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未來篇🌏] 社交媒體Facebook將於明年第一季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全球幣」(GlobalCoin),最快今年年底開始測試,據報第一階段與十多個國家合作,為網民提供網上匯款服務,這可能是未來國際關係的突破性發展。Facebook近年面對人口老化、私隱外泄等問題,對有抱負的創科專才不再具有無可取代的吸引力,但一旦成功推出加密貨幣,有望突破自己的技術瓶頸,改變的不只是自己,更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加密貨幣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比特幣(Bitcoin)在2009年的發行,然後還有很多同類或技術更先進的「幣」出現,例如「以太幣」 (Ethereum)、「萊特幣」(Litecoin) 等數十種。它們都是建基於區塊鏈,但不少價格浮動得比比特幣更厲害,有些在一輪炒作後,淪為價值近乎零的垃圾幣,始終有不少風險。
區塊鏈是開放、但加密的分散式賬本,每個「區塊」都會與前面的「區塊」嵌在一起,由難以從外部修改交易紀錄,因為區塊互相串連,由是名之。經區塊鏈分散和加密的分易紀錄,有匿名、難以修改、不斷更新等特性,加密幣只是區塊鏈的其中一種應用。現時就算是最主流的比特幣,真正了解和交易的人,只是小眾,但業界正在發展的區塊鏈應用,包括設計做投票平台、跟進醫療病歷紀錄、甚至以「智慧合約」進行樓宇買賣,未來將越來越普及和主流化。Facebook發行自己的「私有鏈」,將運作成本降低,絕對有利這種技術進一步普及應用,但各種風險問題是否已被妥善解決,卻是另一回事。
加密貨幣的原理雖然有點複雜,但用起來其實很貼地。例如外傭在遠方賺了錢,要匯錢回家鄉,卻一定要付中介手續費,而且匯款方未必可靠,可以如何?這筆錢,就可以用比特幣的方式來轉帳,中間不用經過任何政府稅務、銀行或清算系統。具體操作很簡單:外傭和家人都開通一個買賣加密貨幣的戶口,網絡上有很多交易所承包,開戶並不困難;而加密貨幣的戶口,其實是類似網絡IP的一串數字,可以想像這串數字是一個人的數碼錢包。外傭將工資買入若干比特幣,轉到家人的數碼錢包,轉帳時間一般是半小時至一小時。收到比特幣之後,馬上將其賣出,換回自己家鄉的法定貨幣,這就完成轉帳。
比特幣是一個市場,經過買入和買出,自然會有所損失,但損失絕對低於政府或銀行系統的中介費用。馬上買出和買入的理由是,可以盡量避過整個市場波動。即使比特幣的價值純粹由市場供求決定,但只要買出買入的一小時內沒有巨大波幅,基本上都不會影響轉帳。說起來,筆者一些朋友亦真的會用這種方法「走資」,省下不少中介費用之餘,還有其他種種誘因。這其實就是金融轉帳的「」,即去中介化。在國外甚至香港,亦開始有不少服務買賣開始接受比特幣。uberization
眾所週知的是,比特幣還有一大用途,就是在「深網」買賣各種不一定合法的貨品和服務,因為其交易匿名的特性,自然吸引所有不想留下電子足印的用戶。當各國政府不斷擴大自己的資料控制力,建立數字治理,同時也會產生反引力,令一些人更希望擁有不受監察的特權,追求一些事情不被數據化,「no record」,會成為未來世界的奢侈。Facebook這時候在市場分一杯羹,剎那間令整個技術普及到全球數以億計用戶,無論如何監管,世界恐怕從此不一樣。
小詞典:David Marcus (1973- )
美國企業家,法國出生,父親為羅馬尼亞人,母為伊朗人,在瑞士長大,一生充滿國際規則。23歲創業,後曾任PayPal主席、區塊鏈業務Coinbase董事會成員,現任Facebook副主席,負責Facebook Messenger,並為主理Facebook發行「全球幣」計劃的要員。
Facebook邁向成為另類「全球央行」?(下)
昨天談及Facebook發行「全球幣」,作為全球uberization的又一波,影響可能難以預料。這種方便和低成本的轉帳,自然會傷害既定得利益者,即政府機關和銀行業人士。由於加密貨幣完全是用家對用家(P2P),沒有政府或第三者可以介入和監察,其價值完全取決於供求定律,對政府來說,這等於財政黑洞。如果越來越多人通過加密貨幣儲存購物力(或走資),政府可能逐漸失去宏觀調控經濟的能力。
Facebook用戶數量極龐大,帶來的影響,只會百倍現狀。我們不妨回顧幾年前內地興起的「挖礦熱」:所謂「挖礦」,就是用電腦算力解碼,解碼成功就會得到加密幣的幣值,然後那就成為市場流通的「幣」。市場有專門用來「挖礦」的電腦組合,以顯示卡來「挖礦」則是另一進路,也有集合很多電腦的「礦場」接受投資,按月向「租戶」提供回報。後來內地突然一輪嚴打,不少交易所倒閉,連帶做礦機的公司,價值亦大起大落。加密幣市場比一般貨幣市場波動,不少投資了「礦場」的人血本無歸而且「挖礦」要花費大量電力,在環保、成本角度都有其問題。
