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施振榮出任「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國際委員!一通關鍵電話促台灣加入新國際組織 倡議疫苗分配應更普及
今周刊 林信男 2021-06-21 17:0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卻因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不僅無法獲得國際防疫第一手資訊,在疫苗等醫療資源的分配、取得上,也失去發聲機會。
不過,面對新冠肺炎,WHO無論是疫情判斷或疫苗分配,都遭到外界詬病,亦凸顯出WHO這類國際組職,在因應全球性傳染病時,已略顯吃力。
在此同時,各國也開始思考,如何對既有國際組織的功能,進行補強,讓世界更具韌性,有能力防堵、應對包括大規模流行病在內的各式全球危機。
有鑑於此,自去年起,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便積極奔走,籌辦國際組織「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Reform for Resilience Commission,官方縮寫為R4RX),並於7大工業國組織(G7)高峰會前夕,透過該委員會,發表2021年中報告,呼籲G7應針對疫苗製造與配送,推動國際社會緊急合作,以加速全球疫苗接種。
R4RX全球共有4個中心 亞太中心就在台北
值得注意的是,「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的15名國際委員中,有2人來自台灣,分別為前副總統陳建仁,以及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
對於台灣當初是在何種契機下,加入「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曾任高盛集團合夥人,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亞太中心主席的林夏如表示,這個機會,其實源自一通電話。
去年10月,前澳洲總理、現任「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共同主席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以視訊方式,在「玉山論壇」發表演說;事後,林夏如與滕博爾聯絡(滕博爾曾在高盛任職,與林夏如是舊識),並對其演講內容表達讚賞之意。
雙方通話時,林夏如建議,滕博爾應運用自身影響力,為亞太地區做些事,而當時正在參與運作「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的滕博爾,則順勢提出邀約,要林夏如「一起來吧!」
「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全球共有4個中心,分別是台北的亞太中心、佛羅倫斯的歐洲中心、德里的南亞中心,以及麻州的北美中心;其中,亞太中心是富邦文教基金會贊助成立,並由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擔任督導委員會召集人。
國際組織多為歐美體系 R4RX要從亞洲起步
對於促成台灣加入「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林夏如謙稱,自己只是扮演居中聯絡的角色,並強調,「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將亞太中心設在台灣,由台灣擔綱該委員會秘書處的重要工作,讓她覺得,台灣有機會在國際上,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林夏如解釋,「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是一個推動、研究長期政策的NGO(非政府組織),「疫情讓我們的經濟、健康和永續發展癱瘓了,現在要reset(重設),而重設,是為了讓世界更有韌性。」
林夏如強調,「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希望透過NGO的方式,補強官方組織的不足之處,「就幫助世界快速回應疫情這件事來看,WHO並沒有做到,WHO已經疲憊了,因此要用非官方(組織),去彌補官方組織做不到的。」
「你看國際組織,例如G7,裡面只有日本是亞洲國家,大部分國際組織,都是歐美體系,即使亞洲在全球經濟,占有重要地位,亞洲國家仍得不到比較好的發聲機會;而『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則是一開始就想從亞洲起步。」林夏如說。
在台灣這波疫情爆發前,「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就開始推動「疫苗分配應普及全球」的觀念,且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董事長強漢森(Leif Johansson),是「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國際委員之一,也讓疫苗分配一事,獲得更多被討論的機會。
「我們成立時,就定義要對G7和G20(20國集團)有所貢獻,我們做的是政策的推薦,希望能對官方機構有影響力,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林夏如強調。
資通訊、醫療、公衛能力優 施振榮盼台灣對國際有所貢獻
受林夏如邀約,同意出任「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國際委員的施振榮笑稱,當初自己沒想太多,就接受了,「(委員會)主要目的是建構一個永續發展的機制,疫情也好、氣候變遷也好,都是全球性問題,我希望我個人的背景,可從科技的角度,提供一些可能的貢獻。」
施振榮強調,台灣的資通訊、醫療、公共衛生,在國際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能力來講,我們絕對能有所貢獻,委員會把亞太中心設在台灣,台灣應該義不容辭。」
施振榮提到,由於AZ董事長強漢森也是委員之一,有助其他國際委員,了解台灣對抗疫情的現況,「(台灣)國民素養、公共衛生、醫療能力都好,我對台灣的疫情相對有信心,疫苗雖然打得比較晚,但之後應該陸續接得上。」
他指出,「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已於2021年中報告,針對疫苗製造、配送,向G7提出呼籲,「先進國家在處理(指施打疫苗)之後,也要考慮到全世界。」
施振榮還預告,大概半年後,「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將提出年末報告,對G20提出建議。
「我們(委員會)是個政策研究中心,要去理解不同的國家,需要什麼樣的政策。」林夏如強調,世界需要台灣,台灣也需要世界,「不管有沒有疫情,我們都希望,能在政策方面做出貢獻。」
今周刊 (businesstoday.com.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2016全國中小學童軍大露營 #各組工作介紹 專訪: #大會會長 #教育部國教署黃子騰署長 #指導委員 #台灣省童軍會吳清山理事長 #宣傳行銷組組長 #東興國小范揚焄校長 #露營組組長 #竹東國中徐華助校長 #生活輔導組 #新竹縣女童軍會陳明珍總幹事 ...
