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教室之邏輯判斷
我的本業是商,讀書寫作是業餘興趣。從商後自修經濟學,年青時常發表財經論文,後參與政府財經問題之討論及政策之研議,李登輝執政後憤於政治干預經濟,外行領導內行,興趣轉向中國文化及中國近代史研究。
因經商多年,養成「務實」習慣,為文論事要求百分百合乎邏輯,百分之百根據可靠證據。所以寫作多年結果是民進黨、國民黨、共產黨都不喜歡我,我是「文化個體戶」。
我的部落格讀者水準委高,我的文章不趕時髦、不拍馬屁,所以點閱率不高,我也不以為意。
最近我的部落格出現一些沒水準的搗蛋份子,通常我不理會這種搗蛋份子,因為他們水準太差,不值得理會,而且他們的留言相反的可以突顯我的水準。但是一再搗蛋,我怕正常的年青讀者受到他們的影響,所以我從今天開始不定期的開一門初級史學課,一方面等於反駁他們的胡扯,一方面給有志於史學的年青朋友分享我的心得。
孟子公孫丑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根據孟子的標準,許多搗蛋者的言論皆「非人也」,尤其某網友諷刺一個八十三歲的飽經憂患上吊自殺的老人,這種人世間少見。但是我不同意孟子的說法,「無是非之心」、「無羞惡之心」、「無惻隱之心」邏輯上都跟是不是「人」沒有關係,人的基本要件是:靈長類動物,有思想、會用語言溝通、群居…………。「無羞惡之心」這一類人最多是屬於壞人、笨人,基本上還是人。孟子滕文公下「……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其實,楊朱的學說有早期個人主義的影子,墨子的和平、人道精神,更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只是與孟子論調不同,孟子即責之曰「禽獸」這是典型的中國思考方式。
孟子是亞聖,其人道主義、民本思想、相對君臣觀等都發揚了儒家精神,但孟子思維方式的武斷、霸道、雄辯非但影響了儒家的進步,也影響了中國人的邏輯發展。
西方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很清楚的邏輯思維,到了亞里斯多德邏輯三段論已經漸臻成熟。到了文藝復興時代,學者又發明歸納法,用統計、類比、分析來補邏輯推論之不足。
西方近代史學從蘭克以降所有科學方法都應用在史學上,所以英國史學家1克林武德會說:「歷史是一門科學,一點都不多,一點都不少。」
搗蛋讀者的回應,常講一個故事來下結論,以史學方法看來,是非常幼稚、好笑的事,而且許多故事是道聽途說而來,甚至許多故事是自己捏造的,如有位讀者說我沒有住過眷村所以才會說眷村的老兵沒有跑過大江南北,來台灣才學識字的。這位朋友我願意跟你打賭,你絕對沒住過眷村,才會說這種外行話。我從小在信義區長(當時叫三張犂),住過好幾個大眷村,在我的記憶裡,即使在四四南村(士兵階級),我沒碰到一個不識字的長輩。我在嘉義服預官役的時候,認識一個的營的老兵,只有一位曹姓士官識未不多,其他士兵多粗通文墨、能寫信、能閱讀。
何以如此請看馮玉祥回憶錄,以及許多軍中作家的自傳,以及國軍檔案資料,即使在民國初年、軍閥時代,新兵除了受軍事訓練外,軍中都辦「隨營教育」,根據新兵教育程度編班授課,包括後來許多知名作家,都是先受隨營教育,後來自修成名,隨營教育一方面提高軍人質素,一方面作為升遷的依據。有一點常識,有一點判斷力的人都知道有關老兵的笑話是胡扯的!
