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hang Chi》是否真的如外界所說般難看?
自《Shang Chi》首波預告推出之後,網上負評一浪接一浪,先是投訴主角沒戰衣像路人,又說跟習大大樣子相似,就算之後推出多條預告及推廣片,看來沒有甚麼正面的幫助。
看畢電影我的評語是,平平,就是一部不過不失的電影。在前半部尚氣未穿上戰衣,當中幾幕的街頭打鬥相當精采,拳拳到肉,反倒後半略帶拖戲感,後尾那條神龍登場讓我真的有點出戲……加上梁朝偉出演的滿大人帶有一陣說不出的尷尬(造型倒是十分好看),整體故事有一種「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文化」的感覺,有其形但沒其魂。加上近期各地「反中」之味甚濃,讓《Shang Chi》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不過以一部起源電影來說,他的確是一部在合格線以上的電影,倒不如放下成見好好觀望漫威的下一步發展。
2.漫威第四階段小評
《Black Widow》及《Shang Chi》算是為漫威第四階段打開第一步,不過這一步看似不是太多人感到滿意,先是《Black Widow》未能給予一個好交待給已逝世的黑寡婦,還有如四不像的《Shang Chi》,究竟漫威是否已經開始走下玻?我們需要理性去看就是,第四階段基本是一個開始,一個在End Game後的故事,即是每一個角色都要重新打造,所謂的塑造期。
然而,塑造期在MCL中當然不是第一次出現,MCU在第一階段打造了元祖復仇者,當中六部電影,其實都只是《Iron Man》及《Avergers 1》算得上好電影,換個角度去看《Shang Chi》甚至比《Thor》更好,所以第四階段是否開始走上玻,還先好好待11月《The Eternals》及12月的《Spider-Man: No Way Home》上映後再下定論。
3.《Shang Chi》彩蛋分析
除了片尾的兩段彩蛋外,電影裡藏了不少彩蛋,例如上映前大家最期待的惡煞對王,雖說片段僅比預告中長了一點點,但從中還是看出一些珠絲馬跡。以漫威劇集近期的走向,MCU應該想組成「雷霆特攻隊」(Thunderbolts),即類似DC自殺特工隊的存在,為政府幹一些黑道的活,預期成員暫有美國密探、齊莫、二代黑寡婦及惡煞,就看Marvel下一步的安排。另一個驚喜是故事連接上《Iron Man 3》的假滿大人,聞說他將會再次在其他電影裡登場。
之後兩條的片尾彩蛋都十分精彩,先是尚氣如無意外就已經進入了復仇者行列,背景留意到驚奇隊長已經變回長頭髮,以及Banner在Endgame後回復人形,不過彈指的右手還處於受傷狀態。他們正討論尚氣的十環發出某種訊息。尚氣指父親在千年前發現十環,但Banner指十環應該更久遠得多。不禁讓人想起,之前《The Eternals》在預告片中提過在七千年前來過地球,而且十環展開時的光紋亦與《The Eternals》裡的武器很接近,或者就是因為十環的訊息,令天永恆族來到地球亦說不定。
第二個彩蛋看到靈靈坐上父親的龍座,實現她一直夢寐以求的「人人有功練」,不過她是不是正派還是有待商榷。網上有傳她打電話買武器的對象就是在《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最後叛變的Sharon Carter,兩個彩蛋看來都為之後留下不少有趣的伏線。
p.s. 在最後一幕的時候,我一直想著周星馳在《功夫》結局打出的天降如來神掌。
陳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演員彭于晏接拍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將繼李連杰之後,重新詮釋一代武學大師黃飛鴻,在這集的《老外看中國》裡,英國主持人郝毅博除了談到他對彭于晏飾演黃飛鴻的看法外,也分享了他對李連杰版黃飛鴻的有趣觀察,一起來看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
第 一 神 拳 難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
立陶宛同意台灣在其首都開設「台灣代表處」,這是台灣第一個設立「台灣」為名代表處所在的國家,特別是,是在與中國建交的邦交國.
