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回憶自己過去,那些年少時的故事
試著串起過去的自己,對我造成的影響...做點回憶、反思和紀錄吧!
.
第一時期:幼稚園的自己(#冒險的心)
1)拿到『國際兒童繪畫佳作』,那時我還是懞懂無知之年,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漫畫家』。長大後:當然,我沒成為職場漫畫家(這個夢一直做到小學畢業才結束),但對美術、設計、漫畫總多了一點「高敏感」。回想這段過去,後來對於我大學做SOHO接網頁設計案,或是現在對於設計有一些想法,似乎直接和間接都有了影響!
2)幼稚園中班某一天的下課,同學都跑出去玩了,我卻找了我一位從小到大的摯友,把全班抽屜內的圖畫紙,給全部摺成紙飛機,一上課同學傻了,老師火了。當場被揍了一頓!長大後:這段作為一直深刻在我腦海,偶爾還會拿出來想,我覺得這段小惡作為,讓我長大總想做些有點『冒險』的事情多少有些關係。
.
第二時期:小學的自己(#培養領袖特質)
1)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我就做了整整六年「班代」(也不知道為什麼壟斷了這個職位)。那時小學一個年級有四個班級(忠、孝、仁、愛),每過幾年就要換班,總共換了三次班級,一班50多個人,我依然還是做班代。長大後,我回數自己當班代的經歷,大學、碩士也都擔任過班代。這事到底造成了我什麼影響呢?創業、做領袖、顧問、老師...。
2)小學一~四年級,我的功課都算不錯,一直有前五名,但五、六年級之後,我就開始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從畫畫、躲避球、演講、田徑...一個禮拜上五天課,我因比賽緣故,經常有1天到2天就不在學校,雖然幫學校得了不少獎,又得了模範生,但無法趕上課業,功課從此就在第十名上下徘徊,這也影響我後來的國中學習狀況。長大後我有時會想,如果只要把書唸好,不要有這麼多比賽,會不會現在的我也會很不一樣?但往好的方面想,我之所以現在『上台』不會緊張,而且非常「習慣」,或許當時在比賽起跑線上,等候槍響時,我得適應每一刻的壓力與緊張有關。
.
第三時期:國中的自己(#聯考落榜是必然的)
國中課業壓力大,成績一直在班上11~15名的我,其實有點不太在乎功課。我愛打籃球、打桌球,我拿了國中的桌球冠軍。當時學校沒有桌球校隊,還因此成立了校隊,我自然也代表比賽,當然練習不足,自然沒得名。課外,也愛打籃球,當時著迷『灌籃高手』,大家都愛模仿『公牛飛人喬登』,我自然也不例外。國中後來做了「能力分班」,我雖分到『A段班』但國三成績,基礎打不好,就早已趕不上了!後來高中聯考不佳,去讀了私立學校。長大回想這段歷史,我其實從不後悔,當時很快樂的過國中生活,我的導師不是那種填鴨式教育,我成績不算好,依然沒放棄我,我後來想,這也是我後來很能體會:「為什麼讀書很努力,為何始終讀不好的人?」因為,我當時就是如此。死磕書也不是沒有,但基礎就已不穩,學校課業也沒因人而異,我在A段班只是被拖著走,最終結果不佳,就機率來說,這是必然的結果,沒有奇蹟發生!
.
第四時期:高中的自己(#模糊的記憶)
高中的回憶是最模糊的。我讀私立高中,全班男生,最快樂的還是下課可以打球,我算乖,不打架也不會做出脫軌的舉動,讀書雖不怎麼行,但成績還算過得去。高三那年,我想我注定會重考,結果上帝命運沒如我的安排,我考上了輔大夜校,爸爸雖對我失望,但想想畢竟我是他兒子,有個像樣的學校讀,只要不學壞,學有一技之長,我想爸爸也就欣慰了。
我還記得,我填自願是大姐陪我填的。大姐從小功課就好,功課從不必爸媽擔心,而我就是那個唯一得擔心的兒子。大姐很有耐心的陪我選填我想讀的科系,說實在,當時我只想開心讀完大學,後來選填「大傳系」,一方面是是輔大夜校分數最高的科系,另一方面就是聽說『大眾傳播」真的比較有趣、好玩。長大後,我回想國中、高中聯考我都是感覺努力了,但最終都得到『落榜』結果。
我想想,其實若這叫做短暫『失敗』,那麼現在創業十年多來,我之所以有這麼多勇氣,應該是我更珍惜擁有自己得來的成果,失敗不可怕,因為我曾經因為落榜被責難,也被自己看不起,但我從不失去信心,因為我媽總給我勇氣,我大姐、二姐也常給我這小弟鼓勵。爸爸後來,看我愈來愈有長進,也逐漸肯定我。 人生,早點遇到挫折是好的,這點事在當時看來蠻嚴重的,但後來回頭看看,只是笑笑,我自己當時只是看不懂自己為何?找不到人生方向罷了!還好,我沒放棄過自己,幸運的是,總有人在你身旁為你打氣,看好你的未來。
.
