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 在1935年出版的《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中指出,男女在社會所展演的性別角色並非是天性或生物學的發展,而是與該社會的文化與習俗有關。我們可以從不同社會文化的道德、倫理、風俗與傳統等所謂的生活常規,看見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或文化互動情境中,對於性別角色分工、規範、權利與義務的不同期待。
近來阿富汗在塔利班重掌政權後,婦女社會地位與人權議題備受關注,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女權運動」的意義與價值。在Ted Talk的這場演說中,講者朗姆達斯講述了不同國家的女性,在試圖維護她們的文化傳統的同時,如何努力改革這些傳統中壓迫性的習俗。
【同場加映:百工夏季系列講座】
🌟參與線上互動展覽與報名請往這裡: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
爲什麽女性一方面 被文化習俗不懷好意地壓迫着, 而另一方面, 她們又是許多社會中文化的保護者? 戴面紗或裹頭巾 是象徵屈服 還是抗拒? 有這麽多的女人和女孩子 被打、被強姦、被致殘 每天都有, 而人們把各種各樣的原因 歸咎與榮譽、宗教和國籍。 女性還能憑什麽去改植樹木, 去重建社會 去領導全新的非暴力運動, 從而為社會帶來改變呢? 難道進行改革的女性和 保留傳統的女性不是同一類? 還是說她們是同一類,而且都是一樣的?
...
那時候的美國, 沒有人知道阿富汗在哪。 她對我說:“與這身長袍無關。” 她是我所聽説的主張女權的 最堅定的分子。 她告訴我,在她的社區裏, 由女性舉辦的地下學校, 而她自己所在的機構,阿富汗學習學院, 也在巴基斯坦開了一所。 她說:“穆斯林人都知道的第一件事, 是可蘭經要求 而且大力支持文化學習。 穆罕默德希望每個信徒 都能自己閲讀可蘭經。” 我有沒有聼錯? 主張喚醒宗教 是女性的權利? 不過薩奇娜反對被標記。 她總是裹着頭巾。 但我也曾和她一起漫步在沙灘上, 她披散的長髮在微風中飛舞。 她每次講座前都會以祈禱開場, 但在一個女孩子12嵗就要被嫁掉的國家裏, 她確是一個單身,活躍, 經濟獨立的女人。
而且她是一個非常實務的人。 她說:“這些頭巾和衣服, 給了我自由去與那些在這工作中 與一些人交談並得到他們 能起到關鍵作用的支持和協助。 當我要在難民營開一所學校的時候, 我去找了教長。 我跟他說:“我是一位信徒,而女人和孩子 在這可怕的條件下 需要靠他們的信仰來生存下去。” 她俏皮地笑笑說: “他覺得很榮幸。 於是他每週來兩次我的中心 因爲女人不能到寺廟去。 而當他要離開時, 婦女和女孩子們總是跟在後面。 我們開始了一班小型的掃盲班, 開始讀可蘭經, 然後開了數學班,然後英語班,再然後電腦班。 幾周后,難民營裏的每個人 都來上我們的課。” 薩奇娜是一位老師。 在當時的阿富汗教導女性是 一門危險的行業。
她在塔利班的襲擊名單裏。 每次她穿越那個國家的時候,我都替她擔心。 我問起她關於她的人身安全時,她只是聳了聳肩說: “朋友卡維塔,我們不能讓自己害怕。 看看那些年輕的女孩子回學校時 即使被人潑往臉上潑硫酸的情景。” 聽到這,我微笑着點了點頭。 我意識到我自己正看着婦女和女孩子們 用她們宗教的傳統和慣例, 把壓迫和機會 變爲工具。 她們的道路在她們腳下, 向著成爲不一樣的阿富汗人延伸。 ...
...
也許是因爲女權運動 不像其他幾乎所有的社會運動, 並不是反對一名暴君。 這反對的不是統治階級, 不是侵佔者也不是殖民者, 它反對的是關於女性一些根深蒂固的信仰和假設, 經常性的, 阻止了我們前進。
而也許這是女權運動最終的禮物, 就是這裡的人事其實帶有政治色彩。 所以,正如愛蓮娜羅斯福(羅斯福總統夫人)曾經談過的人權問題, 對於性別平等也是一樣的, 就是這些都會從家附近的一些小地方開始...
...