.
這個消息對於台灣人來說,應該是一個震撼彈,在代表過往「兩個中國」的框架被突破,也代表台灣從「漢賊不兩立」的外交衝突中跳脫,有你就沒有我,然後儘管有任何外交突破,也必須冠以「中華」、「ROC」相關的東西,仍然不脫中國的掌握,過往,中國像切香腸一樣的以斷台灣邦交國的手法,作為懲戒,形塑國內政治壓力,而台灣只有單方面被壓迫的份,除了被壓迫,本土政權還必須被國內的華腦責備,馬英九時期我們的邦交國有多少等等,或者國內的知識份子,強調國家少了邦交國有多麼危險與孤立等等,這都使得我們某種程度必須陷入強暴者的邏輯當中-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只能承受,華腦人所奉行的「修昔底德陷阱」之中.
.
現在,有趣了,是台灣鬆動了中國的邦交國,台灣何德何能,哪來的金錢,拿來的拳頭比人大?無,價值而已.
.
曾經聽過一種說法,我有點忘了,大致上是,當台灣進行民主選舉的時候,中國把台灣的許多邦交國代表,都召入北京,當台灣選出本土派政權的時候,就準備斷交,給台灣難看,最後,親中派贏得了選舉,北京很滿意,於是叫這些台灣邦交國們,可以回去了,不管真實與否,這不難想像,台灣悲哀的國際處境,似乎無論是朋友或者敵人,都掌握在對方手中,形成了一種思維缺陷,兩邊都被掐死,怎麼走,也走不出去,我們依靠一些小島國們,為我們發聲,我們不能沒有他們,另一方面,我們的政府又被民間勢力責難,說撒錢給這些國家是浪費錢,每一次交流都要被審視是不是有秘密經費,挹注給這些國家.
.
有人說,這些小國與台灣建交,背後是美國暗助,但顯然,相較於中國的銀彈攻勢而言,美國也無法完全提供台灣本身無法與中國競逐邦交國的「保護費」,這不代表那些熱血沸騰為台灣發聲的小國無關緊要,而確實是有巴拿馬這樣的例子,儘管是親美,但是礙於中國企業將投資建造巴拿馬運河第四條大橋,以及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的經濟利益,仍然屈從於金錢外交,選擇和台灣斷交.
.
「與中國建交,就必須和中華斷交」,這是典型的「中華(Republic of China)」框架,蔡英文2016年才訪問過巴拿馬,2018年就被斷交,更顯現出台灣被中華代理的不可靠性,在這個中華框架裡,蔡英文簽下President of Taiwan(ROC),就被獎萬安以及國民黨一夥人,與中國環球時報同聲一氣譴責,說是搞「法理台獨」,蔣萬安稱蔡英文署名非常不洽當,應該要使用台灣的正式國名中華民國(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Taiwan放後面,不可以顛倒過來.
.
而被斷交的時候,這一群華腦不譴責中國,反而繼續譴責台灣總統無能,搞台獨,這顯示,台灣靠著台灣的影響力,站上國際舞台,仍然必須被中華代理,而台灣只能是個地名,低等的存在,當台灣被霸凌以後,再由一群中華人攻擊,成功的時候,你只能像個小媳婦,榮耀由灰姑娘的姊妹們享有,失敗的時候,你像個奴僕,被後母和後母姊妹們痛罵,怎麼不把王子找回來給我們,而明明,從頭到尾,貢獻心力,無論是掃地還是準備好舞鞋,華衣,尋找機會,都是由灰姑娘完成的.
.
台灣的外交困境是,我們被兩個中華所霸凌者,一個在內,扼住你的咽喉,一個在外,直接施與鞭子,兩個人藉由剝削台灣,滿足自身最大的利益.
.
美國當年能做的反應是,召回與台灣斷交國的大使,而那時,也正是美中貿易戰開始的序幕.
.