第五時期:大學的自己(#第一名畢業)
讀輔大夜校當時改制成五年,因為晚上才上課,白天多的時間就屬自己的了!我立定心志,要修好三個學分:學業、愛情、社團。
大一暑假,我去了最後一屆成功嶺,雖然只有不到30天,但我比較能感受自己該對自己負責,像個男人是什麼回事!大二暑假,爸媽讓我去了一個月紐約遊學,我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這世界如此之大,我卻像青蛙一樣,以管窺天,從沒覺得自己應該好好闖一番事業。大二升大三那年,我把我的白天和晚上行程排得滿滿的,二、四去飛碟電台打工,一、三去巨匠電腦上課,然後其餘時間『玩社團』,後來還幫系主任,搞了輔大第一個電台『輔大之聲』。
人開竅有時是一瞬間的,我大三開始,學業成績都是維持全班前3%,後來兼差做網頁設計,設計的電台網站成了全校第一,後來兼職到了媒體觀察基金會做事,搞了『電子報』,學會舉辦記者會、做大型活動,寫專欄文章...,當時從早忙到晚,就像自己開業一樣,社團、學業、打工...。對了!
後來我又莫名其妙當上了班代,最終我畢業時,成了日夜間部,唯一考上政大廣電所得,同時我也考上了元智傳研所,台大新聞所差了0.7分。我拿了聯合報王惕吾獎學金,拿了文學院斐陶斐獎(每一學院,每屆得推選三人,最終我成了該年度第一位學院獲獎者)。
我大學跟同學也拿了新生杯籃球冠軍,也圓了我的小小籃球夢,後來再一次三對三籃球時腿摔斷了,能力大減,上場時間也少,這也許是最大遺憾,但也因此,我少了一年多得兵役期。回頭想想這段人生,起伏挺有趣的,後來這段延續到我碩士,一樣精彩的再過了我政大碩士三年!
.
第六時期:碩士的自己(#無所不學)
我雖攻讀的是政大廣電碩士學位,但研究所三年來,我去企管碩士班修行銷學,科管所旁聽溫肇東老師的創新創業課,還到了台北藝術大學修了9學分的研究所課,分別跨了傳統藝術、戲劇管理、電影創作三個研究所(各修3學分)。我為了確定我是否想繼續攻讀博士,也修了一門博士班的課(方念萱老師),後來我發現,博士班的人生實在太無聊了,高分修完,就知道自己不適合走上研究之路。
碩士發表了三篇論文,其中最後一篇論文,我到了上海去做田野考察,當時還好有住在上海的表哥表嫂照應,讓我可以在上海生活一個月,每天感受上海快速奔飛的成長,可惜我沒留下來,我回台灣把論文寫完順利畢業了!口試很順利,大概是因為我的論文,跨了三個領域(城市史、電影史、政治經濟),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盧非易,二位口試委員馮建三老師、阮慶岳老師給予鼓勵。這段研究所生涯,給了我後來很多養分,特別是我懂得寫、懂得跨領域思考、懂得說,更懂得如何做!
因為我還是在碩士期間,卻外面兼差工作,怕脫離社會太久,這讓我一直讓所學與工作一直有所交集,不至於不知道自己所學為何?如何學以致用?
.
最後,我想了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說的一段話:「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現在必須相信,眼前現在發生的點點滴滴,將來多少都會連結在一起。你得去相信,相信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甚至是輪迴。」
#回憶紀錄
「科管所 學 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輕輕法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Re: 科管所的問題..(關於新竹X大科管所) -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企業管理Vs科技管理未來出路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台科大科技管理研究所(Join Ntust TM) 的評價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台科科管所和MBA有什麼不一樣?學長姐來分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分享] 政大科管-所上概況及入學經驗- 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交大科管所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PTT.CC 的評價
- 關於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請教]資訊管理學系&科技管理學系 - Mobile01 的評價
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6 職涯小聚-第六場】
「唯有自己努力找機會跟資源,才能釐清職涯跟產業的輪廓。」—Tiffany Liu
這次非常開心能邀請到具有資深使用者研究員(User Experience Researcher)經驗的科管所97級劉宛婷(Tiffany Liu)學姊擔任本次職涯小聚的講者!以下學姊分為四大面向分享她一路走來的經歷與心得。
1.當年在科管所做了什麼事?
