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7(農曆5.13)台北霞海城隍廟城隍老爺聖誕遶境(台北迎城隍)Part 2
前一段直播因爲在烈陽下拍攝導致手機溫度太高,結果手機被強制停止運作⋯⋯
遶境路關表:
中午12點民族西路與重慶北路3段路口報到,下午1點出發→直行重慶北路3段→右轉酒泉街→左轉大龍街→左轉哈密街【大龍峒保安宮】→直行哈密街【案桌】【準提瑤后宮】【和安宮 大龍峒金獅團】→左轉迪化街2段【萬和宮 保安社】【聖德宮】→右轉迪化街2段296巷→左轉延平北路3段【天師宮】【四崁仔廣信府(紅壇)】→右轉延平北路3段18巷【北玄殿】【福德廟】【大稻埕麒麟會(紅壇)】→左轉迪化街2段→左轉民權西路【大橋頭清心樂社 飛舞獅】【廣澤堂】→右轉延平北路2段【大稻埕慈聖宮】→左轉保安街→右轉甘州街【舊市場普願宮 金萬獅】→左轉歸綏街→右轉重慶北路2段→直行重慶北路1段→右轉長安西路【台北北門口保正殿(紅壇)】→右轉塔城街→直行迪化街1段【社子玄靈宮(紅壇)】→直行【台北霞海城隍廟】→直行民生西路解散 (全程約5公里)
會選擇大龍峒保安宮為出發點、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早期大龍峒、大稻埕族群皆是福建泉州同安人,「保安」意即保佑同安。二、1853年頂下郊拚時,大龍峒也有派人來幫忙而且還犧牲了。
【認識台北霞海城隍廟】
1859年3月18日完工的霞海城隍廟,佔地僅46坪,坐落在今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61號,其最早有資料記載的祭典是在1879年舉行,或許是當時大稻埕的茶葉外銷暢旺,經濟發達帶動地方繁榮,才讓店家有能力支付與贊助祭典的花費。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曾禁止台灣民間舉辦廟會及遶境,但在1898年因為發生瘟疫,為了祈求神明保佑,方予以開禁,廟方才繼續中斷多年的迎神鎮煞等廟會活動。
台北霞海城隍廟的城隍聖誕祭典與遶境活動,最初由三郊人士分別輪值擔任爐主,負責當年的祭典事宜,近40年來,則由祭典委員會協助迎神祭典,聚集地方人士與財力參與,加上慈聖宮、法主公廟及境內八大軒社陣頭的支持,令「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賽會甲天下」之盛況再現。
過去大稻埕的商人會利用霞海城隍廟這幾天廟會所帶來的人潮進行商品的促銷,同時在祭典期間,招待與自己有商業往來的客戶參加節慶活動,把迎神賽會與商業活動聯結起來;當時的火車為此還需要加開班車以運送絡繹不絕的參拜人潮,這般熱鬧的榮景,擴大了大稻埕的經濟版圖,亦使得霞海城隍爺的神威更加遠播。
台灣有許多地方奉祀城隍爺,但迎城隍遶境的時間則各地不一,相傳台北霞海城隍廟自清光緒5年(1879年)以來便以農曆5月13日做為聖誕遶境日,且由霞海城隍廟所保留的歷史文獻上記載著:「霞海城隍廟歷年祭行事:……五月初六海內會祭典……,五月十一、十二暗訪,五月十三遶境行列,五月十八收軍,五月二十二城隍爺聖誕祭、契子祝壽演戲……」,由此可知,至少自日治時期昭和9年(1934年)以來,便已確切維持五月初六起,按照古禮舉行海內會祝壽祭典,以慶賀城隍老爺的聖誕;並把城隍帳下五營兵將派往社區的五個角落駐駕在各土地廟內,藉以綏靖地方邪祟,謂之「放軍」。以下就依每年農曆五月祭典活動的時間順序簡單介紹之。
霞海城隍廟自清末以來,便為北台灣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每年的霞海城隍聖誕遶境活動,皆會吸引許多人潮參觀,迎神活動之熱鬧,堪稱是北台第一,與北港的迎媽祖廟會齊名,因而有「北港迎媽祖,台北迎城隍」與「五月十三人看人」之喻。
霞海城隍廟最著名的信仰活動為「五月十三迎城隍」,肇始於清光緒5年(1879年),城隍聖誕期間的放軍、聖誕祝壽祭典、暗訪、迎城隍、梁皇法會、收軍、契子演戲酬神等活動,則依序舉行,自日治時期已有清楚的文獻資料可為佐證(見《沿革志》、《臺灣日日新報》等),而早年的迎熱鬧活動甚至出動許多陣頭,包括北管、南管、舞獅、舞龍、詩意閣,以及具有廣告意味的藝閣等,好不熱鬧,加上火車交通工具的祭典期間折扣優待等利多,更加吸引全台各地信眾前來觀賞慶典活動。
遶境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主要是由各個北管軒社與各地金獅團等共同組成,各軒社所出神將主要為城隍駕前的謝、范兩位將軍,以及文判和武判等,由於城隍老爺是白晝繞境,所以謝將軍(七爺)、范將軍(八爺)的裝扮異於暗訪時的裝扮,不需背包袱與雨傘,手中也不持釘棍或鎖鍊,而是改成右手持扇子、左手拿手絹。至於金獅陣則包括金獅數頭、以及類似宋江陣的兵器隊伍。