現在,有趣的是,要召回大使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
針對立陶宛同意台灣設立「台灣代表處」,立陶宛表示「決心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
.
有華腦人這麼說著,「立陶宛要好人做到底,用中華民國的名義」
.
彷彿,立陶宛用「台灣」,不夠好,要用「中華」才是為台灣好.
.
同樣的灰姑娘陷阱,神父猶不能接受的是,這些華腦,在台灣試圖爭取外交關係的同時,不斷的進行意識形態檢查,不出一分力,在後頭扯後腿,還要像個家長一樣規定你應該叫什麼,不能叫什麼.
.
台灣被打壓的時候,華腦人不幫忙就算了,偕同加害者一同霸凌自己的國家.
.
台灣得到好處,又搶在台灣前頭,說應該要叫「中華」.
.
好一群蠹蟲.
.
許多人將立陶宛挺台的舉動,比喻為一種戀愛關係,在神父來看,比較是一種前輩對晚輩的認同.
.
而這個認同是至高無上的,神父很遺憾,似乎很少人對立陶宛有更多的認識,提到他們「獨立」的歷史.
.
當你知道立陶宛「獨立」的歷史,你會知道,這個伸出援手的人,是多麼熟悉的陌生人.
.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小國,第一個發表獨立宣言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宣布更改國歌、國旗,最早脫離榔頭與鐮刀旗幟的國度(反觀台灣ㄎㄎ),而這個過程也是非常戲劇性的,當愛沙尼亞宣告主權以後,立陶宛並沒有跟進,為了安撫民眾,他們於是改國歌和國旗,但也因此這樣導致了兩面不是人,新的國旗讓境內俄羅斯人不滿,而沒有宣告主權,則導致了立陶宛人不滿,所以,立陶宛來個更直接的,宣布獨立.
.
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的獨立過程也發生了名實之辯,他們首先將最高蘇維埃會議改名為「最高會議」,接著,選出薩由季斯團體作為主席,然後開始宣布獨立.
.
薩由季斯是一個特殊的團體,說實在,你看他的倡議很容易想到台灣,他是一個提倡反核、保護環境的左派團體,也是主張恢復母語、實行轉型正義,揭發史達林時期的真相、公開德蘇密約,取得對共和國經濟權更多控制的右派團體,你可以從中可以看出與台灣的連結性.
.
不只如此,立陶宛甚至是全世界最早實施女性投票權的國家.
.
宣布獨立後,立陶宛遭到了蘇聯的報復,不只斷水、斷電,更斷石油,還實施經濟制裁,這導致立陶宛的工廠因缺乏原料和動力被迫停工,照理說,這時應該有一群華國人跳出來喊拚經濟、顧肚子,發大財,然後反台獨-但立陶宛人的意志十分堅決,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聰明的腦袋,以及極高的合作意識,他們不會為這些被境外勢力煽動的話語所動搖.
.
立陶宛大搞反封鎖基金,然後從其他國家偷偷進口能源,沒有俄羅斯,還有烏克蘭,更諷刺的是,立陶宛乾脆就跟蘇聯在立陶宛的駐軍購買,蘇聯制裁了立陶宛卻彷彿在制裁自己,正如神父所說,經濟貿易絕非單方面的贈與或影響,那只適用在跪中的華國人身上,正常的經濟模型,你制裁與你經濟往來密切的國家,自身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蘇聯對立陶宛實施經濟封鎖,結果自身依賴立陶宛的部分也斷絕,造成龐大損失,這使得制裁立陶宛的舉措變得無效.
.
當蘇聯的坦克開進了立陶宛,立陶宛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蘇聯認為,可以靠立陶宛的內奸發起兵變,還有經濟不佳,一舉推發他們獨立的政府,所以他們先叫一群在立陶宛的俄羅斯人進攻國會,沒想到,立陶宛的人們組成了人盾,全境的國民自發自發聚集,守衛最高會議大樓、廣播電台、電視塔、主要電話局,多達5萬人,現在的立陶宛人口數也不過292萬而已,這就如同一個台北市號召5萬人上去擋坦克,蘇聯軍對民眾開炮,有趣的是,竟有一部分蘇聯軍隊倒戈反而對蘇聯軍隊開炮.
