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智」字哪個先出現? | 歷史驚奇
中國文字演變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時候也會透露一些中國歷史發展的特徵和脈絡。就以「知」和「智」字的演變為例,除了嘗試解答哪一個字先出現,其實從這兩個字演變的情況來看,也會更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狀況和文化。
小編不是中國文字專家,不過根據一些資料,製作了一個比較表,列出從商朝至漢朝,「知」和「智」字的重要變化。
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在甲骨文(即刻在龜甲和動物骨頭上的文字)中,「知」和「智」字都不容易辨認,因為不太像現在的「知」和「智」字。它們的形態也很特別,稍後會略加解釋。
第二,在戰國時代的金文(即刻在鐘鼎上的文字)中,「知」和「智」字看上去都很像「智」字,其實是「大+口+于+甘」或者「矢+口+于+甘」。要注意,下面那個是甘字,不是日字。我給的例子是後者,屬於秦系文字,但是據說當時前者楚系文字比較多,即用大字多於用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大字和矢字有點像,因此出現了互用或混淆的情況。
我們現在使用的「知」和「智」字都包含一個「矢」字,反映秦始皇統一文字後這兩個字都繼承了秦系文字的字形,同時也繼承了秦系文字對兩個字的理解,即是說,「知」(知道)和「智」(智慧),都被理解及被具象化為「嘴巴說話如射箭一樣快和有力」的意思。換言之,知識和智慧都體現在說話快和有力上。
但楚系文字卻似乎更著重「大」、「口」和「于」之間的關係。即大人的嘴巴在說話,向「于」(站立的人或小童)傳授知識。在金文中,「智」字下面那個看來好像是日字的甘字,究竟代表什麼呢?在甲骨文中,我們發現這個甘字,原來是「冊」字(有一位知史讀者說看來像一頭豬,我非常同意)演變出來的。冊,就是竹簡或木簡。可以說,在商周時代,「知」(知道)被具象化為,透過大人向小童口頭上講解書簡的內容而獲得。
另外,也值得一提的是,既然甲骨文中出現了「冊」字,就是說早在商朝,中國人應該也會在竹簡或木簡上刻字。但因為這些材料都容易腐敗,至今我們還未找到證據。
最後,直到漢朝出現了簡化版的「知」字,「知」和「智」才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意思。總括而言,如果純粹看字形,就是先有「智」字,才出現「知」字。但兩個分別含「知道」和「智慧」意思的字,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但不知道哪個先出現。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嬴政,又名始皇帝。 在紀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大陸,首次自稱「皇帝」。 這真身是異聞帶.中國的始皇帝的樣貌。 驅使中央極權制度所帶來的絕大的權力,傾注所有精力在內政與技術開發,並且打算利用探索仙道更新生命本身的壽命極限的真人的,最終結論。 (譯註:真人為宗教中,尤其道教最高境界的稱呼。 在《史記》中的...
秦始皇統一文字 在 曾子曰不要臉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hrow Back舊文》
譯名驚人
為什麼要統一譯名?什麼譯名需要統一?這是我看見華語規範理事會最近統一了我國部長的譯名之後,我就很想舉手問的兩個問題。
後來,有人告訴我,統一譯名是為了不讓讀者混肴,也讓編輯和記者好辦事,不用再估估下,或是自己動手撰寫。其實,想深一層,統一了也是一件好事,起碼教人從此知道邁克傑遜和米高積遜是同一個人。
所以,自部長譯名之後,我覺得海內外的常用人名和地名,也是需要統一他們的譯名,像大衛碧咸和大衛貝坎本來就是同一個人。可是,不同的媒體卻有不同的譯名,搞到大衛好像有很多個老豆,每次出現都要跟不同的老豆姓。
至於地名,意大利和義大利是同一個國家嗎?還是乾脆叫做一大粒?是新加坡?或是星加坡?還是新家婆呢?如果統一了,我們就不會再將馮京當馬涼,我們必須知道什麼叫做名不正言不順,日後登廣告罵別人的國家,也要罵對對像啊。
除此之外,電影譯名是否也需要統一譯名呢?目前中港台三地的電影譯名各異,像《Bug’s Life》在台灣叫做《蟲蟲危機》,香港叫做《蟻哥正傳》,但是在中國上映時,卻叫做《無產階級貧下中農螞蟻革命》。《The Lord of The Ring-Two Towers》在港台都叫做《魔戒二之雙城奇謀》,但在中國則叫做《指環王二之一兩座塔》,最搞笑的就是那部《Top Gun》,在中國是叫做《好大的一把槍》啊。還有像一些家喻戶曉的名字,如《披頭四樂團》,在中國是叫做《甲殼蟲樂團》,《辣妹組合》在中國則變成《香料姑娘》,你說,這樣的譯名搞不搞笑呢?