至於遶境遊行的路線,以2001年為例,中午12點半集合於重慶北路三段與民族西路(交叉路口),下午1點出發,進行路線為:重慶北路三段與民族西路(交叉路口)→民族西路→左轉延平北路三段及二段→右轉涼州街→左轉迪化街一段→社團法人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祭典協會→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塔城街→左轉長安西路→左轉承德路一段及二段→民生西路口。由於每年路線不盡相同,遶境遊行路線皆以當年度霞海城隍祭典公告之路關表為準。
熱熱鬧鬧的城隍祭典,自五月初六放軍日起、歷經五月十一的暗訪、再經十三日的城隍繞境,加上五日的梁皇法會,直到十八日收軍日止,整個盛大熱鬧的城隍聖誕祭典的活動才算完全結束。霞海城隍廟的廟地雖然並不寬敞,但其城隍祭典卻一直受到各方注目,每每吸引成千上萬群眾前來圍觀;而自清代首度舉行祭典以來,歷經日治時期的興盛期,戰後時興時衰的消長期,參與遊行的陣頭歷年來亦產生不少的變化;儘管如此,霞海城隍廟與信眾們為靈顯的城隍尊神慶生的心意從沒有改變,而這正是城隍信仰歷經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認識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為祭祀保生大帝的廟宇,當年創廟者為來自中國大陸的福建泉州同安人,因此取名保安,意謂「保佑同安」。
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音滔),醫名頗盛,逝世後被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白礁建廟奉祀。1150年宋高宗頒詔賜名為「慈濟宮」。
大龍峒舊名為大浪泵,源於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語譯音。史載18世紀前,大浪泵社全境皆為平埔族人所居,並無漢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取三人之姓氏),向台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今萬華、大龍峒、大稻埕、松山一帶)後,才陸續有漢人進駐大浪泵。
1742年,移居大浪泵漢人因普生瘴癘,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 乞靈分火來台灣,而該神祇正是慈濟宮所祭祀的醫神保生大帝,其目的是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之後,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浪泵該地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
1804年,四十四崁所在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擬將其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3000坪大廟宇。經過多年施工後,於1830年完工。1835年後,與台灣的許多廟宇相同,成為揉合儒(鸞堂信仰)、釋(佛)的道教廟宇。
1985年,內政部認定大龍峒保安宮為國家二級古蹟。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的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台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發的「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目前,大龍峒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及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合稱「台北三大廟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人的態度傲慢不遜,行為舉止盡顯任性。是個徹頭徹尾喜愛浮華的童女。 「哼哼哼,妾身比任何人都要華麗閃亮是理所當然的事對吧?……另外, 不客氣地把妾身稱作童女的,你這愚蠢的傢伙! 」 身高/體重:138cm·35kg 出典:史實 地域:中國 屬性:秩序·惡 性別:女性 優先於名譽以「武則天」之名。...