.
事實上,蘇聯軍有一名軍官要求部下不要出去,他說,我們是要捍衛國家安全,不是與平民作戰,蘇聯也認知到,這些駐軍在立陶宛的軍人,根本不能相信,他們與立陶宛人已經產生了情感.
.
立陶宛人開始在黑夜裡唱歌,這就是著名的「歌唱革命」.
.
如果說,中國有一名坦克人,喚起了大家對中國民主化的希望,或者,當作中國人曾經追求自由民主的證明,立陶宛有14個坦克人,而且都被坦克輾過去-當蘇聯開著坦克,想要攻佔電視塔,在沒有網路的時代,那就是抗爭者的生命線,一群人高舉雙手,揮舞著立陶宛國旗,擋在坦克前面,然後有14個人死了.
.
但他們成功地守住電視塔,讓立陶宛的聲音傳播出去.
.
最後世界各國都震怒了,就連與立陶宛是世仇的波蘭也看不下去,紛紛譴責蘇聯的行為,因為他們看見了電視塔播出去的畫面.
.
這是一個奇異的景象,蘇聯控制了立陶宛大街小巷,但是立陶宛獨立政府仍然持續運作,他們佔領,卻彷彿是想離開的人,因為周遭國家的人民開始聲援立陶宛.
.
立陶宛甚至還舉行了獨立公投,在坦克的環伺與蘇聯軍隊的瞪視下,93.24%的投票者贊成獨立.
.
他們先宣布獨立,然後舉行獨立公投.
.
最後,蘇聯發生819事件,被迫撤兵,有人說,俄羅斯在立陶宛做的種種舉措,是壓垮帝國,使之解體的最後一根稻草.
.
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獨立史,可以說是近代獨派的教科書,那發生在什麼時候?不過1991年的事,那時,台灣正在搞野百合學運吧.
.
那被坦克輾過的14人,最後成為了立陶宛街道的名字,相反,台灣至今仍然一堆中正/中山/中國路.
.
在台灣,就連在學校裡師生投票命名南榕廣場,都被校方以具政治意涵/不中立,加以否決.
.
他們說,鄭南榕是恐怖份子.
.
恐怕,立陶宛那14人也是恐怖份子了,因為,當初蘇聯就是這麼說的,他們說,因為立陶宛人不聽勸告,跑到坦克前面,攻佔塔台,所以他們是恐怖份子.
.
若說台灣的民主路上少了什麼,我會說,是獨立.
.
若說此時的中華民國台灣,欠缺了什麼,我會說,是正義.
.
因為欠缺正義,所以才導致加害者與被害者顛倒,因為少了獨立,所以才讓一些害怕強暴的人,轉而手指著獨立自主的人是激進的,要為自己受的傷害負責.
.
這是一種服膺強暴者,歸謬幫助者的自私-這是一種遷怒,你們為何不體諒我消失自己與他人的言論自由.
.
這是一種避罰服從取向-我不是台獨.
.
在台灣,對自己說謊的人實在太多了.
.
包括什麼,美國不支持獨立,是因為台灣獨立後會倒向中共,這樣子自欺欺人的謊言,因為不想而不願,所以扭曲,因為災難性的想像,所以把自己的害怕解釋成是勇敢而且睿智的.
.
事實上,我們不會解釋香港,會因為反送中後而倒向中國,所以不應該反送中-應該要贊成送中條例,把香港人都送到中國去,或解釋香港存在著一群藍絲,或者支持中國,害怕破壞社會的和諧的人,就說,因為這群人存在,所以香港反送中後會親中.
.
或者我們解釋野百合運動,如同馬英九說的,他反對總統直選,在台灣地區選舉,要怎麼彰顯中華民國主權呢?怎麼精神上代表中華民國呢?
