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關|
今天被許多家長朋友們洗版,大家都在慶祝鬼門關的日子。其中一個朋友傳來她女兒國中入學的照片,白襯衫、藍色百褶裙、白短襪和黑皮鞋,朋友孩子進入住宿女校當我的小妹(我們學校這麼稱呼學妹),我看得百感交集。
為什麼父母會送孩子離家住校?這個問題的答案好複雜,以前我那個年代,是因為這所私立寄宿學校享有盛名,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才會又送成績單考核又抽籤的把孩子擠入好學校。現在的寄宿學校,則是青春期開始叛逆的孩子想要脫離父母的地方。
我過世的法國婆婆跟我一樣念寄宿學校,她那個年代的法國鄉下,都會把孩子送去天主教寄宿學校唸書,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因為這樣家裡的大人才有辦法好好工作。
不過我婆婆念寄宿學校的版本有二,她自己的說法帶有一點埋怨,覺得在寄宿學校並不快樂,孩子就應該要待在家裡。但是蘇珊阿姨(我婆婆的姊姊)的說法是,我婆婆看到二個姊姊要去學校唸書,七歲的她就吵著要一起去。最後她七歲離家不復返,後來到里昂唸書,婚後搬到巴黎。
念寄宿學校差不多就是這樣,在離家住校的新鮮感過去後,面對的是女校裡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大家每天24小時生活在一起,是逃也逃不了,最後經期時間都差不多的關係。最後,大家心裡多少都是有點埋怨父母的,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孩子,卻忘了自己當初的決定。然後,就會離家越來越遠,跑到天涯海角~(像我和我婆婆)
看到大家用開學的照片洗版,我也想起當年帶女兒回台灣念小一的時候。看著她穿上跟我小時候一樣的吊帶百褶裙和櫻桃小丸子帽,我幫她拍了一張跟我小時候一摸一樣的照片,還故意加上濾鏡效果。
當女兒在台灣上學時,我這個媽媽是輕鬆而安心的,因為她在學校裡上課的內容或發生的事,我都能知道個十之八九。但是她在巴黎上課時,孩子去學校學了什麼、中午吃了什麼、一整天的流程日常等等,我完全沒有一點經驗值可以參考。
明天我們也要開學了,我也在巴黎當媽12年了。今年我會再繼續奮鬥、潛入學校、了解女兒在法國學校學習的課程內容、學校運作方式和各種生活大小事。巴黎地方媽媽的態度就是:「女兒上國二,我也上國二」人生在巴黎重新開始!
下圖:家裡有叛逆青少年的爸媽們,應該都跟我一樣,常常看孩子小時候可愛的照片~
私立國中女校 在 田甜圈的甜式生活~我們一家都是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式開學前
帶久沒出遊的孩子們出去玩
沒有修圖的天空,孩子臉上快樂的笑容
最近我常常想起青少年時期,小時候唸私立女校小學跟國中長大(有聖心的學姐妹嗎🙋♀️),我媽是學校的老師,所以9年的時間,任何大小事都在我媽眼皮下生活,青少年時期最大的願望,大概就是從我媽魔掌中逃脫😂 長大之後,對於我媽一想插手管我的事,就逃的老遠😆
自己當了媽,反而最希望跟女兒/兒子做最好的朋友,媽媽可能不太會煮菜😅 可是什麼都願意聽你們分享,可能不是什麼都親力親為(媽媽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是你們最有力的靠山,希望給你們的,是一段最舒服且對等的關係,家人也好,朋友亦然,最好的關係應該是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的或有太大壓力的(還好我媽沒有IG😅)
九月開始生活回歸正常,兒子回學校,田先生回台中(三個月後久違的自我空間😅)大家各自努力加油哦
私立國中女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球場逃兵(超長文慎入)|
疫情中跟著大家一起瘋東奧,看著場上的運動員們,不管輸贏,我心裡對這些堅持到最後的運動員們,有著最深的敬意。但這幾天看到小粉紅因為民族主義而到處出征運動員,其中還包含自家的運動員,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又為這些運動員感到傷心,於是決定跟大家分享地方媽媽的球場逃兵故事~(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小時候我父親有位在大學教書的好友,他某次在課堂上閒聊我們一家人的事情,下課後一位企業球團的女籃國手學生就請他幫忙聯繫,看我有沒有興趣打籃球。