在我講的這些小故事中, 這些個別的故事中, 我看到了全世界的女性正在譜寫 一曲不同凡響的史詩。 她們如一根根細綫 織入一塊彈性的布料中, 幫助維持社會穩定, 織入希望。 而如果我的心在歌唱, 是因爲通過在這些細小的片斷, 人們能不時地瞥見 整個世界,一個全新的世界。 而女性不可否認地在前進的道路上。
(文字引用自https://www.ted.com/talks/kavita_ramdas_radical_women_embracing_tradition?language=zh-tw)
「穆斯林頭巾意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頭巾與解放- 看板R90325xxx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我不知道的穆斯林超簡單穆斯林頭巾小教室-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穆斯林女性戴與不戴頭巾的理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一個印尼朋友跟我們分享她們戴頭巾的經驗,從顏色、樣式、到 ... 的評價
- 關於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伊斯蘭頭巾英文-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南向大小事-從認識伊斯蘭文化開始】
包含移工在內,在台灣的 #穆斯林 人數,據統計已超過20萬人。
但你真的了解他們嗎?
開齋節為什麼對穆斯林這麼重要?他們為什麼不能吃豬肉?女性包頭巾有什麼意義?了解伊斯蘭文化,機會來了!
「#伊斯蘭文化展」目前正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17及18日在國父紀念館戶外另提供伊斯蘭文化體驗,日落後還能依照伊斯蘭傳統,親身體驗「開齋」過程及品嚐清真點心。
直接收聽🎧🎧 https://is.gd/z2E0Ak
#15分鐘掌握新南向大小事
⬇️還有這些新南向新聞別錯過⬇️
✅齋戒月將至 外交部攜手駐台機構辦伊斯蘭文化展
✅印尼不再堅持零付費 台灣雇主負擔項目大減
✅新二代視訊國際交流 與印尼高中生大聊「台灣瘋媽祖」
✅中亞聯大辦台灣線上大學印尼招生教育展
✅疫情加政變 佛大辦緬甸師生研習班一波三折
✅新住民語文教案「菲」吃不可 小朋友學到「眼睛亮起來」
✅探究台灣茶奧妙 限量免費課程越南民眾青睞
✅工業局智慧城鄉館登場 MIT 科技服務推向國際
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磅!即將推出!!!
是日三月廿六日星期五.
星期五,對穆斯林來說,是上清真寺的重要日子.
三月廿六日,是三毛的生忌,若三毛還在世,此時也已七十八歲囉!
我選擇在這一天,鄭重宣告即將在寫作平台方格子推出的專題《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
前陣子,我曾在臉書提到,獨自在海城避暑時,有一本書自己來找,從我筆下寫了出來,讓我自然喜悅地跟著一個又一個線索,找到一個又一個的新發現,驚奇與感動中,不經意地完成了這本《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在整個書寫過程裡,冥冥之中,彷彿有一隻手牽引著,讓我發現,讓我看見,慢慢明白了更多曾發生在撒哈拉的近代史,從另個角度理解三毛在撒哈拉生活的那個時代.
正因讀過許多三毛相關文章與研究,我知道自己認真探索與無意間的發現,有著一定的出版與分享價值,甚至可以補足三毛相關研究僅著重在文字與文學分析,而缺少撒哈拉在地文史與田野調查的遺憾.
阿任不太說疫情給自己多大衝擊,畢竟身邊飽受生存壓力之苦的人實在太多了,相較之下,阿任衣食無虞很幸福!但阿任畢竟得持盈保泰,留住一口氣給疫後未來,便不再讓出版社有機會婉拒我,瀟灑地選擇經由寫作平台來分享這場大發現!更何況,出外靠朋友,阿任的朋友就是臉書上的你們了嗚嗚!
《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預計在四月正式發表,敬請期待!
附上專題目錄,我有自信,我的分享與發現能讓讀者從更在地的新角度來詮釋當年三毛文字裡的撒哈拉歲月,也會推一些很有撒哈拉風情與在地意義的回饋物.
鄉親哪,等專題正式啟動,一定要付費閱讀來支持唷!
也歡迎分享給周遭親朋好友!
感恩蛤~!