.
很不可思議吧,當年,為了維持中華民國,為了中國地區的代表性,為了這麼一個空虛的殖民者情結,我們必須被迫放棄自己的民主,「因為台灣人選的不算」.
.
可以這麼說嗎?廢除萬年國大,總統直選後,台灣會倒向中共!選出親共的人怎麼辦?那就不要民主了.
.
選總統以後中共戰機會來!會引起戰爭!事實上,1996年台海危機的確如此,為了阻止李登輝連任,中共的確要射出飛彈,但是,台灣人還是投下神聖的一票.
.
這關乎於,我們到底要為了多少「不正常」,放棄「正常」,將正常解釋成不正常,然後把不正常合理化成為一種正常.
.
通常,我們不會把已經發生的事,正在發生的事,歸咎於都是未來發生的事所造成的.
.
這是回歸謬誤.
.
當年反直選的人,直選上了總統,親中親共的人,當了八年,台灣從來沒有像當時那樣靠近中國與中共的光譜-馬習會,爆發了太陽花學運.
.
沒有在現在的中華民國體制之下,誕生出韓國瑜這樣的親中領袖,他喊著「守護中華民國!」,擔任直轄市的市長,不僅如此,還直接總統選票上的一個選項.
.
台灣獨立,並不會倒向共產黨.
.
現在的中華民國才會,並且不斷的,重複的發生,他們恰巧是反對台獨的一群人,由支持獨立的一方,抵制.
.
對於遙遠而不可知的未來來說,這個信念,這個未來,他亦守護住了現在的「維持現狀」.
.
如同賴清德所說的,他面對陳之漢的問題「民進黨主政,為何不台獨?」回答,「現在捍衛中華民國的,不是主張統一的人,反而是主張台灣獨立的人.」
.
未來,並不可怕,未來守護著現在,而沉浸在過去的人,他們一直為現在的所有人,帶來危險.
.
一邊緬懷過去,恐懼未來的人,是不可能守住當下的幸福的.
.
他只會讓你失去的更多.
.
我們終究必須問問自己的靈魂,想要脫離台獨的成分,是不是大過於脫離中國?如此,硬要解釋成我只是想要脫離中國,就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
立陶宛也曾經凍結自己的獨立宣言,在宣布獨立後.
.
他們以69票對35票,否定了自己發下的諾言,與莫斯科談判,蘇聯也馬上取消了經濟制裁,供應石油和天然氣.
.
立陶宛這時,工廠裏頭有煤礦了,家裏頭有暖氣了,他們冬天,卻異常的寒冷,鞭子後的糖果,使他們填飽了肚子,但喪失了味覺,怎麼吃,都覺得不滋味.
.
他喝著火爐上烘好的暖呼呼的茶,心中的某個東西,卻徹底結凍了.
.
他們必須使他們融化才行.
.
立陶宛也飽嘗了「國際現實」這東西,也充分體會到了米國的「戰略模糊」,布希聲稱,蘇聯併吞波羅的海三小國,美國就沒有承認,所以也就排除了承認立陶宛獨立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他又宣稱蘇聯當局應該尊重立陶宛的獨立宣言,雙方要避免衝突.
.
我想,這不會被解釋為米國害怕立陶宛獨立後會倒向蘇聯,所以拒絕承認獨立,因為,獨立正是因為反對蘇聯併吞而起,獨立後,又怎麼會倒向併吞自己的人呢?而蘇聯正是和美國打冷戰的人,他們和立陶宛有共同的利害關係.
.
當歌聲響起後,冰塊融化了,冰島,承認了立陶宛獨立,然後,米國,承認立陶宛獨立.
.
當然,如果認為立陶宛這部教科書,付出的代價太龐大,還有別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他們都是第二本,第三本教科書,他們更加迂迴,也更加避開危險,雖然晚了點,但他們的歌唱革命,依然接續在立陶宛的後面,繼續唱下去.
.