國家和銀行機構不會樂見去中心化的加密幣出現,去威脅其金融生態和權力,要是來自龐然大物Facebook,那就更可怕;但區塊鏈對於數字管理的好處,又十分明顯。所以近年不少銀行、政府,都開始研究自己的區塊鏈應用,例如積極探索無現金社會的瑞典政府,正在籌備自己的區塊鏈貨幣「電子克朗」(e-Krona),就是國家機構吸納區塊鏈技術的典型,取其加密、快速、自動更新的長處,又棄其無人管理的短處。一些小國這方面走得更前,愛沙尼亞的電子政府領先全球,年前我們已介紹其「Estcoin」;此外非洲的突尼西亞、塞內加爾等,亦已開始應用。
當Facebook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它除了現在的社交、消閒、廣告商角色,逐漸也會連銀行的角色也擔任。「全球幣」與比特幣不一樣,前者受Facebook監管,後者則純粹信奉市場的無形之手。得到金融權力的Facebook,可能一躍而成為網絡世界的另類央行,在用戶中建立另一種經濟模式,互相轉帳自不待言,還有小額的打賞、眾籌、創作,日後出碟、出書、找freelance工作、成立公司控股等,可能不用經過律師行、交易所和銀行,而由Facebook一站式承包,一律用「全球幣」結算。只要Facebook在線下再遊說一系列零售、服務行業接受「全球幣」,就會逐步壟斷用戶的衣食住行,還威脅現存的信用金融機構。當然,Facebook是否有能力擔此重任,或之後是否會侵犯自由私隱,則屬未知之數。
「全球幣」計劃的一大目標市場是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因為難以或不想使用傳統銀行服務的人,才最有誘因成為實驗品。印度本身已經流行電子支付,小商家習慣用手機處理財務,但印度政府對比特幣並不友善,該國議會甚至打算立法,將買賣加密貨幣定性為犯罪,大概是不想坐待「金融黑洞」蠶食政府的控制力。Facebook要成為另類央行,自然要正面和各國政府討價還價;假如你是印度政府,為甚麼不自己建立一套類似方案,把國家權力結合到網上,而要受制於未必能控制的境外企業?這正是中國政府的思維,所以Facebook要進入內地市場,始終困難重重。未來世界的「央行」,可能是大國政府與Facebook一類私營加密貨幣巨頭鼎足而立,這也是未來全球治理不能單靠國家的大勢所趨。
私有ip用途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區塊鏈讓醫院「還歷於民」 北醫智鏈護照轉診健檢功用多
蔡騰輝 2019-05-13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將病患電子病歷和醫療資料寫入以太坊聯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EEA)架構私有鏈中加密,並提供區塊鏈資料錢包給病患,其中儲存了病患看診時的各種資料;病患可以透過智鏈護照App查詢。過去提供給高階健檢使用,現在則與大小醫院間轉診一起應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認為,包括區塊鏈、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未來還會有更多應用。
區塊鏈病歷共享與轉診
當醫師看診結束,系統會產生病歷、IP、索引,同時北醫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將所有資料整合至個人化的去中心化儲存空間。北醫區塊鏈病歷系統─「智鏈護照」(iWellChain)從2018年8月30日開始,由醫院員工、轉診、高階健檢開始體驗使用,人員可藉此查詢自己的X光等影像資料。目前包括北醫附近的莊敬診所在內,透過智鏈護照合作轉診的診所有上百家,每月約有500多次轉診。
陳瑞杰表示,過去民眾可能需要21天才能拿到健康檢查報告,現在最快當天就可以從智鏈護照當中閱覽相關資料。針對醫療區塊鏈技術以太坊的每秒傳輸速度(Transaction Per Second;TPS),陳瑞杰則表示,醫療區塊鏈的TPS現在都是足夠使用,未來市場應用與需求增加,技術勢必不斷革新。
創立智鏈護照故事
陳瑞杰說,北醫在2017年11月與台灣區塊鏈新創團隊─DTCO共推區塊鏈作業系統與平台phrOS ,讓醫院內部資訊、健康檢查數據都可以整合在智鏈護照當中,讓用戶決定未來病歷分享的用途與對象。
北醫醫療資訊人員約莫5位,全力聚焦醫療區塊鏈應用。從陳瑞杰領軍發想、改善整體流程,前後花了共6個月的時間,終於做出能夠提供多元應用的醫療病歷區塊鏈服務。
附圖:陳瑞杰認為,區塊鏈能夠有效提升醫療資訊安全。符世旻攝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