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教我們的三件事》文/陳文茜
1)盡量把事件看得更遠:不要在乎一時的外界評價:才能創造歷史大事。敘利亞難民危機時,梅克爾收容難民具備了長遠的眼光。當然她沒有忘記,當時她在東德時,一個小女孩渴望的自由。當東德政府幾近破產時,他們的生活也近乎難民。她的心跳動著人道主義:但這不是惟一的理由。她明白德國的崛起如果沒有新的國際形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歐洲沒有人會忘記希特勒、屠殺、兩次大戰德國都是侵略國。德國需要一個新的名片,新的形象:才能崛起,才能服眾。
梅克爾看的是未來半世紀德國的挑戰,不是今天的報紙,明天的民調。在敍利亞難民危機中,她需要德國成為人道主義大國的形象。
梅克爾是一位科學家,她認識德國經濟當下隱藏的危機。年齡的老化,足以拖垮這個工業出口大國,德國當地需要新的基層勞動力。
那些徒步、渡海、忍受延途羞辱來到德國的敍利亞百萬難民,他們終究會融入德國,最終成為重要的基層勞動力。
她個人一時為這個決策付出了代價。忍受低民調,黨內辱罵,尤其跨年科隆大教堂七位難民性侵事件,排山倒海般的風浪,似乎快淹沒了她。⋯⋯最後她寧可提早交出了權力,也要堅持收容政策。
一個人的壽命有限,一個人的權力可以擁有多久?
16年,夠了。梅克爾知道她正在做對的事,而且是歷史大事。她知道這是她的歷史時刻,她堅持了。
四年後,証明她是對的。
2)The loser is also the winner 。輸家,可以變成嬴家。蕭茲領導社會民主黨在這次大選中小羸了梅克爾的政黨,這樣的微弱多數,沒有什麼好驚訝:16年前也是如此。梅克爾只在聯邦議會比前總理施洛德只多掌握了一席。
梅克爾上台執政16年來,其中12年社會民主黨參與大聯合政府,社會民主黨協助德國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包括歐債危機。
這導致德國崛起的光芒全球聚焦在梅克爾一人身上,而且導致社會民主黨從中央到地方選舉一直敗選。社會民主黨若以短線的、權力為核心的黨爭眼光看自己,簡直是蠢透了。
但會等待的人不只梅克爾,還有蕭茲。
當梅克爾離去時,人們已經分不清誰是她的繼承人?同黨的拉舍特?還是一直站在她身旁和她共組政府、協助國家度過危機的副總理蕭茲?
蕭茲接手的不是如「經濟學人」雜誌所説的:一個爛攤子。他接手的是二戰以後,最強大的德國,以及歐洲一體的領導國,一個令人尊敬的經濟強國,一個最好的民主典範政體。
尤其當民主在美國、英國都出現民粹甚至憲政危機時,德國証明他們才是民主運作、有效治理、抗衡民粹的成功民主典範。
這些政蹟,不完全是梅克爾的功勞,包括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的遠見。是他們,共同成就了德國,以及成功的民主制度。
3)民主政治的運作,出問題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擁有權力者不知節制的使用權力。這在任何制度下,都可能造成危害。
美國著名政治歷史作家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萬字長篇評論,《我們的憲法危機已經到來(Our Constitutional Crisis Is Already Here)》,這大概是近來對美國做出的最黑暗最「驚心動魄」的預言。
這個預言不亞於去年大選前《大西洋月刊》發表的知名調查記者巴頓·蓋爾曼(Barton Gellman)撰寫的長篇報道《可能讓美國崩潰的大選 (The Election That Could Break America)》所引起的關注。
去年蓋爾曼描繪的是美國走向懸崖的危險圖景,卡根在這篇文章中預言的則是美國一步步走向黑夜的危急時刻。卡根在文章中說,如果沒有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做出大膽而勇敢的舉措,美國將在三到四年內,進入民主崩潰的黑暗世界。
他把這個時間點準確地設定在2024年11月。
所以,什麼是富有遠見的勇敢而大膽的舉措?
它一點也不難。
只要權力人物忘了一些自己的權力飢渴,多想起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人民和國家的迫切需要。
這其實是甘迺迪的老話。我改寫一下:
不要問國家能給你什麼光芒位子?問你能為國家帶來什麼光芒?
如是而已。
—圖片:英國雕塑家作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Matt's 電玩之夜 Game Nigh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隆#大教堂#戰車#坦克#決鬥#美軍#德軍 🔥強訊報你知🔥 沒奶沒腿,但依舊經典! https://www.instagram.com/matt_gamenight/?hl=zh-tw -------------------- 我的Patreon募資平台,每個月一杯星巴克,讓頻道多活幾分鐘! h...
