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緒爆發前,有效分散注意力,能夠抑制情緒火山的噴發。但問題是,情緒依然還在,平復心情之後,還要再來處理這種負面情緒。至於具體如何處理,這就要說到「解套五步法」。
大家都知道,開車只要看前面儀表板,就能知道車子的運行狀況,然後決定是否再加速。這種一目了然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做決策。同樣的道理,假如我們能夠把模糊不清的情緒也儀表化,那是不是就能走出情緒的圈套,找到解脫之路呢?
基於這點,我總結了「解套五步法」,透過自我提問和反思的方式,教你在梳理的過程中,將情緒可視化。接著請拿出一張紙,按步驟自問自答,跟我一起來梳理自己的情緒:
■ 第一步是 #What
我怎麼了,我感覺如何,我在什麼情緒當中,強度如何?
範例:
【我現在的情緒是焦慮,坐立不安,心神不寧,可以打8分。除此之外,還有點擔心。】
(目的是弄清楚你處在什麼情緒當中,叫出它的名字。)
■ 第二步是 #Why
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情緒,背後發生了什麼事才讓我這樣呢?
範例:
【我正在趕一份專案報告,但這幾天瑣事比較多,遲遲沒有動筆,距離截止時間還有兩天,感覺很難完成。】
(從情緒本身去追溯背後的資訊,找出引發情緒的原因。請盡量真實客觀的描述所發生的事情,不要夾雜情緒化的語言,單純陳述事實就好。)
■ 第三步是 #Wish
我最初的願望是什麼?我所期待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範例:
【我趕這份專案報告,原本是想讓主管看到我這段時間的成長和進步,能夠提高月底績效考核。】
(通常沒有明確方向或是要達成的目標時,會特別容易感到焦慮。因此,擬定一個你所希望達成的目標,不僅讓你有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能降低焦慮感。)
■ 第四步是 #How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能怎麼做,我的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範例:
【我想自己是因拖延才會焦慮,原因出在時間管理,應該好好規劃時間,利用這兩天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或許向主管請教,參考過去的專案報告,又快又好的完成目標。】
(這是整個梳理過程中的關鍵,促進你從處理情緒到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從「我該怎麼辦」轉向「我該怎麼做」。只要行動,就有擺脫困擾情緒的可能性。)
■ 第五步是 #Outcome
最後我按計畫行動的結果如何?
範例:
【因為我有優化自己的作業流程,所以得到還不錯的成果。】
(按照計畫行動之後,接著要進行覆盤,寫下最後的結果,對最後結果進行總結。或許你並沒有圓滿完成,但這個總結依然有效,它能幫助你形成一種理性對待情緒的習慣,有助於下次成功達成目標。)
以上就是「解套五步法」,為了方便記憶,我稱它為3W2O法則。
當你按照這個方法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將對容易引發你情緒的事情越來越清晰,也會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① 我怎麼了?我有什麼情緒?
② 原因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③ 我的需求和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④ 我該怎麼做,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⑤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
本文摘自《#不焦慮的心理課》
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張琳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黃揚名教授是一位非常熱忱的學者,江湖上人稱「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除了教書、寫文章、直播、錄音之外,也常回應網路上不同朋友的問題。非常歡迎版面上的朋友,多跟黃教授學習請教。
這篇延續情緒的文章,更進一步談情緒解套。有時候在面對情緒當下,分散注意力是一種方法,但不能只用這種方法,這可能變成逃避。
情緒可以梳理,藉著梳理的過程,我們也能越來越理解自己。往心裡的路不疏通,往外的路就會越來越難走。
祝願您,能給自己時間仔細感受每一次情緒的來訪,那可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過程!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科學方法四步驟 在 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主題:職場高效深度學習力
學生時代『沒有懂正常、似懂非懂是常態、全懂是奇怪』
在知識爆炸時代,不只沒錢學,還沒空學。
所以學習過程是需要步驟及策略。
那麼在職場的我們,怎麼有效學習呢?