私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6.7(農曆5.13)台北霞海城隍廟城隍老爺聖誕遶境(台北迎城隍)Part 1
這段直播因爲在烈陽下拍攝導致手機溫度太高,結果手機被強制停止運作⋯⋯
遶境路關表:
中午12點民族西路與重慶北路3段路口報到,下午1點出發→直行重慶北路3段→右轉酒泉街→左轉大龍街→左轉哈密街【大龍峒保安宮】→直行哈密街【案桌】【準提瑤后宮】【和安宮 大龍峒金獅團】→左轉迪化街2段【萬和宮 保安社】【聖德宮】→右轉迪化街2段296巷→左轉延平北路3段【天師宮】【四崁仔廣信府(紅壇)】→右轉延平北路3段18巷【北玄殿】【福德廟】【大稻埕麒麟會(紅壇)】→左轉迪化街2段→左轉民權西路【大橋頭清心樂社 飛舞獅】【廣澤堂】→右轉延平北路2段【大稻埕慈聖宮】→左轉保安街→右轉甘州街【舊市場普願宮 金萬獅】→左轉歸綏街→右轉重慶北路2段→直行重慶北路1段→右轉長安西路【台北北門口保正殿(紅壇)】→右轉塔城街→直行迪化街1段【社子玄靈宮(紅壇)】→直行【台北霞海城隍廟】→直行民生西路解散 (全程約5公里)
會選擇大龍峒保安宮為出發點、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早期大龍峒、大稻埕族群皆是福建泉州同安人,「保安」意即保佑同安。二、1853年頂下郊拚時,大龍峒也有派人來幫忙而且還犧牲了。
【認識台北霞海城隍廟】
1859年3月18日完工的霞海城隍廟,佔地僅46坪,坐落在今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61號,其最早有資料記載的祭典是在1879年舉行,或許是當時大稻埕的茶葉外銷暢旺,經濟發達帶動地方繁榮,才讓店家有能力支付與贊助祭典的花費。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曾禁止台灣民間舉辦廟會及遶境,但在1898年因為發生瘟疫,為了祈求神明保佑,方予以開禁,廟方才繼續中斷多年的迎神鎮煞等廟會活動。
台北霞海城隍廟的城隍聖誕祭典與遶境活動,最初由三郊人士分別輪值擔任爐主,負責當年的祭典事宜,近40年來,則由祭典委員會協助迎神祭典,聚集地方人士與財力參與,加上慈聖宮、法主公廟及境內八大軒社陣頭的支持,令「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賽會甲天下」之盛況再現。
過去大稻埕的商人會利用霞海城隍廟這幾天廟會所帶來的人潮進行商品的促銷,同時在祭典期間,招待與自己有商業往來的客戶參加節慶活動,把迎神賽會與商業活動聯結起來;當時的火車為此還需要加開班車以運送絡繹不絕的參拜人潮,這般熱鬧的榮景,擴大了大稻埕的經濟版圖,亦使得霞海城隍爺的神威更加遠播。
台灣有許多地方奉祀城隍爺,但迎城隍遶境的時間則各地不一,相傳台北霞海城隍廟自清光緒5年(1879年)以來便以農曆5月13日做為聖誕遶境日,且由霞海城隍廟所保留的歷史文獻上記載著:「霞海城隍廟歷年祭行事:……五月初六海內會祭典……,五月十一、十二暗訪,五月十三遶境行列,五月十八收軍,五月二十二城隍爺聖誕祭、契子祝壽演戲……」,由此可知,至少自日治時期昭和9年(1934年)以來,便已確切維持五月初六起,按照古禮舉行海內會祝壽祭典,以慶賀城隍老爺的聖誕;並把城隍帳下五營兵將派往社區的五個角落駐駕在各土地廟內,藉以綏靖地方邪祟,謂之「放軍」。以下就依每年農曆五月祭典活動的時間順序簡單介紹之。
霞海城隍廟自清末以來,便為北台灣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每年的霞海城隍聖誕遶境活動,皆會吸引許多人潮參觀,迎神活動之熱鬧,堪稱是北台第一,與北港的迎媽祖廟會齊名,因而有「北港迎媽祖,台北迎城隍」與「五月十三人看人」之喻。
霞海城隍廟最著名的信仰活動為「五月十三迎城隍」,肇始於清光緒5年(1879年),城隍聖誕期間的放軍、聖誕祝壽祭典、暗訪、迎城隍、梁皇法會、收軍、契子演戲酬神等活動,則依序舉行,自日治時期已有清楚的文獻資料可為佐證(見《沿革志》、《臺灣日日新報》等),而早年的迎熱鬧活動甚至出動許多陣頭,包括北管、南管、舞獅、舞龍、詩意閣,以及具有廣告意味的藝閣等,好不熱鬧,加上火車交通工具的祭典期間折扣優待等利多,更加吸引全台各地信眾前來觀賞慶典活動。
遶境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主要是由各個北管軒社與各地金獅團等共同組成,各軒社所出神將主要為城隍駕前的謝、范兩位將軍,以及文判和武判等,由於城隍老爺是白晝繞境,所以謝將軍(七爺)、范將軍(八爺)的裝扮異於暗訪時的裝扮,不需背包袱與雨傘,手中也不持釘棍或鎖鍊,而是改成右手持扇子、左手拿手絹。至於金獅陣則包括金獅數頭、以及類似宋江陣的兵器隊伍。
至於遶境遊行的路線,以2001年為例,中午12點半集合於重慶北路三段與民族西路(交叉路口),下午1點出發,進行路線為:重慶北路三段與民族西路(交叉路口)→民族西路→左轉延平北路三段及二段→右轉涼州街→左轉迪化街一段→社團法人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祭典協會→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塔城街→左轉長安西路→左轉承德路一段及二段→民生西路口。由於每年路線不盡相同,遶境遊行路線皆以當年度霞海城隍祭典公告之路關表為準。
熱熱鬧鬧的城隍祭典,自五月初六放軍日起、歷經五月十一的暗訪、再經十三日的城隍繞境,加上五日的梁皇法會,直到十八日收軍日止,整個盛大熱鬧的城隍聖誕祭典的活動才算完全結束。霞海城隍廟的廟地雖然並不寬敞,但其城隍祭典卻一直受到各方注目,每每吸引成千上萬群眾前來圍觀;而自清代首度舉行祭典以來,歷經日治時期的興盛期,戰後時興時衰的消長期,參與遊行的陣頭歷年來亦產生不少的變化;儘管如此,霞海城隍廟與信眾們為靈顯的城隍尊神慶生的心意從沒有改變,而這正是城隍信仰歷經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認識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為祭祀保生大帝的廟宇,當年創廟者為來自中國大陸的福建泉州同安人,因此取名保安,意謂「保佑同安」。
