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條件:比特幣 x 區塊鏈
在談論比特幣為什麼是個貨幣,以及比特幣的厲害之處前,讓我們先想想甚麼是貨幣。
貨幣的最大用處,是作為交易的媒介。一個以物易物的社會太麻煩了:我今天種稻米,想吃點蔬菜,得先找到一個想要吃米的菜農;想要吃點水果,要再找一個想要吃米的果農。但有了貨幣之後,只要拿著貨幣去交換物品就好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物品都能當作貨幣使用的。貨幣之所以貨幣,在於「每個人都相信這貨幣是有交換價值的」,複雜點的說法,是「每個人都相信社會上其他人都相信貨幣是有價值的」。也就是說,貨幣的有用,建立在一種信賴。
只要能建立出這樣的信賴,知道這貨幣在未來能用來交換其他物品,大家就願意用自己手中物品交換貨幣。而只要能建立出這樣的信賴,管他是貝殼還是一塊金屬還是一張紙,都能是種貨幣。
但又要如何才能維持這樣的信賴呢?需要的條件很多,但至少得滿足一件事:該貨幣不能任意被複製。以鈔票(一張紙)而言,不僅需要有防偽技術,還有賴政府不會濫印鈔票,從而導致通膨。
但這樣的信賴,又有幾分把握呢?有沒有一種貨幣,暨不需要政府一般的第三方權威認證,又方便使用與保存呢?
比特幣,提供了一個解方。使用上而言,比特幣就是存在電腦裡的現金,就是硬幣和鈔票。使用比特幣,我們可以直接付現在網路上購買物品/服務。要注意到,這與在線上刷卡是兩回事;線上刷卡,仍需透過第三方機構(銀行)才能進行。而免除第三方機構的好處多多,包括了省去手續費,以及保持匿名等等。
除了方便使用,其設計上的原理,讓比特幣得以免於通貨膨脹的風險。比特幣的生產機制,也就是俗稱「挖礦」,背後數學性質限制了比特幣的總量。我們不必擔心哪一天,那出爾反爾習慣的政府突然來個量化寬鬆,狂印鈔票,害得我們手上的貨幣縮水。
而區塊鍊,則是支撐比特幣運作的核心技術之一。區塊鍊的功能,是能夠完整地持續紀錄從古自今以來,所有比特幣的交易紀錄,並能夠保證這份紀錄不會被竄改。這樣一來,只要翻閱這些紀錄,就能隨時追蹤每個比特幣的所有權,保障比特幣不會被「複製」。
雖然區塊鍊一開始是設計來實作比特幣的,但其應用範圍絕不止於比特幣。相關的應用包括了智財權的保護,甚至是取代Uber、Airbnb等媒介平台,成為共享經濟的新平台。
比特幣牽涉的層面太廣,以下三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比特幣的原理解說:
有物報告:兩年升值2萬倍,最划算的投資 — 深入了解 Bitcoin
https://yowureport.com/5358/
區塊鍊的其他應用:
哈佛商業評論:The Impact of the Blockchain Goes Beyond Financial Services
https://hbr.org/…/the-impact-of-the-blockchain-goes-beyond-…
AEON:How blockchain will revolutionise far more than money
https://aeon.co/…/how-blockchain-will-revolutionise-far-mor…
稻殼的用處 在 Dr. A-ba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在的我無法正常思考,無法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連表面的偽裝都顯得吃力,我感覺一切正在崩塌,卻無能為力。這是我第一次在臉書這樣公開透明的地方,表現自己的脆弱,展現出崩潰的一面,而事實是,這也可能是我真的最崩潰的一次。我不喜歡發心情低落文,崩潰文,因為我很清楚,大部分的時候,這些文章沒有任何用處,寫了事情也不能解決,停擺的生活也不會因此啟動。然而當我反常的把這些事情寫出來時,就是連我自己也覺得不妙了,我沒辦法正常的控制自己的思考,開始做出了與自己平常行為相反的行為。
