我覺得沒效
: 就沒再回去看醫生 :p 我還滿注重食療,有些依賴營養補充品,
: 對我來說營養補充品多少是有幫助。
“只是存在著,卻又沒有活著” 的感覺對憂鬱症患者來說一定不陌生。
為了能"活著",如果必須承受文章所說的用藥"危險性"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我願意付出那樣的代價。
雖然本身有在吃藥,但我是諮商師和醫師都判斷需要用藥的情況下才吃的,
我本來可是不想去看精神科才一直拖著的。
我並不鼓勵有憂鬱症就一定要吃藥,因為每個人的狀況獨一無二。
畢竟控制憂鬱本來就是要多管齊下的,只依賴藥物當然效果不彰。
就像我這系列第一篇文章所說,你的腦袋又不是一鍋湯,加點調味料就會變好喝。
藥物只能調節化學平衡,不能直接改變腦袋的結構。
神經連結和活躍性必須靠實際經歷去改變。
憂鬱症很傷腦,也很傷身,又浪費人生。
精神科藥物是用來幫助人的,跟所有藥物一樣,
該用的時候就要用,阻止腦部繼續受損下去。
當然能不吃藥是最好,沒有人喜歡吃藥。
如果真的需要用藥的話就別嫌東嫌西了,好好治療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21.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ozac/M.1493305948.A.22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