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音滔),醫名頗盛,逝世後被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白礁建廟奉祀。1150年宋高宗頒詔賜名為「慈濟宮」。
大龍峒舊名為大浪泵,源於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語譯音。史載18世紀前,大浪泵社全境皆為平埔族人所居,並無漢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取三人之姓氏),向台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今萬華、大龍峒、大稻埕、松山一帶)後,才陸續有漢人進駐大浪泵。
1742年,移居大浪泵漢人因普生瘴癘,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 乞靈分火來台灣,而該神祇正是慈濟宮所祭祀的醫神保生大帝,其目的是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之後,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浪泵該地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
1804年,四十四崁所在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擬將其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3000坪大廟宇。經過多年施工後,於1830年完工。1835年後,與台灣的許多廟宇相同,成為揉合儒(鸞堂信仰)、釋(佛)的道教廟宇。
1985年,內政部認定大龍峒保安宮為國家二級古蹟。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的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台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發的「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目前,大龍峒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及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合稱「台北三大廟門」。
私諡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人的態度傲慢不遜,行為舉止盡顯任性。是個徹頭徹尾喜愛浮華的童女。
「哼哼哼,妾身比任何人都要華麗閃亮是理所當然的事對吧?……另外,
不客氣地把妾身稱作童女的,你這愚蠢的傢伙! 」
身高/體重:138cm·35kg
出典:史實
地域:中國
屬性:秩序·惡 性別:女性
優先於名譽以「武則天」之名。
這是基於她死後的諡號「則天大聖皇后」而由來的。
對於她自身而言,似乎是很中意與初次登基的「聖神皇帝」一樣的頭銜。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原本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的后宮,妃子的其中之一,
與唐太宗之子高宗私通,後在唐太宗死後又成為了高宗之妾。
在這之後誕下了武氏的高宗之子——
那小小的生命之火在襁褓之時悄然消逝了。
武氏一路追查到殺死自己孩子的犯人即皇后,就連寵姬·蕭氏也廢下台,
據說她就是這樣登上了高宗旁的皇后之位。
在這期間,武氏以將兩人的手腳切下來,還甚至丟進酒壺裡的方式處刑之類的。
從這一點,甚至還有人認為可能是武氏殺掉自己的孩子的罪行加諸到皇后身上——
至於真相,撲朔迷離。
作為皇后並手握實權的她,將礙事的親族與政敵屢次殺害(暗殺)。
在高宗死後,國號改為「週」。直到自己登基時,變以「聖神皇帝」自居。
在她治理國家的期間,執行了獎懲告密的恐怖政治。據說底下的民眾打從心底害怕著被稱作「酷吏」的官吏們所進行的殘虐的拷問——
『告密羅織經』
等級:B 種類:對人寶具
告密羅織經,據說是指她的統治時期所記載下來的,酷吏(拷問官)們的教科書。
換言而之就是為了製作罪人為目的,如何進行拷問與訊問的書。
這個寶具同等於「她能自由地造出罪人」的國家法則的體現。也就是說,在她展開這個寶具時,無論是誰成為了「進行拷問的對象」,相對的那個對像也理所當然的成了「被拷問的對象」。
本來有各種各樣的拷問方法用以懲罰無禮之人,但最近,似乎經常使用於曾經迫害政敵的酒壺與毒以拷問用途整理後的東西。
武則天意外地對迷信深信不疑。
雖喜好從元號、稱號以及街道的名字等的變更,但這除了體現其喜新厭舊的同時也有著許多凶吉的講究。
而且她相信了被她殺死的蕭氏臨死之前發出的「汝為老鼠轉世,妾死後成貓將汝咬死」的詛咒,在這之後,嚴禁在宮中飼養貓。
不僅如此,還害怕幽靈的出現,將首都從長安遷都到洛陽也是——
「餵、餵!在這種地方悄悄的記錄妾身的弱點真是卑鄙啊!才沒有,那種內容對妾身來說形如虛字,根本不怕幽靈和貓什麼的,都說了要給你點懲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