科技素養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積電為何變成護國神山?是怎麼從小弟一路走到大哥?
嗯,以前我會覺得這就是歷史巨流,人類無法逆轉,現在覺得這就路徑依存,大家順著習慣去做,就變成這樣。然後,如果我們現在順著另一套思路去走,幾十年後又會變成那樣,事後回來看,稱之歷史巨流誰都無法改變。
呃,基本上這叫做事後解釋,找理由大家都會。
我也在幹一樣的事情,所以不是在戳你。
以下很長,都是個人的事後解釋,不是預測也不是系統歸納,純粹天橋邊榕樹下阿伯碎念。
============
咳,我是覺得,台灣的矽盾會成真,跟那些李國鼎啥米碗糕的高瞻遠矚,一點關係都沒有,台灣被選上為電子代工基地,幾十年前在美國國務院開會時決定,我們只是被動接受這個政策結果。
但同樣要成為美國的技術轉移對象,優良的代工基地,從80年代開始,除了東亞以外,西非跟冷戰結束後的東歐,都曾經是候選,怎麼都弄不大起來?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就更別說,完全是依靠成本外部化做起來,用世界標準去看,中國的效率極差。
那台灣矽盾怎麼在今天突然成真?有人指出,台積電的製程精密,良率極高,讓成本壓低,競爭力超強。所以連美國都覺得,找台灣代工比較實際,自己做太誇張。
這我承認是對的。
前幾周,不是因為缺晶片,出現一堆中國超爆幹強,沒兩年就可以超英趕美的理論?這套宣傳為何越來越行不通?在台灣尤其相信的人越來越少?就,進入奈米的世界,我這個做過研究的,立刻就曉得難度跟成本不是線性提高,是指數倍增加,但宣傳還是線性,就我們有碰過的人來說,當然一聽就唬爛。而台灣現在碰過相關理工課程的人會很少嗎?
跟一般人解釋一下,非奈米的傳產要提高產能跟良率,類似提高2倍要1億,4倍要2億,要預估所需資源不會差太多。但奈米技術下,提高2倍要10億,4倍可能要100億。為何?很難跟業外人解釋,要多增加一點精密度,提高一些些良率,所要增加的設備,夭壽靠杯多的。
但我比較想知道,為何台灣才能產出爆肝工程師?在其他國家,相同勞動條件,早就抗議跟工會罷工,弄到要鎮暴部隊出動了,立院光是開勞權相關會議就開不完。
可我們台灣人,鍵盤抗議勞動條件差的人滿坑滿谷,竹科人拼命想選一個可以上台改法案,瞬間薪資跟勞動條件就改善的立委,但要大家罷工抗議來點硬的,沒半個響應。
我也不是沒見過在那邊哀嘆台灣人奴性重的左左,都不跟他一起站出去對抗強權,活該被奴役之類等等...