我本來就生長在極度壓抑情感的家庭,再加上我天生的性格,所以我鮮少與人「分享」心情,可偏偏我又是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表面上當然看不出來,因為我就生在一個壓抑情感的環境,我當然也很懂得掩藏自己的悲觀性格。雖然很容易跟別人交朋友,但我也知道,朋友們在與我認識稍久後,會逐漸發現我很難再被更深入的瞭解。我不習慣與人傾吐心事,因為通常吐完了,問題還是等待你自己解決,等待你自我消化,說了,只是多一個人知道,對我來說,多一個人知道,是增加我自己的負擔和別人的負擔。而且,別人不見得能理解你的不安,就算知道,也一定不可能完全體會體諒,表面的認同你,又有何用?「想想這世界還有比你更悲慘的人,看看有些人連飯都吃不飽,那些空難的人,那些得絕症的人」如果這樣想能安慰到你,表示你不是真的崩潰。真正的崩潰的人,他能理解你上述說的都是事實,但那又如何?每個人都還是只為自己的事情執著,而且,用別人的不幸來安慰自己,我完全不覺得那有效。有人在戰爭中失去摯愛的子女依然堅強活下去,有人因為父母沒買給他IPHONE而自殺,沒有絕對的是與非,端看你執著的點是什麼。所有的記憶,情感,經驗,都是累積的,我們不曾體會過他人的人生,只看到單一的事件,可是對當事人而言,事件背後所有的情感和過程都是累積,箇中滋味只有他自己嚐到。也許那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那對他而言不是稻草,是如隕石般的打擊,他要怎麼告訴你,他活到這麼大所發生的每件事情,又怎麼讓你理解體會。我的性格,讓我習慣用極度理性,甚至冷漠的態度去分析所有事物,去掩蓋我真實的情感,就像此時此刻我在打著這篇文章一樣,能夠清楚而有條理的敘述,但其實內在處在崩塌的世界。負面的情感,就像癌細胞一樣,會自我壯大,會吸收其他的能量,這個細胞看似壯大了自己,實則是導致整個身體的自我毀滅。
我從小就有著許多奇異的思考過程,例如我大約四五歲,還沒上幼稚園之前,有一段時間我不喜歡跟別人說話,因為覺得這是愚蠢的行為。那時候我在思考,為何我是我,為何我不是我家的狗,為何我不是我哥,我爸,我媽,或擦身而過的路人甲,棍子打在我身上,我能清楚感受到疼痛,可是打在別人身上,我卻毫無感覺。這世界像是為我精心打造的,這世界在我出生的那一刻才出現,也會在我死亡的那一刻消逝,所有人,包括父母,只是造物主為你打造的,他們會對你說的話有反應,但那只是被內建的,就像電玩RPG一樣,電玩人物對你的反應,只是制式的,他們的內在是空殼,是沒靈魂的,只有你有靈魂,所以你只能感受到「自己」,你無法感受到別人,想當然爾也沒人能感受你。那麼,跟這些空殼對話,不是件愚蠢的事情嗎?我大概是那時候感受到孤獨,也是那時候理解,人與人永遠不可能互相理解,自己的情感,永遠只有自己能感受這悲哀的事實。
不過我並非全然的利己主義者,如果在自己沒什麼損失的情況下,我很樂意成就他人的快樂。例如小時候考試前三名,爸媽問我要什麼,我當然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可是我明瞭自己的慾望沒有我哥哥大,所以即便我根本不愛,還是用我的禮物幫他湊齊了六合一的機動戰士,鋼彈等等,然後,又看著每一年我爸媽因為我哥堆積太多玩具而發火,把玩具一箱一箱丟棄,其中包括了我的獎品。可是你覺得是很大的犧牲,別人卻不見得當一回事,也不見得有所回饋。當然,你付出的時候,也不一定是想著要有所回饋的。可是我也明瞭了,每個人到頭來都是為了自己,即使是再親的人,也不可能互相瞭解,也不見得在任何情況下,能夠為彼此犧牲的。你能夠為他人犧牲,也只是為了成就你心中的某個信念,而碰巧這個信念在你心中的份量,大過你看待自己的性命。你不用反駁我,那是我的思考過程,我沒有要你認同,就像你也不曾體會我的人生一樣。每個人,就像行星運行一樣,你不可能體會別人的軌道,溫度,重力。彼此之間,公轉自轉著,在自己的軌道上,維持著危險平衡,行星之間彼此存在著關係,卻又不可能完全靠近或遠離,不可能彼此瞭解。也許某天一個巨大的外力,讓彼此失衡,相撞,然後就崩解了。
我很清楚此刻崩潰的我,要怎樣才能重新振作,可是那完全不是操之在我,我只能被動的接受,偏偏我無法接受和承受,所以崩潰了。當然我也不是因為感情什麼的因素,不是所有人崩潰的原因,都一定跟感情有關(我也不懂為何每每有人就一定要往那方向猜),我這輩子最不可能崩潰的原因,就是感情,因為我是個極度壓抑情感的人。
拜託看完文章,如果是不瞭解我發生什麼事情,也不要頻頻私訊我說些言不及義的加油,如果你真的不瞭解…我無力去回覆那些不知道狀況的社交私訊。那我又何必發這篇文?就像我說的,我現在非常反常,正在做一些連我自己都不能理解的異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