當時我國中二年級,眼見著住宿女校裡的各種霸凌,雖然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也受不了整體的氣氛。所以當企業球團對我伸出橄欖枝時,我連藍球是什麼都不知道就一口答應,只為了轉換環境。而我父親雖然不太情願,最後在他老友的勸說下也勉強答應了。於是我就轉學到另一所以女籃著名的國中,從零開始學習。
運動員的生涯是離鄉背井的,雖然當時球隊合作的中學離我家只有二站捷運,但我還是要住校。沒打球之前,我念的是一所私立住宿女校,早上起床後要把棉被收到衣櫃,用衣架把床單整平,毛巾掛在毛巾架上要二邊對齊、椅子收好也要對齊。而籃球隊的住校,則是學校體育館樓上的大通舖,洗澡是沒有隔間的大淋浴間。飲食方面,私立女兵學校有營養師精心安排一日三餐,飲食均衡之外,還計算卡路里。球隊的三餐,早餐是一個隊友前一晚幫忙煮的綠豆粉圓,中午叫便當,晚上是一位吃素的上班族兼任球隊管理煮給我們吃。所以晚餐的蛋白質,常常是外面買的白斬雞。
初到新的國中,認識新的同學和隊友,雖然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暖身、練球,但是同學和隊友們都很好,大家一起被教練罵、被管理罵,一起笑、一起鬧、一起做壞事。不過,體育競爭還是有的的,我後來才發現,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是從小學開始打球,很努力才進了這所中學,她們也要很努力才能進入找我來打球的企業女籃。而運動選手殘忍的地方就是非常看天生的條件,我因為身高優勢被認為是一個可塑之才,身材條件好又靈活,很快就登上了籃球雜誌,被認為是前途無量的女籃中鋒。
在國中部訓練沒多久,我就離開我那些可愛的同齡隊友,到企業女籃的總部跟高中部的學姐們一起訓練,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打籃球沒那麼好玩,因為每天早上的訓練從暖身開始,先跑籃球場不知道十圈還是二十圈,然後跑個全場傳球、半場半場傳球什麼一堆,最後才開始分組對打練戰術。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練完戰術有時還會再跑個全場傳球,然後再爬樓梯,五六層樓上下十遍時間內跑完,跑不完重來。最後,還要去健身房做重量!
當時我才剛打藍球幾個月,體力無法負荷這些訓練,常常熱身完就有想死的感覺,到後來怎麼撐完的都不知道。練完球還得搭公車去上學,常常上課時累得像條狗,只能趴在桌上睡覺,然後放學回球隊後再練一次。
在球隊總部訓練的日子裡,我是全隊最小的,其他都是高中部和大學部的大姐姐們。她們人都很好,但球隊裡的長幼尊卑還是壁壘分明,我一個國中生也沒有同齡朋友可以在生活中一起笑鬧學習。而我知道優秀運動員之間英雄惜英雄,就是在我們球隊裡常常看到其他球隊的大姐姐,大家球場上廝殺激烈,但私底下都是好朋友。
故事聽到這裡,大概就知道地方媽媽當時並不快樂。是的,我每天上下學搭公車的時候,就在想著:「自己適不適合當運動員?」雖然我身手還算靈活,反應也算靈敏,但我沒有求勝的慾望,沒有跟大家搶球的慾望,這是運動員應該要有的基本條件,但是我沒有。我就是那種有什麼好搶的態度,對運動員來說就是不夠積極,沒有企圖心。
企業女籃的大樓裡,除了一層籃球場、一層女籃宿舍,還有一層是桌球室、一層是圖書室,考試時我們就在圖書室k書。最後讓我決定不打藍球的原因,是我國三暑假跟高中部去中國移地訓練回來之後,一個大姐姐跟我說:「我那天在圖書室看到妳,我覺得妳唸書時眼睛是閃耀的、有光芒的。」對,我從小就愛泡在圖書館裡看各式各樣的書,可以待上一整天都不覺得無聊。
我也意識到自己的性格無法當運動員,除了沒有「贏」的企圖心,我的毅力完全沒辦法用在自己的身體上。每次跑樓梯時,都會有大姐姐說:「加油!最後一趟了!」大部分的人聽到「最後」二字而加快腳步,但我當時卻是相反,聽到最後馬上意志力薄弱而腳步變慢。
後來跟我父親說不想打球時,我父親再次生氣,而且當時高中聯考已過,移地訓練回來只剩下高職入學考試,聽從學校輔導老師建議,我就去考了華岡藝校(我父親氣到後來都不太跟我說話了,太任性的小孩😅)。
人生中有當籃球逃兵的經驗,我很清楚運動員的辛苦。不過,我當時體驗到的只是訓練,還沒有輸贏的部分。運動員除了我們看不到的訓練、受傷,最殘酷的就是要不停的面對輸贏,還有肩膀上背負的各種壓力與期望。這就是為什麼最近民族主義的謾罵或是激動下的情緒性言語,都讓我很難過。不用問這些批評選手的鍵盤俠能不能做到像奧運選手一樣,只要他們的暖身運動,我相信就很吃不消了!
下圖:這是在巴黎交易所,法國富豪皮諾的當代藝術收藏,是美國非裔藝術家David Hammons的作品《無題2000》。藝術家用義大利威尼斯慕拉諾精緻的水晶重現籃球框,反映美國社會中某些族群因為追求體育表現而忽略人類教育核心價值的脆弱性。(難得圖文相符?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