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利帝母又名鬼子母,是個具有神通力的夜叉王后,其丈夫為散脂大將,半支迦藥叉王,訶利帝母意思是歡喜母之意,而祂則生了五百個孩子,最疼愛的是最小兒子,嬪伽羅,意思就是『愛兒』。
訶利帝母在平靜的生活中,突然覺得有種深深埋在內心裡的渴望與悸動,有個聲音一直在祂內心不斷迴盪,最終祂失去了一切理智,開始瘋狂的進到王舍城裡偷帶走城裡的嬰兒,帶回的嬰兒則烹煮成各種料理,分給自己的所有孩子食用。
很快的,城裡失去孩子的父母們,失魂落魄的在街上找著自己的孩子,哭斷腸卻也沒有任何孩子的下落,城裡到處都能聽到父母悲啼的哭聲。
釋迦世尊很快就得知了這件事,他趁訶利帝母出門偷嬰兒時,運用神通將祂最愛的小兒子嬪迦羅裝入自己的缽裡。
訶利帝母回來後,煮好美味的餐點,才驚覺最愛的小兒子氣味不見了,祂裡裡外外找了好幾遍,問過所有孩子,都沒有任何人見到小兒子。
訶利帝母運起神通,從天上找到地府,越找也越憤怒與瘋狂,失去最愛子的祂,走到雙腳都滲出膿血,眼裡流出悲憤的血淚,就是沒有問到任何有關祂愛子的任何消息。
直到祂問到一個智者,智者回他:「據我所知,世尊知道世界上一切事情,也許他可以告訴你孩子的下落!」
訶利帝母瘋狂的飛奔至世尊的面前,尖叫著問:「聽說你什麼都知道,快告訴我我的愛子到底在哪裡?」
世尊微笑,指指自己的缽說:「在這!」
訶利帝母詫異,但卻的確聞到濃濃的愛子味道,祂瘋狂的衝向世尊,想奪回愛子。
但佛陀卻使出神通鏡花水月(誤),將自己變成祂的愛子,訶利帝母馬上停手,顫抖的伸手想抱住愛子,此時佛陀又幻化成堆骨肉,散在地上,最後又變成美味佳餚冒著熱煙。
而愛子的味道濃郁的充滿在煙霧裡,訶利帝母聞到後,馬上趴在地上狂吐了起來。
「所有失去孩子的人們,都如你現在一般悲痛萬分!」世尊說道。
「沒辦法,我腦海中總是有個聲音,要我去殺了那些人的孩子,整天不間斷的,只要我不去做,這聲音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尖,直到我腦袋快要炸裂為止…我好痛苦!」訶利帝母大哭。
「這就跟你前世因緣有關了,想聽嗎?」世尊走到祂身旁,靜靜坐下。
訶利帝母抹掉鼻涕眼淚,點頭,但也偷看世尊缽裡的孩子,但缽裡除了孩子的味道,其餘什麼都沒有。
「過去世你是個快樂的農村女孩,在婚後半年妳懷孕了,直到你懷孕八月後村裡突然路過了一個商隊,有五百個商人決定在你們村落過一夜,夜裡他們飲酒唱歌跳舞,好奇的你在旁觀看,突然他們看到了你,就邀你一起來同樂,大家半拉半推下拉你到中間,拉著你跳起舞唱著歌,你突然感覺一陣刺痛,就雙腿流血倒地痛喊,但五百商人卻停止唱歌跳舞,有然大喊這是壞預兆,你打壞他們的興致歡樂氣氛,所以大家就鳥獸散,甚至有人對你吐痰咒罵,沒有一個人上來幫你,直到你快彌留之際,你憤恨的對這五百人下了死咒,就是來生要吃掉他們所有孩子,要他們嚐受你的痛苦與恨。」
世尊說到這停了,看著訶利帝母。
「啊!難怪我在殺了他們孩子時,有種復仇又痛快的感覺,但如今我失去孩子,也才感受到這一且的惡循環是沒有任何終止的一天...」訶利帝母說。
「是的,停止這一切的輪迴吧!做出選擇,你的選擇則能改變未來的一切!」世尊溫柔的看著快日出的天空說著。
「但,我孩子們未來要吃什麼?他們都很愛…那些特殊料理!如果不再為他們準備,我怕他們也會自己偷偷出去獵殺人們,吃過人肉後就不可能忘記那滋味。」
「沒關係,只要你願意發願,生生世世不再殺生,我就會請我的弟子們每日施食給你們夜叉眾,令你們能吃飽吃好穿暖幸福美滿!」世尊伸出小指。
「好!我發誓,我永生永世不再殺生,也從今皈依您門下,永遠當您的護法,永遠守護您的弟子與您的法典,直到永遠!」訶利帝母也伸出小指,跟世尊勾指發了誓願。