當時選擇了扎實且嚴謹的蕭瑞麟老師擔任論文的指導教授,在寫論文過程中所經歷的每個步驟都奠定了成為使用者研究員的基本能力,並也提醒學弟妹能盡快培養以下能力,包括:聊天力、觀察力、寫作力…等,許多時候不應只是了解問題的表面,更要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並需要了解使用者的背景及需求客製問題,才能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對應使用者研究員,也才能協助團隊找到產品的機會點(Killer Application)。學姊也建議我們能隨時觀察生活周遭的問題來訓練自己思辨的能力。
2.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因學姊的論文寫作是與趨勢科技公司相關的案子,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主動詢問當時該公司的主管是否能夠進入公司常駐實際觀察企業運作,因此得到主管青睞,在畢業後直接進入趨勢科技。
3.在趨勢科技的UX是什麼?
趨勢科技的HIE(Human Interface Engineering)遍布全球,所以細分成許多不同的職位,包括User Experience Researcher、UX Designer與Visual Designer等,而趨勢科技HIE部門將分為三大產品線,分別為Consumer、SMB Customers Channel Partners以及ENT customers。
4.在矽谷的求職經驗
在矽谷求職最困難的是簽證問題,如果是外國留學生並就讀STEM相關科系,畢業可能可以申請一年的OPT簽證,但學姊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是先進入大陸的跨國公司工作,日後再轉調至美國。學姊也建議如果我們想到國外工作,要盡早打開職涯的人脈。
而在美國的面試流程也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美國甚至會進行午餐面試,主管邀請面試者一同用餐,觀察面試者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與價值等,比起一般面試是更具挑戰呢!這次職涯小聚非常榮幸能邀請Tiffany學姊回來與我們做分享,讓我們求職視野更加廣闊😊
本場小聚更詳細的記錄,已上傳於政大科智所的Medium,歡迎各位前往閱讀唷!
https://medium.com/@nccutiipm108
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輕輕法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夜分享: 有關”學習”這件事.
剛剛在家裡做防疫消毒工作的時候, 突然想起了”學習”這件事. 於是想要跟大家分享有關”學習”這個主題:
首先, 請大家問自己幾個問題: 現在你有在持續學習一個技能或是一個學科嗎? 你打算學多久呢? 或是, 你多久沒有好好花心思學習了呢? 哇~ 有沒有被自己的答案嚇一跳..
我先來分享過去10多年來我自己的學習好了: 剛進半導體業的時候, 我去清大上了半年的半導體學院; 當了IC設計公司的業務之後, 在交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學分班修學分, 後來生病了所以就暫停了課程(對…被工作給操壞了…, 在電子業工作有一部份的錢是要給醫生的..), 沒想到後來就變了自由業了, 所以就跟科管所說bye~ . 在這10多年中, 還去學了小提琴, 油畫, 色鉛筆畫, 到現在仍然保持學畫的興趣. 大概是射手座, 所以我樂衷於學習這件事, 也喜歡有幾樣興趣.. 自己開心就好!!!
直到這幾年轉教法文之後, 仍然保持學習法文與英文, 畫畫與自學MBA課程. 而且經過這多年的自我確認摸索, 我已經決定把這三件事當作是我以後終生的學習課程. 小時候學了幾年的鋼琴, 也希望在以後我有空的時候再撿回來..在學習的過程中, 我enjoy it, 也在當中提升自我, 讓自己一直保持在fresh 這個狀態. 學什麼都好, 就是不能不學習. 學習並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就當每天都要吃飯這樣就好了..花太多時間就反而是一種負擔了.
最近因為肺炎的關係, 各行各業都不好, 本來今年要做的計畫也因此延後了. 反過來, 與其嘆氣, 我倒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把未來想做的事情再做深度了解與計劃的時候. 等到景氣好轉, 我會是成功的那一個, 因為我做好了準備與周密的計畫.