那怎麼會選出蔡英文?現在應該還是蔣家天下啊。
嘛
這也不是儒家教育造成的,不然韓國比我們更變態,也沒看三星把台GG踩在腳底下。要說是台灣人有受過日本人教育,但現在幾乎所有爆肝工程師主力,都是黨國年代教育訓練出的,日本成分只有老一輩有。
我為何認為是路徑依存?這就跟玩遊戲一樣,有些世界奇觀就是得要各種條件齊備,不是有錢就蓋得起來。科技樹走到這一條路,就會犧牲其他的,而且需要很多輔助系統協助主系統運作。
很多人都不知道,台GG相關的產業,一路峰峰相連到天邊,而為何會這樣?我認為也是一種路徑依存的結果。在發展史上任何一點歪了,都會讓矽盾變成紙糊的脆弱。
首先,我們的教育體制,大體上還是遵守著兩種人會出頭,記性好、耐力好。想要考到頂大,如果不是記性很好,就得要坐得住,可以磨練心性讀書不起來。即便多元教育、素養教育想要改變,但不管怎麼變,至少在這十年,我看不到這兩個基本要素會被剔除。
但記性好、天分高的人少,中等之資但有耐性去磨的人多,所以今天台灣頂大出去,會被台積電等看上的工程師,幾乎都受過多年磨練。也就是說,高強度的工作,需要的心性早就練好,被教育體制篩選過兩輪,進得去的多半都能接受。(頂多嘴巴不要,身體很老實)
雖然階級複製是事實,但台灣跟韓國又有決定性不同,我們的歷史中,高階級的台灣人,經歷日治到國民黨來台後的白色恐怖,土生土長的菁英被洗過幾輪,一出生就是高階級人很少。而這些高階級的又多半是黨國後代,養尊處優下根本沒多大能力。
而教育體制強調依照分數標準,以及各級學校的排序,成為一種另類的階級翻身途徑。即便聯考還是在加強複製,但教育體制內從上到下都是以平等的概念教學,至少在表面上如此,這讓頂大生畢業出去後,優越感並非建築在學歷標籤上。
意思是,不會因為你進了科技業,變成了科技新貴,你就會以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上流人。至少心態上,你還是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工程師,就算上級學歷低你一點,但他的經歷夠還是可以服你。這在韓國更加學歷競爭的社會,就會逆向淘汰中階人,在其他有階級傳統的國家,像是印度會出現管理災難。
說白了,就是台灣科技業雖然匯聚台灣最強的數理菁英,但這些菁英在心態上,平均來說多數人...
一. 不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是下流人
二. 同時具有傳統定義上,在中低階級才有的工作韌性
但若只有這樣,還是不會有台積電這種公司出現。
台灣很妙,這種要投入舉國資源的產業,在其他國家往往變成特許,不是法規特許,而是制度上會有特權。像在中國,排廢水都沒在管你去死的,但在台灣即使是台積電,一樣被環保團體跟環保單位,圍毆到標準世界夭壽高。
然後這又遇到扁馬16年開始的中國大磁吸效應,大量台灣產業西進中國,造成本國傳產類的消費力低落。這直接的結果就是,唯一有賺錢優勢,還有機會進去的就科技業,其他傳產若非早就被老人卡位,新人找不到出頭路,就是發展到極致,很難有進一步揮灑空間。
結果,每一年畢業的理工菁英,發現自己只有這條路可以走,其他的就是低薪跟更糟的勞動環境。這促使即便相對世界其他國家,台灣工程師的勞動條件很糟,大家還是買單,只有嘴巴碎念。
如果2000年之後的台灣就業環境,就跟7、80年代電子加工狂飆時一樣,這些理工菁英待兩年都會出去創業,過著所謂財富自由跟快樂人生,誰想要爆肝。
各種路徑都有一個依存,教育上我們走著聯考複製階級的道路,但在民族整體上,國民黨來台造成日治時代的中高階級崩潰,重新洗牌一次,變成幾乎所有人都沒有資本積累,由此訓練出世界難得一見的工作心態,而經濟上又正好遇到中國磁吸,台灣消費力變弱,更不敢輕易離開有競爭力的產業。
那現在,狀況會改變嗎?看來有點難。
突破了一個關口後,現在台灣這些新一代的菁英,可能在歐美國家的產業考量下,變成逆向輸出代工模式,而這些人力素質,至少全世界我看不到有哪個國家,可以跟台灣一樣。成績跟學科可以練,心態養成可要10年為單位。
即使這樣,還是很難複製台灣模式,電子業有太多輔助系統,整廠搬過去,但沒有把整個新竹搬過去,或是把整個台灣搬過去,歐美想要複製本土台積電,成功率也不高。
嘛,所以說,我們能不能預測後面的結果?說真的不行,每一個環節有去了解一下,我都發現他環環相扣,扣到整個台灣身上。畢竟台灣不大,要找到自己公司的活路,往往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做的生意都不怎麼單一,橫跨多個領域,透過多年市場競爭留存下來。
這不是替代掉這家公司就好,這家小公司牽出去的蛛網可能是10多條,想在他國複製,等於要扶植好幾家小公司,而不是就這家。
我是不相信中國做得到,就不提欺騙造假是常態,成本外部化過頭,現在任何追上世界標準的改善,都會立刻降低利潤。光是那個心態,我就可以篤定中國人做不到。
為何?
