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寶島號與多良車站藍皮車 花東夏日追火車
每年夏日在花東的玉里站與台東站之間,會上演一幅蒸汽火車拖著長煙,在廣闊翠綠稻田間飛馳的迷人畫面,佐以老火車的機械運轉與汽笛聲,成了令人難以忘懷的仲夏回憶。我本來不知道有項活動,直到從蘭嶼歸來,從台東搭火車返回台北的途中,瞥見停靠在月台的蒸汽火車頭,才興起拍攝的念頭。
回到家後一查,發現其實這輛『仲夏寶島號』共有三次玉里台東的往返。我看到的是第二次,因此還有一次拍攝機會。便趁著去花蓮溯溪行程結束後,接續去追火車。我不算鐵道迷,對火車並不了解,只是單純喜歡火車奔馳在田野間的畫面。所以拍攝前找了許多資訊參考與學習,並且在火車啟程的前一天去我屬意的拍攝點場勘。
【難忘的追火車體驗】
拍攝當日,我提前了近三小時抵達第一個拍攝點 -玉里客城鐵橋,卻驚訝的發現田埂邊早已排滿腳架與等待的攝影人,一旁沒有田水的田地旁,也逐漸有當地攝影班的學員聚集,原來他們的老師與田主認識,已經去打開水閘放水,等下火車經過時便有倒影可拍。不久後,更多人陸續趕來,稻田旁的道路也都停滿汽機車。接近火車出發的時間時,空中還有數台空拍機滯空等待。
當蒸汽火車終於緩緩駛上上橋前的斜坡時,所有人無不屏氣凝神,就為了等待火車通過自己理想的拍攝位置後,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火車上橋後,也許是因為上坡需要加足馬力,噴出了長長的黑煙。過橋時也鳴起長長的汽笛聲,似乎是在跟我們這群在豔陽下烤曬許久的攝影人打招呼。我從未看過行駛中的蒸汽火車,因此在看到/ 聽到這一幕後,有種難以言喻的興奮!
當火車通過鐵橋後,所有人都快速地收拾拍好攝器材回到車上,趕往下一個拍攝點。平日沒有這麼多車的鄉間道路,頓時出現了各式車輛的車隊,彷彿見到在美國鄉間,追逐龍捲風要釋放儀器的科研車隊的感覺。
不過因為每台車接下來的拍攝點不同,我很快就脫離了車隊,抵達我事前設定好第二拍攝點 -慶豐村平交道。抵達時,這裡只有兩個人在等待。其中一位有著各式各樣的拍攝裝備 -除了兩組腳架與其上的三台錄影機外,手上還有一台專門拍攝照片的相機拍攝。閒聊之間,本想以他追逐火車的資,與對鐵道的熱情與了解,應該是很資深的鐵道迷。沒想到除此之外,他本身就是駕駛火車的司機員。能夠將自身興趣與工作做結合,想必是相當幸福的人呀。看到他的小孩也一樣對拍攝鐵道興致滿滿,也許未來也是一個懷抱熱忱投入台灣鐵道的人。
當蒸汽火車近距離震撼地以我預想的拍攝方式通過後,我便告別那位司機員,來到下一個拍攝點 -德高路橋。在這裡又看見追逐火車的車隊,不約而同地在路旁的空地停車。大家快步地走到橋上理想的拍攝位置後,又開始等待的過程。期間還意外拍到環島的Hello Kitty列車,就當作練習拍攝了下來。最終蒸汽火車冒著白煙,以緩和的C型彎,通過翠綠的台東田野,完成我心中最理想的畫面。
接下來便毫無壓力的前往我此次追火車的終點關山站,拍攝靜態的仲夏寶島號。這裏可以近距離的觀看與拍攝寶島號的車身細節,特別是那些各式管線、幫浦與輪軸,真的會讓古典器械迷大呼過癮。最終仲夏寶島號噴出大量白煙,在汽笛長鳴下緩緩離開月台,為我的追火車行畫下句點。雖然這次沒有辦法追完全程,但已經相當滿足了,明年有機會再來拍攝更多不同的畫面!