此時,訶利帝母才發現,自己愛子居然出現在他身邊,他轉身緊緊抱住愛子大哭,這時世尊說了:「其實你孩子一直都沒不見,他一直都在你身旁,但他因為看見你殘殺他人的嬰兒而感到畏懼,所以向我請求一起合力幫助你,所以我用神通讓他隱身不見,但他自始自終都一直都在你身旁!」
這時,母子兩人又哭又笑,從此也成為佛陀最佳的大護法,每場說法講經都自願在場當糾察,防止其他魔族靠近搗亂,而訶利帝母也因為每場法會都到場,也間接聽到無數無上妙法,隨著也越來越慈善慈悲,他的整個藥叉族人都也皈依三寶成了護法神。
--
以上就是訶利帝鬼子母的大略故事,中間我也做了一些戲劇的安排,但基本上佛經上的記載主軸就是如此。
而我自己上次去三清宮的隔天,和包子一起去墓園幫他家祖先移靈到納骨塔時,我在墓園中突然來的畫面與訊息,我就在墓園中就開畫起鬼子母的聖相。
所以就也順便講祂的故事分享給各位。
訶利帝母,鬼子母,愛子母,祂有許多名稱,但祂也非常照顧孩子與母親,所以在華人世界常有人像祂祈求子嗣或母子女平安,都非常靈驗。
而訶利帝母經理面也記載許多祂能協助各種人間利益的法,我將其分享給各位。
--
訶利帝母真言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爾時訶利帝藥叉女,在佛眾會從座而起,五體投地禮佛雙足,而白佛言:「我有心真言,由如真多摩尼寶能滿一切意願,為利益安樂閻浮提諸善男子及善女人。唯願世尊哀愍聽許,我今說之。
真言曰:
唵 弩弩麼 里迦 呬帝 娑訶
若有女人不宜男女,或在胎中墮落斷緒不收,皆由四大不不能調適。或被鬼神作諸障難,或是宿業因緣不宜男女,應取白或一肘或一搩手或長五寸隨意大小,畫訶利帝母,作天女形純金色,身著天衣頭冠瓔珞,坐宣臺上垂下兩足,於垂足兩邊畫二孩子,傍宣臺立,於二膝上各坐一孩子,以左手懷中抱一孩子,於右手中持吉祥菓,畫師應受八戒,其彩色中不用皮膠,畫像成已,淨治一室嚴儀塗拭,以香塗作一方壇,置像壇中,以種種花散於壇上,復以甘脆飲食乳糜酪飯及諸菓子閼伽香水,燒沈水香而用供養。
像面向西持誦者面東,對像念誦每日三時,時別誦一千遍,取月生五日起首,
先誦十萬遍,然後對像前念誦,所求一切事皆悉圓滿。
又法女人欲得男女者,月經後澡浴,取黃乳牛母子同色者,搆乳一升置銀器中,以右手無名指攪乳,誦真言加持一千八十遍,然後取服,至七日內則得有胎。
又法欲令他人歡喜敬愛者,或飲食菓子或華或香,加持一百八遍,於真言句中加彼人名,將與彼人則得歡喜愛敬。
又法若有人作留難口舌者,畫彼人形左脚踏之,誦真言一千八十遍則得無難。
又法欲令一切人歡喜者,取牛黃末置銀器中,准前以無名指攪誦真言加持一百八遍,點於額上一切人見皆歡喜順伏。
又法若得新衣服,對像前加持一百八遍,然後取著一切人見亦皆歡喜敬愛。
又法若有惡夢,誦真言一百八遍,則得惡夢消除。
又法若月蝕時,取酥五兩置金器中,以金筯攪,無令間斷念誦加持,乃至月却得圓滿為限,然後取一分供養訶利帝母,餘者漸喫,即有胎孕所生男女聰慧福德。
又法取牛膝根作齒木,加持一百八遍嚼及揩齒,所出言詞令人樂聞,意欲所求他人之事皆,得隨意成就。
又法欲得壽命長遠者,取骨屢草嫩苗,搵蘇蜜酪護摩七夜,夜別誦真言一千八遍,一遍一擲火中則長壽。
又法欲得所為所作隨意成就者,每月月生五日二十日,塗拭道場散華,種種飲食乳糜酪飯,及諸菓子閼伽香水,燒沈香薰陸以用供養,先供養一切如來文殊師利菩薩普賢等一切菩薩。然後供養我訶利帝母,何以故,我本藥叉女,如來授與我三歸五戒菩提心律儀戒,對諸十地菩薩故,是先供養諸佛菩薩,供養已,對此像前誦一萬遍,所求事業皆得滿足。
訶利帝母念誦法
愛子心真言曰:
唵知 尾知 娑訶
印合掌屈二大拇指入掌中。(手印)
誦心真言供養訖,於頂上放二大拇指即散去,請召發遣皆放此印,以白檀香,橫量六指作童子形,具足兩手各把菓子與人,頭上作三髻角子,於閑淨處安置,誦真言萬遍,即現身問言:「喚我何事,隨心答之」。
取黃牛肉方寸,一加持一燒日三時,滿四日得大自在隨意。