憲哥今晚邀訪 -《科學X博士》蕭俊傑 老師
🔸有動機的學
🔸你的學習是有效或無效?
🔸得到知識當下要立刻歸檔
科學X博士蕭俊傑老師為理工背景,習慣以邏輯、理性、有條理的方式來面對各種狀況。
人生實驗室是蕭俊傑老師常演講的主題,主要從大家熟知的各種科學定律出發,配合易懂的計算方法與公式,得到清楚的數據,協助自己在面臨各項選擇時,可以得到理性的參考,並做出合理的選擇。簡單來講,人生實驗室就是一堂「以科學方法協助你解決人生中問題」的跨界課程。
課程介紹:http://www.sfclass.tw/lifelaboratory 最後兩席
科學X博士 蕭俊傑
主題:職場高效深度學習力
學生時代『沒有懂正常、似懂非懂是常態、全懂是奇怪』
在知識爆炸時代,不只沒錢學,還沒空學。
所以學習過程是需要步驟及策略。
那麼在職場的我們,怎麼有效學習呢?
憲哥今晚邀訪 -《科學X博士》蕭俊傑 老師
🔸有動機的學
🔸你的學習是有效或無效?
🔸得到知識當下要立刻歸檔
🔊節目名稱:士大夫談知識
🔊播出時間:每週一至週五23:00~00:00
🔹週一_謝文憲_談職場
🔹週二_謝閔瑜_談行銷
🔹週三_許皓宜_談心事
🔹週四_王思迅_談易經
🔹週五_許景泰_談網紅
~翻轉觀點,開拓視野,跟著士大夫暢遊職場~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 FM98.1
九八新聞台官網 > www.news98.com.tw
九八新聞台線上收聽 > http://goo.gl/X7tWxl
科學方法四步驟 在 馬可多本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得好呀!
#一些54星戰日的心情分享
過了一個禮拜,五月四日當天由馬可多主辦的總統府參訪日,如今滑到照片還是感觸很深,一方面覺得有幸在當天參與了活動很開心(雖然大部分的同好都不認識,但還是很開心每次參加星戰聚會都有遇到超友善的朋友),一方面覺得後續引發的話題讓人對台灣討論風氣感到憂心,很多事其實被加油填醋地變了樣。我想說的是,這個活動其實真的很單純,很簡單,不用想得那麼複雜。
總統府一直都可以開放民眾參觀,只要上總統府網頁,動一動滑鼠,用眼睛看規定,任何人都可以去參觀總統府一樓的開放空間。
如果你懶得跳出去查看網頁,沒關係我直接跟你說:在非假日的週一到五,上午九點到12點這三小時之間,直接到總統府現場排隊,未滿15人的團體不用經過申請就在現場直接進行安檢,就能夠進去一樓參觀了。15人以上則需要在三天前申請。現場的安檢程序就是出示身份證,接著憲兵會以金屬探測器搜身檢查,確定沒有攜帶危險物品,就能夠進去總統府。而現場定時會有志工導覽,全程免費。
而馬可多在上禮拜主辦的活動,就是依照15人以上團體按照正常規定申請,並在當天與一般民眾一樣排隊進行安檢入場,然後跟著導覽老師一起參觀總統府,最後在大門口拍照紀念,結束一整場活動,就這麼單純。甚至同一個時段有許多不是星戰裝扮的民眾,在總統府內參觀。沒有特別禮遇、也沒有特別排他,就是一個單純的參觀活動。活動當中總統府完全不是所謂的主辦單位,也沒有花到任何一毛錢(好啦,要說一樓有開冷氣給我們吹,那我也認了)。任何媒體聯想到這個活動有政治宣傳,或是總統府不務正業,或是推廣外國文化,其實都是子虛烏有的過度聯想。總統府在這場活動扮演的角色,完全就是單純「開放民眾參觀」罷了。
