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回應朱立倫的文章底下,有一群識字率顯然不高的同學,一直跳針「二二八、白色恐怖也死了很多外省人」。
對呀,沒錯啊,怎麼了嗎?
所以死了很多外省人,國民黨就不爛了嗎?你的意思是外省人命賤死好?
要講外省人的故事,沒問題。我就外省後裔,我也很樂意聊聊,戰後初期有些怎樣的外省人被國民黨迫害。
比如說,台大中文系系主任許壽裳。他是受陳儀邀請,來台灣任職的學者,同時也是魯迅的好友。他跟當時許多歧視本省人的外省人不同,許壽裳一直都公平對待本省人,深知受過日治時期教育的台灣學者實力非凡,不會隨便斥之為「奴化」。他任職台大中文系,甚至以自己系主任的職位為擔保,為本省學者楊雲萍爭取教授職位。
很棒對不對?這樣的學者,簡直是省籍融合的典範。
1948年,許壽裳因為與魯迅等左派文人關係密切,被國民黨暗殺。許壽裳臉頰和脖子中了四刀,喉嚨幾乎全被砍斷。
比如說,版畫家黃榮燦。他來台灣任職,還在台北開了個人畫展。來台期間,黃榮燦與本省的文化人接觸,折服於日治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學養。其後,他遇到了二二八事件,非常同情台灣人的遭遇,於是創作了描繪二二八的名作〈恐怖的檢查〉(就是本文附圖)。除此之外,黃榮燦教過的學生包含了後來的大師楊英風,也資助過台灣舞蹈家蔡瑞月,並且也被原住民文化吸引,很早就開始研究蘭嶼、綠島。
很棒對不對?這樣的藝術家,也是省籍友好的典範。
1952年,他因為白色恐怖案件被逮捕,同年槍決於馬場町。
或者我們也可以聊聊歌雷。他是外省作家,但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有感於省籍裂痕越來越大,於是創辦了「橋」副刊。取名為「橋」的意思,就是希望可以建立外省人和本省人溝通的橋樑,一起思考如何共同生活。歌雷知道本省籍作家主要以日文寫作,無法在粗暴的語言政策下暢所欲言,更設計了非常貼心的辦法——本省人可以用日文寫好文章,然後編輯會找人翻譯成中文,在「橋」副刊發表。同時,他還辦了多次茶會,讓雙方能有空間交流。在這塊版面上,本省作家楊逵、葉石濤、吳濁流、楊雲萍、王白淵等人;外省作家駱駝英、陳大禹、孫達人、雷石榆等人,都能一起交流討論台灣文學的未來。他們之間常常意見不合,甚至爆發論戰,但他們至少都能在「橋」上溝通意見;本省作家明白外省作家建設中國文學的願望,外省作家也漸漸明白本省作家在日治時期的文學奮鬥。
很棒對不對?真正是放下成見,為文學的未來打拼。
1949年,「四六事件」爆發,歌雷被牽連入獄,經過親戚多方營救才勉強救回,從此在文壇消聲匿跡。參與「橋」副刊的多名本外省作家,或者坐牢、或者被驅逐離開台灣,或者根本被殺。
既然提到了陳大禹,我們也可以聊聊這外省劇作家。陳大禹在戰後來台,與一群朋友組建了「實驗小劇團」。這個劇團從成立之初,就分成「國語組」與「台語組」,希望能夠更貼近台灣民眾,促進本外省交流。而在1947年年底,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同一年,陳大禹希望能夠反省這個事件,於是寫了《香蕉香》這齣戲,在中山堂上演。上演當天中山堂爆滿,但演著演著,台下本省與外省的觀眾情緒逐漸沸騰,雙方最後打了起來,戲也演不下去了⋯⋯但無論如何,在那敏感的一年,陳大禹等戲劇人還是頂著政治壓力,編導演出了這樣的戲劇。
很棒對不對?用戲劇來思考族群問題,而且連語言問題、文化問題都照顧到了。
1949年,「四六事件」爆發後,陳大禹感覺到國民黨要大清算了,於是先行潛逃回到中國。此後不但再也沒有回到台灣,也沒有在戲劇界有什麼表現了。
國民黨是不是迫害了很多外省人?是。
但你有發現嗎,國民黨迫害的,有非常多是「同情台灣人、願意平等對待台灣人」的外省人。能溝通講理的外省人,常常一不小心就死了,就被關了,就被趕出台灣了。而整天喊「奴化」的,歧視本省人的,則可以繼續做大官發大財,享盡文藝界的資源。
你要台灣人怎麼想?
我自己就是外省後裔,我多希望活躍在檯面的我族前輩,是這些死了的被關的被驅逐的,真正有同理心也有判斷力的外省人。
看到這裡,如果有認真去google這些名字的國民黨人,大概又會跳腳:你說的這些人,又一堆共產黨啊!他們本來就該死!你是不是又同情共產黨啊你說!