民進黨結合學術騙子編造故事,讀書人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否則騙子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久之會變白痴的。
許多讀者愛講故事,講故事跟史學是兩回事。根據二二八檔案資料,許多暴民殘殺老弱婦孺的故事,也有暴徒輪姦外省老師的故事,也有挖外省人眼睛、耳鼻的故事,也有剖開孕婦,用武士刀挑出嬰兒的故事,這些暴行都有檔案資料及當時的報紙可以證明,可信度非道聽途說之詞可比。但是我們不會因此說台灣人都不是人,我們最多祗能說,日本統治台灣五十一年教育出一小撮禽獸不如的台灣人。但是大多數的台灣人是善良的。二二八發生時台灣有六百多萬人口,外省人只有幾萬人,許外省人及到本省人保護,否則外省人死傷更慘。
根據史學方法,故事可能是偶發事件,故事是歷史素材,首先要考證故事的真偽,其中最不可靠是口述歷史。如果故事資料來源可靠,故事本身的史學價值要靠史學方法去解讀,切不可斷章取義,更不可像孟子一樣隨便說別人「是禽獸也」
所以講一個道聽途說,毫無根據的故事來斷定中國人很壞,日本爸爸很偉大,國民黨很爛。這叫「丟人現眼」,因為說故事罵人,尤跟是聽來的故事又不去判斷故事真假,表示你連最初級的史學常識都沒有。這跟小孩子看電影一直問爸爸「他是好人、壞人?」一樣幼稚,一樣沒水準。
禽獸不如笑話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性解放並不是字面意義 悲哀阿 亂理解又不查字典...這種字面意義直面解經法 真的是鬧笑話又丟臉 難怪過去教會會出現看著漢字聖經胡說八道的事情~~~
關於《風向新聞》2018年10月5日刊登投書(並於2018年10月15日經Yahoo網站轉載)之說明:
該投書所述,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之查核報告內容與結論,均嚴重不符。恐有誤導大眾之虞,特此澄清。
1、本中心報告結論如下:
【錯誤】網傳國中教科書將教「性解放」、「性愛自拍」、「師生戀」、「人動物交合」等「禽獸不如政策」?
查核團隊一一檢視國中教科書是否教「性解放、性滿足、性愛自拍、鼓勵統計性伴侶人數、師生戀、人動物戀等」,並沒有發現傳言指稱的課本章節和主題。
可能與指涉主題相關的課文內容為:「對性與愛的規範是要彼此得到對方的尊重,並在雙方自願、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滿足自己的性與愛。」「性伴侶愈多的人,愈容易感染性病,所以忠實單一性伴侶更能減低感染性病的風險。」等語,均非傳言所指性解放政策。
此訊息應為「錯誤」的謠言。
2、查核報告內文清楚說明查核的過程、證據和結論(如上)。
並非投書所指述:
“在這個查核中,直接被貼上【錯誤】這個標籤...因為,事實是:國高中教科書內「早已在」教性解放、性愛自拍......
誰會知道錯誤的只是那個「將」字,而真正的事實竟然是「早就已經在教」呢?”......
查核報告全文連結: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12
**
查核報告內文:
民眾申訴通訊軟體間流傳:「國中教科書將教性解放、性滿足、性愛自拍、鼓勵統計性伴侶人數、師生戀、人動物戀等禽獸不如政策」......
傳言指出這些教材將出現在107年度第一學期國中教科書,查核中心根據教育部公吿「107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教科圖書一覽表」,購買國中二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市面上的兩個版本:翰林版、康軒版,針對傳言內容條列的5項重點來一一比對查證。
爭議點1. 國中健康與體育課本是否教導「國中學生如何性滿足」?
查核團隊查核教科書內容,並沒有出現謠言指稱的課本章節和主題。
相關文字僅出現在翰林出版社國二下健康與體育課本中第81頁,〈第三篇 青春性事〉提到「現今社會對社會對性與愛的規範是要彼此得到對方的尊重,並在雙方自願、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滿足自己的性與愛。」(圖2)
另外,在課本第85頁〈揭開色情面紗〉則提及「沈迷於色情物品,容易讓人只為了刺激感官、滿足性慾,而忽略人性。......」(圖3)
而這些課文亦未教導國中學生如何性滿足,課程旨在教導伴侶之間的尊重。
爭議點2. 國中課本是否教導「如何性愛自拍」?
查核團隊檢閱了康軒與翰林兩個版本的國二健康與體育教科書內容,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如何性愛自拍」的課本章節、主題,亦沒有相關文字。
爭議點3.國中課本鼓勵統計性伴侶人數?
查核團隊檢閱教科書內容,並沒有出現謠言指稱的課本章節和主題。
類似文字僅出現在翰林出版社在第94頁〈性病知多少〉提及到「性伴侶」有關的內容(如圖4)「一般來說,性伴侶愈多的人,愈容易感染性病,所以忠實單一性伴侶更能減低感染性病的風險。」
另外,康軒在第44頁〈遠離迷惑迎向健康〉也提及到「複雜的性關係會增加感染性病的機會,並將性病傳染你的性伴侶。......」(如圖5)
兩個版本教科書皆是宣導「單一性伴侶減低感染性病風險」的概念,並未有任何鼓勵統計性伴侶人數的內容。
爭議點4. 國中課本內容是否有介紹「師生戀」?
查核團隊檢閱了康軒與翰林國二健康與體育教科書內容,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師生戀」的章節主題和內容。
爭議點5.國中課本內容是否有介紹「人動物戀/交合」?
