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式禱告
話說,香港基督教有人搞了一個課程,其中一課叫韓式禱告。這個課程的宣傳被post了出來,得到清一色的負評。關於韓式禱告,我想我有資格說幾句,事關我在香港的韓國人教會參加了他們的晨禱會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參與會眾九成是韓國人,只有少量的本地人,我是其中一位。
-
他們的晨禱會在早上五點半開始,七點半結束,厲害的是,每早上教會的禮堂都坐滿,有六七十人。我推測參與者參加完之後就會上班上學,他們每個星期一至六都有晨禱會,首先有幾首歌的敬拜,唱的都是傳統聖詩,然後牧師每日講解一章聖經(我經歷他們講完啟示錄,然後又重新講創世記),然後就會開始韓式禱告。
-
禱告的特點就是大聲,好大聲,每個人都大聲祈禱。那樣的大聲禱告,會持續半小時或以上,然後有些人會收細聲量,有些人會默禱,有些人會繼續大聲。我很喜歡和他們一起禱告,因為無論我大聲、細聲或者默禱,他們的聲浪都會蓋過我。
-
另一個好處是大家語言不通,我不知道他們祈什麼,他們大概也不知道我在祈什麼。但據我了解,他們的牧師會收集大家寫下的代禱事項,然後為他們祈禱,有些人也會上前希望牧師代祈禱。
-
你問我禱告有冇不同的「式」,我認為是有的,好像奶茶一樣,英式、港式、台式⋯⋯但如果你問我有冇最好的「式」,我就說沒有。禱告在乎的就只有一件事——真誠。大細聲不重要,詞藻美麗與否,不重要。甚至,祈禱可以很自私,但重點是要在上帝面前誠實。學多一個形式冇壞,但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好處,當開開眼界就好,不要以為有什麼魔法。祈禱要是有魔法,有公式,那就是你控制上帝,你就是上帝。
(我係睇唔過眼成班人唔識又亂吐糟,所以寫幾句以正視聽。)
禱告會 代禱 事項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宣教二十年回顧(一):我是如何蒙召的?】
1997年6月底,我和師母(當時未婚)放下了工作,踏上了全職宣教,至今二十年。趁著這個時候,想回顧一下自己走過的路,算是對生命的自我整理,也希望能成為讀者的鼓勵。正如我在關於「個人見證」的文章所提的,我期望讀者不會以為我的故事可以同樣複製到你身上。因為神給每一個人的帶領都是獨特的,但或許你也能從我的故事中看到什麼。
談起全職,當然要先從蒙召說起,這也是許多考慮全職的青年跟我談話的時候最常問的問題:「你怎麼知道上帝呼召你全職?有什麼印證?看到什麼異象?」
呃……如果你期待聽到一些超自然的經歷,不好意思,完全沒有,我的蒙召非常平凡。有兩個因素決定了我投身全職:一是主觀的感動,二是價值觀的改變。
先說說主觀的感動吧。我最早受感和回應是在一場宣教特會中,講員分享了他在中國的宣教經歷,聚會結尾時呼召的時候我站了起來。我後來沒真正把那一次的立志放在心上,但上帝可沒忘記。
印象最深的立志在1993年,那時我信主約兩年。一支新加坡的短宣隊到我家鄉來,由我的母會負責招待並帶他們到鄉下服侍,我是隨行者之一。我們在一個小鎮辦營會,那裡有一小群信徒,可是卻沒有長期的牧者牧養他們,對於在一個硬體軟體各方面條件都不缺乏的教會信主的我而言,感觸頗深。那一次短宣回來以後,我在私禱中向神立志:「主啊,如果你要我做一名宣教士,我願意。」
後來我離開家鄉,到吉隆坡去讀書。我當時參加一個約二十多人的小教會,而且被委任擔任宣教組的負責人,要組織和推動弟兄姐妹外出佈道,並籌劃短宣隊做下鄉服務。曾經有一段時間,教會每一天早上六點都有禱告會,我既是宣教組的負責人,就需要收集世界各地的宣教資訊和代禱事項,在禱告會中提出來讓大家禱告。就在這個事奉過程中,上帝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了解地球另一端的各種狀況和需要,心中的感動就漸漸加深了。
另一個讓我決定走上全職的因素,是價值觀的改變。我在吉隆坡讀書和工作那段期間曾經冷淡過,後來再度被上帝抓住。復甦之後的我,非常熱切追求認識上帝和聖經。我盡量出席各種特會,花錢買講道錄音磁帶,不斷重複地聽,也買許多信仰的書籍看,而且每天讀經研經一個多小時,有時兩個小時。儘管我當時學業表現不錯,畢業後也找到我很喜歡的工作和公司上班,但屬世的物質和成就早已無法吸引我的目光。在我的內心底,能夠事奉上帝才是最大的榮耀,能夠使人認識上帝才是最有意義的事,尤其想到世界很多地方沒有機會聽見福音的人。
在社會工作不到一年,每天幾乎天未亮就出門,工作到太陽下山後才回家,有時還要加班到凌晨,我和師母都覺得繼續過著這種生活沒有意思,於是決定辭去工作、去宣教。那年我二十三歲。我們辭職的時候,還不知道往哪裡去……。
蒙召全職一定要有足夠的「印證」嗎?一定要有百分之百清楚的異象嗎?我和師母獻身全職的時候,這兩樣都沒有,至少不是百分之百。我們有的,只是單純的回應,和破釜沉舟的決心,一直走到今天,也還會繼續走下去。
圖片說明:二十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4日),金邊下了一場大雨,我們所住的學院頓時變成水池,大家忙於清理。隔天,金邊便發生動亂……(待續)。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