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陽明山紗帽路時,你是否曾注意到第一與第二展望臺的存在🧐?
原本已年久失修的它們,其實背後充滿了歷史的痕跡📚。
西元1923年4月,日據時期大正12年,🇯🇵日本裕仁皇太子應邀來台行啟(訪問視察)12天,為了迎接他,日籍官員在臺灣各地建立了歡迎牌樓⛩以及豪華行館🏠,第一與第二展望臺即是那時所興建的,裕仁太子當時就曾在此眺望山川美景⛰,並分別將其命名為「迎日欄」與「薰風軒」,而現在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就是那時的北投御休所(行館)哦!
可惜第一展望臺現因地層滑動,被列入危險區域⚠️,而第二展望臺則是維護權責不明,已年久失修,外觀殘破不堪…真的是十分可惜。所以在斯綱的協調下,決定由大地處進行第二展望臺的修繕,讓此屹立於此將近百年的歷史建物,再現風華✨
如今,第二展望臺已不再是用圍欄圍起來的危險建物,而是一座兼具歷史與休憩功用的特色景點👍🏻
#張斯綱 #綱好在乎你
#台北市議會 #士林北投
#陽明山 #第一展望臺 #第二展望臺
#日據時期 #裕仁太子 #迎日欄 #薰風軒
#百年建物 #再現風華 #特色景點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
第一展望臺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你知道……
★ 順水傳播的霍亂,開啟了現代公共衛生的觀念?
★ 當年「勤洗手」的提倡者,竟然被送進精神病院?
★ 除了新冠肺炎,數十年前臺灣已經是瘧疾防疫全球模範生?
★ 傳染病也有金字塔,重症病人竟只是冰山一角?
★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在後疫情時期,人們又該怎麼生活呢?
《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以豐富的圖解+超強解析,由淺入深的四堂課,讓孩子裝備好公共衛生基礎知識與素養!
【本書特色】
◆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設計感與科學正確性兼具的圖像,
◆帶你走入歷史長流──認識人類與流行病一場場壯烈卻也促進醫學發展的聖戰,
◆了解無形的敵人──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與防治方式,
◆展望未來──看見後疫情時代世界人類的無限可能!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s://cplink.co/oRfJt1lQ
MOMO:https://cplink.co/CNoQ2Jy3
金石堂:https://cplink.co/9cDEQtz7
誠品:https://cplink.co/f0ag9iOq
親子Shopping:https://cplink.co/amlQMZAW
讀冊:https://cplink.co/l60b0LRR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4d1KbYixOk/hqdefault.jpg)
第一展望臺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雖然時間晚了,但開始了第一步。」睽違了20年,第一座國家級的攝影機構終於開幕,讓攝影作品有了第一個家。在歷經建築選址、修復,與攝影作品的田野調查後,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目前已收藏逾一萬件作品,是建構攝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而建築的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為日本建築師 #渡邊節 在台唯一已知的作品,建築本身以及掛牌後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背負著建構與延續歷史的使命。
本次「V-Touch展覽: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建築與設立意義」邀請建築文史工作者 #凌宗魁,從建築古蹟的歷史切入,到修復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後續規劃,若台灣日後將會不斷面臨古蹟活化的考驗,參照攝影中心在古蹟轉換為文化場域的過程,有什麼細節可以參考?過去,台灣攝影史的建構多為由民間攝影藝術家各自點狀的努力,如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是攝影文化發展的開端,攝影中心的定位為何?攝影中心目前最應該著手的事情有哪些,才能補足攝影在台灣長時間缺乏主要機構推動的歷史空白?關於攝影文化的影響則邀請Lightbox攝影圖書室創辦人 #曹良賓,分享對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產業觀察,以及對於該中心的展望。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3v5AZWZ
📌下載「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鎖定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現在展什麼?
ios版:https://apple.co/3sea61k
Android 版: https://bit.ly/2Ruykrx
📌相關閱讀:
臺灣百年攝影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典藏精選https://bit.ly/3sGvg8p
攝影界引頸期盼的國家級機構,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公布開館日期:https://bit.ly/3ehG9Zf
國家攝影中心臺北館正式試營運,將跨出臺灣攝影產業健全第一步:
https://bit.ly/3gnU9n7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許雲喬 Hsu Yun-Chiao
翻譯 Translator|趙士雄 Joey Chao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白郡婷 Pai Chun-ting、蔡念栩 Tsai Nien-Hs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凌宗魁 Lin Tzung-Kuei、曹良賓 Tsao Liang-Pin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
🔹V-Touch 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VwbFDY90jU/hqdefault.jpg)
第一展望臺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活動資訊
台中場 2021/1/31(日)地點: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地址:台中市北區精武路291之3號7樓
高雄場 2021/2/7 (日)地點:TCCC台灣文創訓練中心-高雄信義館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二路175號13樓之3
台北場 2021/2/27(六)地點: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暫定)
👉 立即報名:https://bit.ly/3bNz2rW
-
根據促轉條例,促轉會的法定任務,是去釐清威權統治時期壓迫體制及加害者、參與者之責任、落實轉型正義政策以強化民主正當性。
在促轉會成立後,也致力於釐清壓迫體制、描繪體制加害者與參與者面貌,兩年多以來試圖重構威權統治時期的情治、偵查、審判架構及流程。第一步,先從整理歷史出發,例如建置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呈現政治案件受裁判人資料,並將軍事審判體系指揮鏈與裁判內容公布於網站上。也藉由在平復司法不法決定書中揭露起訴者、審判者、呈核者與核定者之姓名與職銜,讓社會得以窺見壓迫體制、加害行為及參與的一角。
但如同政治受難者面貌多元,壓迫體制中的加害者及參與者亦複雜多重,除了不同角色對加害行為有不同程度的決策權;即使是同一個角色,亦有不同作為的可能性。
過往各界對加害體制及加害者各有不同的想像以及評價。
因此,促轉會也希望與社會大眾更務實地討論——所謂「壓迫體制」中,那些人是加害人?那些人是參與者?
什麼樣的行為應該被究責?究責的內容與方法又是如何?
促轉會委託話鹿學人有限公司辦理討論會議,希望透過社會對話,使過往威權體制中加害者與參與者的面貌從迷霧中浮現;並共同交流討論,究竟什麼樣的行為,是否應負擔何種程度的責任。藉由一次次釐清作為與聚焦討論處置方式,期待我們能凝聚現今社會中對於真相、正義與究責的想像,進而從中學習反省,展望共同的民主未來。
👉 立即報名:https://bit.ly/3bNz2r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Q_-4QGiJ7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