【同場加映 多良車站與藍皮車】
當時從蘭嶼返回台灣時,順道租了機車去了台東鹿野看熱氣球。由於看完熱氣球後,距離還車的時間還很早,就決定往南去造訪擁有太平洋美景的多良車站,並且拍攝歷史感十足的普快『藍皮車』。
藍皮車顧名思義有著藍色的車身,是台鐵的普快列車,只在台東車站和枋寮車站往返一班次。藍皮車亦是台灣最古老的火車之一,因此也是沒有空調、唯一能夠開窗的火車。因此除了實際搭乘藍皮車懷舊外,許多遊客與鐵道迷也喜歡拍攝它的經典身影。
多良車站則因為可以眺望太平洋一望無際的遼闊美景,被譽為最美車站而大受歡迎。甚至讓這座當初因業務冷清、已廢站14年的小招呼站,有再度復站的可能。因此當最美車站結合經典藍皮車時,總會吸引大批人潮拍攝。
當我從初鹿騎了一個多小時的機車後,突然發現道路兩側停滿了汽車,甚至還有警察在對違停的車輛開單時,就知道多良車站到了。把機車停妥後,順著指標走上山坡,很快就抵達多良車站。但要抵達多良車站屋頂的觀景台,必須先穿過一個小市集。這個市集雖小,但因為是週末假期,遊客洶湧,熱鬧非凡。
而市集外的觀景台,反而因為艷陽曝曬,在無火車通過時沒有太多遊客聚集,因此我可以自由地選擇我想要拍攝角度。雖然這個角度因為南迴鐵路電氣化架起的電桿,多了一些遮蔽感,但仍無損它的經典。車站頂的觀景台則設有列車班次的資訊,可以精確掌握火車還要多久才會抵達(以及還要被烈日烤曬多久)。
而眾所矚目地藍皮車,也終於在鳴笛後,從隧道裡現身,最後在此起彼落的快門聲中,通過多良車站,成為許多人台東行的亮點外,也為我的蘭嶼-台東行畫下句點。此行之前只有耳聞台東之美,實際造訪後深深驚艷,日後一定會好好再訪。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稻佐山斜坡車 在 藝術蝦 Artshrim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009 - 日本九州伊萬里&有田
這天我們來到日本的瓷器之鄉「佐賀縣」,進行一場瓷器之旅。
由住宿地「武雄」前往位在伊萬里的「大川內山」必須在「有田」轉乘松浦私鐵。有田是個有趣的地方,它也是佐賀著名的瓷器產地,我特意安排回程的時候再來逛逛這座小鎮。
日本的鐵道相當複雜,除了國營的JR外,還有許多私營的鐵路公司,充當 JR路線的延伸,而且各有各的車站。然而,松浦私鐵在有田駛卻和JR共用車站!我們一行人走出車站後找不到松浦私鐵專用車站,才又匆忙返回,導致錯過了火車,要多等半小時。
對其他人來說,浪費了半小時,但對我來說,卻賺到了速寫的時間。我畫了一幅有鐵軌的風景速寫。很可惜,畫完後火車才緩緩開來,來不及加到畫面裡。
*
我們搭乘的松浦私鐵相當有趣,只有一節車廂,非常像走在鐵軌上的公車。從窗戶往外望,可以看見倚靠著山脈的農村風光,美麗得就像電影《小森時光》裡的風景。
該如何在畫中表現心境?筆觸是我主要使用的手法。在這幅速寫裡,我運用垂直筆觸在橫向的畫面裡呈現了山的高度,這是我透過窗戶所看見的感覺:「在不斷運動火車上,看見高聳的山巒與向前流動的稻田。」
*
到了伊萬里,還需轉乘公車才能抵達大川內山。
在鬱鬱青蔥的群山環繞下,這裡沒有喧嚷的人群、沒有矯情的古玩店,只有磚瓦煙囪與石板路。大川內山是一座依著山勢而建的燒窯的老鎮,透露著一股神秘的氣息。
大川內山所生產的陶瓷,是伊萬里最為知名的,不過這麼厲害的窯場為何隱身在如此深山之中? 它的歷史得回朔到400年前。
在古代,日本原先是沒有能力燒製瓷器的,直到在十六世紀的萬曆朝鮮戰爭中,從朝鮮俘虜了一批瓷器工匠後,才引進這項技術。一開始,這批工匠先在佐賀縣的有田生產瓷器,有田地區也就成為當時日本唯一可以製造的瓷器的地方。
後來,佐賀藩主鍋島氏怕這麼好的技術外流,便將技術最好的官窯從有田移至伊萬里的深山裡,也就是現在大川內山,專門燒製供幕府將軍及朝廷使用的瓷器。
從此佐賀縣的瓷器產地便分為「有田」與「伊萬里」兩種。其中又以伊萬里的瓷器品質最佳 ( 畢竟是要供給貴族使用 )。
為了保密,當時大川內山嚴格管控出入人士,身懷絕技的工匠們一旦進入,就必須與外界斷絕聯絡,再也無法離開。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了兩個世紀之久,直到明治維新後,大川內山才終於開放。
現在,我們只要搭乘15分鐘的公車即可抵達這處原本的禁區秘境,還可以在裡面選購瓷器,實屬幸運。而且,到來的當天其他旅客極少,就像整座山,整個陶瓷街都是屬於我們的一樣!