波羅的海三小國,曾經手牽手,串起了人鏈,三個國家,200萬人,從立陶宛開始.
.
這是「黑絲帶日」,他們為什麼而串起,為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
這個納粹德國和蘇聯的秘密協約,默認波羅的海三小國是蘇聯的勢力範疇,蘇聯堅稱三小國是自願加入的,這個條約證明了三國是被非法佔據.
.
他們不必再遵從蘇聯的憲法,因為波羅的海國家從來沒有在法律上屬於蘇聯,三國在二戰期間原為獨立國家,也可以合法恢復原有地位.
.
他們將自己的國家做成棺材,然後在納粹和蘇共的旗幟之下,象徵著自己的國家被吞併,要找回自己的主權,值得一提的是,納粹也是反共的,史達林也反法西斯,這兩個敵對的國家,他們為己群的利益犧牲三個小國的人權和自主.
.
台灣曾經也有二二八牽手護台灣的活動,牽起百萬人的人鏈,台灣,也曾經被號稱反共的法西斯政權給殖民統治過,如今,他們的遺緒不斷的和中共交換利益,出賣台灣人的自主.
.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你說,波羅的海的小國-立陶宛,怎麼就這麼挺台呢?
.
好像是突然的一樣,沒有理由,有人說,一定是美國在背後指使.
.
非也.
.
如果你懂立陶宛,那你也會懂立陶宛怎麼會愛上台灣-那就像是東方自己的一塊分靈體一樣.
.
那段追求獨立自主的靈魂,被自己國家內俄羅斯人和共產黨偕同外敵侵犯的過往,那條人鏈.
.
立陶宛總是走在最前面,也是最勇敢的那一個,當他開始喊台灣的時候,就跟他當初喊獨立那樣,就跟他是踏上磁磚上,組成人鏈的第一個人,一樣.
.
當他開始,事情就不會停止.
.
世界各國將會跟隨他的腳步,一路「台灣」到底.
.
那就像是吹笛人,也像是山羊座的號角.
.
那是一種時間到了.
.
台灣獨立,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願不願意的問題.
.
而是
.
「When?」
.
什麼時候的問題,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展開獨立人鏈】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第 一 神 拳 難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庸的14部成名小說,每部小說開頭第一個字連起來便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當然,這是比較廣為人知的幾部,卻難免有湊數的嫌疑。因為,另外有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不在其中,有人認為是其篇幅很短,無法湊數,但《白馬嘯西風》跟《鴛鴦刀》也同樣很短,所以常常在出版時跟其它小說結集成一部(我買的版本中,此二部一起收錄在《雪山飛狐》一書之中,就當作是買那部小說的贈品吧XD)
從字數看來,《雪山飛狐》13萬字,在所有小說中已經算短了,而《鴛鴦刀》不過3萬字,相較《越女劍》(1.6萬字)也沒勝出多少,白、鴛兩書卻居然也並列"書首詩"中,所以才讓我有了"湊數"的感覺。
------------------
而比較有名的作品,我大多在國高中時看完,起源是我的大哥,他在國小國中之初開始看金庸小說,或買或租下,我也跟著看了不少。(事實上,我兒時看過不少書,都是跟著他看完的)
當時金庸改編的武俠劇相當興盛,兩相參照下也別有一番趣味;到了高中,基本上把所有小說都順過一兩次,唯獨就是《書劍恩仇錄》沒看過。
何解?