至於當中有兩個比較值得討論的活動:其一是憲兵與幾位帝國風暴兵和反抗軍交接,另一個就是副總統陳建仁在新聞中心與媒體見面,這兩個活動爭議最大,但同時也是最反對聲音攻擊的針對點。第一,憲兵交接的表演儀式,並非在總統府主要大門發生,而是在平常沒有出入功能的後門。而真正用來出入的門口,安檢門、警備還是有在,並沒有因為這場表演而停擺。再來,這個交接儀式並沒有實質用意,而是一場「表演」,就跟台灣許多有國軍儀隊駐點的交接一樣,並不是真的所謂有警備功能的「警衛」。說難聽點,當真的有恐怖攻擊發生,這些所謂的儀隊衛兵是沒有立即戰鬥能力的花瓶。而當天的星戰與憲兵交接儀式,就是一場秀給媒體記者拍照的表演罷了。
而至於陳建仁副總統在新聞中心的記者會,則是集中現場來訪的記者媒體,公開招待這群來訪的民眾,只是這群民眾「奇裝異服」裝扮成星戰角色而已。我相信,今天如果你是知名度高的明星,去按照正常程序進府參觀,吸引一堆記者來訪,總統府也是會集中記者朋友到新聞中心內統一對外說明。
至於54星戰日這件事,星戰迷以外的朋友應該會比較陌生。因為《星際大戰》中的經典名句: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願原力與你同在」聽起來像是May the fourth 「五月四日」,所以全球星戰迷都會將五月四日當作是「星際大戰日」來慶祝。他們會在每年的五月四號在各地知名地標聚會拍照,一同慶祝他們所愛的星際大戰。而馬可多,這位平常以製作道具為業的星際大戰迷,所主導的台灣星戰日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年,前年在中正紀念堂,去年在京華城(因為長得很像電影中的死星),今年則試著申請看看能不能進總統府聚會,沒想到竟然申請通過了,這讓每個參與這次活動的星戰迷都相當興奮。
這些看似正常不過的活動,只因為這是一場結合總統府地標而引發這麼多爭議,我想是真的意料之外。但經過一個禮拜越來越多偏激又不是事實的言論出現,我認為是我一直以來觀察到,台灣普偏存在的問題。
.
第一,不是事實的言論,以訛傳訛
我很開心台灣在資訊開放、言論自由的情況下人人針對這個活動提出觀點。你可以說自己對《星際大戰》沒興趣,或是覺得沒有特別喜歡《星際大戰》,甚至覺得《星際大戰》難看。這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沒有人會限制你的言論,也不會有人阻止你的發言權。但說總統府「舉辦」星戰日,給予這些星戰粉絲「特權」,甚至說這是迪士尼為了準備上映的《韓索羅》進行宣傳的活動。這些不是事實的言論在不經查證的情況下擴散,謠言四起的言論還是經過所謂「正規」的媒體擴散,這一方面是台灣媒體看見黑影就開槍的壞習慣,一方面也是一般人不明事理而隨風起舞,這傷害的是星戰迷與一般民眾雙方的情感,互相破壞信任感的行為。我想這不是一個文明社會該有的風氣。
.
第二,以政治的意識型態亂扣帽子
我從來不避談政治,我甚至覺得大家應該多了解政治。但政治不是口水戰或是選邊站的劃分族群,而是眾人解決公共事務的學問。試著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問題,政治才會讓人親近、而不是讓人避而遠之。
這個星戰日活動是政治問題嗎?從整個活動申請到參訪,從來就跟公共事務無關,就只是單純一群人裝扮成星戰人物在同一天同一時間參觀總統府罷了。而且總統府開放民眾參觀,本來就是一件大家都能參與的活動,那又何必冠上政治操作的帽子呢?