查核團隊檢閱了康軒與翰林國二健康與體育教科書內容,並未發現任何有關「人動物戀」或「人獸戀」的章節主題和內容。
結論
查核團隊一一檢視國中教科書是否教「性解放、性滿足、性愛自拍、鼓勵統計性伴侶人數、師生戀、人動物戀等」,並沒有發現傳言指稱的課本章節和主題。
可能與指涉主題相關的課文內容為:「對性與愛的規範是要彼此得到對方的尊重,並在雙方自願、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滿足自己的性與愛。」「性伴侶愈多的人,愈容易感染性病,所以忠實單一性伴侶更能減低感染性病的風險。」等語,均非傳言所指性解放政策。
此訊息應為「錯誤」的謠言。
#國中教科書
#性別平等教育
禽獸不如笑話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男女之間的相處
#矜持的界線在哪?
套句網路笑話:
「那男的若對那女的做了什麼,真的是禽獸;
但那男的若什麼都沒做,就是禽獸不如。」
最近流行的韓國電視節目「我們結婚吧!」其中有一集俊男美女配的網路點播率極高,節目設計就是把兩人配對在鏡頭下體驗婚姻生活,一對不熟識的男女硬是被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尷尬與意見不合,成了滿足觀眾好奇與偷窺的收視保障。
這一集的男主角是家世學識外表都條件極好的夢幻對象,網友戲稱泰國王子,而女主角也甜美可人,如同電影般浪漫,兩人被安排住在一起一陣子後得面對節目結束後的分離時刻,也難免一一不捨,觀眾們在他們說再見的那一幕喊「親下去!親下去」的吶喊聲怕是要穿透了網路螢幕和電視螢幕,無奈那男生基於禮貌,想那女生沒有主動提,就不敢貿然行動,而女生在難熬的等待下也不好主動,於是兩人僵持尷尬了好一會兒,終於還是讓觀眾失望了。
矜持不是不好,教養和禮貌都教導我們要把持分寸,但是「親」有輕輕一啄也有法式熱吻,在兩人互有好感的情況下男生主動行動再看女生反應來決定深淺,是一般女生會期盼的吧!當兩人都有感覺而男生怯於主動,才是不禮貌!
最近想請經理幫女同事介紹對象,安排我們想牽線的兩人在朋友聚會中不期而遇,結果經理卻說要女生主動明確表態,他才會邀她的男性朋友,我們說她不拒絕就是好啊!為什麼你們男生聽不懂?這只是讓陌生的兩人見面認識一下,又不是要決定結婚,你要女生表什麼態呢?
但經理的態度反應出男生的想法,其實男生很怕受傷怕被拒絕,若非先確定他被拒絕的機率很低,就不敢冒險。在現代的社會裡,能拿捏分寸主動出擊的男生往往會追到條件很好的女生;而同樣能拿捏分寸技巧性的主動給男生機會的女生,也往往會贏得好男人的心,最後的配對往往跟條件沒有絕對關聯,是跟被拒絕的勇氣相關,而這樣的勇氣需要理解人性與人際作為背景,才不致於唐突。
談話節目中幸福的妻子暢言她老公會比她還清楚她的生理期,因為每天老公會準備咖啡、三明治叫她起床,等到有一天早上她喝到熱可可和三明治時,就知道她的生理期應該要來了。哇!能做到這樣的老公一定讓所有的女人羨煞不已吧!那位會為老婆準備熱可可的先生,應該是花了一番心思經營感情,體貼是學習來的,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的社會總習慣把男人的標準一分為二,要不就是正直木訥名之為宅男,體貼女人心的很快就被貼上危險花心的標籤,而媽媽們也諄諄教誨女兒要選擇前者。
#女人在期待王子的同時,#得學會人際觀察與對男生放一點水;#男人們則需要培養被拒絕的勇氣,#得學會人際觀察與對女生體貼一點。無知天真的小公主與小王子,怎能經營出一段令人稱羨的感情呢?感情與緣份都需要努力經營,沒有順其自然這回事,至少有一方得用點心機試試啊!
女人啊!身處這文化變動快速的年代,得學會何時被動何時主動,何時得鼓勵失去勇氣的男人,何時得把自己的勇氣包裝起來。
男人啊!沒有王子般的外殼沒關係,至少要有體貼的心意,若能體貼到女生心底的聲音,連她沒說出的話都能讀到,就算是戀愛學分博士班啦!
【其他您可能也感興趣的文章】:
【婚姻諮商】馬度芸心理師談伴侶之間的相處:「光靠哄是沒有用的!」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2734036
【婚姻諮商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夫妻合作共創雙贏這件事:「浪漫的迷思」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2622275
#台中心理諮商
#台中婚姻諮商
#台中企業諮商
#親密關係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