這部劇被改編的算是少,我想原因是因為劇情不夠豐滿(後面會說到這部分),大家對它的認識可能大多來自於其他電影改編(會出現紅花會、陳家洛、奔雷手文泰來)
另一方面,我那個同樣也是看完整套小說的弟弟曾經對我說過,他曾經兩度嘗試看完《書劍恩仇錄》的小說,都功敗垂成了,原因是"太難看了"。
"難看"是一個很主觀的詞,可能說的是"很艱深"(difficult)或是"很糟糕"(bad ),或是整體覺得"很爛"(Sucks,但我弟弟是個很溫和的人,不至於說這種話)
當下我心中一凜,既然我這麼有耐心的弟弟都在兩次挑戰後給出這種評語,那我還是先不要去碰好了;畢竟我的書多到念不完,最喜歡的金庸小說還想多看幾次,實在沒必要去挑不好啃的書來折磨自己。
#但是事實在一兩個月前有所轉變
---------------------
之前有提過,疫情開始後,市場裡面的生意受到了影響,三級警戒後更是完全沒有路人會經過,所以在轉型之初生意自然清淡很多;但我其實是一個很喜歡自己獨處工作的人。
這種沒有客人需要招呼的情況下,我很喜歡戴上耳機一個人備貨做餐,而老是聽音樂也是很膩;所以我開始上網找有聲書,讓自己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專心聽書。
這一兩個月來,我也"聽"完了好幾本書(《人類簡史》、《人性的弱點》、《連城訣》、《福爾摩斯》(前兩部)、《雪山飛狐》、《盜墓筆記》(整套),還有今天要說的《書劍恩仇錄》)
想到自己既沒有耽誤工作,也沒有放下讀書,時不時還是很得意。
那既然有人唸書給我聽,我只要專心聽,然後專心工作就好,我便興起了一念頭---挑戰一下《書劍恩仇錄》好了;但在聽完之後,我才開始理解為何我弟會兩次看不下去,並且給出"很難看"的評語了。
這本書字數是51萬字左右,以金庸小說的篇幅來說算是中等而已,字數大約是那些著名經典小說的一半而已,但其中的寫法卻叫我很難忍受;其"難看"之處就在於"冗長無聊"。
要不是我用聽的,可以在無趣的地方轉移注意力做其它事(煮菜、切菜、騎車之類),最後才能聽完。要叫我用看的,我大概也是看完第一集就丟著不看了,然後心疼著下一集的買書錢(遠流出版是上下兩冊)。
那冗長之處是甚麼?
在武功細節處太過描寫仔細,舉例來說。
小說最一開始敘述隱姓埋名的大俠陸菲青覺得自己身份暴露,要離開學生李可秀家裡,但在晚上離開之際遇到了來尋仇的往年仇家,他將這幾個人引到郊外,隨即與三人發生一場惡鬥。
從開打到打死三人,查良鏞先生洋洋灑灑花了5548個字來描述。這是一個甚麼概念呢?
《雪山飛狐》這部小說也不過才13萬字,整部《鴛鴦刀》也才3萬4000字,而短篇小說《越女劍》整部也不過1.6萬字,而陸菲青打倒這三人竟花了5548字.................
雖然我是一邊清理廚房一邊聽, #但聽得老衲差點圓寂了.............
但好歹我也是練過武的人,所以對我來說這段文字敘述並非沒有意義,例如我早上在聽《飛狐外傳》聽到裡面的人對陣,某甲使了一個"高探馬",我心裡就知道 "這是個練太極拳的",我還知道這招怎麼使用,所以我可以一邊聽小說一邊想像出這是個甚麼場景。
但是對完全不習武的人來說,一場打鬥叮叮噹噹的講了五千字,誰知道--- "右掌一招“劃手”,向他右腋擊去。焦文期急忙側身分掌,“琵琶遮面”,左掌護身,右手“刀槍齊鳴”,弓起食中兩指向陸菲青點到。拆得七八招,陸菲青身形一矮,一個“印掌”,掌風颯然,已沾對方前襟"...............是在講什麼鬼?
對一招一式在腦海中翻飛的作者來說,把這些細節說出來,是在鋪陳整個武鬥場景,自己寫的很爽,但對一般人來說,一次講五千字,誰受得了?
這就構成一個障壁影響了閱讀者的閱讀連續性。看下去冗長無聊,不看又怕漏了甚麼細節,以後的伏筆會看不懂;況且,現在很多人有閱讀障礙,超過200字的文寫不出來,超過500字的文沒耐心看完,誰會真的把這些東西看進去................這種鋪陳方式,要不是我用聽的,我也會放棄。--------好久不見的待續
.