又法牛肉安悉香為丸,月八日三時念誦,燒上香一八遍,至十日已,夜半現大光相得大神力,安悉香為丸一加持一燒日三時,時別一千八遍五日調伏一切人 又法百草花一一加持散身上,得千人衣食。
又法日誦真言燒蘇合香七日,見地下金藏,以種種花菓飲食壇中供養,日日如是得一切財寶。
又法安悉和乳粥,一加持一燒七日,日三時時別一千八遍,現身共語供意問 又法被禁閉,誦一萬遍即解脫,治病加持菴羅菓芽乳中漬燒加持,除一切病。
訶利帝母經 -完-
--
我身為學習中的魔法師,看到這些祂親自傳的法,我每一個都想試試看,我覺得我一定可以親見訶利帝母的!(握拳)
我第一個已經做的是求子的那個法,我幫朋友做的,他一直苦於無法懷孕,我就幫他做這個儀式。
接著我也想試試看得一切財寶和能召喚祂的儀式,我很想親自聽祂說更多故事,我在轉述給各位,而得到的財寶我想捐給毛小孩和育幼院。
以上這些法,你最想試試看哪一個呢?
說看看。
第 六 下至 戲 笑 乃至命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空旅人之歌(上)】
──孫梓評詩境的時間感與音樂性
◎小編林國峰賞析
1.前言
孫梓評的詩在各個評論或訪談裡面,經常被提到詩風如同他本人一樣,瘦瘦的、清秀的,王盛弘說他文字乾淨、充滿詩意,筆下的世界無塵無淨;又或者也有人認為他的詩音樂性十足,意象豐富,鯨向海在《善遞饅頭》的推薦序裡說:「使乍看無關的詩句,統馭在一種徒勞的音樂感之中。」這樣的音樂性也有人推測導因於孫梓評對押韻的癖好:「孫梓評的詩作慣以押韻表現對音樂性的癖好,而詩旨、詩境等表面文字所能展現的深層意義則依附在音樂性上。」
然而,筆者認為僅以押韻並不能說明孫梓評詩裡獨特的音樂性,也不僅於押韻以及使用提及音樂相關詞彙──〈荊棘下嚥〉裡:「電子音在第三小節暫停」;又或者〈如果敵人來了〉:「生活是一張多事的CD。是誰說:/都沒有快樂的歌嗎。」
如果敵人來了 ◎#孫梓評
如果動物園裡沒有獅子沒有老虎沒有
長頸鹿,如果
在那之前。熟悉的字眼圍困所有城市的
出口,如果
我們在星期天說出第一句髒話
然後睡去。總會有些什麼來臨
一場雨,落在身後的窗子外面
打醒迷路的麻雀。我們私下蠱惑
記憶的把戲,通常,不甚迷人
於是翻身,睡扁一道皺紋
叫鬧鐘閉嘴。火車駛向童年田野
小路上的蝴蝶
眼淚被信紙承接在昨夜,關於死亡
想像說了一些。沈默說了一些。
我們用手和腳聆聽相同的音樂
向每一段字眼中的憂傷告別
如果沒有開始就不必結束
如果開始。
房間開始傾斜,往愛的身上倚靠
想念是一種復古的流行。輕盈和沈重
的臨界點上,陽光流動著
猜疑流動著。我們
在晚宴上分享彼此的背叛,用微笑
拭去眼角殘餘的信仰
拭去。過多的關心和溫暖。在籠裡
豢養螞蟻,或者孤獨
生活是一張多事的CD。是誰說……
都沒有快樂的歌嗎
翻遍了櫃子
發現:只有咀嚼才是唯一的真實
烹調欲望。吃吃吃吃,烘焙夢想
吃吃吃吃。吃掉一間屋子一條道路。吃吃
吃吃。吃掉日出,吃掉饑渴的,厭惡的。
吃掉餅乾。群眾的口水。一本書。
一個飽嗝之後。
已經有大多漂亮的話。我們的床重新
飄流在海上,路過第一次約會。第一次
分手。和權力約會,和青春期分手。
在城市邊緣的崗哨上,遇見
獅子老虎長頸鹿。牠們都長大成人
和你我並無兩樣
星期天早晨的第一句髒話
於是滾落唇邊。成為修辭華美的
祝福……
如果敵人來了
如果敵人來了
如果是自己
提到音樂相關詞彙,或者將詩寫得像是唱出歌詞來的對話又或者押韻,這些都是大多數人對於孫梓評詩中具備音樂性的判斷依據。但這並無法具體說明這些素材的使用,與其他同樣使用這些素材的詩人在音樂性的表現上有什麼特殊,因此筆者試圖跳出這些框架,歸納出專屬孫梓評獨有的音樂性傾向。
在詩境創造上來說,意象的生成、想像乃至於接收,這些關乎主觀性的藝術表現,於本文不論;以主題切入的話,孫梓評的詩作又大多歸類為愛情相關。因此要讓孫梓評詩裡的氛圍詩境能夠被具體說明,筆者試圖回歸字詞的使用本身,在作品裡找到較具體非關想像的論述,並以此推演出孫梓評詩中的時間感以及詩境特色。