這一年多其實我一直也沒閒著, 為了接下來的計畫, 一下子會計師事務所,律師, 專利事務所, 一下子智財局, 經濟部..寫計畫作預算… 都自己一個人來. 為了自己的夢想就是要努力啊…! 看似都在工作? 其實沒有啦, 我也常常在追劇啦~ 我是韓劇迷哩…..可以一次嘎好幾部劇呢~~ (驕傲..哈哈…)
接下來, 有人可能會問: 可是我不知道要學什麼.? 那我想建議你想想你最近喜歡什麼就去學吧~ (我有一陣子還很想學韓文呢…^^) 很多學習是不用錢的只是要花時間. 或是你想想接下來兩三年你想做什麼就從那裏開始吧!
最後, 我想說的是:不管你幾歲什麼職業, 都請保持學習至少一件事直到你死去..
宋朝學者黃庭堅說: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 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所以, 開始讓自己動起來!
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企業管理Vs科技管理未來出路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科管所 畢業學生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會是科技業愛用人才的後起之秀 ...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 b8 那企管研究所成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 <看更多>
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台科大科技管理研究所(Join Ntust TM) 的推薦與評價
【科管所VS MBA】 對於科管所有興趣的同學們來說, 最大的疑問, 就是到底科管所跟一般的企研所差在哪呢? ... 107學年度碩士班暨碩士在職專班招生網路報名系統: ... ... <看更多>
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Re: 科管所的問題..(關於新竹X大科管所) -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篇很有意思...我整理了一下...
雖然這篇有人會覺得有爭議,但也有不少可取的地方....
我猜測,這個作者是X大科管所的畢業學長~
因為他之前已經po了兩篇關於X大科管所的文了...
我想他這樣寫也是為學弟妹好,要大家了解"不願面對的真相"
至於有人推文說:又是一個沒唸過科管在發表謬論的人
這我不苟同...
如果原作者大學就是唸國立大學,去X大科管所自然就會比較
如果推文者原本是私立大學生,去國立研究所自然會認為什麼都好....
整理如下
===========================================================================
一、給報考研究所的學弟妹對學校科系選擇之建議
1.挑好指導教授、調查研所的研究補助跟出路狀況,應該在投考之前就弄清楚。
2.研究所的就業出路好不好,廠商對畢業生的評價,
3.硬體上,有沒有宿舍或租屋行情、有沒有專屬實驗室桌子,
4.研究所的老師為人如何、就業市場評價如何,
5.該所有沒有獎助學金或是研究津貼,
6.助教或助理的研究經費,
7.研究生的補貼,有底薪嗎,還是有做事才拿錢,
最好的不但有底薪,甚至連實驗室的印表紙都讓你印到爽。
小結:其實,在應考之前,就應該要調查清楚狀況,尤其是需要寫論文的學位。
這些"小問題",外人想知道,但學生沒能力或根本不願意回答。
二、科技管理修業面向
供應鏈管理:
去作策略採購,或是供應商管理、國內外業務管理,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科技管理學院的畢修課程所強調的部分。
科技政策:
有的老師就認為科技政策的學者可以當國科會主委。
政治角力的結果,國科會主委當然還是電機或是生技領域的來做比較“實際”。
資訊管理:
但資管的出路,也很多人覺得比硬比不上資工,比穩也比不上商管或公務員。
既然想走資訊業,那乾脆就是去念資工與資管,會比較搔到癢處。
作業管理:
若這樣想也是偏工業工程,
雖然這樣工工的老師可以來教科管,但明明知道現在科技業跟工業時代的工廠完全不
同。但老師們想過學生畢業出路是靠學校給的嗎?老師自己也沒真正做過科技管理的
工作吧。
策略管理:
講成研發管理、創新管理、創業投資,這樣也似乎很理想,
台灣的科技業多的是製造業與代工業為主的產業,策略跟規格都是國外大廠定好好的,