#三毛
#撒哈拉
#方格子
#摩洛哥
https://vocus.cc/sanmaosahara/605157b9fd897800010dee50
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我不知道的穆斯林超簡單穆斯林頭巾小教室-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對 穆斯林 女生來說,衣櫃永遠少一條 頭巾 , 就如普羅大眾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的道理是一樣的! 現在連Nike、H&M等國際大廠都推出 頭巾 了耶今天小編要親自 ... ... <看更多>
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穆斯林女性戴與不戴頭巾的理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自由電台(Radio Liberty),訪問七個國家中, 穆斯林 女性穿戴或不戴 頭巾 的原因。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 ... <看更多>
穆斯林頭巾意義 在 頭巾與解放- 看板R90325xxx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正好和老師同學談到美貌,又恰好收到朋友轉寄來的新聞
所以貼來給大家看看囉~
我是伊斯蘭姊妹 戴上頭巾才是解放
【記者梁玉芳】
即使街上有那麼多好奇的眼睛,打量著她密密包著頭巾、
不露出耳朵和髮絲的模樣,台灣女子馬濬仍然不改變她在
廿四歲那年做的決定:遵守古蘭經的教導,一旦出門,就
戴上頭巾遮去「羞體」。對她來說,頭巾,是和伊斯蘭世
界裡的姊妹認同的標記。
對非回教世界的人而言,似乎除去頭巾才是穆斯林女性獲
得解放的象徵;在台灣,近年卻有不少受高等教育的年輕
女性自願全天候戴上頭巾,而不只在上清真寺禮拜時才包
上。一位女孩在台北某商專就讀時,因為堅持戴頭巾上學
,被校方禁止;她與校長一番懇談後,獲准以這種和同學
截然不同的裝扮上學。
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林長寬表示,在政大校園裡
也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女學生,戴上頭巾,這是為了展現自
己的文化認同。
年輕的上班族女性JS,是近年才加入回教的教友,她決
定以戴上頭巾表現自己對造物主阿拉的敬畏。但父母極力
反對她改宗,覺得回教徒都是恐怖分子;她只得在與家人
外出時戴上帽子,聊表「心意」。
職場的疑慮也是困難之一。JS每天戴著頭巾出門,到了
辦公室只好取下;下班再戴上頭巾。信仰與現實衝突的無
奈,她把一切困難交給真主阿拉。
在西方國家,九一一事件之後,許多女性穆斯林戴上頭巾等
傳統服飾來顯示自己的宗教和文化認同,不願屈服於西方世
界「伊斯蘭教等同恐怖分子」的汙名化。
馬濬說,她以身為穆斯林為榮,尤其是前幾年到麥加朝覲之
後,她內心受到感動,讓她決定要更嚴謹地遵行教義。頭巾
不過是其中一項,藉此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更注意言行。
剛開始戴上頭巾時,路人的眼光讓她很不自在。因為許多人
不是偷偷打量,而直視著她,還有人叫她「修女」,甚至有
人問她是不是坐月子怕冷,才把自己包成這樣?
即使全家都是伊斯蘭教友,爸媽對馬濬的決定有疑慮,怕她
招來怪異眼光,要她別執著。馬濬半開玩笑地說:「你們把
我生得太美啦,一定要包起來才行。」她也解釋,頭巾是服
裝的一部分,也是要配顏色的,「我不會把自己穿成『開喜
婆婆』,上街去嚇人」。
馬濬說,當學生時,她花好多時間在外貌上,光是頭髮要燙
、要吹,「現在發現那些時間都浪費了」,這是頭巾給她的
省悟:花那麼力氣在打扮上,只是為了吸引喜歡妳外表的男
生,真值得嗎?
對美貌迷思的反擊,是近年年輕的伊斯蘭女性戴上頭巾的原
因之一。
出生、成長於加拿大的女性穆斯林娜喜.麥查法撰文自述她
決定戴上頭巾的原因:「取回對女性身體的最終主控權。頭
巾給我更多自由,不再盲目追求時尚與美貌。」
在一般人認知裡,戴頭巾的女人若不是受壓迫的可憐婦女,
要不就是在黑袍裡藏著AK步槍的激進基本教義派。但近年
,伊斯蘭女性知識分子有意將頭巾的象徵意義轉化為「有自
覺的女性」,她們是主動選擇要以頭巾來說明:我的外貌不
該是你判斷我的依據,不再是「社交工具」。
馬濬對此深有同感。「頭巾會像是個濾網,把一些不好的人
,從妳身邊隔離。」留在身邊的,會是真正欣賞妳特質的朋
友。
【2003/06/08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4.227.2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