如果你得意洋洋,覺得這樣就抓到小辮子,那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你又錯了。
重點不是「我是不是我又同情共產黨」,重點是:
「為什麼當時會同情台灣人的,以左派人士居多?」
你們國民黨在幹嘛?
國民黨在台灣殺人越貨,左派人士在台灣修補族群裂痕,你覺得台灣人要怎麼選擇?
回到最初的省籍問題,我其實一直不能明白,每次我講國民黨過去殺了多少人,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國民黨也有殺外省人啊」,而且這些人還都是國民黨支持者。
欸,「國民黨也有殺外省人」,能合理推出的結論應該是「所以外省人也恨國民黨」,而不是「本省人不准恨國民黨,你們要跟我一起愛國民黨」吧?
所以你覺得國民黨殺外省人是一件好棒棒,值得支持的歷史功績?
站在外省人立場,仔細想想:國民黨不就是那個把你騙到台灣,騙你會帶你回家,殺你關你,最後為了自己的種族優越感而不願意對台灣人誠心道歉,害你在台灣社會處境尷尬的政黨?
從歷史的罪業來看,本省人去恨國民黨,是天經地義;外省人去愛國民黨,則根本是認賊作父。醒醒吧,不要再去當國民黨的肉盾了。
---
網頁好讀版:
https://chuckchu.com.tw/article/199
禹的功績 在 蔡育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活動快報⭐️
10月11日(日) 18:00-21:00 新營太子宮
將有場【虞舜順天】的舞台劇公演
主要講述古代聖王「舜」(24孝之首)的偉大功績
以及他對華夏子民不可磨滅的重大影響
當天阿輝也會粉墨登場扮演【天官】
當天會有摸彩活動,並有平安羊奶饅頭發送
歡迎鄉親多多來捧場
感謝 #臺灣堯舜禹文化學會 新營太子宮
#活動免費
#阿輝緊張🥶
禹的功績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跋扈權臣竇憲 贖罪出征改變世界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提起抗擊匈奴的名將,西漢李廣衛青霍去病常被人提起,徹底肅清立下首功卻是東漢一個權臣。
一個驕橫跋扈權臣,贖罪出征打個勝仗,改變了世界格局
竇憲,東漢開國功臣竇融之後,與鄧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統家族、竇融家族、馬援家族和陰氏家族並稱六大家族。
妹妹是漢章帝的皇后,竇家家世煊赫、權高位重,自然有一批走狗圍在左右。其家人奴俾也氣焰囂張,奪人財貨,妻略婦女的事情時有發生。他本人也不自省,「恃宮掖聲勢,自王、主及陰(皇后陰麗華家族)、馬(馬援家族)諸家,莫不畏憚」。
一次他逼迫沁水公主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他一塊田地,公主忍氣吞聲竟不敢反抗。還是漢章帝皇帝發覺後,才將這塊田返還。
到漢和帝時期,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家兄弟「籧起大第,崇飾玩好」,也就是蓋豪華別墅,搞豪華裝修,權勢達到了頂峰。
漢光武帝劉秀兄長劉縯的曾孫,都鄉侯劉暢來吊章帝之喪,得幸太后,數蒙召見。劉暢長相秀美,成為竇太后的面首,被竇憲暗殺。竇太后大怒,決心整治竇氏兄弟,大臣們也紛紛彈劾。
為了轉移對他的彈劾,漢和帝永元元年六月,竇憲出征匈奴,「斬名王以下萬三級」,「諸裨小王率眾降者,前後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打了勝仗後,「登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這就是「燕然勒石」語典的由來。
永元二年,又一次追擊匈奴餘部「斬首八千級,生虜數千口」。永元三年二月,又遣左校尉耿夔、司馬任尚出居延塞,圍北單于於金微山,大破之。北單于逃走,不知所在。
北匈奴向西遷徙四千多公里到達東歐,先將東哥特部落幾乎全殲;後又抵達黑海北岸,西哥特部落也被打的西竄;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又受不了西哥特的壓力,向西侵入西羅馬帝國(西哥特部落中的原處於羅馬帝國東北方的放牧的日爾曼人也參與了入侵),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從而形成目前的歐洲民族格局。這是世界歷史上北半球最大的一次民族連鎖大遷徙。
一個驕橫跋扈權臣,贖罪出征打個勝仗,改變了世界格局
竇憲既立大功,威名益盛,爪牙更多,就連班固這樣的歷史人物也附在他的門下。但這並沒有挽救他的政治生命,皇帝感到了更大威脅,於是於永元四年六月,也就是滅匈奴一年後,與宦官設計將竇氏兄弟支到外地,然後收「憲大將軍印綬」,迫令其兄弟自殺,後草葬郟鄏(洛陽新安南山)。
統率漢朝大軍平滅匈奴,燕然山「刻石勒功」的一代名將,卻因為過錯而歷史功績被抹殺。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