說這是綠營辦的星戰活動?或是政府開放特權給這些人來總統府?我認為會說這種話的人本身就帶著先入為主的有色眼鏡,把很所有的事情拼湊成自己想像的那個樣子,因為事實就不是如此,一群人按照規定逛逛總統府就能與政治聯想在一起,我認為只會讓公務機關更怕事:或許取消民眾開放參觀,就能少了這些麻煩。這就是為什麼公務人員怕麻煩,能少一事就少做一些的心態,也許或多或少也是被某些民眾的偏激言論嚇怕了。
.
第三,看圖說故事,斷章取義,聯想又聯想
記得過去一位教授曾在一堂教授「科學方法」的課上提到:「科學研究」的步驟是觀察、假設、實驗、結果。我們細心觀察、大膽假設、嚴謹實驗而提出研究成果,這樣的步驟是讓我們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套邏輯。但台灣的討論風氣似乎是「觀察」到一點點的現象就開始大作文章,不是事實的假設也能夠硬凹成真的。最後凹不過別人,再說別人不尊重他們的言論,這都是邏輯不通的非理性作為。老實講,這和小朋友吵著要糖吃,看到別人有糖吃就一直吵說別人欺負他沒什麼兩樣。
星戰日活動當天最多人分享的照片,我想就是一位女性coser扮演莉亞公主奴隸裝。姑且不論這個裝扮是否過於暴露,但從這張照片就開始延伸出總統府妨礙風化、帶動歪風等言論,我想又是一種另類的傷害。再者,當天還有很多其他cosplay的造型,為何就針對她一人呢?像我那天就裝扮成西斯大帝啊?怎麼就不說我會嚇到小孩,帶壞風氣呢?
.
我想,台灣的討論風氣仍處在尚未成熟、還在摸索的階段之中。電影影評也是、政治亦然。我樂見星戰日這件事情讓更多人了解,原來台灣還有這麼多一群愛星戰成癡的人,能夠為了星戰做出這麼瘋狂的事。但上述的這三點壞習慣,吵鬧抹黑、以訛傳訛不是事實的謠言,只會讓更多壞習慣變得更多。我不去反對這些不喜歡這個活動的人所說的話,也不會認為不喜歡星戰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星戰本來就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作為以為影評來說,我也是對每部電影都有喜愛的理由也有認為不喜歡的地方。但將不是事實的錯誤,在不經查證的情況下散佈,被糾正後而不願承認錯誤而硬凹,都是我認為我們從小缺乏雙向溝通的成長教育,所埋下的毒瘤。
《星際大戰》是一個世代的文化,他的精神深植在很多人的心中,讓許多人有所認同和歸屬感。我就是一位在小時候看星戰而開始看電影,受星戰啟發之後看電影有不同觀點的人,他帶給我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也有樂於分享《星際大戰》所帶給我的改變。而新世代的觀眾或許早就不愛星戰,愛的是漫威英雄、愛的是小清新的文青風、愛的是追求小確幸的生活,這些其實都像是《星際大戰》一樣,是某些族群心中追求的態度,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文化,這並不是單純用錢所換來的文化風氣,而是經過時間長期累積而來的。
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所愛的東西,但我們能不能在推廣所愛、討論所愛的過程中漸漸成長?成熟地理性思考?我想這就是我寫影評、丟出觀點與他人討論的最大初衷。
我喜歡的東西,你不見得喜歡。但我有心想要了解你的想法,聽聽你們意見。反之,我也能夠分享我喜歡的理由,希望你能夠理解我的想法。互相能夠從彼此身上獲得我們可能從來沒有發現的想法,而不是選邊站,分化彼此。分化這種事,不就跟小朋友說「你跟我不同國,所以我不跟你好」沒什麼兩樣嗎?
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討論話題,還有很多等著上映的電影等著我們討論。我也希望和大家一直討論電影到老,同樣地,我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在討論的過程中進步。文化、藝術就是這樣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不是嗎?
共勉之
#願原力與你同在
#maytheforcebewith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