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幾個月前,在從里茲大學承辦的英國醫學會秋季會議回到愛丁堡的路上,六個小時的車程,顛簸無法入睡,更無法閱讀,卻正好給了我這個機會,好好思考所謂的 #初衷。
「所以,這一切,到底都是為了什麼?」
從小到大,我提出過夢想,也列下過不少目標。
無論是經由何種場合、機緣、時段下認識我的朋友們,大概都多少聽過我希望可以成為一名無國界醫生,將 #對醫療的熱情放在靈魂歸屬之處,這麼一段話。近期一點認識我的朋友,可能會聽說過我發起小紅帽、發起藍鯨行動講學、開始提筆寫下專欄的動機。認識久一點的朋友,可能會記得我說過生病帶給我的啟發,演講於我的重要性,和那份喜歡分享故事也喜歡聽故事的心。然而我一直認為,這些所謂的「動機」就是驅使我義無返顧,無論事情再如何吃力不討好,無論生活再如何疲勞艱辛,我都選擇繼續堅持下去的原因。直到我那天在安靜的車裡,偶然間問了問自己:「所以,這一切,到底都是為了什麼?」
我知道驅使我這一切行動的主因與熱情, #從來就不是為了跟誰交待,或為了誰而做。只是這背後,那個最深層的原因,我好像一直沒有時間,去完整梳理、了解。
「所以,你到底要什麼?」
這好像是二十多年來,我第一次認真地這樣問自己,第一次引領著自己的思緒,往這條路的源頭前進。興許是原先應該大四的年紀,那股假性,即將進入社會的意識;亦或是看見身旁朋友逐漸畢業,開始進入職場生活,過著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生活,成為自己滿意或不滿意的樣子,在輾轉之間,邁進或放棄了自己當初的目標。這以上種種的氛圍交疊,促使了我去思考這個,我自己也很訝異竟然沒有問過自己的問題。也是那個當下,我開始認知到,目標背後的動機,夢想背後的原因,他們的背後,其實還有初衷——那個驅使我去做這些事情的,最源頭的原因。
在我有記憶以來,我的各種目標中,從來沒有少過的,就是成為 #醫者 這個選項。
但醫者這樣的角色,在這個世代裡,早已不是一個可以用看診、治病,如此平面的方式解讀的職業了。就好像是之前在準備TED演講時的思考,在國際化、科技化的驅使下,斜槓早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稀奇,某種程度上,更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期待了。只是這邊所指的斜槓,不完全是指要將每一份專業,都付諸為一個全職的職業。而是一人身兼多項專業,並擁有能整合及靈活運用各項專業與資源,用以達成目標的能力;比起單指斜槓的狹義定義,更像是在闡述一種「#斜槓精神」吧。
所以回到我的「想要」,我想,我仍舊是希望成為一名醫者的。只是在醫者這樣的角色裡,我不會,也不願去侷限自己必須存活在哪樣的框架下。我知道我不會放棄抵擋那些限制我的圍牆,也始終提醒自己,要彈性而不世故。在醫者的基礎下,運用專業與其他所長,共同承擔其他角色與責任。在自己肩負的起的位置上,把心中最深的熱情,淋漓揮灑。
我的初衷,我的源頭。
願我能將我所能做到的,盡善盡美,而在這些努力之中,也能同步使一些人,不致困境。
願每個臺灣人,都能 #驕傲自己的出身,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裡,開出自己的花。
#Vi的隨思隨想
秋季大四角 在 Crossing Camp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組生的另一種可能】#實習打工換經驗
我終於下定決心叛逆──在大四時出國交換,為平淡生活注入挑戰。也因為喜歡藝術和旅遊,剛好可藉此次學生身份,開啟另一扇窗,於是我選擇到法國就讀「藝術觀光系交換學程」。
侍酒師這個行業,對台灣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但事實上,在飯店或餐廳裡皆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們負責控管所有飲品類的品質和服務,可謂飲品的侍者⋯⋯
▍10/26《回家,為台灣做一件事》講座報名→ bit.ly/2pwbv8K
▍讀者投書全新攻略→ bit.ly/2JyY5PM
▍10 月徵稿:我的異地找房記 → bit.ly/2nfINII
▍2019 秋季號《回家,為台灣做一件事》→ bit.ly/2P9V3Yh
秋季大四角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組生的另一種可能】#實習打工換經驗
我終於下定決心叛逆──在大四時出國交換,為平淡生活注入挑戰。也因為喜歡藝術和旅遊,剛好可藉此次學生身份,開啟另一扇窗,於是我選擇到法國就讀「藝術觀光系交換學程」。
侍酒師這個行業,對台灣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但事實上,在飯店或餐廳裡皆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們負責控管所有飲品類的品質和服務,可謂飲品的侍者⋯⋯
▍10/26《回家,為台灣做一件事》講座報名→ bit.ly/2pwbv8K
▍讀者投書全新攻略→ bit.ly/2JyY5PM
▍10 月徵稿:我的異地找房記 → bit.ly/2nfINII
▍2019 秋季號《回家,為台灣做一件事》→ bit.ly/2P9V3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