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ug 的由來,真的跟蟲有關喔,#科科
不論是工作、課業(還是人生),只要遇到問題時,我們常常會習慣性地說:「啊,我碰到 bug 啦!」
電腦工程中,也常用 bug 來形容那些出錯的環節;不過我們也知道, bug 其實是蟲的意思,難不成大家討厭蟲蟲到把一切錯誤都推到它頭上了嗎?(大誤)
而這一切,又得從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開始說起了......
_
1933 年,天文學教授艾肯 (Wallace Eckert) 向 IBM 提案改造 IBM 601商用計算機,用來計算天文物理的方程式。隨後他又將 IBM 601、印表機,與打孔機連接,成為「自動循序控制計算機」(簡稱ASCC )。
ASCC 沿用 IBM 原有的打孔卡片機制來輸入程式,並把卡片改為紙帶。打孔紙帶一次會讀入一個指令,而控制單元馬上根據指令動作,如此一來就不會佔用記憶單元,不過運算速度卻因此受限。
大概就是所謂的有一好、沒兩好(嘆息)。
而這個將程式與數據分開、不共用記憶單元的架構,後來稱為「哈佛架構」。
_
1939 年 IBM 承諾開發 ASCC,艾肯當時恰好在哈佛大學取得教職,代表哈佛繼續與 IBM 的團隊合作;不過後來,艾肯和 IBM 因為發明功勞歸屬問題,鬧了一些彆扭,雙方的合作也就此畫上句點,哈佛大學也乾脆將 ASCC 重新命名為「哈佛馬克一號」(Harvard Mark I)。
二戰結束後,艾肯退役回歸教職。即使與 IBM 分道揚鑣,艾肯依然分別在 1947 年與 1949 年,開發出功能更強的哈佛馬克二號與馬克三號。
_
其中有趣的是,程式設計師在使用馬克二號時,發現它總是出錯。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一隻蛾在繼電器上爬來爬去,造成了短路,移除後就正常了。
不過這群人也挺奇葩的,發現電腦有蛾也不把它趕走,而是把它拿下來,用膠帶貼在工作日誌上(?!)
不僅如此,還特別註明牠是在 F 板塊的第 70 號繼電器上發現的,甚至寫上「發現第一宗蟲的真實案例」(“First actual case of bug being found”)。
\從此,電腦程式的除錯工作就叫 ”debug” 了/
所以說,以後在任何東西上發現蟲子別輕易忽略,創造新名詞的有可能就是你唷(完全不對!)
_
本文改寫自 史上第一部全自動的計算機——艾肯與 IBM 的恩怨情仇│《電腦簡史》數位時代(八):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2952
_
延伸閱讀:
終端機雛形、遠端操控、數據傳輸的首創者——史提畢茲│《電腦簡史》數位時代(七)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2591
誰才是第一部電子計算機?——靠 650 美元誕生、曾被遺忘的 ABC 電腦│《電腦簡史》數位時代(九)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324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程式debug意思 在 Johntool-工具王阿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程式教學】調查系列EP2 面對解不出來的程式,你屬於哪種類型呢?
欸對,程式打不出來、或是可惡的 Bug 底不出來,有多麼讓人爆炸我完全懂啊!
這次想要來統整一下,大家對於解不出來的程式,都會怎麼面對呢?
1️⃣爆炸易怒型
先把電腦給我砸了!
只要碰到 Bug 就會莫名的大爆炸💢💥💥明明我的邏輯想法都對RRRR
2️⃣認真除錯型
開始慢慢尋找錯誤的根源,請教 Google 大神就對惹🙋♂️
「時間花得夠久、肝爆得夠多,早晚都能抓到那隻蟲!」
3️⃣超神天才型
「不好意思,哥還沒碰到解不出來的題目😀」
天啊是否太神,請接受小弟的膝蓋🙇♂️
4️⃣耍廢吃貨型
對沒錯!遇到程式錯誤,我就會拿起手機,打開Uber eat、Food panda,
開啟消~夜~人~生,Bug什麼的,我才不管,先給我好吃的🍗🍝🥘
或是開啟召喚峽谷,找身邊的朋友五排先,一起上去打嘴砲🤪
5️⃣同儕學習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先好好抱住朋友的大腿, 把這次的錯誤學起來,
下次有問題可以繼續找他(欸不是
我是「耍廢吃貨型」😋吃貨徽章認證起來!你呢,你是哪一型呢?
適度的放鬆有助於解決問題,當然,放鬆結束也別忘了繼續除錯!
想知道更多內容?
