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議員 更與行政首長交流施政心得】
#2019台日綠人交流活動
這位是日本尼崎市的 #稻村和美 市長,在過往擔任議員期間也是日本綠黨 #緑の党グリーンズジャパン 的成員,尼崎市則是一個鄰近大阪的城市,與新竹市有許多相同的元素,除了人口規模皆為40幾萬外,也都讓一位年輕的市長候選人在40歲左右的年紀當選。
稻村市長的施政主軸為環境永續政策,因尼崎市有從過往為工業重鎮公害嚴重,到產業轉型擺脫污染排放的歷史背景,讓尼崎市民格外注重環境保護的方針,這是面臨頭前溪污染力圖防治的新竹市,未來急需借重的經驗,我也針對此案向稻村市長請教,如何改善跨縣市污染源的公害問題。
接下來還要前往東京做更多政策交流,詳細內容整理好後再跟大家分享。
#從國民外交到政治外交
#台灣的國際性政黨
#政黨票投綠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除了東京、大阪等大城市,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去四國旅遊。四國共四個縣──香川、德島、高知、愛媛,各個縣都有特色土產。這次記者就先介紹高知縣六大名物! 【鰹魚燒】 第一大名物一定非鰹魚燒莫屬,可說是來高知不能錯過的美食。鰹魚有四款吃法──刺身、火燒、鹽燒、醬油。記者比較喜歡鹽燒,做法先把鹽灑在鰹魚上吊出...
稻村和美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知道嗎?前一陣子台灣綠黨在亞太綠黨的盟友,日本的綠黨「綠色未來」終於選上一位市長了。「綠色未來」的共同主席稻村和美(38歲)當選尼崎市長(兵庫縣),打破日本選舉史,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女性市長!
稻村和美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除了東京、大阪等大城市,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去四國旅遊。四國共四個縣──香川、德島、高知、愛媛,各個縣都有特色土產。這次記者就先介紹高知縣六大名物!
【鰹魚燒】
第一大名物一定非鰹魚燒莫屬,可說是來高知不能錯過的美食。鰹魚有四款吃法──刺身、火燒、鹽燒、醬油。記者比較喜歡鹽燒,做法先把鹽灑在鰹魚上吊出鮮味及去除多餘水分,燒完後再灑上一點鹽,吃的時候再配上洋葱和醬料。
說到吃鰹魚燒最有名的莫過於人龍店明神丸。一個大的定食包括10片鰹魚燒、一碗麵豉湯和一碗飯。遠遠看到店員以稻火燒灼鰹魚,極大火花,甚為壯觀!味道方面,很香稻火味,而且鮮味十足!配上洋葱和醬油,大滿足。不用$100能吃到美味的鰹魚燒定食,挺划算。吃完一個定食,心裏默默念着:「店員,再來一set」!
【清酒】
提起日本四國高知縣,一定離不開「酒」。高知人不論男女都視酒如水,從白天喝到晚上,甚麼食物配哪款酒都相當有研究。根據日本總務省的調查研究,高知縣每人的飲酒費用,是全日本平均飲酒費用的2倍,由此可見高知人愛酒程度。在高知的餐廳,常常會看到兩款銷量極佳的清酒──「久禮」和「美丈夫」。「久禮」是高知縣捕獲鰹魚最有名的地方,清酒米香更能帶出鮮味,因此吃鰹魚配「久禮」清酒最佳!親身喝過後,覺得「久禮」入口較刺喉。想溫和一點可以試「美丈夫」,這款適合配所有菜式。
【屋台餃子】
另外,ひろめで安兵衛屋台餃子也是必吃!一個套餐包括七隻餃子和一杯啤酒。這裏的餃子最特別的地方是皮很薄,吃起來很脆身,但又不會覺得很多東西在嘴內。
【地雞燒】
海鮮、牛刺身就吃得多,雞刺身或許比較少見。這裏有一家土佐地雞燒,它的做法與鰹魚燒差不多,先燒表面那層皮,然後再用火槍把中間的肉略略燒熟,所以上桌時並不是全熟的。本來以為雞肉會有一陣腥味,結果其實跟鰹魚燒差不多。雞皮有很香炭火味道,最推薦配芥末一起吃,雞的鮮味會更加提升。
【日高村蛋包飯】
提到日本神級蛋包飯,大家可能都會想起京都的洋食屋、大阪的北極星。原來在四國高知縣的日高村有一條「蛋包飯街道」,傳說這裏有蛋包飯之神守護着。這裏有超過十間蛋包飯名店,各有特色。
【鍋燒拉麵】
煲仔飯就吃得多,煲仔拉麵你又有沒有吃過?以雞骨醬油作為湯底,加入麵、葱、生蛋、竹輪,再放入土鍋煮到沸騰後上桌,熱辣辣,冬天吃很暖胃。麵條吸收了雞湯的味道,非常入味,而且很彈牙。難怪是長年來備受愛戴的美食。
明神丸
網址及位置: https://hirome.co.jp/?p=687
電話:+81 088-820-5101
ひろめで安兵衛(屋台餃子)
網址及位置: https://hirome.co.jp/?p=741
電話:+81 088-822-0222
えーとこどり(土佐ジロー)土佐地雞專門店
網址及位置: https://hirome.co.jp/?p=715
日高村蛋包飯街道
網址: https://www.hidaka-omuraisu.info/
鍋燒拉麵千秋
地址:高知縣高知市新本町2-15-11
電話:+81 088-823-0007
營業時間:11am-3pm、6pm-9pm
公休日:周一(如遇周一為例假日時,則周二公休)
交通:從高知站走路3分鐘
採編:黃愷晴
拍攝:黃愷晴 郭巧瑩
鳴謝:高松空港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稻村和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