.
.
#不誇張真的聽得我差點就地圓寂了
#很久沒寫文學類相關的貼文了
#還有人期待嗎?
#不是_有人期待過嗎?
#我也很多話題想跟大家聊
#但是為五斗米折腰後真的只想睡覺然後工作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第 一 神 拳 難看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演員彭于晏接拍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將繼李連杰之後,重新詮釋一代武學大師黃飛鴻,在這集的《老外看中國》裡,英國主持人郝毅博除了談到他對彭于晏飾演黃飛鴻的看法外,也分享了他對李連杰版黃飛鴻的有趣觀察,一起來看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大家好,我是郝毅博!大家可能覺得奇怪,我怎麼在練拳,因為我很興奮,聽說我看的第一部、也是我最喜歡的功夫片「黃飛鴻」又要拍成電影了,這次距離上次李連杰拍的版本已經快20年。大家應該都知道黃飛鴻是誰吧!
黃飛鴻:
「廣東十虎、民團總教頭,佛山城南大街8號,專醫刀傷跌打,贈醫施藥,發揚國術精神,長駐候教,儆惡懲奸的寶芝林第2代傳人黃飛鴻」
那這次要演黃飛鴻的是一位來自台灣、很愛打赤膊的帥氣小伙子彭于晏,他本身沒有傳統武術的基礎,不過媒體報導說,為了拍這部電影,他到大陸接受南拳師父特訓,每天苦練10個小時。當然結果怎麼樣,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不過我自己倒是對他滿有信心的。
大家看看這個畫面,他在做體操,他真的很愛打赤膊,大家看他在空中翻來翻去的,這種體操的平衡感,應該也是可以運用在武術中的,李連杰在電影裡,就有很多這種需要高度平衡的動作。
不過像這招徒手發子彈、還有這招最經典的「佛山無影腳」,他暫時可能還學不會,所以最好還不要像李連杰一樣,在電影裡和甄子丹對打,多拍兩集再說好了。
另外,黃飛鴻除了武功以外,醫術也是很好的,大家看看,在第二集裡,這個全中國武功最好的醫生,遇到了全中國最有名的醫生,沒錯,他就是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
「救人容易救國難,看來我們倆的醫箱,也救不了這麼多人。」
插個題外話,大家會不會覺得這段黃飛鴻在西域雄獅變成印第安人的片段,大家會不會覺得很有Michael Jackson「Black or White」的feel?
好的,回到主題,當然講到黃飛鴻電影,絕對也不能忘了這位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
黃飛鴻:「阿寬,你想不想13姨?」
沒錯,就是這位中國最美麗的阿姨!據說新版黃飛鴻裡的十三姨,是由這位叫王珞丹的女演員演的,大家覺得和關之琳比起來怎麼樣呢?不過其實除了武術和愛情這兩個部分,黃飛鴻電影裡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元素,就是時代背景,電影裡的中國剛好是處於被外國人侵略的年代。
抗議民眾:「反對李鴻章向日本乞和!」「反對割讓台灣!」
抗議民眾:「台灣在哪裡?怎麼打完了仗,便要將他割讓給人家?」
所以黃飛鴻儘管武功很高,但是他也和其他老百姓一樣,在面對這種強勢的外來文化時,會表現出他的徬徨和疑惑。
黃飛鴻:
「13姨,外國人真的這麼好嗎?為什麼我們什麼都要向人家學呢?」
不過在大是大非的選擇上,他卻從來沒有妥協過。
黃飛鴻:
「所謂勇者無懼,仁者無敵,練武強身,最重要的還是智武合一。」
在邪惡面前始終保持著一個善良的心,我想這可能也是李連杰的版本會這麼受到大家喜愛的原因之一。看來黃飛鴻這個角色還會繼續紅下去,將來還會有更多版本,不過下次誰來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XeD0The0L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