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重大颠覆性突破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吗?对这个貌似天方夜谭的问题,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多科研攻关给出肯定和详细的答案。继上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又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主导完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突破进展成果论文,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线发表,从而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向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一大步,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新的科学基础,也将为未来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开辟崭新道路,使未来淀粉的工业化生物制造成为可能。
业内专家称,如果未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系统过程成本能够降低到与农业种植相比具有经济可行性,将会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生物基社会,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同时,最新研究成果实现在无细胞系统中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的化学-生物法联合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介绍说,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淀粉主要由玉米等农作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产,淀粉合成与积累涉及60余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仅为2%左右。农作物的种植通常需要较长周期,需要使用大量土地、淡水等资源以及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粮食淀粉可持续供给、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而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
该所自2015年起聚焦人工合成淀粉与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开展需求导向科技攻关,集聚所内外创新资源,加强“学科-任务-平台”整合,实现各方科研力量的有机融合和高效协同,组建当初平均年龄30周岁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团队,持续6年深耕人工合成淀粉项目研发。
青年科学家团队从头设计出11步反应的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他们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联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碳一(C1)化合物,然后通过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C3)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C6)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Cn化合物)。
该团队还通过耦合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模块体系,创新高密度能量与高浓度二氧化碳利用的生物过程技术,通过反应时空分离优化,解决人工途径中底物竞争、产物抑制、热/动力学匹配等问题,扩展人工光合作用的能力。按照目前技术参数,在能量供给充足条件下,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按中国玉米淀粉平均亩产量计算)。这一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新的技术路线。
中国科学家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颠覆性成果,也获中外同行专家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典型的0到1原创性突破”,是“扩展并提升人工光合作用能力前沿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是一项具有‘顶天立地’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不仅对未来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同時也有24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立中山大學開發「科研用水下載人載具」,首度載人潛到水下5米測試,這是台灣第一艘能在水下載人的載具。搭乘者無需任何配備直接入艙,由外部駕駛員操縱潛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1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
科研室及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週日在孕力講座中講到孕婦什麼都可吃的時候,有媽媽分享最近食藥署的公告,使用蘆薈葉作為原料之食品時,由於其內含的蘆薈素(aloin)有安全之疑慮,未來包裝上必須標示「不建議經期婦女、孕婦、授乳者、孩童、消化道或肝腎疾病患者食用」的警語字樣。