台積電的人自己可以講,你會不會在廠裡,因為小事對上司不爽,就故意整條產線搞到停機?把上億的機器砸爛?這個可是被某些媒體推崇的狼性喔,為何你做不到?
為何你會變成一個,循序漸進、有耐心磨耗、遵守規範的工程師,而不是動不動就要打破現狀,懲罰削自己面子的敵人,亂衝亂闖的戰狼?
不是嘴巴說要做,是你真的做得到嗎?
別說台積電的啦,一般小公司的你,做得到嗎?
這不是奴性喔,不要平行移植歐美觀念,認為這就是奴。
科技素養定義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處舊媒體式微、新媒體尚未成形的時代,年輕人怎麼看?】
經歷科技進展與社會劇烈變遷,「媒體」定義不斷流動變形,專業與業餘生產者交互競合,自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眼球中央電視台、志祺77等新聞評論媒體一躍而上。
近年來媒體是社會寫實劇中時常出現的角色,當「記者」成為台劇顯學,媒體素養變成現代公民不可不具備的知能,年輕人又是以什麼樣的角度看待媒體?
https://bit.ly/3dlUALv
📫1990s回憶徵件|一起來說你那年的故事
https://bit.ly/3qYIf5l
📨週週發送,立即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bit.ly/3qiujmh
#天下40 #打開天下 #進步的軌跡
科技素養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2016全國中小學童軍大露營 #各組工作介紹
專訪:
#大會會長 #教育部國教署黃子騰署長
#指導委員 #台灣省童軍會吳清山理事長
#宣傳行銷組組長 #東興國小范揚焄校長
#露營組組長 #竹東國中徐華助校長
#生活輔導組 #新竹縣女童軍會陳明珍總幹事
#事務組組長 #自強國中林健明校長
#事務組副組長 #北埔國小鄭嘉勝校長
#事務組伙食配給股股長 #芎林國小孟繁明校長
#事務組器材事務股股長 #石光國小劉佳賢校長
#安全維護組交通維護股股長 #寶山國中范素惠校長
#安全維護組醫療救護股股員 #博愛國中湯光萍護理師
#安全維護組營區維安股股長 #忠孝國中蔡錦慶總務主任
#安全維護組營區維安股股員 #忠孝國中孫于婷教務主任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的第一屆中小學全國大露營,8/18-8/20在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中國科技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縣市共1438人隨著新竹縣新湖國中優人神鼓團浩蕩鼓聲,誓作智仁勇三達德的實踐者,教育部國教署黃子騰署長、新竹縣長邱鏡淳等喝采勉勵,祝福為期3天2夜活動,提升信念,滿載而歸。
「2016全國中小學童軍大露營」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的第一屆中小學全國大露營,即由新竹縣政府統籌承辦,國教署黃子騰署長於開幕致詞時指出,大露營主題「國教十二年,童軍新紀元」,藉由各縣市童軍夥伴觀摩與聯誼,促進適性發展及培養正當休閒娛樂,透過小隊分工、互助合作,提升公民素養,建立團隊精神,真正落實十二年國教「引導多元、適性發展及公民素養」的目標,為國家社會打造未來的領導人才。
新竹縣長邱鏡淳表示,新竹縣辦理多次大型活動的經驗,各單位資源整合,協調合作,童軍夥伴有機會體驗「以童軍定義、目的與方法」設計的高品質青少年活動。也由千人大露營讓不同縣市的孩子結交童軍夥伴,學習多元知識與技能,從團隊合作中培養自我挑戰的能力!
新竹縣教育處舉出新竹縣此次投入協助工作之學校共92所,並招募內思高工、關西高中、新竹縣風華99童軍團、新竹高商、虎尾科大、台中高工行義、羅浮童軍協助服務,校外會調派50位替代役男,工作人員約400人。另由竹北社大、漢聲廣播、消防局、環保局、衛生局、中國科大等單位設立15攤位,在開幕前以生活智能體驗與童軍夥伴同樂。
大露營3天的活動分為多元知能闖關及文化采風參訪二部分:「多元知能闖關」包含:童軍技能、自然科學、團康表演、探索教育等課程,參加人員以團或小隊為單位,在營區內進行模組活動,藉以增進生活知能、童軍技能及興趣探索;「文化采風參訪」:規劃北埔、六家、內灣、竹東、新埔關西等5條充滿地方特色的參觀路線,帶領童軍夥伴深入踏查新竹縣的文化特色、傳統藝術、自然生態及生活科技,親身體驗新竹縣的好山好水與領略豐富人文之美。(文/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