所以,再想深一層,統一譯名原來還有多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再貽笑大方了。
好像一些外國產品的譯名其實也是需要斟酌,你知道chewing gum在香港是叫做香口膠,在台灣就叫做口香糖,但是,在中國呢?答案是:口膠。
所以,我覺得統一譯名,就必須像秦始皇統一文字那般的義無反顧,好吧,統一譯名,就讓我們現在一切就從口膠開始吧。
秦始皇統一文字 在 朱庭萱 Bonnie 玻璃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簡體字是幾十年前一班不識字的文盲農民、紅衛兵、共產黨創出來。繁體字是從二千幾年前秦始皇統一文字後便用到現在。簡體字無形無像,完全破壞了當年甲骨文做字的原意。並不代表台灣及香港人比大陸人少便要我們去轉成同化簡體字,倒應該叫現代的大陸人去學回繁體字去領略中華文化。完全不明現在國際學校為什麼要教簡體字?
馬英九強調,英式英文和美式英文的拼法也有很多不一樣,大陸的簡化字和台灣的正體字應在語文上促成和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兩者並列,因為雙方都知道字怎麼寫,他也希望聯合國能把正體漢字列為世界遺產。
【馬英九冀繁簡體字統合】
http://bit.ly/1rmVj3Z
秦始皇統一文字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嬴政,又名始皇帝。
在紀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大陸,首次自稱「皇帝」。
這真身是異聞帶.中國的始皇帝的樣貌。
驅使中央極權制度所帶來的絕大的權力,傾注所有精力在內政與技術開發,並且打算利用探索仙道更新生命本身的壽命極限的真人的,最終結論。
(譯註:真人為宗教中,尤其道教最高境界的稱呼。
在《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中也有記載秦始皇自稱真人的記錄。)
出處:史實及異聞帶
地區:中國
屬性:秩序.善 性別:朕
不用說,是真人軀體的數值。
異聞帶中的嬴政在殷王朝的遺跡回收了仙人,太乙真人所製的人造人體的殘骸,透過解析得到了將肉體機械化的技術。
於是獲得夙願中不老不死的始皇帝,透過鐵壁般的治世迴避了戰亂時代的結果,中國趕在西洋文藝復興前達成了產業革命,以壓到性的技術格差實現了全世界的征服。
為了能夠支配地球全域不斷加強能力而持續擴張機械化聖軀的結果,始皇帝的身體吞噬了居城的阿房宮,最後甚至讓其巨大的身軀以反重力浮游於咸陽上空。
能讓領土全域的人民日夜瞻仰皇帝御身的那份威容,可謂與監視和統制的具現者相稱,皇帝利用那與神一般的演算立看透所有臣民的生涯,對命運降下裁決。
機械化聖軀的內部構造並非人體而是模仿自然環境,呈現的是微縮模型的山林中淌流著水銀的河川這樣的人工庭園。將身體本身作為一個小宇宙,透過與實際自然界的運行相互照映的風水魔術的原理,驅動著阿房宮形始皇帝。
之後,因為得到了解析活仙女樣本的機會,將維持人形的屍解仙的實現化為可能的始皇帝,與統御世界的為政者相襯的權能實際上存在於那超弩級演算裝置的形象上。
讓這樣的他再次鍊成,披掛上人形的肉體的,僅僅只是為了讓唯有一次的決戰決出令人信服的勝負,這樣的理由而已。
「始皇帝」
等級:B+ 種類:對界寶具
範圍:10~999 最大捕捉:60億人
The Domination Beginning。
始皇帝制定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威的具現。
唯一一位真人皇帝,以萬民的奉獻為基礎守護萬民的法政的容貌。將其化作魔咒性的拘束力強制世界本身的寶具。
但由於對象範圍限定在始皇帝自身所認定的領土領民之內,嚴格來說並不能在對界寶具的範疇內。
以電子仙術的結晶培養,進化到極限的「真人.始皇帝」的肉體,可以說是有著人體所能及的究極的勻稱與能力的超生命體。
唯一絕對永遠不滅,因為沒有繁殖必要,就連性別也超越了。
也可說是他以2000年以上的時光所培育而出永世秦帝國的技術到達點的,人造仙人的姿態。
秦始皇統一文字 在 生活Fun輕鬆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開始對國內進行大幅度的政治調整,如統一度量衡,統一全國文字,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對外抗擊匈奴,南征百越,除此之外,秦始皇耗費舉國之力,建立了幾個龐大的工程,至今還在造福人類。...
Track: TheFatRat - Telescope
Music provided by TheFatRat.
Watch: https://youtu.be/lpQQ_o8DlGI
秦始皇、秦直道、都江堰、萬里長城、鄭國渠、秦始皇陵
秦始皇統一文字 在 [疑問]台灣所謂的台語,倒底有沒有文字?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秦始皇統一 的文字應該是小篆,那時還沒造紙術,字大多是用"刻"的,現在印章還是常常會用篆書, 以現在"中文"的定義,小篆也算是中文,但我們就看不太懂也不太會寫囉! ... <看更多>
秦始皇統一文字 在 秦始皇有沒有統一文字?出土文字一目了然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Feb 13, 2020 - 中國文字的發展, 傳統的說法是:殷甲,周金,秦篆,漢隸,唐楷... 一脈相承, 這是直的看法, 是有問題的。 根據出土文物, 其實甲骨文和金文, 是差不多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