本文以孫梓評《如果敵人來了》及《善遞饅頭》這兩本詩集為例,除了討論時間感、詩境氛圍以及音樂性的技術性呈現之外,也試著看見孫梓評在創作中改變的軌跡。
2.在時間裡行走
在閱讀《如果敵人來了》時孫梓評於自序裡說:「我卻依舊私心盼望,在月光的截角處,夢遊小丑的掩護下,持握一把青春的鑰匙,開啟一方星星滿天的遊園地。」他企圖在詩裡尋找逝去的光陰,抓住時間的尾巴,這讓他的作品總蒙上一層對於生命消逝的傷感。在閱讀的同時也發現,關於時光的描寫,孫梓評似乎在整本作品裡放了不少線索,因此試著整理出孫梓評詩中時間的軌跡。
《如果敵人來了》總共有50首詩,作品當中孫梓評大量提到季節、日夜、時光、年齡的推移。例如詩作〈拉鍊之歌〉:「刷地拉開,黑夜/刷地拉開,白天。」或是〈想念〉:「把春天摺成一頁薄薄的雨/在窗外,寫下一整行/遠方的名字/直到,日光掀開書頁邊緣。」許多日夜的推移,讓讀者經歷了具體的時間流變之感。
而這樣的流變之感不只於黑夜與白天的交替,同樣使用在季節上的變化,例如〈隱題詩〉裡面:「秋的最後一句禪長成……夏日夢裡忘了關上的。」還有〈果核戀人〉裡面分別在詩的前段提到四月,中段提到八月,最後又回到六月。孫梓評大量使用季節遷移來完成時間的變動。
接下來的特點是年齡階段的變化,這些也充斥在他的詩作裡,例如:〈兒童樂園〉:「遇見走私的童年/購買入場券集附贈華美的遺書……摩天輪上,層層上升的/少年青年壯年……看守童年的長工伯伯/忘了轉動,只留下/報廢的小木偶、白雪公主和米老鼠/在你荒蕪的記憶墓園前/來回踱步。」還有〈孩子•四首〉:「二、森林/孩子走近,走進/迷路之後看見/身邊一顆顆/長大的記憶。」這樣年齡階段的變化,再加上許多時間副詞的使用:昨天、今天、明天、未來、以後……,這些語詞現象都讓人無法忽略孫梓評對於「時間」議題的偏好。
整理出上述特徵,再加上字詞的統計,分別在不同的作品裡面,提到10次「時光」、6次「白日」、25次「黑夜」、10次「記憶」。但總結上述特點再加上此段語詞的統計數量,或許也只能說明孫梓評似乎是一個愛用時間詞彙的詩人,同時也已經能夠說明詩中存在大量的「時間」詞彙。如果要進一步討論「時間感」是如何讓人產生「感覺」的?筆者在整理中發現,除了上述語詞的使用之外,關於「錯身」相關字詞的使用,也是大量的存在於孫梓評的詩作當中,更具體來說,孫梓評透過另一些字詞的使用,使得時間產生了一種距離感。
再例如〈藍小孩〉:「夜裡,劃出一片時光海洋……某年某月某日,一枚/曾經擦身而過的瘦月亮」;〈四季〉:「就這樣,春天趕路而來……當冬天自街角邁步前來」
〈春岸〉:「星月一沉,忽然就無比地年老」
春岸 ◎#孫梓評
說起悲傷的時候
已經漸漸不那麼純粹了
那是因為知道自己
不再是一個可以簡單去看海的少年
廣大的湛藍的海被無心地經過
在懵懂地轉瞬間
星月一沈 忽然就無比地年老
卻依然還想念可以眺望的岸
聽潮水喚來星光
指尖上的露水豢養著貓
街巷底的小理髮店暗著
燈微微一盞
往下走就是海
漁船好騷動地想出發
浸在記憶裡的春天
如今是頹圮的港口
只有風,還是舊舊的溫柔
〈眼淚,還沒有發生〉:「她走過的每一步昨天都像火……」。
眼淚,還沒有發生 ◎#孫梓評
她走過的每一步昨天都像火
蝴蝶燃燒
如何還原未啟程的天空?
當少女時代的軸線傾斜
回憶起掩齒象和犀牛共同奔跑的史前
她想,將自己還原成歲月子宮裡的一枚受精卵
微笑的臍帶陸連著母體
當羊水退潮
以星光記載一千種默默的心跳
而眼淚是貝,在秘密地層內等待遠方
不同的,被呼喚,被給予的名字
名字是想像,是誤解,是定位
是日後故事上游的第一滴水
在越濮民族的蠻荒曲調中,她翻閱自己
如同閱讀一朵茁壯的
雲:一種古老的移動和暫居
敘事墨水啟程之前
她披著陽光的薄膜
踩過掩齒象和犀牛的糞便