科隆大教堂歷史 在 Yc的德國留學生存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隆景點推薦:香水博物館]
因為朋友來訪,我們到科隆一日遊,參觀了一個我非常推薦大家要參觀的香水博物館:Farina Duftmuseum,Johann Maria Faria是科隆水真正的發明人,他在1709年發明了第一款名為Eau de Cologne(又稱科隆水/古龍水),此配方持續生產並製造,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此家族企業也歷經了8代。
但到科隆可能很多人都聽過4711就如下圖的香水,廣告在火車站也是如此的龐大與耀眼,更是自稱自己是正港的科隆水…仔細查過可以知道他們於1792年發跡,和Farina家族開發的科隆水相差快一百年!但因為Farina家族為了鞏固品質,產量少加上客群主要是貴族,名聲不如後來者4711…
參觀完正統的香水博物館後,在火車上看到如此浩大的招牌,感觸特別深,特別想把今天的心得記錄下來!如果你也剛好到科隆不妨參加約45分鐘的香水博物館導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德/英/中導覽(你沒看錯有中文導覽!)還贈送一小瓶正港的Eau de Cologne給你喔!
我也在留言區分享購票連結,只需要5歐讓你了解科隆不是只有大教堂,更是在大教堂都還沒建造起來時,Eau de Cologne就已經讓科隆這個城市聲名大噪💪
科隆大教堂歷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世紀大學城 | 比利時根特 Ghent
根特是一座起源自兩河匯流處修道院聚落的城市,如今已從早期背包客眼中的歐洲隱藏寶石,變成比利時的熱門必訪城市。根特在中世紀曾經風光一時,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與建築,今日城中的大學也給這座城市帶來年輕人的活力。在觀光客與大學生交織下,營造出根特獨有的氛圍與魅力。
根特的輝煌年代在中世紀時期,由於河岸肥沃土壤滋養出的水草很適合做為蓄養羊隻的飼料,而羊隻產出的羊毛也衍伸出蓬勃的紡織工業,甚至興盛到必須從英格蘭與蘇格蘭進口羊毛來滿足產能,讓根特成為此領域的佼佼者達數世紀之久。更一度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僅次於巴黎的大城市,連倫敦、莫斯科與科隆都必須拱手稱讓,而舊城中的鐘樓、聖巴夫教堂與聖尼可拉斯教堂都是此時期的見證。
然而這座紡織工業大城因為身處歐洲幾個強權的夾縫之間,歷史上數度捲入其間的戰爭外,也不時易主,曾分別被奧地利、西班牙、法國、荷蘭與德國統治或佔領過。一直到1831年在法國的協助下,比利時從荷蘭聯合王國獨立出來,成為比利時王國為止。
今天的根特以保存完整的中世紀建築著稱,舊城中心的香草河岸周遭更是旅遊熱點,遊客如織。根特同時也是一座擁有六萬名學生的大學城,這些充滿朝氣與開放前衛思想的年輕人為根特注入了清新的活水,,讓古城不顯暮氣沈沈之外,也適度的中和觀光帶來的商業氣息,讓根特有別於傳統的旅遊大城如布魯日與布魯塞爾。
除了中世紀建築之外,根特也有許多非硬體的特色。啤酒之國比利時有許多著名的中世紀修道院啤酒,根特也不例外,除了可以品嚐當地釀造的啤酒外,也可以參觀釀酒廠。而根特每年的最大盛事之一就是根特節,這個從七月第一個週五起為期十天的節慶讓根特幾乎處處都有表演可看。如果不介意洶湧的人潮,不妨趁著個時候來體驗不同的根特。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科隆大教堂歷史 在 Matt's 電玩之夜 Game Nigh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科隆#大教堂#戰車#坦克#決鬥#美軍#德軍
🔥強訊報你知🔥
沒奶沒腿,但依舊經典!
https://www.instagram.com/matt_gamenight/?hl=zh-tw
--------------------
我的Patreon募資平台,每個月一杯星巴克,讓頻道多活幾分鐘!
https://www.patreon.com/gamenight850813
--------------------
我的粉絲專頁(得知更多即時資訊) ►
https://goo.gl/RaVKzk
--------------------
想加入一起玩?►
PS4ID: MattHuang850813 (如果我在線上可以直接加進來,時間沒有固定)
--------------------
以後不寫內容了,有興趣我用的畫面或音樂可以私訊粉專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W3pT8cZDg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