講策略,也許是總管理處的事情,這是老闆的工作,或是企管顧問公司的事情。
往往要具主導規格與品牌的大型公司才有發揮的空間,
科技行銷:
也就是做業務的。但技術背景,再佐以MBA的訓練,那看來是很理想的事情。
其實業界重視的是外語能力、產業技術熟悉度、人格特質。
這類科技行銷的工作,很多外文系大學部的就夠了,
只要肯學,他們更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
悲哀的是,科技管理學院並沒有把國際企業學系與外文系的專長與特色
給從上到下的整合進來,
國際企業與人力資源:
科技管理研究所比較需要加強的領域,就是國際企業與人力資源,
就業的時候一定會發現,不瞭解人力資源的作業方式、不瞭解企業人力需求、
不夠國際化,幾乎很難找到理想的好工作。
除非自己進修,否則科技管理學院的學生對於人力資源跟國際企業專長幾乎是很陌生
的。學校裡面也沒有一堂課在真正介紹國內外各大公司的風氣跟制度,
三、X大科管所的事實
(一)硬體設備資源面
對內都宣稱自己是大家庭,實際上還不是暗潮洶湧,人事一波三折。
在學校分配使用空間跟資源的時候,也許大樓就要分給別的資深的單位使用。
台積電捐了一點錢蓋了台積館,但不等於是科管院院館,電機系也用到一層。
硬體規劃跟系所發展欠缺長遠規劃,造成系所發展導致台積館變更設計。
因此,過去學生一下子在清大前門附近的地方上課,一下子又要上山到後山的
人社院上課,這就是科技加管理的真相,實際上是個“運動學系”,
過去科管所的研究生沒有專屬個人的桌子,而是在動工館702的共同研究室。
而台積館9樓的空間規劃中,教授研究室空間不足,要優先給教授,
研究生將來在台積館9樓,仍可能沒有專屬個人的研究室桌子。
台積館的設計在科管院規劃與發包,但執行卻由清大校方與營繕組,形成雙頭馬車
宿舍空間不夠的現象,公私立大學都有,並不是單一研究所有能力解決。
很多學生很消極的回應:等你考進來再問,去問總務處(住宿組)。
實際上,google查一查就知道,研一是沒有宿舍的,寬廣齋還在規劃興建。
沒有研究室專屬的桌子,說實在,現在有無線網路,拿台筆電到處都可以做研究。
實際上呢,沒有一個專屬的桌子,根本就沒有歸屬感。
像工工/動機系的大樓,動工館,老師研究室旁邊就是研究生實驗室,
成立比較久的系,老師也多,系館建設也充足完善。
(這裡像小弟耳聞:成大最好的資源都分給理工學院,管理學院少很多...意思一樣)
(二)軟體資源面(課程+老師)
看看大學部的課程規劃,簡言之就是經濟/計財濃縮版,再加上理工科的基礎課程。
https://www.ctm.nthu.edu.tw/upmt/course/pages.php?ID=course
常聽到某某研究者“1年之內發了N篇paper”,但是怎樣發這麼多paper,
卻是“營業秘密”,不能講,有價的,不能跟人說。
當然,也就存在有論文工廠,很多研究生走到窮途末路時,
會被迫或主動去尋求網路上的論文代工產業,
這該說是學生無奈、商人可惡、還是學術整個急功近利、功利主義導向、自殺式
的沉淪?對於碩士論文或研討會論文,對有經驗的教授來指導。
照理來說應該是牛刀小試,學生用不著為了實驗做不出來而燒炭身亡。
但是老師願不願意傾囊相授,結果就很不一樣。
許多人明明知道他學非所用,仍執意投入不可能有發展的非本科系的公司,當然做
的很不快樂;許多教授明明知道他所教的課程,社會上已經不存在對應的工作,短
時間內職缺相當有限,或是可能面臨外移的產業,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仍告訴
同學“出路很廣”的錯誤訊息。
(三)英文能力重視程度
一般生進了研究所,馬上就要用英文上課、跟外國學生溝通、看英文paper,
其實用英文上課交報告甚至寫論文,根本都有制式的參考工具書,
這是教授應該要教的,絕對不是用"零碎時間"自修就很容易"無師自通"的。
有些有經驗的教授,甚至自己承認,英文寫作的造詣,仍常常要請教同事,
因為學英文每個領域的標準都不太一樣,但教育部一個政策要求馬上國際化,
逼得很多教授用外國學生聽不懂的口音來開課"硬上",這種雙語教學,
本地台籍一般生尤其是補習班的產品英文通常沒辦法應付,外籍生反應也不好,
這種聊備一格的英語教學品質,絕對談不上是叫好又叫座,
看一個研究所對英文的態度,從它入學考試的英文標準、
畢業規定、上課報告、論文著作的格式要求,
就可以看的出該所的英文教學的決心有多強,
光定標準要求而不個別輔導英文讀書方式是毫無用處的,
這也可以看的出這個研究所的老師有沒有在用心在規劃學生未來的英文競爭力。
我相信那些外務纏身的大牌教授、
已經"功德圓滿"的年高德劭的待退教授、
還有野心勃勃、心猿意馬、想要高就or撈錢、忙於私人事務的年輕教授,
是不願意這樣花時間栽培學生的英文實力的。
但他們在當教授之前,是否也有愈到願意培養他的恩師呢?
為何不把這樣的精神傳承下來?不得以還是不為也?