直到:
殖民風吹皺一盆暗喻幸福的海。
他走來。日光允諾:給她最美的出發
但顛沛流離地抵達
時光的河岸長鏡頭地
吹出憂傷的煙花
他喚她,伏耳魔殺:置於舌尖上的美麗
除了聲帶振動出未曾翻譯的疼惜
還透露著即將到來的咀嚼、吞噬
一冊口腹纏綿的羅曼史
她已經少女,卻不認識自己的胴體
不能被鏡子出的美,如礦,在掩藏中唱著
黑暗的光。
黑暗的光啊,他為她配戴寶石
建築承諾城堡如同以為不會傾圮的愛戀
她被迫,在不同的他身上流浪
記憶悄靜如尺,丈量著假與真
短與長,深刻與遺忘
她繼續,在不同的他身上流浪
初次侵佔,再次侵佔
初次角逐,再次驅逐
愛情光復紀念日
愛情獨立紀念日
愛情投降紀念日
愛情革命紀念日
所有的器官都失去岸
所有的血液都流向海洋
所有的纏綿都成為戰場
她在生命的版圖上被他割讓
曾牽手散步走過的花徑
撒滿枯萎誓言
她記得,他親手蓋起一幢陰影之屋
陽光底下聞不見陽光
花開,蝴蝶灰燼著暖暖四月
飽沛的乳房溢出成熟蜜香
她已經能綻放聲音,以肉身彈奏
不能被攜帶的美,如稻浪,如茶芯,如硫黃
如森林,如鴉片,如蕉風,如獸畜的低語
在黑暗中唱著
騷動的光。
散落在他詩作裡面有大量關於時間「距離」上的建立。〈藍小孩〉夜晚多長?可以測量嗎?夜晚的面積或者長度就像是一片時光海洋,又或者某年某月某日後面銜接的是擦身而過;〈四季〉春天從「哪裡」趕路而來,那裡有誰?曾經發生了什麼,所以春天要趕路而來?而冬天又因為什麼從街角邁步?〈春岸〉的星月沉下了,關於「沉」這個動詞,很難讓人聯想到任何正面向上的情感,而後面馬上緊接的是無比地年老;〈眼淚,還沒有發生〉昨天也可以被行走了。這些大量透過動態描摹,讓時間產生距離,而這樣的距離創造出故事發生的空間,因此想像就可以萌發,在這樣的句子裡面,有無限多種情節可以推演。
除了時間的展現之外,《如果敵人來了》裡面有戲劇元素──情節、角色、對話、場景──的有〈笑話〉、〈邂逅,在一個神經質的下午〉、〈情節〉、〈M的森林〉、〈素描練習〉、〈祝福〉、〈眼淚,還沒有發生〉、〈路燈的獨家報導〉、〈角色˙五首〉、〈睡前˙五首〉。羅列出這些作品並非要細論孫梓評詩中的戲劇性(因為其實在作品中有很明顯的表現)。筆者在此企圖結合跟說明的是,透過這樣時間的錯置、推移,再搭配上戲劇性的主題展現,就能夠讓人產生一種「經過」、「錯失」「離開」等等具備時間與空間交錯作用的感受。
特別想另外提及的是,約略有一半的詩作裡,孫梓評都有提到「黑夜」這個意象,對照白天的清楚,夜裡是相對模糊、神秘以及充滿想像的,而孫梓評的時間感、戲劇性,壟罩在這樣的黑影之下,就會凸顯了傷感的愁思。
-
◎作者簡介
孫梓評,1976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自由時報》副刊。著有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長篇小說《男身》、《傷心童話》等書
-
美術設計: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17.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孫梓評 #時間 #音樂 #戲劇
第 六 下至 戲 笑 乃至命緣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室外體感溫度都來到 47、48 度熱浪的痛苦季節,還是看電影跟看書最透心涼,最進入手的這些書寶寶們似乎也都走一個消暑色系的路線,單單視覺上就已覺得心曠神怡,目前看來七、八、九月的書市都相當精彩,之後也會有更多喜歡的、期待的、千呼萬喚的作品問世,時間到了再與大家分享,先來看看這個月照例根本不可能讀完的書單。