和大家約好中午集合後,我就獨自一人離開作畫。這是這趟旅程中唯一一次自己獨處的時光。孤獨不等於孤單,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光,才能發揮最高的創造力。
於是,我一個上午就畫了好幾幅速寫。
第一幅是正要進入大川內山的風景,我站在橋上速寫,從這裡可以看見位在深山山麓的老屋聚落,讓人心曠神怡。
另一幅速寫,畫的是大川內山的陶瓷街景緻。可以發現,整個陶瓷街是一條大斜坡,沿著山坡而建。大部分的店家旁都有燒製瓷器的高爐,這代表它們的瓷器都是自己燒製的,並非批發商品。
果不其然,我逛完了每一間店,發現它們所賣的瓷器竟然幾乎沒有重複!這是多麼讓我震撼的事情呀!
走到瓷器街尾端,爬下樓梯過橋,可以沿著河道回到公車停靠的地點。從這裡,能夠看見瓷器街房舍的背後,別有一番風味,有點像一座座倚靠山壁的小型城堡。這裡也有條小徑可以走進森林裡,爬到山頂是一個有個瓷器壁畫的觀星平台,能夠瞭望山下的大川內山。
*
大約下午兩點半,我們離開大川內山,從伊萬里回到有田。
我帶領大家沿著有田的瓷器公路徒步走到「陶山神社」參拜。瓷器公路兩旁盡是專賣有田瓷器的老店,和大川內山一樣,沒有一間店所賣的瓷器是重複的。除了瓷器本身,老房子也頗有特色,讓人忍不住想走進去一探究竟。
我畫了覺得花紋不錯看的瓷器。裡面同時有大川內山的瓷器,以及有田的瓷器。原本我在大川內山的工坊看中一個杯子 ( 左上角 ),但走進店裡卻尷尬的發現老闆消失了,沒有人顧店,只好作罷離開。後來,在有田的另一間老店才買到了想要的杯子 ( 右下角的那兩雙 )。
*
經過30分鐘的路程,終於來到陶山神社。
陶山神社是祭祀著有田陶瓷業史祖「李參平」的神社,保佑著有田地區陶瓷業的興榮。
李參平是十六世紀時萬曆朝鮮戰爭中,被日軍俘虜的朝鮮陶工。來到日本後,他在有田地區發現了瓷器的原料白瓷石,並成功製作出高品質瓷器。此外,他還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專研瓷器燒製,提高了當地工匠們的技術水平,成為日本陶瓷器產業的開端。
為了讚頌他的功績,當地人建了這座神社紀念這位發揚陶瓷器產業的「陶祖」。
我利用大家還在買紀念品的時候,快步奔到神社前速寫。花了15分鐘打完線稿才開始參觀。這幅畫不太好取景,想了一下子才決定用兩個石燈作為前景切割後方的神社,讓神社造型不至於太過單調。恰好,此時有人前來參拜,也一併被我畫了進來。
這次在九州的速寫旅行我逐漸建立一個畫畫模式。盡量在當場完成輪廓稿 ( 約需10~15min ),然後再利用等車或搭車的空擋完成黑白上色 ( 約需10~20min ),或者等晚上回飯店再補畫也行。利用零碎時間,才能在兼顧行程的同時盡可能的多畫作品。畢竟我也不希望把時間都耗在畫速寫上面,而忘了到處走走逛逛。
離開陶山神社後,我們順路走到附近的上有田駛,乘車回到住宿地武雄。在等車的同時,我完成了這幅畫的黑白上色。
附註 : 附圖的順序是按照文章的順序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