【歡迎訂閱Johntool-工具王阿璋 @johntooltw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ohntool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ohntooltw/
收到更多 #程式教學 #不務正業工程師 系列!
#程式 #程式語言 #程式入門 #engineer #engineering
#學習 #study #coding #code #程式設計 #codinglife #program #programming
#除錯 #耍廢 #吃貨 #eat #Bug #Debug #程式錯誤
#分享 #share #工具王阿璋
程式debug意思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慶周來寫點個人興趣
近年常常上日文小說站看輕小說,然後前幾年冒出一種穿越的分類,這很多人都知道,不多說,我有興趣的是,這些小說怎樣吸引人,或是怎樣可以吸引到人,以及其他人的評論。
因為講穿越,早一點的尋秦記就是了,看到一些人說穿越是日本的專利,簡直笑死。更讓人覺得有趣的,是台灣這邊不時就會有討論串,在講這些輕小說的設定跟內容「合理」或「合乎現實」。根本都亂講一通,都說是小說了,還要合理跟符合現實道理,那我乾脆寫空想科學讀本。
例如前兩年,Re:0很紅的時候,我就看到一股腦在說這種反覆重置的劇情較合理,比無腦穿越開外掛要正常。這簡直幻想到極點,會以為中古世紀那種階級森嚴年代,你沒有任何外掛跟特別技能,穿越過去後僅靠定點記憶重置就可以選擇較佳路徑下去?無職的龍神社長loop幾百次那個還有道理的多。
死老百姓的路徑極少,更別提來路不明者,沒有特殊技能跟外掛,大概就是毫無選擇的一直死透。最大的外掛就是作者開給他的,不然那種人生是毫無選擇與希望。反倒是外掛開很大劇本才有道理,你可以用特殊的技能或超時代的智慧與能力,去打破現狀的架構。
我的看法跟這些「主流」正好相反,如果你要討論那種空想中古劍與魔法混合世紀的合理性,需要以物質文明的根本做基礎去推,而不是用現代的個人情感去想像那種文明的邏輯。
何必要貶低其他作品,刻意抬高自己喜愛的那幾部?不如說,這只是自己想要凸顯見識不凡,其他人看得都很低俗,活生生的文化歧視來的清楚。
=====
穿越類型的東西,我觀察了一些成功作品,例如可以維持高人氣,出文庫版還可以賣不差的這些,大致上都有一些死忠讀者,有其成功的因素。
第一類,是作者把他個人專業領域放進作品中,讓這個世界的整套世界觀,呈現某一種職業的觀點。有的作品是以程式設計師去debug的觀點,開外掛就很爽快,你沒發現這種GM角度的觀點,就會覺得這部主角太奇怪。
或者是把中古世紀歐洲與日本貴族制度的冠葬嫁娶細節,寫到作品之中,寫出其中人性對於婚嫁腳色選定的盤算,這本質上是一種政治作品,類似你玩哥薩克一樣。看懂,就會覺得后宮不開才奇怪,重點是怎麼開。
也還有那種把個人對歷史興趣的專業放進去,整套劇本就很緊湊,對當代的經濟跟各大諸侯的性格,以及可能產生的另一種歷史結果,寫得非常有意思。
第二類,是寫作技巧很好,讓你沒發現作者描寫的世界其實很小,著重在個人情感上的描述。這種穿越劇本,本質上是背景中古化的現代文藝小說,其中的劍與魔法,甚至外掛開不開,只是串場用的。
這不只是男性向的後宮作品,也是有一堆女性向的總裁系列改編版。可我看到台灣這邊的批評,往往建築在自己其實人文底蘊不夠的前提上。簡單講,看太少。
第三類,把其他成功作品的要素拼接成新作品,這往往結果很悲劇,但也有少數成功。成功的作家,翻翻背景,似乎都有文學或是寫作專業,背景知識不足之處,會用寫作的技巧去彌補。
講這麼多只是無聊發洩寫寫,因為想到之前有人力捧中國武俠,對近年神奇穿越劇本無視,只會罵日本新的輕小說無腦穿越,覺得好笑。
你把某部作品的寇徐兩人的經歷套在穿越輕小說上,把內力換成魔力,招式變成魔法的使用,就會變成一套另一種沒開那麼大外掛的冰火魔法戰士歷險記。(但聽起來感覺很難看)
說穿了,套路就那些,人氣高一定有原因,除了賣人設或是給中學生看的,都有成功的因素。不相信可以查作者背景,或者讀者回應,一堆人的年紀都不小,而且一點也不中二,現實也過得很好,這種人怎麼會去看「純外掛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