我一向很在意社會上各種「孕婦專屬」的禁忌是否合理,一看到馬上研究了一堆相關報導。看了發現,這個警示中,還是有些地方可能導致孕婦誤會,覺得有必要做些提醒說明。
**蘆薈飲不含蘆薈素,孕婦可安心飲用
先說結論,公告所提到可能導致安全問題的蘆薈素,主要存在於蘆薈的葉子,因此成分來源為蘆薈果肉的蘆薈飲或蘆薈丁,就不含蘆薈素,孕婦當然可以安心食用。這次食藥署規定需加上警語的產品,主要是針對市面上萃取蘆薈葉製成的膠囊、錠劑,並非這些飲食中常見的食材。
**蘆薈素可能引發宮縮,但與流產、早產、傷子宮無關
那究竟為什麼含蘆薈素的食品「經期婦女、孕婦、授乳者」不能吃?其實主要是是許多研究發現,長期大量使用蘆薈素會誘發宮縮,劇烈腹瀉。因此,經期來的女性食用可能會讓經痛加劇、孕婦則可能會產生宮縮不適。至於哺乳媽媽,則是擔心母乳中的蘆薈素會造成新生兒腹瀉腸胃不適。也就是說,不建議這三個族群使用的原因主要是擔心服用後可能引發的不適。
但,這並不表示月經來時,吃到蘆薈素就會傷子宮、流產。我看食藥署在新聞稿中提及「孕婦宮縮會造成流產或早產」可能有點是過度延伸了。畢竟,流產的主要原因是胚胎不正常,早產的主因為感染、子宮頸閉鎖不全,如果僅是服用食品所引起的宮縮,不可能會引發早產。過去婦產科研究中,也從未有吃了蘆薈素食品而早產、流產的案例。
所以,如果孕婦不小心吃了這些東西,若沒引起不適,也不必就開始自我責怪、擔心流產或趕緊躺著安胎。至於哺乳媽媽,如果不小心誤食,也只需要觀察小孩是否有腸胃道症狀,無須過度擔心。
總而言之。我認為根本不可能吃了這類保健食品就流產,但這些產品本來就沒有不可取代的好處,何必要吃了再徒增擔心。尤其是腸胃容易不適、易宮縮的孕婦,或是已經被醫師提醒有早產跡象的媽媽。
不過,其實不管是否懷孕,我都認為購買這類保健食品時需更謹慎。因為仔細看研究,在實驗室中也曾發現高劑量的蘆薈素在老鼠身上有致癌的風險,也曾有人長期服用導致肝功能異常。因此如果想靠服用蘆薈素養生、或解決某些身體困擾,不妨考慮其他方式。像是若單純是要補充膳食纖維,我會建議以天然的蔬果為主,若有便秘問題不如請醫師開利軟便劑,瀉藥,都比長期使用含蘆薈素的保健食品來的安全又省錢。
食藥署為保護民眾規定廠商加警語當然立意良善,只不過如果沒說明清楚,很可能造成孕婦的恐慌,也會強化大眾對孕婦早產、流產一定是吃錯東西的迷思。其實孕婦只要不煙不酒,任何食物適量攝取不過量,根本沒這麼多飲食禁忌。
科研室及 在 貓町媽媽 親子 玩樂 扮靚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氣管敏感元兇可能就是家中冷氣⚠️
#大家有被自家冷氣既塵埃嚇親嗎
#讀者8折優惠
雖然就到中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仍是冷氣❄️
但我對家中的冷氣總是又愛又恨⋯
悶熱天氣讓我依賴冷氣,
但冷氣開動時窺探到入邊厚厚既塵⋯
又真心覺得恐怖🥶
加上小火子氣管一向麻麻,
唔想比佢日日都吸冷氣噴出來既污糟空氣‼️
冷氣不斷循環屋企空氣,
冷氣累積 #塵埃霉菌 愈來愈多,
我哋每日吸入嘅空氣就愈污糟😵💫
朋友介紹下搵左 AIRESTEC : 我們致力改善你的室內空氣質素 We care for your health and your environment
幫手洗冷氣。
對Airestec第一印象就係負責清洗冷氣既員工
都係 #年青一輩而且好有禮貌👍🏻
一部冷氣由 #兩位師傅同時清洗,
一位主力洗 #冷氣外殼及隔層網,
另一位則清除 #冷氣內的塵埃,除左以 #水力 清走污垢外,更重要就係同時做埋 #抗菌消毒,除可保障家人健康外,亦可令冷氣更加耐用呢!(洗冷氣影片在留言位置)
洗完部冷氣,噴出來既冷風都清新左🌿
如果洗完冷氣桶水令大家不安,請見諒🙈
大家睇下係咪都需要幫部冷氣洗白白啦😉
比大家參考返,以我屋企部污糟冷氣,
清洗一部大概要45分鐘,大家可以預返時間。
❄️Airestec
🇳🇿Airestec 清洗冷氣機選用澳洲科研全天然酵素配方,不會使用化學清洗劑,所以不會引發敏感症。
🇳🇿Airestec 清洗冷氣服務包括一年的抗菌保護,有多間大學丶化驗所認證,抗菌防霉功效長達一年。
✨✨✨✨
讀者優惠
多謝Airestec提供讀者優惠比貓町媽媽讀者,
只要inbox Airestec話係貓町媽媽讀者,
清洗冷氣可獲 #8折優惠
✨✨✨✨
#冷氣機消毒 #洗冷氣 # 冷氣機好臭 #家居消毒
#家居抗菌 #Airestec #媽媽推介 #家居必備
科研室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立中山大學開發「科研用水下載人載具」,首度載人潛到水下5米測試,這是台灣第一艘能在水下載人的載具。搭乘者無需任何配備直接入艙,由外部駕駛員操縱潛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1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科研室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近年來台灣吸菸人口逐漸下降,但肺癌的發生率卻依然逐步上升,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一直是學界研究重點。國研院建構了研發服務平台,為產學界提供大數據、AI等科研技術來支援研發,並首度徵選出亮點成果,其中有團隊,利用平台資源,解析不吸菸肺癌的成因和進展;除此之外,還有基因工程、電晶體、類神經網路架構等研發領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29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科研室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台灣吸菸人口逐漸下降,但肺癌的發生率卻依然逐步上升,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一直是學界研究重點。國研院建構了研發服務平台,為產學界提供大數據、AI等科研技術來支援研發,並首度徵選出亮點成果,其中有團隊,利用平台資源,解析不吸菸肺癌的成因和進展;除此之外,還有基因工程、電晶體、類神經網路架構等研發領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29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