這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四、分析科管人畢業出入
(一)業界對科管認知
科技管理這四個字定義成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
企業外移是無分科技業、金融業、與傳統產業的必然趨勢,科技管理到底在管些什麼?
用業界聽的懂的話,到底是生管、採購?還是行銷、企劃?還是投資顧問、金融、
企管顧問公司?
科技界與金融界都沒有一個真正叫做“科技管理”的工作
很多業界的人資單位搞不清楚,科技管理該算是商學院的企管,還算是工業工程,
還是行政類職務。不要抱怨人資部門總是不懂你們在學什麼,
很多人真的會以為你念“科學管理”系所,
(二)科管人就業時可能找尋工作的面向
品保部門:
那是工業工程的核心專業。
企劃部門或是專案管理:
最好是要工程背景的人出身,而且電子業的專案管理,
而且專案管理的課程,似乎並沒有被強調整合進來。
金融界MA或證券業、消費性金融,工業銀行投資銀行科技業授信部門:
須有相關工作經驗。當然要先念過以金融為重的MBA,但這樣不如去念傳統的財金系所。
半導體廠的生產線組長、製造課長:
這就是把科技管理定義成科技產業機台與作業員的生產線管理。
但是,當你學了老半天的策略管理、科技行銷,
結果卻是去半導體廠穿個企鵝裝一樣的無塵衣,
機械系與化工系的大學部畢業生在現場熬了幾年後,可以處理機台的問題。
其實,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心裡很清楚:你對生產線的貢獻,幾乎等於沒有。
科技管理到底要管什麼產業,跟大學部學歷或科技專長很相關,你要靠科技專長還是
管理招牌找工作,
公務員,走國家考試的路:
這也跟系上學生風氣有關。
科學園區管理局、國科會、經濟部工業局可能是最接近科技管理定義的公家機構。
但問題是裡面的一級主管,大多還是工程背景或科學背景出身。
似乎不存在一個專門為科技管理而設立的職位,
完全要看當事人之前的學術背景或工作經驗。
小結:不懂該公司的核心技術,光是念管理也沒用,尤其大學是拿什麼學位
才是重要,否則勉強進去待也待不久。
五、對就讀研究所的見解(管理類)
很多人以為研究所是“教你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職業訓練所”、“有系統的
搜集資料”,會這樣想實在是太天真了,完全不想想,在不景氣的年代,很多人更
重視工作收入的穩定。
念任何學位,最終都需要一個job,無論是產官學的job,有時學術界還比更現實一
點,學術市場上用不到的冷門領域的實驗室,跟本收不到什麼好學生,也不容易核
可計畫補助經費。
既然job用不上的知識,就不要花太多時間;研究所的時間很短,應該要多念一些job
用的到的知識。
其實,所有的“泛管院”家族,無論是科技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醫務管理、傳播管
理、電訊管理、運輸管理、營建管理、甚至藝術管理(博物館學)研究所,
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願面對的真相”,都有一些矛盾,
就是人家沒有要你來管,你憑什麼說自己有辦法管?
這種撈過界的嫌疑,使的“泛管院”家族在各學校的發展,得小心翼翼的不踩到別家
山頭。同學在如此弔詭的學術環境中,實在要居安思危,提早準備,才能找出自己適
合的方向。
六、結論
科技管理,本身的定義就還有爭議,到底是管理再加上什麼理工專長?
有這麼美好的事情,例如,電機+企管+外文?理想加現實,但實際上還很遙遠。
所以,科技與管理,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也是工程與藝術的結合。
在歷史上,就只有達文西真正成功這一點,我們很清楚大多數師生都不會變成達文西。
但實務上,還是等科技管理學院“穩一點”候,知道他們自己在幹嘛以後,
等成熟了一切上了軌道之後,再加入他門的行列,會是很好的選擇。
(所以原作者並沒有唱衰科管的意思..畢竟這個學門發展連雛型都沒出來是事實 XD)
七、我自己的結語
其實之前就在想,如果大學唸企管,研究所唸MBA...那畢業要管誰,誰要被你管
看看現在一線公司的執行長,大都是就學期間學術有專攻後,有一定年紀轉管理職
根本沒有大學唸管理類,研究所唸MBA的例子。
我只能說現在的教育制度,就是一個亂像...
這篇文章有不少可以深思的想法(除了批評該所的現況那個以外..)
..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
-
小弟下台一鞠躬 閃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107.95
※ 編輯: paraglider 來自: 218.165.107.95 (12/07 10: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