首先當然為超前佈署的七月選書,七月無疑為 Sally Rooney《 #正常人》的月份,原著小說與改編影集先後推出,互補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影集乍看主要著眼於康諾與梅黎安的戀情,若有似無觸碰著顯而易見卻難以形容的階級、虛無與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關係,這些在小說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刻劃年輕人在人群中探索自我的成長過程,在看似尋常的正常與不正常之間來回擺盪,以簡練而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我們這一代彼此攙扶著面對情感、面對關係、面對自我、面對孤獨的恐懼與成長,《正常人》迷人之處在於,其不只是一部侷限於愛情的正常愛情故事。乍看不過是生活的《正常人》,卻在當代不乏辭彙定義的各種關係中,寫出了一種更加熱情、親密的「深度」關係,也讓讀者清楚感受到人物在時光中愈加成長與複雜。徜若每個世代都需要一個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可以說繼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後,不曾有一本青春戀愛小說掀起全球文壇如此熱烈回響。
其次是由衷推薦的吉田修一《 #橫道世之介》與《 #續橫道世之介》,一部寫 1987 年,18 歲的他揹著行囊,風塵僕僕地來到東京;拎起相機,蹬上列車開往下一站。這段初始與結束的旅程,連他都不知道「成長」是什麼,他平凡無比,渾身破綻百出,卻在無意間尋找到了未來的雛形,無意間催促著周圍的人邁向成長的路途。續集寫 1993 年,24 歲的他大學畢業後從東京市郊搬到了池袋北口。這是世之介在東京住下來的第六個年頭,正要開始為他的未來大顯身手,然而,他卻遇到了平成泡沫經濟崩壞。接連被 52 間公司拒絕,成天以柏青哥為生活手段,打工兼差勉強糊口,連他曾經形影不離的底片相機,都被他收在壁櫥裡束之高閣,這是世之介最壞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
上月底還推出了加拿大女作家 Miriam Toews 兩本令人相當感興趣的小說,《 #沒有聲音的女人們》是以真實事件為骨幹,自 2005 至 2009 年間,多達上百名少女及婦女遭到當地人以為的妖魔鬼怪強暴,受害者的說法多被斥為是女性的淫蕩幻想,人們稱其為「玻利維亞鬼魂強暴案」。長期以來,莫洛奇納社區內的女性白天醒來便會頭暈,全身瘀傷,她們向長老求助,卻被斥責思想「放蕩」,她們身體的疼痛是惡魔懲罰的例證,直到一名犯人落網,真相才水落石出,原來社區內的八名男性經常趁深夜對一百多名女性下藥施暴。當所有男人為了保釋犯人出獄,聚集到城市去的時候,有八名婦女在穀倉閣樓召開祕密會議,為了保護自己和和孩子不再受到傷害,女人們必須趕在男人回家以前,決定她們未來的去向。作者出人意料的敘事手法下,翻轉成一部如火山爆發般緊迫,同時充滿一個個女性獨立情緒及機智的現代文學傑作,出版後隔年,被起訴的加害者們各自遭到判處長達 25 年的徒刑。
另一本《 #親愛的小小憂愁》多年來長銷不墜,以憂鬱症為題材,叩問生命的各種疑問。愛芙達和尤蘭莉是一對姊妹,表面上愛芙達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她是舉世聞名的鋼琴演奏家,迷人、富有,而且有著幸福的婚姻,相對地,尤蘭莉的生活一團糟,她離婚又破產,兩個跟不同男人生的小孩正值青春期,姊妹從小在信奉門諾教派的保守家庭中長大,形影不離,然而兩人的關係卻因為姊姊不斷嘗試想要結束自己生命而吃盡苦頭。作者在自己的父親和姊姊相繼輕生離世後,帶著思念和疑問寫下了這本書,字裡行間的愛溢於言表,倘若活著是為了創造意義,那麼每當小小的憂愁襲來,別忘了還有親愛的生命。
本月特別想讀的書,還有 Richard Roper 的《 #如何不孤獨死去》,一部令人非常暖心,又帶著濃厚尾韻的浪漫小說,四十出頭歲的安德魯個性敏感且盡責,服務於一個政府的公共衛生單位,專門負責處理孤單死去的民眾的後事,大多是已死去數個月的老人,不僅成天面對著孤單跨過生命終點的人們,他自己也是個孤獨的人,在他看似平庸、平靜的生活中,懷抱著一個秘密:在他五年前到職的那一天,他不小心騙了他的主管和同事說,他已婚,育有兩個孩子,有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從此,一方面他帶著恐懼、壓力和罪惡感延續著這個謊言,另一方面,卻默默地在這些謊言當中得到了某種安慰,好像自己並不真的那麼孤單,而這所有的一切,他試圖帶著潛伏的隱憂安靜沉默地度過的平凡生活,卻隨著新同事佩姬的到職而掀起了巨大的風暴,逼得他開始認真思索生命的意義,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接下來幾位大作家的作品可看性仍相當高,前日配合贈書活動的馬奎斯《 #枯枝敗葉》是他第一部小說,也是首次以魔幻之鎮「馬康多」為背景的作品,故事藉由老上校祖孫三代的內心獨白,娓娓道出主角如何在極度的孤獨中度過此生,不僅形塑出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的人物原型,更為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揭開了序幕。 赫拉巴爾《 #雪花蓮的慶典》與《過於喧囂的孤獨》同樣為其鼎盛時期的作品,以克爾斯當地的風土人情為背景,自己化身為書中作家,透過日記形式寫成的 21 篇短篇小說集,小器的餐廳老闆、美麗優雅的夫人、萬年影痴、活在昔日榮光的自負畫家、喜好囤積舊貨的怪人、一心想擺脫專橫妻子的膽小丈夫、頭戴白色禮帽的神祕客、為一頭被射殺野豬的歸屬而爭執不下的兩個狩獵協會等,典型赫拉巴爾式的誇張人物形象,加上鮮明的鄉村場景,搭配口語化的對白和方言俚語,寫出一篇篇令人難以置信或捧腹大笑的幽默人性故事,來反應他對生命的熱愛。
繼四月的《紅髮女子》後,緊接在後的是帕慕克《 #新人生》,關於一本書,關於讀書的人們,關於東西文化碰撞的星火。他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大學生,為了尋找書中許諾的美好世界,拋棄一切搭上公路巴士,開始追尋之旅。他愛上了深受那本書啟發的嘉娜,以為他們將前往同一個新世界,公車上總播放美國電影,窗外一座座巨大的廣告看板迎面而來,上面滿是來自西方世界的商品。他見到讀了同一本書卻無比平靜的青年,也見到慘絕人寰的車禍、謀殺、死亡。不知不覺間,他成了一個「殺手」,但他所要追殺的究竟是什麼?他們所期待的天使,是否其實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孔?慢慢的,他對於那本書帶來的啟發,以及他的新人生也更加茫然。再者,終於盼到個人特別鍾愛的作家 Doris Lessing 小說《第五個孩子》續集《 #班無處安放》,那個一出生就讓整個家族四分五裂的小怪物,班,長大成年了。進入存在無數隱形怪物的社會,一路上不乏善良、願意幫助班的人,而那些人多半同樣無家可歸,有著坎坷的童年,但更多的是想騙他、利用他,甚至將其視為研究對象的人。萊辛以精煉簡潔的文字,透過班成年後遭遇的人事,赤裸描繪出人性,之中有光輝有溫暖,亦有殘酷而近乎失去人道的運作規則,帶領讀者反思高度文明社會裡,科學發展的箝制,與人類尚未跟進的內在視野。
麥田書癮 PLUS 系列推出一本 1987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裔美國詩人 Joseph Brodsky 經典散文集《 #小於一》,收錄了他評論詩歌、詩學,以及卓越的散文作品,談文學、談歷史也談政治,可視為對歷史和當今時代的深刻沉思,同時更是一部私人回憶錄。以及,《背離親緣》作者 Andrew Solomon 在經歷長年憂鬱症之後寫出《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這本憂鬱症專書,憂鬱症是最受誤解、汙名化最嚴重的精神疾病,同時也是最難以定義的疾病,此書的價值,不僅在於作者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統合社會心理及精神藥學的理解,力求全面、精確地描述這種疾病的本質及樣貌;在於作者以一貫的坦率戳破種種失靈的想法、無益的治療、挾憂鬱症以自利的企圖,以及人類自我欺騙的傾向;在於作者以文學家的敏銳和同情,透過生動的比𣈥刻畫難以表述的罹病境況及無從穿透的孤獨感;更在於作者從自身及無數受訪者的苦難中,挖掘出受苦的意義及救贖,讓我們看到這種疾病的悲劇性及其帶來的美麗洞察,也讓我們 —— 不論是病患、治療者還是陪伴者,都還能懷抱希望。
華文作家等到楊富閔的《 #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選錄 17 篇作品,打破文類規約,故事自由串流,除了是作者文學生涯的縮時攝影,也是十年以來的心靈截圖。全書一氣呵成,充滿作者對於文體追求、形式摸索,乃至內容生產的繁雜思考,而文學創作的基本單位──語言文字,則是選集收錄的美學準則。香港作家謝曉虹首部長篇小說《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寫一個年過半百的大學教授,陷入與人偶炙熱的婚外情,生而為人,我們都有無法說出口的欲求、傷痛與祕密,而在這世界上,有沒有一處地方,有沒有一個人,或哪怕是另外一個物種,願意不批判地、無私地、寬容地接納我們所有的一切?作者以文字凝結成獨特的視野與感官,既鏤刻在你眼前,又輕觸在你皮膚上,既帶點奇幻與夢境,卻又緊密扣合如細針般扎,既密又痛的香港現況。陳栢青的《 #尖叫連線》也相當期待,台灣爆發大規模傳染疾病「HLV」,從感染到死亡,最多只有三天時間。為了一卷詛咒錄影帶,絕教高校裡的一群過氣恐怖片演員要合力用恐怖片救台灣。但事實是,高中才是真正的地獄,在這個人吃人的小型社會,人際關係比任何詛咒都恐怖。這是一部獻給曾經真切恐懼著的童年與青少年,獻給所有黑色的夜晚的小說,挪用俗濫的恐怖片元素,操弄與嘲笑各種定律與規則,是致敬,是後設,是恐怖片的教戰講義,更是寫給恐怖片的情書,一如那些伴我們長大的恐怖片,越 B 級越有愛,愛看又要遮掩,遮了眼又忍不住要把手指打開一道縫隙。
最後還有林榮三散文獎得主林佳樺的首本散文集《 #當時小明月》,「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故鄉一直是寫作者追逐的光點,回到自身,找到根源,並更理解自己的故事。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分離的焦慮、恐慌,懷著似乎被父母遺棄的忐忑,埋下成長的不安;四十歲再度回頭,用書寫擁抱內心自卑與匱乏的小孩。蔡詩萍新書《 #與世界一起散步:小日子小堅持》是疫病年代對日常最溫暖的回望,重新凝視生命中最不可取代的愛,在 2020 這特別的一年慢下腳步,捫心自問,我們把上班當成日常,把工作視為當然,平日給自己,周末給長輩,陪孩子嬉戲卻總認為長大這件事還早。我們望著時間表分秒必爭,相信時間就是金錢。當時間軟癱以後呢?當很多視之為必然的不變,都改變之後呢?